网站首页 频道首页 网上服务 热点热议 问计于民 新闻发布 民生恳谈 记者出击 政策库 我们圆桌会 使用帮助 频道简介
  所在位置: 杭网议事厅>我们圆桌会
 
1月4日:今年春节您还放烟花么?
hwyst.hangzhou.com.cn  2014年01月07日 19:05:26 星期二

  分提要1

  解说:燃放烟花爆竹对环境,对身体,到底产生了哪些影响?

  洪盛茂(市环境监测中心站教授级工程师):产生二氧化硫,二氧化碳和一些颗粒物。

  周少雄(杭州师范大学区域文化与经济研究院院长):这个东西可以直接进入到你的体内,甚至附到你的肺里面去。

  潘一禾(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教授):我们放鞭炮基本上接近于自杀行为。

  解说:为什么说杭州是全国最不应该放鞭炮的城市?

  周少雄(杭州师范大学区域文化与经济研究院院长):开始就讲叫雪上加霜了,阴霾十面“霾”伏围绕着我们。

  潘一禾(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教授):以这个为契机,来考虑我们怎么样革新我们现代生活方式。

  解说:今年春节,您还放烟花吗?《我们圆桌会》稍后继续讨论。

  主持人郑煜:其实刚才刘处在提到,烟花爆竹的燃放它确实能够直观上,对空气造成很大的污染,我们通过一个片子来看看,放烟花对空气造成的有哪些危害。

  VTR2

  解说:雾霾天依然是2014年开年之后的一个关键词,而春节期间,人们为了喜庆而燃放的烟花爆竹,会对空气带来什么影响呢?杭州市环境监测站高级工程师叶旭红,以2013年的除夕夜为例指出,城区一开始燃放烟花爆竹,空气里的PM2.5就会大幅上升。

  叶旭红(杭州市环境监测中心站高级工程师):在晚上6点之前市区的PM2.5,都是0.1毫克(100微克)/立方米以下,那么到了6点以后就开始逐渐上升了,到了晚上12点以后,全市的话已经达到0.338毫克/立方米了。

  解说:0.338毫克每立方米,换算成目前常说的数值,就是338微克/立方米,这个数值已经超出了重度污染的范畴,烟花爆竹在燃放过程中,产生的大量二氧化硫、烟尘,以及碳粒等颗粒物,是PM2.5的重要来源之一,如果春节期间恰遇雾霾天气,那么对环境的影响将雪上加霜。

  叶旭红(杭州市环境监测中心站高级工程师):大家可能不是很了解的,还会有一些金属离子,因为我们在烟花爆竹里面还会添加一些煤粉,包括一些钡盐、钠盐,在这个燃放过程中,也会产生一些金属的污染物,这个影响的话,就是会产生一些细颗粒物。

  解说:环保专家认为,大气污染的整治需要,一个长时间的过程,但如果仅仅依靠政府和环保部门是远远不够的。

  金均(浙江省环境保护科学设计研究院副院长):空气质量这么差每个人都怨声载道,但是每个人都应该想一想,扪心自问一下,自己在这其中起到一个什么作用。

  主持人郑煜:我们看到烟花爆竹燃放的时候非常的漂亮,但是我们看到燃放以后到处是一片迷茫,空气当中也是硝烟的味道,接下来我们再来看一个题版,这个是2011年的,洪工你再帮我们解读一下。

  洪盛茂(市环境监测中心站教授级工程师):2011年放的时候,PM2.5你看,它从前面开始,年夜饭以后,大家都零零散散地在放,浓度几乎200多了,按照这个来说已经是一个重度的污染。

  主持人郑煜:200就重度了。

  洪盛茂(市环境监测中心站教授级工程师):200到250就重度了,115到150是中度污染,能见度很明显的下降了,到零点的时候是1.73KM。

  主持人郑煜:我相信到这个值的时候,是不是从理论上来说,我们人是不应该出去呼吸了?

  洪盛茂(市环境监测中心站教授级工程师):对,这个时候大家一般都在家里面,但是晚上在放的时候,在那样的环境下面,浓度是很高的,晚上的时候你可能感觉到难闻,但是眼睛没看到,心理上可能会感觉好一点。

  主持人郑煜:在这儿我就想问一下洪工,像这样放烟花爆竹,放完以后会产生什么样的有毒物质?

  洪盛茂(市环境监测中心站教授级工程师):如果最传统的,过去的话可能就是简单的二氧化碳和一些颗粒物,后来为了寻求感官的一种刺激,要炫,色彩加得越多,金属材料就加得越多了,像如果加了一个硝酸钡盐,它就是一个绿色的光,如果是碳酸锂,那么就是产生红色光,不同的金属加进去以后,我们的视觉效果很好,但是其实对我们的人体影响也是很大的,因为其中还有一些其他的重金属,如果进入我们人体的话,对器官,对各方面的影响也是相当大的。

  主持人郑煜:从我掌握的一个资料来看,比如它会诱发支气管炎,还有肺病,还有这种肺炎,还有肺气肿等等一系列的疾病,这就是我们在短暂的欢愉之后,可能给我们的身体带来一种,健康上比较大的损害的一种情况。

  潘一禾(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教授):刚刚洪工还是用一些技术性的术语,其实用更通俗的话,我们放鞭炮基本上接近于自杀行为,因为爆表就是500,甚至都达到1000,所以走出去所有的人都在吸毒气,自愿地吸毒气,所以我觉得一个就是你对自己的健康负责,对你的家人的健康负责,你就应该远离这个事情了,就应该改变这个事情了;第二个你从热爱杭州,热爱自己的家园的角度,我们也要意识到杭州真的的是很特殊,其实PM2.5出来以后,我们现在发现温州的情况,比我们杭州好,上海的情况都比我们杭州好,因为它们都靠海,它们有海风,我们杭州三面环山一面环水,一面环水现在又在开发,我们现在真的是处于全中国最最不应该放(烟花)的一个城市。

  周少雄(杭州师范大学区域文化与经济研究院院长):其实雾霾对人体的影响,将来我们会发现至为深远的。PM2.5不受我们人体一些防护系统的遮挡,就像我们的鼻孔、毛可以遮住其他东西,但这个东西可以直接进入到你的体内,甚至附到你的肺里面去,那这个问题就大了,我们现在呼吸道疾病大大增加。据疾病防控部门的数据讲是大幅度的上涨,这个大幅度上涨到什么程度呢?原来是老少族是最主流的,现在已经到了青壮年了,所以我觉得现在应该是很好地分析一下,不是讲过去可以放,现在就不好放了,现在环境变了,时事条件也变了,在这种情况下面,我们该采取一个什么样的措施,这个实际上也是跟每个老百姓自己的命运,也是紧密相关的。

  洪盛茂(市环境监测中心站教授级工程师):烟花爆竹不仅仅是这么一个东西,它排放出来的一个东西,它的响声,噪声是130140分贝,按照标准像居民区的话,因为烟花爆竹燃放更多的是居民区,居民区的标准是45分贝。

  主持人郑煜:45分贝已经上限了。

  洪盛茂(市环境监测中心站教授级工程师):这样就超过3倍了,相当于超过2倍多这么一个量,这样的话对人体,至少对耳朵的影响是很大的,当然还有包括对人体其他一些伤害,直接的伤害。

  潘一禾(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教授):眼睛。

  洪盛茂(市环境监测中心站教授级工程师):引发的一些事件,还有就是一个垃圾产生量,一个春节的话可能上千吨的垃圾产生量,肯定不光是环卫工人各方面的辛苦。

  主持人郑煜:谈到过年放鞭炮的时候,其实我们场外的许博士她也有话说,我们连线许博士。你好。

  许振晓(热心市民):你好。

  主持人郑煜:你对这个过年放烟花爆竹是怎么看的呢?

  许振晓(热心市民):我本人对这个活动是非常的抵制,为什么这么说呢?咱们都知道过年大年三十和初五的财神日那天,放鞭炮简直就是跟扔炸弹一样的,简直全城轰炸,这种噪音让我是难以接受的,特别家里有孩子有老人,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非常非常大的困扰。我可以这么说,每次别人放鞭炮我都是诅咒别人,我一点都不说假话。

  主持人郑煜:可见你对放烟花爆竹的人有多恨,其实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文明办一直在提倡,也在做宣传,引导大家在逢年过节的时候,燃放烟花爆竹的时候,更加合理,更加理性。

  刘婷(市文明办城市处处长):接下去我们会向社会各界发出倡议,在春节前夕你少放一些烟花,为了孩子,为了家人,也是为了我们自己的身体健康,真是为了自己,你少放或者是不放,最好是不放烟花,文明过节,过一个比较绿色的低碳的环保的年,过一个文明祥和的春节。

  主持人郑煜:首先我想问一下金路,你觉得这个倡议好吗?

  金路(热心市民):我觉得挺好的。

  主持人郑煜:但是它要求你们少放甚至不放,你会放吗?

  金路(热心市民):就我个人而言我也是支持不放的,而且我是觉得这个倡议在先,很多很多的数据我觉得的确应该公布给大家看,因为有时候我们有心理寄托,另一方面我们看到一些直观的数字我们才会警醒,才会意识到这个事情,切切实实是影响到我们自身的,所以大家也会更加有能动性地愿意去做这件事情,少放或者不放。

  周少雄(杭州师范大学区域文化与经济研究院院长):她说的很有道理,现在到了什么时候?现在是要比较利弊了,现在是我们叫做雪上加霜了,因为我们现在已经处于一个阴霾、十面“霾”伏围绕着我们的时候了,加上现在我原来讲过,杭州这个城市的环境,其实在中国传统的风水文化里面是一个很好的人居环境,风水文化脱去它迷信外衣,其实里面有很多是人居文化的科学知识在里面,冬天比如北面是很高的(山),冷空气就被挡住了,到了春天的时候,东边就是流水,暖空气就流进来了,这样的环境就导致了什么?过去没有这种空气污染的时候就很好,现在导致一个什么问题?导致它的流通性不好,流通性不好,一旦空气有污染时候它就流不出去。

  潘一禾(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教授):既然我们这次谈的是倡议,这已经是很软的,但是后面那个词我觉得就是要用,不是少放就是不放,以这个为契机,来考虑我们怎么样革新现代生活方式,因为现在替代的东西,说实话现在年轻人的休闲娱乐的方式,真的是太多了。

  洪盛茂(市环境监测中心站教授级工程师):像夏老师出国旅游。

  潘一禾(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教授):亲子活动、卡拉OK、滑雪、溜冰,我们觉得真的是太多了。即便是要做除旧迎新的事情,刚好也可以给他们一个创新的机会,让他们这一代人来代替我们的传统,来重新思考的一个特别好的机会。

  主持人郑煜:我们看一下微博上的朋友们在给我们发的微博,这个朋友他说放烟花爆竹是图一时快乐,还是治大气污染呢?打了一个问号。在喜庆和环保面前人们确实要有一个选择,不能少了年味,更不能不治理雾霾,在规定区域,规定时间内,燃放规定品种的烟花,恐怕是一个两全之策,但是最好的办法是,莫过于是通过技术,改造烟花的制作方式。

  夏烈(杭州师范大学文化创意产业研究院院长):好想法,但这个回复我觉得很有意思,他最后一点,我们认为这一点现在不能实现或者不过是个幻想,我倒是认为这种提出来才是前瞻性的,我们现在解决问题都是这样,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出了问题再来讨论,他现在提出来,有没有烟花技术革新的可能性。

  洪盛茂(市环境监测中心站教授级工程师):现在有,网上我也查了一下,有的是室内烟花,相当于电子产品,我们不是小孩他弄得很炫的那种,那种东西给它转换一下,声音弄得再响一点,这样的话就是感官刺激也有了,色彩的刺激也有了。

来源: 作者: 编辑:陈浩鼎

 我也来说两句: 0条评论 查看评论
 会员登录名 密码 [注册]
杭州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包括杭州日报、都市快报、每日商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杭州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包括杭州日报、都市快报、每日商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杭州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杭州网联系。
 
杭网议事厅动态
·“杭网议事厅”再获社情民意直报点先进单位
·杭网议事厅获“市民之家”年度红旗窗口殊荣
·杭网议事厅加入"四位一体"联动运行工作模式
·“杭网议事厅”荣获人民建议集体奖
·杭州网荣获中国城市网站联盟三项大奖
· 杭网议事厅“社区服务岗”荣获杭州新闻奖
·“杭网议事厅”走进白杨街道 望公交更便捷
·热心市民称赞杭网议事厅进社区很贴心
·网友赞议事厅 建议采用回访制让平台更贴心
·“杭网议事厅”走进清波街道 聆听市民需求
联系 杭网议事厅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下城区体育场路218号杭州日报南大楼518杭网议事厅编辑部
邮编:310041
邮箱:hwyst@sina.com
热线:85052222
联系 我们圆桌会
地址:之江路888号杭州广电中心1610室
邮编:310008
热线:89912345
网站简介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建站服务  |  帮助信息  |  联系方式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366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05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浙网文[2012]0867-091号 |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11041366号-1
杭州网(杭州网络传媒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法律顾问:浙江智仁律师事务所律师 马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