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频道首页 网上服务 热点热议 问计于民 新闻发布 民生恳谈 记者出击 政策库 我们圆桌会 使用帮助 频道简介
  所在位置: 杭网议事厅>我们圆桌会
 
8月31日:路面泊车位如何“瘦身”?
hwyst.hangzhou.com.cn  2013年09月03日 17:29:24 星期二

分提要2

解说:路面停得满满当当,地下车库却利用率不高,这是为什么?

曹骏(热心市民):停车的费用要比地面贵好多。

崔颂平(特约评论员):它的高度宽度都不够,特别是有一些立体停车库。

解说:如何进一步提高地下停车场的利用率。

黄晓东(市建委公共停车场建设办公室负责人):小区跟旁边的公建单位结对子。

吴伟强(浙江工业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收费的标准是不是可以差别化。

解说:路面泊车位如何瘦身?《我们圆桌会》广告之后继续深入讨论

 

主持人郑煜:其实我们知道在目前,我们杭州停车难这个问题上,停车位要不断去新建是确实很困难,在这个情况下面,我们如何利用正在开发的,有限的一些停车资源,我觉得变得非常重要,为什么大家总是不愿意,去地下车库去停车,而愿意选择在地面,甚至愿意在地面违章停车,我们通过一个片子来了解一下。

 

VTR3

解说:在逐步取消了部分路面的,公共停车位之后,杭州市未来的停车位规划建设,退路入库是大趋势,那么目前路面停车,与地下车库停车的情况,又是怎样的呢,上午10点,西湖文化广场附近的路面停车位,基本已经停满,即便是路旁没有划停车位的空地,也都停满了车,而就在西湖文化广场附近的,环北地下停车库,在这里停着的车辆寥寥可数,而且有一部分车主表示,停到地下也是因为,没有抢到路面停车位。

市民:路面实在很难停的,经常去的话,基本上路面是停不到的,地下车库相对来说,我觉得保障性会大一点。

市民:地上有一般都停地上。

记者:为什么呢?

市民:因为比较方便,停地下还要找,还要绕。

解说:西湖文化广场周边,有一部分路边停车泊位是免费的,而地下停车场的收费,基本为5块钱一小时,6个小时封顶,经济因素也成为车主们,愿意停到路面的原因,记者随后来到了投入运营不久的,濮家花园地下停车场,这是杭州首批建设的,花园地下停车场,作为解决杭州老小区停车难题的尝鲜之举,这个停车场曾被寄予厚望,但在这儿我们看到,地下停车场旁边的空地上停满了车,下到车库之后,在地下停着的车,就这么四五辆,为什么反差这么大,还是因为价格。

市民:30块钱一天嘛,一千块钱一个月的话,还是蛮贵的。

解说:在采访中,记者碰巧遇到了几位居民,来询问车库包月的事情,对于地下停车场包月的价格,他们也是不太满意。

记者:上面是100块钱一个月的话,有没有给你固定停车位的。

居民:应该相对来讲还是固定的,小区里都是划好的,这个车位是某某人的某某牌子的。

记者:那这边的话呢?

居民:350元(一个月)。

居民:我们也是刚刚通知我们350元一个月。

记者:350元有没有像小区里那样子(固定)。

居民:这边不固定车位,他说来了反正停满为止,那万一钱付掉了,停又停不来

 

主持人郑煜:在这儿我想问一下崔老师和曹骏先生,你们俩出行开车的时候,一般把车会选择停在路面,还是停在地下车库?

崔颂平(特约评论员):如果说有路面,天气不太炎热的话,我会选择路面。

主持人郑煜:曹先生你呢?

曹骏(热心市民):停路边当然方便,还有一个问题,地下停车场(库)价格太贵,停车的费用要比地面贵好多。

吴伟强(浙江工业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我发现我们现在,有很多的公共停车场,在场边的指示就不清楚,这里到底有没有停车场,还有多少个位置,这种指示基本上不清楚。

崔颂平(特约评论员):有几次我就开车到了公共停车场,费尽心机转来转去,路面停车泊位没有了,我到了一个公共停车泊位P,进去了好不容易进去了,特别是地下停车位,他告诉我满了,我说你满了为什么不在门口写一个满字,或者说停车泊位已经没有了,请到附近其他什么地方去,没有。

主持人郑煜:所以在这里我就听到大家就觉得,到地下停车库去,忽然发现地下停车库满了,这个时候你们会不会更愿意停到地面上。

崔颂平(特约评论员):就是这个原因,第一个我觉得是地下停车位,有几个问题,第一个是收费比较贵,第二个它的高度宽度都不够,特别是有一些立体停车库,像开一个SUV你怎么进得去,你根本没法进去,水平稍微差一点的司机,你根本没法进去,所以从这个原因上来说,他愿意停在路面,路面至少来说空间比较大。

主持人郑煜:像刚才他们俩讲的这种现象,包括片子里面,地下车位这么空空荡荡的,这种情况多不多?

徐武(市公安局交通警察局秩序处):这个是个案,而且我相信目前看起来空,过一段时间或者不久的将来,肯定也会停满,这是一个趋势,我针对这里片子谈的,比如说景芳下边现在没停进去,我个人觉得有几个原因,第一个知晓率,宣传是不是到位,第二个问题老百姓很关注一个问题,就是收费问题,停车车辆使用私家车使用,是一个有成本使用,你不能老是去停免费无偿的,包括我们地面的地下的,你要想想投入产出,还是一定程度上要相匹配,哪怕是政府投资的,一个公共停车场一个泊位,比如说20万建成的成本,你不可能免费的一点都不去收(费),包括人员管理、电费、水费。

黄晓东(市建委公共停车场建设办公室负责人):我这里给你几个数据,我们景芳这个地下停车库,造价平均一个车位达到20万。

吴伟强(浙江工业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真的有20万。

黄晓东(市建委公共停车场建设办公室负责人):有,而且莲花港地下停车库还不够。

主持人郑煜:我们连线一下,濮家花园地下停车场的负责人朱俊。朱总您好,我们刚刚在聊到有关于,地下车库的停车的事情,我问一下你的包月费是多少?

朱俊(杭州地下管道开发有限公司):景芳公园是330元。

主持人郑煜:330元一个月。

朱俊(杭州地下管道开发有限公司):濮家花园是350元一个月。

主持人郑煜:平时到你这里来停车,是多少钱一小时?

朱俊(杭州地下管道开发有限公司):是5块钱一小时,6个小时封顶。

主持人郑煜:6个小时封顶,也就是说一天30块钱是封顶的。

朱俊(杭州地下管道开发有限公司):对对对,这是临时停车。

主持人郑煜:我想问一下,你当时建这个地下车位的时候,投入了多少?

朱俊(杭州地下管道开发有限公司):像景芳公园这个车库为例,总的建设费用,不包括前期费用的话是6500万,如果是按算足每个车位,一天都是有一辆车是在停的,30块钱封顶的话,我也要18年才能收回成本。

主持人郑煜:18年收回。

朱俊(杭州地下管道开发有限公司):不考虑利息,也不考虑我的运行费用和维护费用,但是市政府近期也出台了一些政策,叫做退路入库,路面上的一些停车位,都逐步要取消,按照有一个规定,地下车库周边的,200米范围内的道路停车,是必须要取消掉的,停车的前景肯定是好的。

主持人郑煜:好的,感谢朱总接受我们的采访,谢谢你。

吴伟强(浙江工业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我估计他这个停车位,马上就会被很快地消化掉。

主持人郑煜:但是《我们圆桌会》在前几期,做节目的时候,市交研中心的同志就告诉我们了,杭州市的地下车位的实际利用率,现在只有70%,也就意味着还有30%是空缺的,这30%的车辆去哪里呢,都在路面上,路面上如何提升这30%。

吴伟强(浙江工业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如果按照周转率来算的话,30%都不止,因为现在很多小区里面,白天上班以后,地下车库基本上是空的,或者是空了一半以上,如果是按照国外的经验的话,它可以提高周转率,建议学校、单位、住宅小区,在地下停车位比较空的情况下,向社会开放,允许他收费,这种政策其实我们都没有实施。

黄晓东(市建委公共停车场建设办公室负责人):所以我们这边的建议是,有组织地,有规律地错时开放,小区跟旁边的公建单位结对子,白天你停到我这里来,晚上我停到你那里去,大家凭停车证,固定地结对子。

吴伟强(浙江工业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这个就需要建立一个良好的,信息系统和诱导系统,如果建立起来的话应该是可以的,这也是国际上的一个通例。

主持人郑煜:这是一种方法,还有没有其他方法。

崔颂平(特约评论员):还有一个政策我觉得地下停车位,如果说你一辆车停到地下停车位去,半个小时之内免费。

黄晓东(市建委公共停车场建设办公室负责人):有些地下车库,尤其我们新建的这些可能要宣传,包括路标都要醒目到位,第二个就是管理,第三个也有一个观念的问题,包括我们错时对外开放,我觉得作为现在市里来讲的话,我作为市级机关,行政部门我觉得也应该带个头,积极主动地拿出来对社会开放,这样就可以把全市的停车资源,都一盘棋地来考虑,把它盘活起来。

吴伟强(浙江工业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给交警提一个建议,对于违法停车严格加强管理,这样的话可以促使更多的车停到地下去。

主持人郑煜:其实我们在说到,停车场的利用率的时候,我们也知道,无论我们要建设多少的停车位地下车库,和我们的汽车拥有量,它的和谐停车永远是不匹配的,永远是一个矛盾体,永远没办法解决,国外在对于这个问题,他们是如何去协调呢?我们通过小灵通来了解一下。

 

信息小灵通

王佳莹:好的,主持人,同样面对地价高昂,和不断增长的停车需求这一矛盾,其他国家是如何管理停车的呢?首先我们来看一下英国伦敦。伦敦也有很多路面的停车位,不过有关部门会定期评估,路面的状况,对行车宽度做出明确的要求,比如繁忙路面减去,停车位后的行车宽度,不低于7米,次繁忙路面不低于5米,居民区道路两边的路面停车位,要错开规划,以方便对开车辆靠近避让。接下来我们再来看一下美国,在纽约的街道上,路面停车位都是咪表的,适合短时停车,25美分停10分钟,如果时间到了不能及时地开走,车主轻则被罚款,重则就被拖车,是非常的严格的,另外纽约所有的停车场的地址、价格和停车容量,都能在网上查到,而且接受网上预定,人们从出门前就可以选好车位,到时驾车直接驶入,不用到处兜圈子,这个也是非常好的。最后我们再来看一下日本,在东京的很多繁华区停车场,白天连续停14个小时的价格为2400日元,折合人民币是150元,而晚上停10个小时只要500日元,在一些高架桥下的停车场,会推广30分钟内免费停车的活动,这样一来就减少了路面,随意停车的现象。好的,主持人,我这里的情况就是这样。

 

主持人郑煜:通过小灵通我们了解到,国外的一些做法,刚才小灵通里面提到了日本,她说了要解决停车难的问题当中,有一些差别化的行政手段来收费,你们觉得日本的这个方法,我们可借鉴吗?

吴伟强(浙江工业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这是通例,最基本的通用的方法。

主持人郑煜:您看这种通例,我们这里还有个题板,你刚才讲到的通例,和我们最近今年物价局,他出台有关于机动车停放,服务的差别的收费服务政策,你看跟你刚才提到的这些内容,我们这个设置合不合理?

吴伟强(浙江工业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我觉得从发展趋势上来讲,完全是合理的,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区,付费方式 收费的标准,是不是可以差别化,这样的话有些地方高 有些地方低,水会往低的地方流,于是那些相对来讲比较偏的地方,尤其它的价格比较便宜以后,可以提高那些地下停车库的使用率。

曹骏(热心市民):我觉得地面停车位,应该跟地下场(库)的价格,地下的略微高一点点,我想到底停在地面上是要日晒雨淋呢,可能要增加我折旧率,我宁可多走几步路,多花一点点钱,我愿意停,但你要是太高我不愿意停了。

吴伟强(浙江工业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落差稍微缩小一点。

黄晓东(市建委公共停车场建设办公室负责人):“六高六低,我觉得确实是一个发展的方向,停车难的环节是分阶段的,前面这个阶段有可能以增加供应为主,但是到一定程度,它肯定要跟供需管理要结合起来,只有供需管理我控制住了,才能够实现一个良性的循环,当然这是一个要更拓展开去,我们前几期节目也做到过,我当然要支撑的是一个,公共交通体系的发达,居民出行有其他方式,可以选择的时候,这个矛盾可能放在更大的空间里去提。

主持人郑煜:这个停车难最后的这个点,其实你已经说到了,最重要的一个核心点,其实还是要发展公共交通,您刚才点到这一个,针对杭州目前现有的实际情况,我们的公共交通该如何去发展?

吴伟强(浙江工业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我刚刚到台湾去考察交通,10来天的时间,这次到了台北以后,我强烈的感受就是,到这个城市我绝对不会开车,原因是什么?9条地铁系统,每天承载量160万人,四通八达,两分钟一辆车,一分钟一辆车,发车频率非常高,秩序非常地良好,这是地下。地面5千多辆公交车的速度,我在台北火车站边上看到,那个速度跑起来五六十码,公交车上去以后,根本没有什么拥挤的感觉,你在等公交的时候,几点几分钟到这里一清二楚,而且基本准时,台北的出租车3万多辆,3个公共交通的基本要素加起来,公交分担率45%,我们现在20%都不到,而且还在走下坡路,如果能够做到像这种城市一样的,公共交通的这样一个架构,我绝对不要开车。

吕剑(杭州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工程师):刚才吴老师有提到,台湾台北是四五万的GDP,我们现在是2万多,同城市发展水平上不是一个水平,这个是肯定的,但是从眼前的角度来说,我们确实公共交通方面,也存在着一些遗憾,比方说我们现在公交吸引力不强,车速太慢他不愿意去坐,宁可在车里堵着,也不愿意在公交车上挤着,这个是一个普遍的心态,但这个我觉得,政府现在的治堵的着力点,很大的一部分,除了解决停车难问题,主战场还是在公交上,今后我觉得像台湾这样的,公交很快,地铁很发达,这也是我们杭州发展的一个大方向,这个是不能否认的。

主持人郑煜:在这里我们其实也特别想,通过我们这期节目,我们也呼吁广大的市民们,假如你要到市中心,到商业区集中的地方去办事情,尽量乘用公共交通工具到达,但是在这里,我们同时还是要呼吁一点,以前相关部门要建设的,这种地下停车库的旧账,还是要尽快地能够还清,只有当配套和市民的意识,相互提升和结合的时候,我们停车难、行车难的问题,才可以得到有效的解决。好的,感谢收看本期圆桌会,再见

来源: 作者: 编辑:陈浩鼎

 我也来说两句: 0条评论 查看评论
 会员登录名 密码 [注册]
杭州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包括杭州日报、都市快报、每日商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杭州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包括杭州日报、都市快报、每日商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杭州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杭州网联系。
 
杭网议事厅动态
·“杭网议事厅”连续四年荣获社情民意直报点先进单位
·杭网议事厅获“市民之家”年度红旗窗口殊荣
·杭网议事厅加入"四位一体"联动运行工作模式
·“杭网议事厅”荣获人民建议集体奖
·杭州网荣获中国城市网站联盟三项大奖
· 杭网议事厅“社区服务岗”荣获杭州新闻奖
·“杭网议事厅”走进白杨街道 望公交更便捷
·热心市民称赞杭网议事厅进社区很贴心
·网友赞议事厅 建议采用回访制让平台更贴心
·“杭网议事厅”走进清波街道 聆听市民需求
联系 杭网议事厅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下城区体育场路218号杭州日报南大楼518杭网议事厅编辑部
邮编:310041
邮箱:hwyst@sina.com
热线:85052222
联系 我们圆桌会
地址:之江路888号杭州广电中心1610室
邮编:310008
热线:89912345
网站简介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建站服务  |  帮助信息  |  联系方式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366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05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浙网文[2012]0867-091号 |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11041366号-1
杭州网(杭州网络传媒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法律顾问:浙江智仁律师事务所律师 马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