拱宸桥原来设有退休人员医疗服务中心和社区医疗服务站各一家,作为专业医疗机构的延伸及便民服务措施,为拱宸桥周边地区的退休人员及广大居民提供综合性的医疗服务。但自2011年底,市退休人员医疗服务中心撤离,剩下一家社区医疗服务站,由此很多居民都在反映这给他们看病带来了诸多不便。
社区医疗机构是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有效措施,是缓解分流大医院排长队现象的有效手段。经过调研,很多老年人,之所以会选择在社区医疗机构看病,一是因为他们患的都是常见的老年性疾病,都已经在大医院确诊,平时主要是配些处方药;二是这类医疗机构不象大医院那样繁忙,有个头痛脑热在这里可以很方便的得到治疗;三是相对于大医院来说,这里的诊疗费用比较便宜。而当地较为年轻的居民在偶染小恙时也会选择社区医疗机构就诊,以求获得更为便捷的医疗服务。
据调研,目前整个拱宸桥街道有退休人员约11200余名,原杭州市三大国有企业的退休人员基本都居住在拱宸桥及周边地区,老年人相对较为集中。加上其他选择社区医疗机构看病的居民,如果按照每2000人至3000人一名全科医生的规划,拱宸桥地区就应该至少要配备12名全科医生,而现在拱宸桥社区卫生院的全科医生只有2名,远远不能满足周边居民的看病需要。另外现在社区卫生服务的医疗人员,多是基层医院派出的专科或护理人员,且搭配不尽合理,难以吸引更多的群众接受社区卫生服务。社区医疗能不能真正发挥作用,关键是全科医生的培养。没有全科医生,社区医疗就是一个摆设,起不到应有的作用。
还有就是现在的社区医疗机构中的人员技术力量结构差,执业资格、学历、职称结构低,医疗技术水平差。机构设备简陋,缺少必要的检测、检验设备,也严重影响社区医疗机构的水平。
意见建议:
一、加大对社区卫生服务的经费投入,可按照区域卫生规划安排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基本建设项目、基本医疗服务及预防保健所需要的基本设备,不断提高政府对预防保健的经费和公益性项目的投入。
二、建立社区卫生服务标准。对社区卫生服务系统实行标准化建设与管理,包括基础设施、基本设备、品牌建设、人员配备、用药范围等,严格实行标准化、规范化服务和管理。可制定服务规范或指南。
三、对社区服务中心(站)进行标准化建设和建立新型的工作流程。建议逐步建立健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预防保健机构、医院合理分工的协作关系,完善建立社区首诊负责制,全面建立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医院的双向转诊机制。
四、建议考虑在部分医学院实行社区全科医生的定向培养模式,对全科医学、预防医学专业学生低收费政策,形成合同培养,为社区提供医疗人才。
五、加强对医务人员的培训和人才流动。这就要对上岗及现有社区医疗卫生从业人员进行相关培训;鼓励上级医疗机构医务人员采取挂牌、兼职形式或符合条件的离退休医务人员到社区工作;医学专业的毕业生分配到大中型医疗机构工作前,建议先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工作一段时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