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CR1:垃圾围城
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随着工业化、城市化快速发展,各种环境问题日益突显。垃圾是城市发展的附属物,城市和人的运转,每年产生上亿吨的垃圾。高速发展中的中国城市,正在遭遇“垃圾围城”之痛。
有统计数据显示,全国城市垃圾历年堆放总量高达70亿吨,而且产生量每年以约8.98%速度递增。全国600多座大中城市中,有2/3陷入垃圾的包围之中,且有1/4的城市已没有合适的场所堆放垃圾。
在杭州,近年来,市区生活垃圾量持续快速增长,根据市城管委统计数据,2006年——2013年杭州市区生活垃圾年均增长率为10.09%。2013年度垃圾处理总量308.67万吨,日均8456.78吨,仅此一年垃圾量就能填满1/5个西湖。2014年1——4月杭州市日均垃圾处理量为8939吨,最高已达10959吨。
不断增长的垃圾量也给末端处理设施造成巨大压力。目前,杭州各垃圾处理场均已满负荷甚至超负荷运转。2014年1-5月天子岭填埋场日均填埋垃圾达4423.72吨,超过2671吨/日设计能力的65.62%。5月6日最高垃圾填埋量达5697.65吨,超出设计日均处理量一倍多。按照目前的年增长率推算,天子岭填埋场二期使用年限仅剩5年。
面对垃圾围城的困境,我们改怎么办?
主持人张平:刚才这个短片向我们揭示了,目前城市垃圾困局的现状。那么现在我们再来看一下,我们杭州市年垃圾产量的一个柱状图。
主持人张平:这个是在2000年的时候,当时杭州市垃圾的年产量是84.71万吨。那么时间到了2013年的时候,我们来看一下,已经到了308.67万吨。照此速度下去,杭州未来的图景将会怎么样?我们整个城市将会被垃圾所围困。到底怎么办?所以今天,我们这个城市的市长、有关职能部门的负责人,以及我们这个城市各行各业的代表将汇集在我们这张圆桌前,我们共同来商议,杭州的垃圾到底该怎么办。
主持人张平:时隔两个月,张市长再次走到我们圆桌会上和我们大家共同来商议,咱们这个城市垃圾的问题。那我们在我们这个话题开始之前,市长,我还是给你介绍一下。浙江省公共政策研究院副院长,我们的蓝蔚青老师。
浙江省公共政策研究院副院长蓝蔚青:大家好。
主持人张平:良渚文化村的一个代表。同时也是浙江万科南都房地产的副总经理,吴蓓雯女士。
浙江万科南都房地产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吴蓓雯:大家好
主持人张平:我们一个社区的。西溪街道文天社区的主任,林冬琴女士。城管委的主任,翁文杰先生。市长,另外我们今天在座的,应该说是来自咱们城市的各界的代表。有关垃圾方面相关的一些职能部门的负责人都来了。还有就是我们各行各业的,企业的、社区的、市民的,这种代表都来到我们的现场。欢迎你们!我们都知道张市长,时隔两个月之前上我们圆桌会。当时我们谈的是五水共治这个话题。但是两个月之后呢,市长二次又上我们圆桌会,我们要来谈一谈我们这个城市的垃圾的问题。市长这么紧迫地上我们的圆桌会,估计这个问题也是很紧迫了。对我们这个城市而言,是吗?
杭州市委副书记杭州市市长张鸿铭:你讲的这个非常对。垃圾问题的确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但是世界性的难题在很多国家得到了解决。中国这个问题,我们逐步逐步地开始得到重视,也逐步地开始得到解决。我们杭州的情况对这个问题也是如此。所以垃圾这个问题,如果不很好地处理。不很好地、有效地利用和处置,那么会变成一个新的垃圾围城的环境问题。现在随着夏季的到来,我是天天在看报表。杭州的垃圾产生量每月每月在往上增。我这里有一个图板,可以和大家说一下。我们这个是每年的垃圾的增长量,这个增长量。
主持人张平:这是一个日均的产生量图。
杭州市委副书记杭州市市长张鸿铭:对。我们今年的四月份,我们垃圾(产生量)最高的一天。平时我们是8400多吨,四月份已经超过一天超过一万吨。最高的一天是10400多吨。现在你看这个夏季来临了,我们西瓜果皮各方面在进一步增加。所以这个问题,我们市委市政府一直是高度重视。所以现在我们面临这样的一种态势,要更加引起重视。所以杭州我们垃圾分类已经有比较长的历史,八年多的历史。我们要想在原来的基础上对垃圾的分类、垃圾的处理,要把它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它需要全民动员来做更多的工作。所以今天我要走进这个圆桌会议,希望全市的观众朋友跟我们一起讨论、研究,这个问题如何解决得更好。
主持人张平:好。其实这个垃圾问题,应该说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特别是我们发展中的中国来说,可能是城市普遍碰到的问题。是吧,蓝教授?
浙江省公共政策研究院副院长蓝蔚青:很多城市已经垃圾围城,已经到了一个刻不容缓的地步。如果不解决的话,那我们将生活在垃圾堆里。但是现在垃圾成为一个非常敏感的社会问题。大家都知道垃圾要处理,但是又不愿意这个处理设施在我的旁边。这个怎么办?所以需要我们全民努力来解决,破解这个难题。
主持人张平:我不知道在座的各位嘉宾,你们有感受吗?你们能感受到垃圾已经就在我们的眼前,迫在眉睫,这样的感觉有没有?
浙江万科南都房地产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吴蓓雯:因为我们在前几年的时候就去天子岭参观。印象当中它原来的设计寿命应该是25年的。但是由于我们的每天的垃圾的量不断地在增加,所以它的实际使用的年限比设计寿命远远地降低。所以这一点上,但是作为普通的市民,他可能每天日常的这种生活的状态,可能他并不一定能够感觉得到。所以这个也是我们通过一些参观,感觉还是迫在眉睫的。
民情观察员孙兴宝:垃圾现在成堆,市长跟主持人我们真的感到。如果再不动脑筋怎么样,今天来商讨,我看是真的要成问题了。我们的垃圾桶我们都在监督的,投放量真的很多。市长你给我们这样带领,给我们研究讨论,我们很感谢的。是很大的问题了,我就想怎么办。要谢谢的。
主持人张平:好,还有哪位市民?
民情观察员杨耀章:我说句杭州话,市长是杭州人。市民对垃圾问题是烦煞,市长是难煞。是个难题。我感觉一下子要分四类五类,我感觉到分得太细了。能不能,我有一个不成熟的想法。能不能先分两类,厨房垃圾一类,其他(垃圾)一类。其他的一类怎么办?就是由专门的保洁员去细分。这需要监督,需要奖励,需要制度来保障。
绿色浙江秘书长忻浩:每一天我们在产生的这个八千多吨,甚至一万吨的垃圾里面,有五千多吨要被拉到天子岭垃圾填埋厂。这个填埋率是非常高的,就超过了60%。我们以前去,我记得去年我去丹麦的时候,在那边它的填埋率只有3%到6%。所以这个是非常可怕的,这么高的填埋率。那么如果说我们能把这一块做得稍微好一点,大家可以想象。今天要建造一座垃圾焚烧厂,我们要五到六年的时间,这就意味着今天如果我们没有更好的解决方案的话,五年以后,杭州的垃圾无处可去了。这是迫在眉睫的一个问题,所以我只是想说一个现状。就是垃圾增长量非常高,而且我们必须要来讨论这个问题,否则我们就没有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