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部门:
“这里存在法规漏洞”
预付卡监管却至今处于尴尬地带。记者从浙江省商务厅获悉,目前,他们那里的单用途商业预付卡备案登记企业中,没有一家美容美发企业。
省商务厅市场秩序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曾有个别美容美发企业前来申请发卡备案,“但是他们没有符合条件,比如资金监管没有达到要求,不在统一账户内。我们根据相关法规,也不能允许其备案。”
2012年9月,商务部发布了《单用途商业预付卡管理办法(试行)》通知,并于当年11月正式在全国推广。
2013年10月底,浙江省政府办公厅发布了“关于规范单用途商业预付卡管理的实施意见”。
目前,浙江省有150多家在各级商务部门备案,包括银泰、联华等商场、超市、酒店类法人企业。它们需交纳一定的存管资金或向保险公司投保,主要分三类——品牌发卡企业,要交纳消费者充值余额的40%作为存管资金;集团发卡企业,要交纳充值余额的30%;规模发卡企业,要交纳充值余额的20%。向保险公司投保的比例不低于40%。一旦发卡备案企业出现问题,政府、银行、保险公司等部门就可以“捆绑”住这些保证金,尽可能保障消费者的利益。
这套“紧箍咒”,对于那些游离在发卡备案范围外的企业,则毫无办法。“根据相关法规,到商务部门备案的要求是法人企业,如果是个体工商户之类的,不在我们的监管范围内。”省商务厅市场秩序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另外,像“玛花纤体”这样总部在上海的跨省企业,即使已在上海商务部门登记备案的,一旦跑到外省发卡,浙江当地的商务部门还是无法监管。
对于大量发卡的美容美发店,游离在监管之外,胡乱发卡,造成消费者退卡无门,相关部门工作人员也表示无奈:“又不能说它们‘违法’,又不能说它们‘违规’,这里存在法规的漏洞。”
学者和律师:
预付式消费,更是一个高风险的投资行为
浙江工商大学金融学院教授李义超告诉记者,预付式消费模式,从商家角度来讲,是一种融资或集资行为;从消费者角度来说,不仅是一个消费行为,更是一个高风险的投资行为。“商家吸纳了大量的会员费用后,用这个资金去干什么,是去做本业,还是去炒股票、做房产……消费者并不知道。一旦商家的投资失败乃至关门或跑路后,消费者预付的会员费就无处兑现,这就存在一个风险的问题。”
浙江六和律师事务所孔建祥律师认为,预付卡的发行是一种对发卡单位信任的金融行为,是基于商业信誉产生的,是商家的一种促销手段,有时吸存行为和促销手段是分不清的。
浙江五联律师事务所律师兰艳霞认为,办理预付卡后,如发卡企业关门,消费者可立即向消协、工商、商务等部门进行投诉;也可以立即持发卡协议、充值凭据、所持预付卡等材料向法院提起诉讼,并申请法院进行财产保全;如发卡企业及其负责人涉及非法集资等犯罪行为,消费者也可以向公安部门报案。
记者了解到,1月3日至20日,杭州市商贸综合监察中心派出执法人员,对全市已备案的单用途商业预付卡发卡企业进行监督检查。截至目前,共现场检查重点发卡商贸企业12家,对检查中存在的问题及不符合相关制度要求的发卡行为,已要求企业整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