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爱农民工 我们可以做的还有很多(图) |
2012年01月21日 16:23:49 星期六 杭州网 |
这些外来务工人员早已渗入城市的每一处毛细血管,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他们在寻找的城市归属感,需要我们做得更多。 城市能为他们做的还有很多 杭州应该跨出尝试性的重要一步 不过无论是给他们上课、丰富他们的文化和专业知识,还是给予他们精神上的关怀,在浙大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毛丹看来,都不能代替外来务工人员的真正需求。 他分析现在的民工群体有两个基本特点:一是蓝领工人的中坚力量主要由外来人口构成;二是他们不再满足候鸟式的往返打工,他们有很强的意愿要长期在杭州生活并成为城市的一部分。 “正是基于这两个特点,我们可以很清楚地知道他们的需要:住房、医疗、教育、工作条件、工人权益待遇,等等。你城市里的本土人士需要什么,他们也需要什么,没有太大差别。” 毛丹的建议是:要从精神关爱层面要向长期政策扶持转变,比如:要建立一个标准的用工制度,同工同酬;要解决他们的住房问题,将这部分人群纳入经济适用房标准;要解决他们的养老退休问题,保证所有工程单位对他们保险金的缴纳;要解决他们的子女入学难…… “如果这些根本性的问题不解决,那么他们仍然无法融入这座城市。政府需要意识的转变,这是一个全国问题,但是我们杭州有条件率先做起来,或者整个长三角区块可以先联动起来,跨出尝试性的一步。” 而在此之外,他希望能够继续发动市民单位的力量,无论是政府层面的民工学校还是民间层面的义工活动,都是外来务工人员所需要的。他甚至希望把民工学校开进社区,把义工队伍带进外来务工人员家中,在他们所生活的区域内给予他们最直接的帮助。 其实外来务工人员在融入城市的过程中会发生很多不起眼但却很麻烦的事情,比如家属来了临工怎么找?子女在城市里可以参加什么活动?这些也是在城市生活的基本规则,我们可能很熟悉,对于他们来说却很需要引导。毛丹说:“只有将关怀细化到这些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他们才会真真切切地有一种归属感,知道自己是属于这里的一份子。 |
作者:记者 施文 徐文迪 王帆 童文洁 郭媛贞 编辑:徐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