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CR】
解说:去年三月,杭州市稻香园社区门口搬来一个大家伙,叫垃圾分类智能回收平台。居民每往里丢一次垃圾,都能得到相应的积分。比如说,一公斤的啤酒瓶能赚30个积分,一个鼠标能赚1350个积分甚至连废旧电池也能换积分。一千积分相当于人民币三元,可以直接去超市消费,这台机器让社区居民吴子艺很好奇,渐渐地,打包垃圾去社区换积分成了他的一个习惯。在吴子艺家的客厅,堆满了各种瓶瓶罐罐和废旧物。
吴子艺(稻香园社区居民):这些就是家里面烧菜用完了以后的一些玻璃瓶,锅是坏了或是旧了,然后淘汰下来以后,因为是金属制品嘛,也是扔过去回收的。
解说:刷垃圾,投放积分卡,点击屏幕,选择垃圾种类,机器马上吐出一张条形码,将条形码贴在垃圾袋上,再把垃圾投入回收桶。一年下来吴子艺赢得了一百多万的积分,获得积分王称号,为此朝晖街道特别奖励了吴子艺,一辆价值20万元的新能源纯电动汽车五年使用权。倒垃圾,赢汽车,垃圾回收平台不仅是制造话题,更重要的是这一项目已经融入小区,回收点在周末更是常常爆满。
稻香园社区居民:废电池我一直是攒在那里,不能随便扔的,有这个东西以后废电池我就经常扔到这里来的。
张平(主持人):这是这个社区的做法,换积分。我知道刚才那个片当中的吴子艺同学,是不是也来到了我们的现场。那么这件事情你做了之后,对你以后有没有什么影响?
吴子艺(稻香园社区居民):我觉得是有的,我一开始对垃圾分类是有这个意识,但是我不知道怎么去做。通过我去做了以后,因为坚持了这一年多,然后这个习惯就养成了,成为一种生活方式以后,你再去放弃这种习惯,我觉得是很难的。通过我去扔垃圾,我就发现了能够正确分类的居民其实还是不多的。有的人他拿了厨房垃圾袋,他就认为这个是社区免费给我发放的垃圾袋,而不是说是专门用来放厨房垃圾的,那么我觉得这就是一个问题了。包括清运公司在清运的时候,我也看到其实他并不是说是完全都是按照厨房垃圾,和其他垃圾进行分类清运的,而是把所有的垃圾都一股脑地投进车子里,我想在这个方面也是应该加强的。
张平(主持人):大家在前面首先分得可能不是那么清楚,但是分了之后可能混运啊,就是最后放在一辆车上被运走了,他觉得好像这个积极性受到了很大打击,是吧?他觉得这个问题,就是在分类运输上,是不是我们有些什么样的思路。
张鸿铭(杭州市委副书记杭州市市长):这个好像不光在座的市民有反映,我到杭州工作以后,我们一些街道的社区的干部,包括原来我们一些区一级的领导,他们也反映了有这方面的现象。因为我们四年之初,刚开始发动的时候,也是做到了一个全民发动,全民动员,全市上下,也是有相应的目标责任的一些要求。在后来实施当中,我们垃圾中转站取消了,我们现在叫做(清洁)直运了。在(清洁)直运当中两种现象同时存在,一种就是我们(垃圾)分类还不够到位,就是说蓝桶里面和黄桶里面,这两者(投放的垃圾)本来放就没多少区别,这是一个情况。这二个情况,在当时我们可能在清运收运的过程当中,由于各种的情况,各种条件的限制,我这个车辆不够(垃圾)点多,一个车可能把两个桶的,垃圾一起运走了,这两种情况也是存在。所以前一个阶段,我们城管委、我们城投集团、我们环境集团,我们坐在一起专门有个协调会,在垃圾分类的基础上,我们分类的清运工作就需要加以跟上,你有分多少类就要有多少类的收运的工具相配套,这就是一个比较完善的系统工程。我们年初发了一个文件,基本上把垃圾要分成四大类,厨余垃圾、其他垃圾、可回收垃圾、还有危险废弃物,那么这些都有些要求,那么既然有这样的一个要求,你的分类收运的手段就要相配套。所以我在想,我们叫做可以做到哪些需要定点、定时、定类。为此,为了解决我们环境集团收运能力不足问题,我们要抓紧再增加100辆清洁直运车,做到分类和收运要匹配。这个分类收运好了以后,我们就为下一步的分类的利用要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又可以保护我们前端的,广大的居民市民的他辛辛苦苦分出来的积极性,可以得到保护,又为后端的利用打下坚实基础。所以我们认为,政府财政哪怕再紧张、再困难,这个钱还是要花。
张平(主持人):好,我们已经决定了,再增加100多辆这样的清运车100辆,做到分类的清运,这点如果解决的话,我们大家的积极性可能就会得到一种鼓励和保障。另外我刚才发现大家谈到一个问题,我觉得这个问题是不是我们也可以探讨一下;比如塑料袋的问题。我们都知道现在政府投资,应该说每年不知道投多少钱。
张鸿铭(杭州市委副书记杭州市市长):这笔钱你说一年花多少钱。
张平(主持人):花多少钱呢?
张鸿铭(杭州市委副书记杭州市市长):市财政要拿六千万。
张平(主持人):一年六千万,但是问题现状是什么,这个垃圾袋因为都很大,所以说大家好像扔进去这么一点点垃圾,就觉得好像很可惜,所以就把所有的垃圾扔进去,这是一个节约的意识。放垃圾还是混装了,所以这个垃圾袋设计,我们是不是可以考虑一下,它的份量。如果我们仅仅是厨余垃圾的话,是不是小一点。
张鸿铭(杭州市委副书记杭州市市长):可以小一点。
张平(主持人):这是一个,第二个就是我觉得有个错误的观念,很多的市民把这个垃圾袋作为福利在享受。而他并没有承担起垃圾袋该用的作用,这点非常非常严重和普遍,这个到底该怎么办?每年六千多万往下投,我觉得真得很可惜。完了之后像日本、像台湾,人家是花钱去买垃圾袋,而我们是这样无偿的发放,还是这样的使用。
翁文杰(市城管委主任):他们提的建议,我想我们回去以后再做分析,特别是刚才讲的垃圾袋的大小,我觉得确实有些浪费,包括发放,在这方面制度上面,还要再加大监督力度。
张平(主持人):我知道我们今天稻香园社区是不是也有一位,哦,就是身边这位女士,咱们这个社区实行这个智能回收平台之后,是不是效果很不错。
傅朝霞(朝晖街道城管科主任):就是我们整个朝晖街道,这样的机器总共是设置了7台。那么经过一年的运行,回收了塑料制品是6.7吨,玻璃制品是20吨,碱性电池是670公斤,那么还有其他一些电器设备,加起来有一万多件。还有很多其他的一些东西,因为它这个回收平台,有三十多件东西,所以对老百姓来说,既是一个很好的垃圾分类的宣传,也是一个很方便、便捷有效的手段。
张平(主持人):大家参与度还是很高是吗?
傅朝霞(朝晖街道城管科主任):刚开始三个社区,从几个人接受到几百个人接受,目前是有将近2000户家庭,已经参与到这项活动中来。还有一个关键的事情,我觉得还是要做的就是目前我们做的这些,只是做大力的宣传,做大力的推进,但是对我们具体的每一户家庭,就是所有的公民都应该有这个义务,那么他应该承担怎样的责任,就是这个上面能不能有一些相对的法制化的一些手段,能够对他有一个考量。要不然的话就光来考核我们基层的话,我们三个人五个人去做这项工作,家家户户盯牢,这个事情是很难做的。我觉得这是基层的一个声音和诉求,我觉得这个应该就是,法制化的一个建设轨迹还是要有。
张平(主持人):好,谢谢请坐。其实在我们这一次当中我们也知道,另外有一些地方做得也很不错。比如说我们的武林花园,今天我们社区主任也到了我们现场,我们想简练一点,用你的经验给大家介绍一下,怎么督促大家来(垃圾)分类?她照片也带到了我们现场。
林冬琴(西溪街道文天社区主任):这个是我们现场招募的志愿者,这个旁边是我们陈珍珠阿姨,大家应该很多人也认识的一个,杭州市平民英雄,她每天带领这批人,分了几个队伍,我们武林花园有7个点,那么阿姨们每天7点到9点,到时候去检查。
张平(主持人):就在这个垃圾点的旁边督促大家分类。
林冬琴(西溪街道文天社区主任):她们每个人扎是扎好,拿过来就把它打开,结果你一打开的话,肯定是里面还是有乱七八糟的东西。现场打开一次两次,第三次你就不会再产生这个毛病了。因为第一次你可能不懂,第三次再跟你说的话,有点难为情了是不是,他们会自觉的分好。
张平(主持人):通过你介绍来看的话,武林花园之所以做得这么好,这支老太太队伍起了很大的作用,是吧。
林冬琴(西溪街道文天社区主任):一定要聘请这批德高望重一点的老年人,因为她去管理的时候,相对年纪轻的人来说,他们会觉得比较听得进去。
张平(主持人):好。
吴子艺(稻香园社区居民):我觉得垃圾分类大家都知道,但是大家都不完全的理解,这个到底怎么正确的去进行垃圾分类。所以我觉得就是说,从宣传上面是不是也能做一些工作。每个人所接受的渠道是不一样的,比如说老年人他喜欢看报纸,年轻人他喜欢上网,那么我想是不是需要通过多种渠道进行一种宣传。
孙新宝(湖滨街道东平巷社区居民):刚刚这个小伙子讲到的宣传这也是一个宣传的材料,很好、实用、做得好。我们是四年前就搞点的,湖滨街道东平巷社区,就是实名制,我们没有人讲到的,我们实名,做得很自觉。
张平(主持人):垃圾袋上有你的名字是吧?
孙新宝(湖滨街道东平巷社区居民):就是门牌号,不是姓名。
张平(主持人):这个门牌号是你发垃圾袋给他的时候,就放上去的吗?
孙新宝(湖滨街道东平巷社区居民):自己贴,然后我是督察员,就去督察,他每天来丢垃圾,我利用奉献的精神,早上晚上都去看的,如果发现有问题,开头是有的,那我们上门温馨地去提示。张市长已经来过了已经,现在老人都很自觉。年轻人稍微差一点,小学生也好的,我们社区好的,但是单位的稍微欠缺一点。建议市长在这个角上,刚刚听了市长讲增加100辆的清运车,这么投入我们很开心,环境会更加干净,垃圾气味更少了,谢谢你。
张平(主持人):我们也向这位阿姨表示敬意,这样的阿姨多了,我们就好多了。好,其实刚才说到分类的人群来看,目前可能老年人是不错的,小学生也不错的,可能就是中间这一部分,相对于弱一点,是吧,因为他们也很忙碌什么的。
蓝蔚青(省公共政策研究院副院长):我觉得这小区的保洁员队伍非常重要,她们应该人人成为宣传员,成为指导员,而且要成为最会分类的。
张平(主持人):要给他们奖励。好,我们现场也坐了位学生,她的垃圾分类做得特别好,这孩子,你是怎么做的?
陈柔漪(建兰中学学生):我的房间里面有三个垃圾桶,可回收的,还有是不可回收,以及有害的。
张平(主持人):你有没有利用你分垃圾的知识,来给你们父母亲在讲?
陈柔漪(建兰中学学生):有的,因为我们是通过学校里面,老师宣传给我们的,关于这项的益处。所以我们回家就通过小手拉大手的这个活动,跟爸爸妈妈讲述。
张平(主持人):你有没有批评过你爸爸妈妈,他们分得不好。
陈柔漪(建兰中学学生):是的,以前有过。因为爸爸妈妈就是嫌有点麻烦,然后就是一个大垃圾桶,所有的垃圾都混杂在里面。
张平(主持人):哦,你批评过他们?
陈柔漪(建兰中学学生):是的。
张平(主持人):另外我们都知道,在咱们杭州市良渚文化村,它这个组团就是这个院区,它的垃圾分类,也是听我们专家说了,说它这个地方的垃圾处理,基本上可以赶上西方的水平了。所以今天把我们吴总请到了现场让她来给我们介绍一下,你们简练介绍一下大致的一个做法,好不好?
吴蓓雯(浙江万科南都房地产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我们其实在2010年开始做垃圾分类,那么当时其实我们就觉得,大家其实对垃圾分类的知晓率是高的。但是他对于这个事情,我的意义在哪里,我为什么要做这个事情,我的成就感,我分了以后后端怎么样了,这方面他是不太清楚的。我们也去台湾等地也做了一些学习和交流,给我们还是蛮大的触动的。回来以后我们建了一个垃圾分类的推广中心,那么这个推广中心,其实起到几方面的作用,一方面就是我们会做一些成果的展示。比如说我们有两台的厨余设备,把厨余垃圾分解以后,它可以经过处理可以制造肥料,这是一个。还有我们可以有废油,就好像这个图片上看到的,可以制作肥皂,其实我们很多时候的,二次回收的那些废油其实是可以再利用的,比如说,利乐包,大家知道的牛奶盒,其实它这个利乐包如果拿去填埋的话,可能一百年都不会分解。
张平(主持人):就是牛奶的那个盒子吗?
吴蓓雯(浙江万科南都房地产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对,但是它其实是有专门的生产厂,我们跟生产厂家直接对接,就是回收了以后交给他们去做,可以变成纸张,其中的铝可以提取出来制作相应的一些铝制品等等。通过这样的一些方式,让大家一方面认识到它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第二个能够掌握它的知晓率。第三,定期的组织一些活动,让更多的人参与进来,以至于对他们的行为产生改变。
张平(主持人):好,这是咱们良渚文化村整个的一个整体做法,目前来看的话,你们垃圾的产出量,在跟过去相比的话有什么变化吗?
吴蓓雯(浙江万科南都房地产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这三年下来,其实我们的入住户数是成倍的增长,但是我们经过减量和分类以后,其实真正被拿去填埋或焚烧的量其实减少了一半。
张平(主持人):已经达到50%的减量了。好的,其实我知道,就是在良渚文化村当中,它有很大一部分是通过生物降解是吧。今天我们特意把绿色空间,就是他们合作的一个伙伴也请到了我们现场,大家也都很关心,说是用生物降解这种方式,就是它会不会有更加有害的衍生物出来,它是通过一种什么方式把它给降解?我们把话筒给绿色空间的这位代表。
张志强(北京绿色空间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其实这个技术是非常成熟的,在日本已经几十年了,在台湾时间也很久了。它的原理就是用高温好氧菌,经过8到24小时给它无害化处理,最后出来的结果是完全资源化的肥料,是高效的有机肥,氮磷钾有机质都超过国标的一半以上。我们给它无害化、资源化,自然就减量化。我们这个技术可以让它减掉多少呢?减掉90%以上,那么资源化实际上是100%。因为出来的东西,它的残余物都是有益的。我就想垃圾的问题,是一个城市高速发展的一个结果。以前我们垃圾问题没有那么严重,那么我们也要用高科技,科技创新的方式和商业模式创新的方式来解决这个问题,所以我也给在座的领导和市长,提一些小的建议:我举个例子,我们现在进入社区的,很多的那些拾荒的,还有那些物资回收的,他进去,他们是可以盈利的。我们是不是可以用我们政府指定的公司,他要经过竞标的进去,他要承担垃圾分类的宣传、垃圾减量和垃圾终端机处理的,整个的全过程,我认为这是一个可持续的一个商业模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