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频道首页 网上服务 热点热议 问计于民 新闻发布 民生恳谈 记者出击 政策库 我们圆桌会 使用帮助 频道简介
  所在位置: 杭网议事厅>我们圆桌会
 
5月12日:公共自行车5周年 未来如何骑得更远?
hwyst.hangzhou.com.cn  2013年05月13日 12:43:25 星期一

主持人郑煜:你看面对采访的时候,他们也是要抓紧先把车借了再说,不然就没车了,可见借车和还车,真的是已经成为,在租赁自行车的时候,已经是比较大的一个核心问题了,在这个情况下,我不知道我们的评论员和两位市民,你们平时在租用车子的时候,有没有遇到这样的情况?

邵梦云(市民):有。

王永皓(特约评论员):我上下班从来不借。

主持人郑煜:为什么不借?

王永皓(特约评论员):因为我那个地方,上班还不进 下班借不到。我们那个周围大概有三个点,都是还不进去的,前后路程大概也就五百米左右,有三个点还不进去,我就有一次心血来潮借了一次,还不进去最后打电话,打电话说你实在不行,还到中医院那里,有个人工点嘛,他说你到那里去,离我那里可能有两公里的样子。

主持人郑煜:还完以后你怎么办呢?

王永皓(特约评论员):我坐公交车回来,只有坐公交车回来,我没办法,因为这个东西怎么讲,要么我就把它停在这里一天,我下班再说。

邵梦云(市民):像王律师提到的问题,我们是经常碰到的,有可能骑个自行车花了五分钟,还个自行车要花个,十几二十分钟还不到,有可能还车的路程,比骑车的路程还要远,我身边还有个很典型的例子。

主持人郑煜:起不到这个便捷的功能了。

邵梦云(市民):反而变得更加不便捷了。我身边有个例子,我有个朋友他骑自行车是去坐公交车,公交车站旁边就有一个还车点,很多人要还车,他还不了车,公交车来了怎么办,就只能把车旁边一锁,就去赶公交车了,但是到晚上下班回来就发现车也不见了。

余茜(市民):我上班高峰期不太借 平时借,但是就这样大概有一半的时间,都是还不进去,后来我就想了个办法,现在不是APP很流行嘛,我在想手机上是不是能搜到一些,确实有,好像是有叫什么,我有我行,公交公司搞的,但是我下了以后没有用,它显示那个所有点,所有的都是零辆,你看到了也没有用。

王永皓(特约评论员):信息没有更新。

余茜(市民):我昨天又去微信上找了一下,它有公共微信平台,上面有四个微信,都是跟杭州公共自行车有关系的,不知道哪个是官方的,我把四个全都加了一遍,也是没有一个能用。

吴伟强(浙江工业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我概括一下借还车的总体情况,这个问题在2010年,反映的比较明显的,我们调查的时候有57.7%的人碰到过,但是到了去年,借还车成为市民意见的第一位,我们调研的对象,所有的人全部碰到过。

陶雪军(杭州公共自行车服务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现象是存在的,公布几个数据吧,去年我们每天的租用量在25.75万人次,使用公共自行车的租用人次。

吴伟强(浙江工业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去年,2012年是吧?

陶雪军(杭州公共自行车服务有限公司副总经理):2012年。45%到50%的人是在早晚高峰使用,早上的七点钟到九点钟,下午的四点半到六点半。

主持人郑煜:时间比较集中。

陶雪军(杭州公共自行车服务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很集中。再讲讲我们的分布,整个杭州市现在主城区,五万多个锁止器,市中心区域才两万左右,偏一点三万多,很显然这是一个资源分配,不合理所造成的,我们也常在说,是潮汐现象碰到的一个问题,我们也试图在高峰的时候,到满些点去调用,我们大概是十来米的公交车去调用,根本就开不进去,开进去你停下来,整个把交通都堵塞,所以我在早晚高峰我是不允许调运。

吴伟强(浙江工业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这可能是第一期建设的时候,你在布点方面,包括计划配置方面就存在问题。

陶雪军(杭州公共自行车服务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其实就是城市中心区域里面,道路资源太稀缺,就这么回事。

主持人郑煜:其实租还车难,其实网点设置的不合理,其实我们还做过了一些功课,我们接下来再来看一下题板,从这个图上我们也能看到一些端倪,比如说下城区的仙林直街,年租车量达到19万,锁止器只有10个,我们看到的是平均每天使用量是52.84,我们再来看下面的,比如说之江路的江新苑,年租才三千多,但是它的锁止器你看多少,有53个,每车平均每天使用一次还不到。

陶雪军(杭州公共自行车服务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我看到这张表第一想说的,仙林桥直街只有10个墩位,它不可能再设11个,没有场地,它为什么有这么多的租用量,因为我有工作人员,我在周边下架车辆,比如11个人来还的时候,我把车子拿下来让他们进行还车,我有人,非常忙,像之江路上面,整条之江路我们点位很多,我觉得为什么锁止器有53个我很赞成,因为其实公共自行车锁止器多,它的自动平衡能力会非常强,老百姓会碰到还车难,这个问题的概率就会降低。

吴伟强(浙江工业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使用率如果不高的话,配太多的锁止器,或者配太多的车辆就没意义了。

王永皓(特约评论员):比如说在这个点上放10到15辆车,可能就足以满足他的要求。

陶雪军(杭州公共自行车服务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我们在建点的过程当中,当然需求导向性是现在我们一直在做的。

吴伟强(浙江工业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我觉得你们的需求导向,真的做得还需要有改进的地方。

陶雪军(杭州公共自行车服务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这个我还得解释一下,首先一点因为这个我的建点,对于我自行车来讲,自行车公司来讲是我建的,但是不是我选的,政府在规划整个点位的建设,我们有个四结合一公示,我们城管部门牵头在选。

吴伟强(浙江工业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出行需求流量分析是谁做的。

陶雪军(杭州公共自行车服务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交研中心。

张利强(杭州金通公共自行车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实际上真正的最终的出行需求,应该是相关的城管交警,相关部门一块儿,其实我倒觉得,像江新苑这个地方需求量真不大,我也每天经常,因为我上下班正好路过这里,但是这个地方又场地非常好,当时我们经常有碰到规划部门,我说这个点当时为什么这么做,当时他们定位为,有市民到周边来,到钱塘江旁边去休闲散步,大家知道,散步使用公共自行车的一个比例,在我们杭州的一个出行比例,它是比较低的,所以造成它目前这一个需求量不大,第二个自行车系统,整个租还的一个问题,实际上可能是一个永远的命题,我们经常不是说杭州,去外面也经常说,叫早起的人儿有车骑,有这么一个口头禅,实际上借不到车其实不痛苦,还不到车会更痛苦,但反过来说杭州可能走在前面,做得比较早,当时一做要再改就很难。

吴伟强(浙江工业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你说的是对的,我们认可这个,但是我也发现一个现象,周边地区使用量不是很高的一些地方,反而它的场站,服务点的规模比较大,你看那个服务点,只有20多辆车可以排,排在外面的车。

陶雪军(杭州公共自行车服务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这就是储车区,有划框自行车储车,以前在这个区块还不了车,需要到哪里,到(汽车)西站,到(汽车)西站,现在这里就有,是为了解决周边,现在它其实有点类似。

吴伟强(浙江工业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这个是不能还的,这个是可以取的。

陶雪军(杭州公共自行车服务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这里满了拿出来,这里不够了放回去。

王永皓(特约评论员):它会保证永远有空的桩位。

陶雪军(杭州公共自行车服务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有工作人员可以调剂,但是我这个场地,是需要相关部门认可的,不是所有场地我都能这样放,要审批过。

吴伟强(浙江工业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这样的一种方式可以,引入到市中心的一些区域吗。

陶雪军(杭州公共自行车服务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简单讲仙林桥直街没有这样的方式。

王永皓(特约评论员):它那个地方没那么大。

陶雪军(杭州公共自行车服务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就举这样一个例子。

主持人郑煜:现在是采用这种方式,来缓解这样的状况。

陶雪军(杭州公共自行车服务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现在的想法通过这样一个模式以后,再加个亭子,做服务中心这个概念,我又可以并入我的维修这一块,这些车子完全可以保养,我的工作人员就可以在这里,他一天的工作量就够了。

主持人郑煜:假设像你刚才说的,比如说在这个地方建一个,保养维修服务中心的话,这些亭子要建设的话就可以解决。

陶雪军(杭州公共自行车服务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租还车难问题也能解决。

主持人郑煜:其实不管是这一带也好,还是市区也好,还车永远都会比较难,需求量永远都比较多,但是刚才吴老师一直说,这个地方特别大,我就看了一下,其实这个地方有场地。

王永皓(特约评论员):有空间。

主持人郑煜:在市区是不是没有这个空间,所以就束缚了这一块,是不是说一千道一万,刚才讲了这么多。

陶雪军(杭州公共自行车服务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是场地绑住了我们的脚。

主持人郑煜:还是一个场地的原因,在选场地的时候,你们一般怎么选呢。

陶雪军(杭州公共自行车服务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一般道路要求是三米五以上,宽度在三米五以上,我们亭子大概在两米左右,两米多一点宽度,因为这里考虑到一个盲道,和一个人行的通行问题,所以说我们杭州市定的三米五,一般你储车的话,只要在服务点边上有场地的,一般来说城管部门还是会批给我们,非常支持我们,这一块有很多点位,需求量大的点位确实周边就没有。

王永皓(特约评论员):我就在考虑这个桩子,现在制约它可能跟这个桩位有关,我们还不进去,就是这个桩位的问题,其实是不是一定需要这个桩子,还是可以用其他的方式,比如说设立简易的还车点,因为我现在发现,比如中山北路这个地方,有很多地方是城管划了一个框,给你停自行车的,但是这个地方基本上是没人停的,自行车没人停,很多汽车占在那里,那我在想如果我们不用桩子,就是把自行车停在上面,比如说不是现在公共自行车可以锁嘛,把它锁掉,车钥匙上可能带一个什么NFC的,或者说刷卡的一样,旁边弄一个像超市的存包柜那样的东西,刷一下钥匙放进去,再刷一下卡就算还掉了,这样一个情况。

主持人郑煜:所以您这个建议,我觉得要听一下张总的,您是搞技术开发的,您觉得这个点子可行吗。

张利强(杭州金通公共自行车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这个行业我们说公共自行车在回归,它赋予了时代的一些新的气息,它是智能化自动化系统来支撑的,在这么一个背景下,如果我们再回归到又是链条锁一锁,可能每个点上我们拿一台机器,每个点都有人,杭州两千多个点六千多个人嘛,不就可以了,那自行车随便投多少都没问题,这是不是我们要选择的方向。

吴伟强(浙江工业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我觉得有一个概念,可能我们要稍微地转换一下,我们现在自行车服务亭,基本上都是一体化的这样一个配置,绝大部分的自行车服务亭,都是22辆左右,等级化不是很明显,这是第一点,第二点有很多可以深入的终端,并没有深入进去,运河的旁边现在有很多游步道,这个游步道旁边就是小区,离小区很近,我们很多的游步道,其实就可以设置很好的自行车的服务亭,现在有没有有,但不多 ,18个点,这种对城市道路交通,也不会产生什么影响,这个空间完全是可以利用起来的。

主持人郑煜:顺着这个思路我们再来看一下,网友的一个信息,我们看一下一个博友他说,杭州看风景他说,公司借车还车系统,要实行计算机调控管理,就像连锁店的配送管理系统一样,比如说沃尔玛一个大型的配送中心,在美国本土可负责100家的沃尔玛超市,和山姆会员店的商品配送,计算机联网信息实时传递,系统及时反应 运作高效,他提到了一个是用高科技,通过互联网的形式,包括刚才吴老师提的建议,我不知道两位,你们听完以后什么感觉,你们觉得这些东西,可不可采纳或者是借用。

张利强(杭州金通公共自行车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这个我们已经在做,我们实际上这个数据都拿到,哪里空哪里满,到底应该怎么样都知道,但是实际上能不能动起来是很难,我们今年这个课题重点在做什么工作呢,把我们自行车的两千多个点,这么一个很大的一个的盘子,把它切成小的,可能是20个或者说是50个,作为一个小区域,让整个自行车平衡,能够在区域内部找到规律。

主持人郑煜:其实我们谈的这些问题,从去年圆桌会到今天的圆桌会,我们在谈论公共自行车的,一系列的相关问题,其实我们大家都知道,这些问题一直都存在,自从2008年5月份开始投入以后,其实这个问题就已经存在了,于是在这儿我们就在想,我们可不可以换一个思路,比如说公共自行车它整体,公共自行车的公司的运作机制,是不是可以再创新,它的服务是不是可以通过机制的创新,变得更加完善和提升呢,我们先进广告,广告之后继续来关注。

 

分提要2

解说:公共自行车公司的运作模式如何?

陶雪军(杭州公共自行车服务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政府引导企业运作。

吴伟强(浙江工业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如果发生亏损的话是财政兜底吗?

王永皓(特约评论员):做一些赚钱的项目来补贴公益。

解说:现行的运行模式,能否实现自我平衡?

吴伟强(浙江工业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能不能真正按照企业的方式来进行运作?

陶雪军(杭州公共自行车服务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不想把企业做亏,我们要想办法把它做平。

解说:公共自行车5周年,未来如何骑得更远?《我们圆桌会》继续讨论。

 

来源:杭州网 作者: 编辑:沈霖

 我也来说两句: 0条评论 查看评论
 会员登录名 密码 [注册]
杭州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包括杭州日报、都市快报、每日商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杭州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包括杭州日报、都市快报、每日商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杭州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杭州网联系。
 
杭网议事厅动态
·杭网议事厅获“市民之家”年度红旗窗口殊荣
·杭网议事厅加入"四位一体"联动运行工作模式
·“杭网议事厅”荣获人民建议集体奖
·杭州网荣获中国城市网站联盟三项大奖
· 杭网议事厅“社区服务岗”荣获杭州新闻奖
·“杭网议事厅”走进白杨街道 望公交更便捷
·热心市民称赞杭网议事厅进社区很贴心
·网友赞议事厅 建议采用回访制让平台更贴心
·“杭网议事厅”走进清波街道 聆听市民需求
·议事厅入选全国“社会管理创新”优秀案例
联系 杭网议事厅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下城区体育场路218号杭州日报南大楼518杭网议事厅编辑部
邮编:310041
邮箱:hwyst@sina.com
热线:85052222
联系 我们圆桌会
地址:之江路888号杭州广电中心1610室
邮编:310008
热线:89912345
网站简介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建站服务  |  帮助信息  |  联系方式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366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05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浙网文[2012]0867-091号 |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11041366号-1
杭州网(杭州网络传媒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法律顾问:浙江智仁律师事务所律师 马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