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频道首页 网上服务 热点热议 问计于民 新闻发布 民生恳谈 记者出击 政策库 我们圆桌会 使用帮助 频道简介
  所在位置: 杭网议事厅>我们圆桌会
 
1月20日:让咱们的年夜饭“年味”浓起来
hwyst.hangzhou.com.cn  2012年01月20日 23:36:50 星期五

    春节临近,今年的年夜饭怎么吃?肯定是在家里吃,还是在外面吃?已经很多年了,是什么原因让年夜饭的年味浓不起来?大家都是图个方便,现在好像整个社会对仪式感的东西偏重于表演。我们团聚的时候,好像除了吃饭,找不到其他的载体了,少了传统丢了年味。年夜饭要回归家庭吗?民俗化!民俗化必须是咱们家里自己的事情,年夜饭这个载体背后的东西更重要,那就是跟家人团聚。我们圆桌会今晚关注,如何让咱们的年夜饭年味浓起来?

    郑煜:观众朋友大家好,欢迎收看《我们圆桌会》。再过两天就是除夕之夜了,也许今天观众朋友们也可以看到,我们今天的演播室和往常也有所不一样。我们今天演播室,也是张灯结彩喜迎新春。在迎新春除旧岁的日子里边,我们不能不说年夜饭。大家知道现在年夜饭的形式很多种,很多人把年夜饭,从家里已经搬到了饭店。更有的人在除夕的时候,他们举家都到外面去旅游。有的也开始吃什么年午饭,和提前一周来吃年夜饭。年夜饭的形式现在是越来越多了,但是形式多了,年味却是越来越少了。今天我们节目就和大家,一起来关注一下:我们如何在年夜饭吃出年味来?在今天节目开始之前,关注一下本期嘉宾:

    郑煜:感谢各位的到来。其实说起过年,大家都知道,我们传统的过年有很多(活动),都是放鞭炮、逛庙会等等一系列的,但是随着时代的变迁,大家物质生活的提高,年味却越来越少了。到了除夕的时候,大家都要吃年夜饭,那么今年我们杭城的老百姓,他们年夜饭到底会怎么吃呢?我们先来看一段VCR

    VCR:除夕临近,年夜饭到哪儿吃怎么吃,成为了各家各户的重要议题。而记者在采访中发现,杭州有很大一部分市民,是在餐饮饭店吃这顿年夜饭的。

    市民:饭店, 和家人一起去吃。怎么吃呢?订个酒店。

    记者:订个酒店?

    市民:在家里好像比较麻烦一点。到外面吃,家里不烧的。

    记者:为什么家里不烧呢?

    市民:烦。

    记者:为什么?

    市民:烧一顿饭很不容易的。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绝大部分市民选择外出吃年夜饭的原因,都是觉得在家做一顿年夜饭费时费力,所以杭城的年夜饭预定,早在10月份就开始出现一桌难求的现象了。不过记者也发现,随着生活品质的提高,很多人经常外出吃饭,不仅吃得好种类还多,所以市民虽然看重年夜饭,但是对它的期待越来越小。甚至有不少人都觉得,无所谓吃不吃。无所谓了,天天过年的,年夜饭无所谓的。对年夜饭的感觉越来越淡,这样的人并不在少数。曾经有网络媒体调查了,年夜饭在人们心目中的位置。结果65%的受访者认为,年夜饭仍然很重要;但是还有20%的受访者认为,年夜饭的地位不再那么重要,趋于一般;另外15%的受访者认为,过年吃不吃年夜饭,已经无所谓了。在采访中也有市民告诉记者,年夜饭之后的活动不丰富,也是造成年夜饭氛围,逐年减淡的原因之一。吃完年夜饭的话看电视,年夜饭基本上家里,看看电视陪陪大人,其他没有了。看看电视。

    郑煜:我们看到这个短片,大家对年夜饭这种需求,可能真的是越来越淡了。大家都觉得年夜饭,吃不吃无所谓了。有的说都不在家吃了,都到饭店里去,但是我们通过这个调查发现,还有65%的人觉得,年夜饭应该在家吃;20%的人觉得无所谓在哪儿吃。那么在这里边,我们从短片数据上可以看出来,大家对年夜饭的重视程度,还是很重视的。我想今天问一下,我们在座的这些嘉宾,你们今年年夜饭怎么吃呢?潘老师,今年你的年夜饭,是怎么吃呢?

    潘一禾:我因为家里人口比较少,只有两个人,肯定是在家里吃。如果我们到饭店里去,人家都是大桌的,给我们一个小角落,我们会更失落。

    毛小榕:我以前最早的时候是在家里吃,后来反正赶时髦,跟大家到外面吃,想轻松一点。但今年在家里吃,所以我感觉压力特别大,郁闷死了我都。

    郑煜:郁闷?也是因为跟潘老师一样吗?家里人少吗?

    毛晓榕:人多,人多做饭,所以我就有点四脚朝天的感觉。

    郑煜:你有多少口人吃?

    毛晓榕:七个人,还是热闹的。一桌就够了,我觉得真正的年夜饭,要好多个桌子,你要烧很多菜。

    郑煜:是不是就你一个人做?

    毛晓榕:我一个人,一个人做是比较辛苦的。我从采买到做,可能连洗碗吧,一条龙服务,是。

    叶康乐:像我定位就是新杭州人,在杭州工作生活了十几年了,但是每年还是又回老家过的。因为成家立业以后,又多了个老婆的家,我们想先回丈母娘的家过年,过完之后再回温州去。

    郑煜:年夜饭也是在家吃?

    叶康乐:年夜饭肯定是在家吃。

    郑煜:顾老师,您今年年夜饭在哪儿吃?家里吃还是在外面吃? 

    顾希佳:还是在外面吃。

    郑煜:还在外面吃?是不是你以往也在外面吃?

    顾希佳:已经很多年了,已经很多年在外面吃了。为什么你会选择在外面吃?跟毛老师的想法一样的,如果你要两三个人在家里,那就是我们自己家里吃,肯定就是自己家里吃。正因为年夜饭要想请一些人,大家聚在一起吃,才能够解决家庭的,我们所谓关系方面的问题,大家都摆平。就得要有人去辛辛苦苦地,准备年夜饭,所以这个是很累的,连场地都不一定够。

    郑煜:王师傅,您是在家吃,还是在外面吃?

    王土根:我们现在都是到家里吃,如果到外面去吃的话,吃完之后到时候年味没了,关键是因为吃好之后就散掉了。因为我们老百姓传统就是这样,喜欢热热闹闹过个年,带着一种色彩在里面,喜欢和自己的姐妹沟心沟心。

    郑煜:就刚才我们听了一下,其实很明显,年夜饭要么就在外面吃,要么就在家里吃。刚才顾老师已经说了,他在外面吃的一些原因,可能是客观条件,居住的问题、场地的问题、人的问题,还有做的事情的问题,所以选择在外面。那么觉得你们认同,顾老师这种说法吗,潘老师?

    潘一禾:我也比较认同,我觉得现在年夜饭,它主要的核心内容是团圆,团聚在一起。烧年夜饭真的是很累的,如果家里没有这么一个合适的老人,像毛老师她现在还能够硬撑下来,有些家里可能那个老人,心有余力不足的时候,那么就把这个做饭的任务,承包给社会了。很多人在外面吃了,其实回来是不满意的,即便是打包回家,那个味道都不是家里的味道,都不是妈妈的味道,不是外婆的味道。一个个菜上来的感觉,也是跟家里一个个上来的,这种感觉是不一样的。但是的确让父母很劳累,也是大家于心不忍的。

    毛小榕:这是个很庞大的工程我觉得,从开始你要烧什么菜,你要到哪儿去买,你还得把菜配起来。我到了美食天下,去下载了好多菜谱,我正儿八经做功课,然后打印,我恨不得有彩打的。没有,打印,完了以后我在想,我那锅碗瓢盆呢?我得做,做好了吃完了我得表现好,本来是一个很简单的事情,一方面你又想显示自己,有这个技能,一方面又觉得你显示一个技能,你不是跟自己过不去吗?反正就是在这种焦虑的状态下,我现在就觉得,我就是在一种焦虑的状态下,但是有的时候又觉得,一年难得焦虑那么一次。你快活也好,你焦虑也好,年夜饭你总是要做的,。因为它是一种充满了,仪式感的东西。假如没有仪式感的话,你去做这年夜饭干嘛?跟平常不是一样吗?现在又不是大家吃不起,我就觉得我们现在好像整个社会,对仪式感的东西偏重于表演,大家集中到一个什么地方,社区的人把脸抹得红红绿绿的,再那么弄一家伙就完了。实际上我们生活中很多的仪式感,确实又没有了。跟台湾香港还不一样,它不在生活里,它的仪式是在生活里,我们没有。我们是在庙堂里,很糟糕的。

    潘一禾:毛老师讲的也是,我们团聚的时候,好像除了吃饭,找不到其他的载体了。 

    毛小榕:没有仪式感,我们小时候都有的。要摆一些东西,还有的地方要烧香,还要祭祖还要干嘛。它不是为了表演,要祭祖要干嘛的。

    郑煜:没错,所以这里要问一下顾老师,顾老师,您是民俗专家,对年的内涵的文化你懂得很多。刚才潘老师也好毛老师也好,还有王师傅都提到了,年夜饭好像就是吃,少了很多仪式的东西,我想问问,我们现在过年跟以前过年,到底之间差异有多少?流失了哪些传统的仪式?

    顾希佳:农业社会里边它有一套东西,约定俗成,积淀得很深厚,它有道理的。他们过年怎么过的?它有两个主题:一个主题是感恩,因为这一年辛辛苦苦,有这么多的收成是谁给的,他首先想到是天地,首先想到是神灵,他要感恩。要感恩天地、神灵,要祭祀他们,还要感谢祖先,没有祖先就没有我们,所以他一定要祭祖。所以吃年夜饭之前,一定有一个隆重的仪式,这个仪式有的地方,就直接摆在吃年夜饭的,那天的下午或者上午。

    王土根:先要贡一下,要贡一下。

    郑煜:我想问一下康乐这边呢? 

    叶康乐:慈溪和温州据我所知都是有的,现在还保留得不错。每年我们还都是这么过的,先祭祖然后点灯,点水灯、贡菩萨,再开始吃年夜饭。 

    顾希佳:这是非常重要的。感恩这个是大家都非常重视的,这是一个东西。另外一个东西就叫做驱邪,其实演化得比较文明,比较大家能够接受的,就是打扫卫生。角角落落的地方,都要扫得干干净净,甚至于包括一些装饰的东西,包括春联、门神,本来也有的但是要换掉,旧的都要去掉,都要重新布置一下。甚至于小孩子还要换新衣服,它都有这个意义在里面。归根到底的意义就是刚才讲的,有一个重要的民俗的任务在里面,就是要驱赶这些,晦气的不祥的东西。

    郑煜:刚才听到顾老师您讲的,我这里有一个小小的问题,我就觉得特别疑惑的是,既然我们过年,是要有感恩和祭祖的形式,应该在家里来完成这些事情。那么现在比如说,年夜饭都到外面去吃了,那怎么办呢?这个东西怎么来完成呢?

    毛小榕:我觉得有很多事情,未必要把你的所有的情感,集中到一个晚上来完成,或者集中到某半个月来完成。当所有这些东西,不能在你的生活里头呈现的时候,你只是把它作为,比方说像顾老师他们那样,精心地去整理去保存。政府突然间,在某年某月突然想起来,我们要组织一个活动,表示我们对文化的传承,搞一个表演,让大家去看热闹。像这样的东西不行的,一定是它要成为生活的常态。如果说我们只是把这些东西,压缩到一个晚上来完成的话,那你在外面吃也好,你在家里头捣腾也好,它都不能够保存它的,真正的文化上的精华,保存不了。

    郑煜:其实我们知道这种习俗是建立在,年夜饭这么一个载体上来完成的。你有没有觉得,原来传统的年夜饭,它的重要性是不是很可贵。 

    潘一禾:孔子那个时候,就提倡移风易俗,所以中国一方面,我们是很尊重那种传统习俗的。另一方面自古就是鼓励大家,随着生活的变化,要调整自己的精神追求方式,我也非常同意,毛老师那个说法。精神追求它实际上,我们刚刚采访的时候,很多的人是,不管在哪里吃完年夜饭,最后是看电视,看电视就是看春节晚会。春节晚会它成了一个新的仪式,但是这个仪式,我觉得现在也受到挑战,因为它是一个国家文化,它是一个要把所有的口味,都调到一起,结果我们每个人的个人的生活,家庭的团聚的意义,就没办法体现出来。所以现在其实我觉得,看春节晚会是部分人,还是有很多人要么出门,要么出国,要么有自己家里的。另外一个交谈的方式,我倒觉得这种多元化的方式,是挺好的。

    王土根:原先都是人情味比较足的,从腊月开始,老爸老妈就开始筹备过年的东西。包括我们小时候,吃的那种花生米,还有番薯干,这种都要自己筹备的。现在等于说大家都是图个方便,所以说亲情还没变,方式已经变了,但是年夜饭是非常重要的,它是起到一个纽带的作用。

    叶康乐:年夜饭对我们这些离开故乡,到一个城市来工作的人来说,是很重要的一个载体。但是这个载体背后的东西更重要,那就是跟家人团聚,我们还是比较看重这个东西。 

    郑煜:好的,其实刚才你们讲的都是一个,很传统的年夜饭,我们来看一下一个题板。这个题板是大家通过这个镜头可以看到,这个画面上是大家这种,年夜饭复古风回来了,这里边大家都打扮成,原先古人的样子,来进行欢度春节。那么对于这种现象,毛老师你怎么看? 

    毛小榕:它这个东西在我的心目中,我觉得跟我们的生活没有关系,因为它没有贴近我们,它就是一种表演。我一直还是强调那个,当一个东西成为一种表演以后,就没意思了。要发自内心的,我觉得当很多东西是跟着,是瞎凑热闹的时候,而不是发自内心的时候。这个民俗就有点,让人感觉到很悲哀的。 

    郑煜:所以这个时候,又要问一下顾老师了,就是毛老师已经发出一种感慨了,大家刻意做的这种民俗,让人感觉到很悲哀,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这种民俗和我们现代生活完全脱节?而且大家在过年,这么一个传统节日里边,连年味都体现得越来越少呢? 

    顾希佳: 全世界都出现一个情况,就是现代化。现代化必然会对传统文化,带来很多影响。 

    叶康乐:刚才讲到物质文化改变带来冲击,我觉得这个是最直接的,最大的原因之一吧。因为我们原来说过年的时候,大家是(过得)隆重,什么杀羊、吃鸡肉、吃鸭肉,平时不大这么干的。到了过年的时候这样干一次,孩子们特别高兴,现在天天吃,都吃得不行了,恨不得不吃了,那你说兴奋感就没掉了。 

    潘一禾:我们过去的年夜饭,其实还是跟农业社会的,生活方式相吻合的。因为我们现在城市化,社区化以后,我也非常期待,能不能在我们有限的自由里面,能够把小家和社区之家的,这种新的仪式把它创建出来。包括什么放鞭炮,能不能到一起去放,让老人也不光是,在家里是很快乐,同时也能够分享,跟整个邻里街坊的这种快乐。实际上放鞭炮,是为了融合社会的关系,而不仅仅是家庭的关系。 

分提要:在节日中感受年味,我们需要丰富哪些内容和形式?对祖先的感恩的,这样的一种心情,这样的一种传统,是可以呼吁的。传统的诗歌,传统的琴棋书画,也包括传统的做菜的这些手艺,能够有一个亲情的交流。如何让咱们的年夜饭年味浓起来?我们圆桌会正在关注。

    郑煜:那么我们刚才说了,年夜饭这个年味你们到底觉得是,现在真的是浓了呢?还是越来越淡了呢? 

    潘一禾:我觉得现在正是,一个探索的过程中。刚刚顾老师谈了,毛老师也谈了,就是我们破坏得很厉害。我们建设的,往往反而是商家和消费活动,更猖狂一点。他们借着文化的力量,好像是在讲文化,好像是在用文化,来包装它的产品,或者包装它的营销,但是实际上却把文化的,真正的内涵给消蚀掉了。我非常同意毛老师一个说法,我们中国人一聚就是吃饭,我们把过年给低俗化,这个很不好。对,所以我觉得,我们的创造能力太弱,而破坏力又太强,你讲的过节不能低俗化,但是要民俗化。民俗化必须是咱们家里自己的事情,而不是商场的事情,包括中国人朋友出去也好,家人团聚也好,第一想到就是吃,这个是很不好的,很可怕。 

    郑煜:我们讲的都是我们现在国内的事情,我们可以了解一下,国内外的一些过年是怎么(过的),我们来看看。比如说包括我们的台湾地区等等,我们先进一段小灵通,看看他们对于过年,他们是怎么过的。 

    信息小灵通:你好,主持人。怎么吃三十晚上这顿年夜饭?其实很多的地方,都有自己不同的习俗,首先我们来看一下台湾。在台湾的除夕之夜,外出的亲人除非是特殊情况,都得回家围炉。围炉就是一家男女老少,团团围坐在火炉或火锅旁吃年夜饭。这一餐当然要非常得丰富,更重要的是,如果在外的亲人赶不回来,就要在位子上放那个人的衣物,表示团聚。围炉时还要说吉祥话,如吃红枣年年好,吃年饭年年赚等等。我们再来看一下韩国,春节在韩国叫做旧正,韩国人讲究年三十之前,必须回家探亲。不仅如此平时高朋满座的饭店,也会挂上连休停业的牌子,这是因为韩国人自古以来,就十分讲究年夜饭自家动手,并在家里就餐。而且饭菜也一律为传统的饮食,全部出自媳妇儿之手,而吃完年夜饭,韩国的习俗是,三十晚上是不能睡觉的,一直到大年初一的早上,全家举行完郑重而庄严的祭礼和拜岁。最后我们再来看一下日本,按照日本的风俗。除夕晚上全家除了团聚,吃过年面之外,还要吃节日料理。这个节日料理,从外观上看是盒饭,但它可不是普通的盒饭,首先食物会装在一个,漆砌的盒子里面,一般正统是五层,每一层的菜都是不一样的。寓意着新年的福气,一层一层地累加起来,吃完年夜饭之后,日本民众会半夜听除夕钟声守岁。好的,主持人。我这里的情况就是这样。 

    郑煜:好的,感谢我们的小灵通。刚才小灵通谈了很多,国内外的包括我们台湾地区的,很多过年的方法。但是其中有一个,不知道大家注意到没有就是韩国,韩国过年除夕它叫做旧正,那么在这个过程当中,它是要媳妇儿下厨去做菜的。在这个过程当中,而且要都在家里过,我们现在是很多人可能不能够回家,也不能够在家里吃饭,对于目前这种,我们现在周围的这种年夜饭的,这种状态,你们觉得合理吗?我们有没有必要,或者说来推动这种,传统文化和年夜饭相结合?有没有其他更好的方法? 

    毛小榕: 我有的时候觉得,如果说一家老小,真的很想彼此走得更近的话,它可能是一个黏合剂,年味是一个黏合剂。更多的还是刚才我那句话,无论是过什么节,不光光是过春节,什么清明也好,什么节也好,中元节也好中秋节也好,假如说它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就跟我们每天早上起来,要洗脸刷牙一样的,这样一个就是说,你心里头没有去特别惦记它,但是它始终就跟着你,你跟它分不开的时候,这年味就始终存在着,不存在浓也不存在淡。 

    顾希佳: 刚才毛老师所说的问题,就是家庭。我倒觉得是这个问题,家庭的问题,感恩的问题,特别是后代子孙对祖先的感恩的这样的一种心情,这样的一种传统,这个我觉得是可以呼吁的。结合年夜饭的事情,我也可以说一下。刚才不是讲,杭州人要在吃年夜饭以前,要祭祖的。当然祭祖是跟祭神,结合在一起的。祭神的时候是用马张的,祭祖没有马张的,祭祖有另外一套东西。以前的老一辈的杭州人,可能都还记得,叫祖图或者叫陈姿,都是画的。因为那个时候都还没有照片,画的。  画三代,画五代,这个都是有文献记载下来的。这个东西就是在祭祖的时候,就要挂出去,你挂出去才证明你祭祖是有对象的,这个传统我觉得,虽然它是个形式,它是有内涵的。它的内涵就是教育子孙后代,要记住祖先。

    潘一禾: 我觉得可能一个,大家吃年夜饭的时候,更多应该鼓励年轻人,学妈妈的手艺。她也讲到韩国的,叫媳妇儿做菜,倒不是媳妇儿做菜,我觉得现在小孩子,应该让他们学习一些。我们现在讲叫传统的诗歌,传统的琴棋书画,也包括传统的做菜的这些手艺,这样他们来亲自动手。将来不是为了吃得好,而是为了吃的时候,大家吃的这个过程,能够有一个亲情的交流。 

    郑煜:所以从这里也可以看出来,到底我们除夕夜年味,吃年夜饭到底年味重不重?我觉得其实不光是说,我们表面所看到的,菜肴有多少丰富,节目有多少丰富,而是我们很多的,原有的很好的内心的,精神文化的一些东西,其实应该支撑在这里。刚才康乐也说到,其实春节游子回家的日子,也是家人团聚的日子,也是内心的一种情感。同时它也是一种合家欢乐,幸福相聚的日子。

    毛小榕: 回家本来就是感恩,谁生了你谁养了你。 

    郑煜:所以没错,以前我们吃年夜饭的时候,我们吃的可能是东西,因为物质匮乏那个时候。但是现在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包括现在地域性的流动,特别大大家在外工作特别繁忙,包括物质文化的提升,大家在过年的时候,吃已经不再最重要了这个时候,可能是内心的东西,文化东西,在这个时候,吃可能吃的更多的是一种亲情,吃的是一种温情。所以在这儿我们也想问问,电视机前的观众朋友们,今年年夜饭,你们吃出了什么味道呢?好,感谢收看本期的圆桌会,再见! 

嘉宾感想:

    顾希佳: 仪式感也是一个方面,最重要的还是内心,内心的感受,就是内心对年夜饭,对年或者对家庭,对社会这种感情,这个还是最重要的。

    毛小榕: 传统的习俗它是一定要变革,如果说是尘封不变的,沿袭千年前的习俗,这对我们来说是不现实的,也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

    叶康乐:随着时代的发展,年夜饭陆续淡化掉,这是一种必然趋势,但是年夜饭所代表的,亲人团聚的(含义),还是不会淡忘的。

    潘一禾:我觉得除了亲情以外,过年的时候,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就是四季变化,在这个时候是冬天,我们度过冬天,要去迎来春天。所以岁末年初的时候,其实人生的感慨,家人在团圆的时候,考虑新年有什么新打算,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就是过年好好过的,一个精神资源吧。 

 

 

 

 

 

来源:杭州网 作者: 编辑:沈达

 我也来说两句: 0条评论 查看评论
 会员登录名 密码 [注册]
杭州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包括杭州日报、都市快报、每日商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杭州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包括杭州日报、都市快报、每日商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杭州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杭州网联系。
 
杭网议事厅动态
·“杭网议事厅”被评为2011年度优秀窗口微博
·市领导慰问杭州网采编人员
·市民代表承诺要为杭州民主民生贡献力量
·杭网议事厅荣获杭报集团“最佳新媒”奖
·杭网议事厅被评为杭州市“名专栏”
·杭网议事厅试点“社区服务岗”进社区听民声
·杭网议事厅作为经典案例被引入浙大课堂
·中纪委副书记、监察部长马馼视察杭网议事厅
·“市民体验日”杭网议事厅网络互动受关注
·文明城市检查组检查杭网议事厅为民服务情况
联系 杭网议事厅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下城区体育场路218号杭州日报南大楼518杭网议事厅编辑部
邮编:310041
邮箱:hwyst@sina.com
热线:85052222
联系 我们圆桌会
地址:之江路888号杭州广电中心1610室
邮编:310008
热线:89912345
网站简介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建站服务  |  帮助信息  |  联系方式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060221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05
杭州网(杭州网络传媒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法律顾问:浙江智仁律师事务所律师 马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