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题要2
解说:地下管网之乱,暴露出什么问题?
吴伟强(浙江工业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地下管网其实管的部门很多,根本的原因不是什么钱的问题,也不是什么规划的问题,就是部门协调问题。
解说:我们圆桌会稍后继续讨论。
吴伟强(浙江工业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我听了这么多的介绍,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哪个部门讲到地下管网。因为并不是所有的水,都直接排到河里去。即使闲林水库增加了40%的蓄水量,即使是内河它的排水能力也很强的情况下,还是有大量的水是要通过地下管网来排的。
主持人郑煜:我问一下,地下管网是属于哪个部门负责的?
黄晓(杭州市建委市区河道整治建设中心副主任):地下管网其实管的部门很多它分好几种像这种雨水。
吴伟强(浙江工业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现在就讲排水。
黄晓(杭州市建委市区河道整治建设中心副主任):排水就是雨水管道的话,是分属各个区在管的,各个城区在管。
主持人郑煜:城区哪个部门?
黄晓(杭州市建委市区河道整治建设中心副主任):应该是城管部门。
主持人郑煜:等一下,别着急,我们听一下今天我们,西湖区的城管局的袁局长。
嘉宾:地下管网是城管来管的。
主持人郑煜:袁局,这个是属于你们管的吗?
袁海宏(西湖区城管局副局长):建设是建设部门管。刚才大家讲到地下管道的快速流通的能力,也就是我们这位代表讲到的,我们地下的管网要清疏,局部有些地方要改建。
吴伟强(浙江工业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地下管网建好以后,清疏这个工作怎么做的?因为我们知道,我们对地下管网,有长达4到5年的调研工作。地下管网之乱,你们可能比我们更清楚。其实我们杭州城市动不动就积水,除了你们讲的这些客观的原因以外,其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这个地下管线之乱。我就讲一个简单的道理,地下管网的信息系统你们全了解吗?图纸都有吗?信息全共享吗?我们中国的城市地下管网的信息系统,一个部门,或者说所有的部门的信息系统加起来,能够了解到60%算不错了。我作为一个普通老百姓,提出一个非常大的期望,不要跟我讲这么多这个那个理由,做了这么多的工作,取得了多少大的成就,我们的要求跟市长他们的要求一样。其实市长代表着老百姓的要求,非常强烈,因为这几年积水实在是太厉害了。时间是检验真理的标准,如果还是以这样的一种方式,我做得怎么样,我做得怎么样,这个客观原因,那个天气不好,那没希望的。
主持人郑煜:关于防涝的这个工作,现在我们市里面是哪个部门牵头的?
王春华(杭州市城管委市政设施监管中心副主任):这样,我来说一下。现在杭州市是成立了一个城市的防汛排涝的办公室,领导小组办公室。这个办公室现在设在城管委。
主持人郑煜:谁是牵头单位,城管委吗?
王春华(杭州市城管委市政设施监管中心副主任):城管委目前是一个牵头单位。
主持人郑煜:下设几个部门?
王春华(杭州市城管委市政设施监管中心副主任):现在有很多部门,组成单位有34个部门,这是一个协同推进的一个工作。现在一个主要的工程推进的话,主要是由林水、建设、和一些城管的设施改善。这儿我再介绍一下。
主持人郑煜:基本上今天来的都在了。
吴伟强(浙江工业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其实有两个很简单的问题,既然城管委在牵头。请34个部门,特别是城管委作为牵头单位,考虑这样一个问题,请市委市政府也考虑这个问题,这些部门的行政级别谁大?一样大是吧?这是协调性的一个问题。第二如果出现矛盾冲突听谁的?不要跟我讲民主协商。
王春华(杭州市城管委市政设施监管中心副主任):这儿我讲一下。
吴伟强(浙江工业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等一下,第三点,在我们中国行政部门内部的一些协调问题,都已经是问题的情况下,集合了34个部门,短时间要解决水的问题,如果出现冲突怎么办?协调机制在哪里?这些部门集合以后,如果没有一个良好的协调机制,我不相信它能够发挥最好的作用。这是我们国家行政体制里面,非常非常现实的问题。我举个例子,你们一直回避一个问题,就是地下管线。虽然地下管线9大类20多种,40多个部门,虽然与排水有关的充其量两个。一个排水,一个污水。这个地下管线,我们的定位其实很清楚,城市的良心,城市之淹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地下管线之乱。而地下管线之乱,根本的原因不是什么钱的问题,也不是什么规划的问题,就是部门协调问题。一个路段,一条路分三个路段来建的。每一个路段衔接的地方,都有可能出现问题。接下来不同时间,大管套小管,小管套大管,老管上面叠新管,新管下面叠老管,上下距离不一样,左右间距不一样,各种管线交织在一起,到现在为止没有一个公开的信息系统,老百姓要查都查不到。我这个部门要查你这个部门信息系统查不到,规定建设完了以后,所有的信息要全部往上交,不交。我前面讲60%的信息能够掌握的话,我已经是客气了。这样的情况下,我们现在信息都不完整,部门协调都是问题,在这样的情况下来讨论治水的问题,而且是在五水共治的情况下,而且市委市政府已经非常明确要求做到什么要求的情况下,这个基础没有。信息系统不完整的基础没有,部门协调机制没有,矛盾解决机制没有的情况下,来提治水的方案,充其量我只能表示谨慎的乐观。
王春华(杭州市城管委市政设施监管中心副主任):当时有一个协调机制的,因为办公室有成员单位,实际上都是领导挂帅的。市政府现在我们的市级层面,每半个月开一次推进会,也就是说这个工作大家都汇报。
吴伟强(浙江工业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我就问一个问题。这个领导,我作为老百姓我就问一个问题,你不要跟我讲这么多。第一一句话谁能够说了算,谁大?谁能够说了算。中国的行政体制其实很简单,下级服从上级。你不要跟我们讲很多科学的道理,讲科学的道理,我可以讲得比你们多得多。
黄晓(杭州市建委市区河道整治建设中心副主任):吴老师,刚才王主任讲的意思,其实是有市领导挂帅。
吴伟强(浙江工业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所有的问题推到市领导这里去,最后市领导来拍板。
黄晓(杭州市建委市区河道整治建设中心副主任):涉及到部门之间有分歧,或者是有些需要市领导拍板的。她刚才也讲了,基本上每半个月市领导主持召开一次推进会,各个部门之间我们都参加的。
吴伟强(浙江工业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很好,治堵也是这样的,市领导挂帅,下面有治堵办,治了十多年。两难办2002年成立到现在十多年。
黄晓(杭州市建委市区河道整治建设中心副主任):去年撤销了两难办,加了一个治堵办。
吴伟强(浙江工业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我就问你们这些部门在市领导不在的情况,你们不要把所有的问题推到市领导。你全推到张市长这里去,全推到龚书记这里去,如果说龚书记和张市长,也像你们这样的话,最后推到习总这里去,下面的问题你们自己怎么解决?这个协调机制,这个协调机制解决不了的话,最后就是部门打架。然后相互埋怨,这是你是的错,那是我的错,这是你西湖区的错,那是你上城区的错,我西湖区已经做好了,接下来都是你上城区的问题。最后把所有的问题,全部归结到临安下来的水太多了,小和山流下来的水太多了,我们这里是洼地。我提几个建议关于协调机制,第一敬天地,敬民众。市长已经代表我们民众,把这个问题提出来了,要求我们解决老百姓面临的实际问题,怎么解决。希望每个部门的领导有这样的一种决心,一旦发生水涝的时候,你有没有这个本事,坐在家里喝茶。这个叫什么,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到发生洪水的时候,水涝的时候,你作为一个部门领导,你不要赤膊上阵。面对着镜头你干得很起劲,也不要逼着市长和普通老百姓,背着锄头一起去抗涝,这是职能部门的责任,这是第一点。第二点信息系统不完整,每个部门完整自己的与水有关的所有基础设施的信息系统,这个不难。现在是大数据时代,然后整合,然后相互信息沟通,最好是能够透明。第三点每一个区,每一个部门,刚才在讲自己工作的时候,都没有考虑一个问题,区域协调性的问题。比如说西湖区我这样做了,上城区跟西湖区怎么配合,余杭区跟西湖区怎么配合。没有区域的协调性,光靠西湖区做没用的,肯定是要打折扣的。再一个就是部门协调,还是请你们考虑谁说了算,出现问题到底真正的解决机制是什么。协调会只是一个工具,叫市领导来拍板,你们不可能什么事情都叫市领导来拍板。再下面一个,不要跟我们老百姓讲规范。正儿八经如果说你们要讲规范的话,我们认真的按照国家的规范,来检验你的每一项工程,你经得起检验吗?我看是经不起检验的。这是第一点,关于规范的问题。第二个方面的问题,那些国家规范。专家在这里,不同的时间在不断的变化,在不断的提高。第一个是我们有没有达到规范的问题。你说你达到规范,老百姓可以检验。再一个即使是达到规范,也有两个问题存在。什么问题呢,那些规范都是北方人制定的,北京大学,清华大学,这个教授,那个博导。他了解我们杭州的情况,他知道我们杭州排水是什么状况,知道我们杭州地形是什么状况。因此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该高于规范的高于规范,有些地方规范可以调整的,就是要调整一下。这是必然的一个问题,这就是所谓的地方突出性的问题。最后一点,市委市政府这个要求。路不断,短时间内强降雨不积水。每一个积水点,它积水的情况都有特殊性,去排查清楚,一个积水点一个方案去做,这样一些工作做好以后,你才有可能有一种预见能力,才有可能真正拿出切实可行的方案。我刚才听下来,你们各自的方案,都还有很多的矛盾在那里。方案就有矛盾,执行过程中的矛盾,可能会出现更多的矛盾。到时候再好的协调机制,它也是有可能出现问题的。多听听老百姓的建议,其实每个老百姓都是观察员,哪里堵,怎么堵,至少表象他是看到的。
主持人郑煜:刚才大家都讨论得很激烈,尤其把一个矛盾的焦点,提到一个协调的问题上面来。现在虽然成立了一个专门的工作组,一个机构在这里,很多部门都是参与到其中。但是在这里我们特别希望,大家要有一种大协作、大协调、大合作的精神,其实治涝水它治的是水,其实更治的是民心,树的是我们政府的一种形象,同时更体现是我们政府执政的能力。好的,感谢收看本期圆桌会,再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