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场所是为了满足信教群众学习、交流和参与宗教活动的重要场所和平台。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功能的进一步提升,新城建设的步伐也随之明显加快。但是在新城建设规划中,大多没有考虑到宗教用地,从而导致信教群众的合法宗教活动将无法得到保障,也将影响宗教与社会的和谐稳定,主要表现在:
(1)有的宗教活动场所因新城建设的需要面临拆迁,拆迁会导致信教群众的人员分布发生明显变化,原有信教群众和宗教活动场所相对平衡的布局会被打乱。如不及时合理的调整宗教活动场所,就会因信教群众图方便而导致家庭聚会点和私设点的状况出现,这为外来及非法传教活动提供了便利,也会存在消防、治安、卫生、食品安全等方面的隐患问题。
(2)有的信教群众和场所强烈要求拆后重建宗教活动场所,这与新城规划有矛盾。
(3)一些由于历史遗留和风俗等原因存在的民间信仰点,为了满足当地百姓宗教信仰的需求,于是悄然无声的自寻土地易地建造,甚至沿着高速公路落地而起,大大损失了城市的整体形象。
可见,宗教活动场所的规划布局,是城市化推进建设中遇到的现实问题,如何做到科学规划与合理布局,使信教群众宗教信仰生活得到保障与满足,势在必行。对此,建议,政府有关部门应出台政策,各地城区和新型社区建设规划中,在深入调查的基础上,应根据实际情况预留宗教用地,合理布局宗教活动场所,确保当地信教群众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开展活动。
(1)政府在考虑到新城建设规划、经济发展等因素的同时,涉及到宗教活动场所的拆迁问题时,要适当考虑宗教活动场所的布点问题,适当放宽政策给予土地规划,将其作为完善一座城市功能及公共场所建设项目考虑。
(2)大多数宗教活动场所设点在农村,信教群众过宗教生活就近方便。因此在考虑重新规划布点时应充分听取宗教团体和信教群众及宗教部门意见,对一些偏小偏远的场所以适当的方式进行归并整合资源共享,并将其放到整个盘子中一并权衡,进行整体规划。
(3)在城市区域的新规划、新建设中,在服从于新城规划调整的总体布局的基础上,应充分考虑到一些宗教历史悠久的场所,尽量保存,或给予重点保护、重点规划、重点扶持,让历史文化得以传承。对于规划布点新的宗教活动场所时,不仅要统筹考虑宗教场所的建设与城镇建设规划相一致,还要注重发挥宗教的积极作用,努力提升宗教文化的品味。
(4)在城市化建设中,要充分考虑本地群众宗教信仰及民间信仰习俗的需要,让当地群众的民间信仰习俗得到满足。
(5)对宗教活动场所拆迁安置方面可能出现的不稳定因素或引发的矛盾纠纷要提前制定应对预案,做到早发现、早处置。城建、规划和宗教管理部门应加强沟通和协调,认真听取信教群众、宗教活动场所负责人和宗教团体在宗教活动场所拆迁安置过程中的意见建议,严格把握政策规定,注重加强教育引导,确保新城建设顺利推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