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爱农民工 我们可以做的还有很多(图) |
2012年01月21日 16:23:49 星期六 杭州网 |
嘉宾:杭州市建筑企业管理站戴国琴。 嘉宾:杭州慈善总会杭州网义工分会秘书长俞真。 嘉宾:浙大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毛丹。 “杭网议事厅”记者寻访一线农民工,还原他们的生活状态,倾听他们心中的愿景和梦想。 临近春节,总觉得城里一下子变得空荡荡的,有很大一部分人流分散到了全国各地——他们原本的家乡,这些人,我们平时习惯性地称之为外来务工人员。 这是一支十分庞大的队伍,瞬间空城的景象足以说明他们早已渗入城市的每一处毛细血管,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他们离乡背井,从农村来到城市,带着背井离乡的苦楚,怀揣着对新生活的渴望,竭力通过辛勤的劳动实现梦想,在城市中寻找着归属感。他们期望融入城市,城市也因为他们的付出而变得美丽。 当我们习惯性地在过年过节才把目光对准他们,却没有想过他们心中更多的渴望。 希望能有更多的人到民工学校来给他们上课 对很多农民工来说,如何在这个城市中生存下去,并能在这个城市中生根、发芽甚至开花,是他们最为迫切也是最需要帮助的问题。 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杭州,有这样一个“民工学校”,规模化办学已走过了7个年头,不仅大大提高了农民工的素质和业务能力,也为我们的城市建设培养和输出了大批工程所需的技术性人才。 据杭州市建筑企业管理站戴国琴站长介绍,仅2011年杭州就已经创办了1800多所民工学校,目前的杭州工地,可以说每一处都建了民工学校,随之而来的最大问题就是师资力量的紧缺。 戴国琴说,目前各个民工学校都是由各个工地根据自身的工程情况来开办的:“有的工程大,学校就大,教学设备会更齐全;有的本身工人不多,规模也偏小。有的学校专门请了教授专家、技术骨干来辅导,也有的和所在的社区结对开展相关活动,请社区民警、社区工作者来讲课。有的就只能依靠工地的监管人员自行给民工进行培训。” 可以肯定的一点是,因为民工学校的存在,使得工人们的安全生产意识、法制观念、集体观念和纪律意识大大提高,文明行为习惯等综合素质也得到了改善,这些都是潜移默化的改变,是实实在在体现在民工身上的。 2012年,杭州市建管站计划出台民工学校的管理办法细则,全面规范今后的办学要求,提升办学质量,重点就是要加强师资的力量。 戴国琴特别提到了要通过民工学校的信息化来完善师资力量的这个办法:“我们会建一个网站,就叫做网上民工学校,通过网络信息传递来实现课件的共享。一些精品的课程,一个老师在一个地方上课,其他地方能够在网上进行实时同步收看,课后民工们也可以自行下载来自学,这就大大节约了师资成本,而且普及面也会广得多。” 根据戴国琴多年来从事民工管理的经验,她觉得现在农民工的整体文化水平正在逐步提高,对于学习的要求也很不一样,因此所有的民工学校早就全部安装了电脑,有的甚至开起了网吧,这些基础硬件设施的完善对于接下来的信息化普及很有帮助。 当然,社会的力量将是更不可估量的,她仍然希望通过我们向全社会发起呼吁,希望有更多的人能够到工地上来,与我们的民工兄弟多沟通、多交流,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怀。 |
作者:记者 施文 徐文迪 王帆 童文洁 郭媛贞 编辑:徐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