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们对健康需求的增加,医院护理人员配置短缺的问题凸显出来,住院病人由家属或由院外机构雇用人员的陪护率居高不下,催生了雇工陪护的畸形市场,如何有效解决陪护服务的供需矛盾,以规范的形式将护理工作纳入医院正常护理管理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我市医疗陪护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一)陪护人员缺乏监管,市场不规范。一方面,虽然许多陪护人员由家政公司或劳务公司组织起来培训并管理,但多数该种机构的管理并不严格。调查中发现,许多护工输出机构仅是收取一定数额的管理费,并未建立规范的用工关系。此外,还有一些“黑护工”,没有隶属的组织,流动性大,服务质量无法保证。另一方面,陪护市场也不规范,服务没有统一标准,收费也没统一标准,甚至还出现漫天要价的现象。
(二)缺乏医务知识和护理技能。多数陪护人员没有经过正规的医务培训,缺乏专业的护理知识,无法为病人提供服务,甚至会使患者的病情加重,增加了医疗风险和医疗纠纷的发生率。而陪护人员为患者家属雇请,与医院并无直接的经济和法律关系,一旦产生纠纷,医方、患方和陪护人员的责任难以分清。
(三)陪护人员构成复杂,素质和责任心欠缺。陪护人员大多为农村外来务工人员,调查显示,护工的文化程度普遍较低,初中以下占58.8%。个别护工素质和能力较差,责任心也不强,不遵守病房的规章制度,干扰了医院护理工作的正常进行,增加了病房管理的难度。
二、对规范我市医疗陪护的建议
2010年12月,卫生部出台了《医院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工作标准(试行)》,文件中明确提及不依赖患者家属或家属自聘护工护理患者,并且要求2011年所有三甲医院必须全面推进优质护理服务。“优质护理服务”的核心就是每名患者均有相对固定的责任护士对其全程、全面负责,包括为患者提供整体护理服务。据调查,截止目前我市绝大多数医院包括三甲医院都未全面推行无陪护护理,护工陪护的现象仍然十分普遍。为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建议坚持并发挥医院在陪护工作中的主体作用,推行无陪护管理模式,有条件的吸收经专业培训的人员作为有益补充,并纳入医院管理。
(一)建议在全市三甲医院和一些具备条件的医院积极推行无陪护的管理模式,由医院护士从事护理工作,从制度上解决“一人得病、全家受累”的百姓难题。
(二)医院要按照《医院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工作标准(试行)》合理配置护理人员;同时要建立质量控制管理网络,明确岗位职责和工作流程,规范护理行为,形成强有力的管理系统,使护理工作真正贴近患者、贴近临床。
(三)合理调整和制定护理收费标准,并将其纳入基本医疗保险开支范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