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频道首页 网上服务 热点热议 问计于民 新闻发布 民生恳谈 记者出击 政策库 我们圆桌会 使用帮助 频道简介
  所在位置: 杭网议事厅>我们圆桌会
 
12月17日:如何让阳光照进每一位残疾人
hwyst.hangzhou.com.cn  2012年12月18日 14:00:17 星期二

1217日:如何让阳光照进每一位残疾人

总提要

解说:杭州市残疾人的生活情况如何?

杨广发(市残联):重度的残疾人保障水平比最低工资标准还要高。

钱志伟(市民):领的项目真的很多,七七八八的。

解说:对残疾人我们有哪些帮扶政策?

杨广发(市残联):大概大的政策有40多项

丛开宇(山东弄社区残联):他一住院就给他一千块,150块的慰问品。

解说:如何让阳光照进每一位残疾人,《我们圆桌会》今晚讨论。

嘉宾介绍:杭州师范大学教授王涤;新闻评论员毛小榕;杭州市残联理事长杨广发;上城区梅花碑社区书记殷群;市民钱志伟、欧阳盛;东山弄社区残联干部丛开宇。

主持人张平:沟通改变生活,对话推动进步,这里是《我们圆桌会》,各位好,我是张平。我们都知道今年7月份以来,杭州市对四小车的非法营运我们进行了重点整治,《我们圆桌会》也对此话题也进行了好多期的关注和讨论。但是行至今日我们还是不断的接到观众朋友们的一些电话,一些反映和投诉,说现在整个非法营运和非法上路的现象还是非常的严重,还希望我们这个栏目继续对此进行讨论。我们特别想了解的是,目前杭州市残疾人群,残疾人朋友当中,他们的生活状况到底怎么样,这是今天《我们圆桌会》要重点关注讨论的话题。首先我想问一下理事长,目前杭州市的残疾人群多少人?

杨广发(市残联):根据抽样调查是47.78万人,占人口比例6.36%。我看了一下其中重度残疾,一级二级有16.61万人,非重度残疾,三级四级的为31.17万人。

主持人张平:比如说一级二级大概是一个什么样的标准。

主持人张平:一般二级的肢体残疾的,比如说少一个胳膊少半条腿,这样就算二级的,一级就是很重了,一级生活基本上不能自理了,这是一级的,三四级稍微轻一点,三四级可以就业。

主持人张平:三四级可以就业。好的,我们就特别想了解一下,目前整个在杭州残疾人群,他们整个的生活状况,到底是什么样的情况?

杨广发(市残联):应该说从2008年以来出台的政策,关于解决残疾人基本生活问题,为残疾人提供服务,大概大的政策有40多项。目前杭州的残疾人保障水平,在全国是处于领先的,比上海、广州都高。我们算了一下,假如一个重度的残疾人,没有劳动能力,生活不能自理,每个月市里的政策就能够提供到1438元,我们算过这笔帐的。当然还有些区里面,四级救助圈的,还有区里面还有街道的,还有社区的。

主持人张平:我们现在整个救助的分置是这样的,是有市里的救助,区里、街道、社区,四级救助。

杨广发(市残联):目前来看的话重度的残疾家庭,一个月有1438元,他是个人,一个人有1438元。现在杭州市率先单独施保,你这个人没有收入了以后,不以家庭为计算单位,单独拿出来全额补助,这在全国是带头搞单独施保的,应该说对重度的残疾人保障水平,比最低工资标准还要高,最低工资是1310元。

主持人张平:我们的补助已经到1438元,这是他一个人的,是吧。杭州市近年来对于残疾人的扶助政策,我们也了解了一下。今天在座的两位残疾人朋友都在,我不知道你们对这些政策了不了解。一般共分为这么五大类,这个政策是这样的,残疾人的基本生活保障,重度残疾人托(安)养工程,还有残疾津贴和生活的补贴,社会保险和教育的医疗,残疾人就业和自主创业,这五类都是有扶助和补助的一些政策。我们就详细的来了解一下,首先他生活最基础的保障,杭州是这样的,杭州市区城镇低保标准,每个月每人是525元,农村低保标准每月每个人是450元。

杨广发(市残联):只要有证的,重度的再加100块钱,625块钱,625块钱,三四级的加50元。

主持人张平:两位残疾人朋友你们享受过这些吗?

钱志伟(市民):我是残疾人。

主持人张平:你是残疾人享受不享受每月(低保)?

钱志伟(市民):我是三级。

杨广发(市残联):三级有可能没享受到低保,我们杭州的低保是一二级的。因为有五类残疾人,二级以上的,精神残疾和智障的是四级,一二三四级全部纳入低保,其他类别的三四级我们鼓励他去就业,他有劳动能力,就没有给他拿低保,没有每人每月525元或者是625元,鼓励他去就业。

主持人张平:所以说钱志伟这方面你没有享受到,好的。你是属于户口不在杭州,在杭州打拼或者打工的,所以说你还是有劳动能力的在这方面。好,还有残疾津贴和生活补贴,按照规定津贴标准,每人每月有50块钱的残疾津贴。

杨广发(市残联):这是所有残疾人都有,但是这项政策新出台的,2013年1月1号执行,但每个城区现在有的标准不一样,但每个城区现在有的标准不一样,现在有的。

主持人张平:钱先生在你所在的城区,有没有享受到这个?

钱志伟(市民):有的。

主持人张平:每年都给你发一笔残疾津贴,是多少?

钱志伟(市民):大约500来块,500来块会有的,因为我确实领的项目真的很多,七七八八。

主持人张平:你自己不太搞得清楚。

钱志伟(市民):是没有搞清楚过。我今天归纳一下一共有六七个大政策,还有三四个小政策,都很多的,不会分得很清楚,这个数字是有的,500多这个数字是有的。

主持人张平:生活不能自理,并且常年卧床不起的残疾人,每人每月补助200块。

杨广发(市残联):这是护理费,这是护理费,这一般指一级的,他是卧床不起。像我们这位钱志伟母亲,就是享受这个待遇,每个月有200块钱的护理费。

主持人张平:残疾人机动轮椅车的维修,保险、燃油费的补贴,每月有80块钱。

杨广发(市残联):对 只要有残疾车的每个月都有80块钱。

主持人张平:像残疾人机动轮椅车的重改轻的补贴,这是一个什么概念?

杨广发(市残联):重度的车原来是后边有一个座位,要有一个人陪护。在实践当中我们感觉到有很多残疾人,用了那个座位去搞营运,但是我们今年在购买新车的时候,我们出台一个鼓励政策,这属于鼓励政策,二级以上的残疾人我鼓励你买轻型车,后边没有座位的,我给你每个月补助50块钱的,护理人的交通费,这个非常人性化了。一个月50块,一年就是600块,这是一种鼓励和引导政策。

主持人张平:刚才我们说了这么多,杭州市的整个扶持政策,你做专项工作的,你对这些都了解的是吗?

丛开宇(山东弄社区残联):都了解的。现在残疾人政策像西湖区推出,比如说他住院有住院的补贴,他一住院就给他一千块,150块的慰问品,那就是1150块。如果是病故的人有病故的慰问。拿钱志伟他妈妈来说,他妈妈是精神一级的残疾人,他享受到了很多很多的政策。他首先享受到重度托(安)养工程,这是浙江省的一个重度托(安)养工程,它是叫集中托养,他今年可以拿到6000块钱。还有一个他妈妈是精神病住院,住院可以拿到住院补助,以前是每个月500块钱,从9月份开始是从500增加到800元,他就意味着今年可以拿到6300元。西湖区贫困精神病服药是每年500元,每个精神病人都有的,考虑到他们服药困难,每个人都有的。还有住院补助我刚才讲过了,西湖区持证残疾人生活补助,那是每个残疾人都有的,一年,去年是200块。

杨广发(市残联):今年又增加了160块钱,是360块钱,今年又出来了,600元。

丛开宇(山东弄社区残联):今年是360块了,今年又出台了一个新的(政策),卧床不起的人可以每个月享受100块。

主持人张平:其实我们记者在调查当中也对这些残疾人朋友进行了一个随机的采访,想问问看他们有没有享受到这些政策,他们是怎么看的,我们听听他们是怎么说的,我们来看一段VCR。

VTR

解说: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家住在和睦小区的桑大姐,从小就身患小儿麻痹症,行动不便,然而生活几多变故。

桑大姐:最困难的时候,就是夫妻离异,后来妈妈又得病了,那个时候我跟天都要塌下来了似的,这个时候是最艰难最艰难的时候,可以说是没法活一样

解说:和丈夫离异后,桑大姐用自己微薄的收入供女儿读书,如今女儿大学毕业,家里还有年迈的父亲,桑大姐领着单位的每个月1500多的退休工资,虽然基本生活有了保障,但一旦遭遇疾病,对这个家庭来说就是雪上加霜。

桑大姐:去年肚子里长了瘤,开刀,11月份的时候,今年5月份,拐杖很滑的,滑倒了,髌骨断掉了,在医院住了28天。

解说:社区残联工作者得知此事后,在第一时间,帮桑大姐申请了1000元钱医疗补助。而根据她的情况,社区还帮她申请到了500元的临时补助。此外,根据拱墅区残联的相关补助政策,从2009年10月份开始,持有残疾证的残疾人,每年可以领到固定的300元的生活补助。各种帮扶政策,让桑大姐面对生活也有了足够的勇气。

桑大姐:大家都在强调关爱弱者,那个时候都是走头无门,现在说的不好听,只要你能把困难说出来,都会帮助的。反正现在一点点好起来了。

解说:事实上,不仅仅是桑大姐,还有很多残疾人都能感受到政府的帮助。随着2009年8月,《杭州市残疾人基本生活保障工程实施办法》的出台,无论是轻度残疾还是重度残疾,符合条件的残疾人可以全额享受低保金,并按规定享受医疗救助等社会救助政策,如果发生意外,还会得到临时救助。据了解,目前全市已有1.92万名残疾人享受城乡低保困难家庭待遇。

 

主持人张平:我们通过梳理这些政策的时候,确实我们也发现了政策有很多。比如刚才前面几条政策,理事长心里是清楚的,我相信残疾朋友可能也享受到了这些政策,他自己未必非常清楚。比如说我看后面还有很多政策,比如说残疾人的助学政策,我觉得这个还是挺管用的,像人均年收入在低保标准120%以内,残疾人家庭的子女,在幼儿园接受学前教育的,每生每学年给予2000元的就学补助,其他残疾人家庭子女,每年每个学生给予1000元的就学补助,补助期不超过三年;对于残疾学生,或者是家庭人均年收入,在低保标准120%以内的,也是比较重度的残疾人家庭子女,在规定学业年限内接受,小学、初中、高中教育的,每年是分别给予600、1000和2000元的就学补助。你的孩子已经很大了是吧?

钱志伟(市民):刚刚就业了已经。

主持人张平:已经就业了,对这个情况可能也不了解,你也不了解。

欧阳胜(市民):这个我确实享受过一些。残疾人考大专,社会的学历班,2000块,当时一个学年2000块

主持人张平:欧阳你享受过的是吗?

欧阳胜(市民):大专学历,把学费报销了。

主持人张平:等于说是分几个年龄段都有不同的补助。

杨广发(市残联):我们的助学政策,我们称为叫十六年相伴,这十六年读书期间都有各种补助政策,分几个段,学前教育、初中段、高中段、大学段,十六年相伴,十六年相伴。

主持人张平:对于残疾学生或家庭,现在基本上小孩子读大学的话,他如果是属于低保之内的,属于低保收入之下的,每年是给他一万块钱的就学补助。其他的残疾人家庭,如果有大学生每年是5000块钱,这是肯定的。另外残疾人参加成人教育,并取得国家承认大专以上学历的,给予最高不超过一万元的一次性补助,这是一个助学的政策,还有养老保险的政策。

主持人张平:城镇残疾职工按照规定,参加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失业、工伤和生育等社会保险的,按照规定要参加这个,建立健全城镇无业、个体就业、灵活就业残疾人,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补助政策,按照低保家庭、困难家庭和其他家庭,分别给予基本养老保险残疾人,个人缴费部分的100%、80%、60%的补助。

杨广发(市残联):低保证的100%,帮他交掉,困难证的补80%的,其他的自主创业和其他的补助60%。

王涤(杭州师范大学):讲到一个政策,特别是一个社会政策,或者扶助的补助政策,或者是一种优惠福利政策也好。第一它保障了多少人群,它对应的人群是不是都得到了保障,如果我们全民就叫普惠政策,现在是针对残疾人,残疾人有没有普惠政策,我刚才看到了有,有一部分的普惠政策。但是这么多的类型究竟有多少残疾人,就是他的对象得到了落实,或者说那么多的条款,条款再多能够真正落到它的对象身上,它占的比例是多少,是不是所有他需要得到的人都得到了。

主持人张平:目前来看的话,就是像刚才王教授所问的问题,低保的残疾人家庭,目前在杭州大概是什么情况,多少比例?

杨广发(市残联):去年单独施保的,大杭州是5万多,我们和宁波比,宁波现在的低保政策大概是,我们的一半,2万多,所以杭州的政策是门槛低、覆盖面广,已经享受单独施保,去年底已经5万多了。

 

分提要

解说:杭州市残疾人的生活情况如何?

杨广发(市残联):重度的残疾人保障水平,比最低工资标准还要高。

钱志伟(市民):领的项目真的很多,七七八八的。

解说:对残疾人我们有哪些帮扶政策?

杨广发(市残联):大概大的政策有40多项。

丛开宇(山东弄社区残联):他一住院就给他1000块,150块的慰问品。

解说:如何让阳光照进每一位残疾人,《我们圆桌会》继续讨论。

 

主持人张平:从我们了解情况来看,重残的人一级二级,享受的这些政策还是比较多的,除了一二级之外,我们感觉三四级这些可能目前的情况,像钱志伟这样的情况,可能就享受不到有些什么样的政策,可能这是他们这个群体当中,是不是感受比较强烈的一点,是吗?

钱志伟(市民):应该不一样。

主持人张平:通过杭州市这么多的扶持政策来看,二级以上的,基本的生活他是能够自理的,同时他也能够去就业、去劳动的,他有劳动能力的这些人,他目前享受的政策补贴有多少?

杨广发(市残联):我们这个政策一般辅助是重度的,就业比较困难的,三四级我们鼓励他去就业,就业了以后,你有工资收入了以后,其他政策就很少了。

主持人张平:还有残疾人自主创业的开办费的补助,如果你要是想去自主创业的话,有一个扶持资金。

杨广发(市残联):第一年补5000,第二年补3000,第三年还有3000,一共一万一,一共一万一,鼓励残疾人自主创业,这个力度至少在浙江省是力度最大的。

毛小榕(评论员):税收怎么解决的,免税的吗?

杨广发(市残联):残疾人办企业一般都免税,终身免税,免税的。

主持人张平:其实在我们采访当中,我们也了解这么一批残疾人,关于就业政策的扶持,扶持的那批残疾人,他们也在自主创业,我们来看段片子,来看看这批人他们是怎么做的。

 

VTR

解说:杭州文三西路与古翠路的交叉口,有一家名叫“号码百事通•自强号”的电信营业厅,之所以取名自强号,是因为它是一个给残疾人提供就业的平台,从小身患小儿麻痹症的吴坚是这个营业厅的经理。

吴坚:自己在找工作时遇到挫折,后来同其他几个残疾朋友,成立了一个从做网站开始电脑维护这么一家公司,

解说:2007年,依托于中国电信号码百事通的服务平台,吴坚的残疾人创业团队得到了迅速发展。目前已在浙江省内11个市全面开展,为70余名残疾朋友提供就业机会。 其中,不少重度残疾人士还实现了“居家就业”。

吴坚:残疾朋友有些出门不方便,他们直接就在家里面,我们给他电脑安装好,网络连接好,电脑和电话可以实现居家办公,这个做的114信息的采编和维护。

解说:2012年,西湖区进一步推进残疾人创业园孵化器建设补助。支持残疾人自主创业,鼓励镇街建立残疾人创业园,为创业残疾人提供房租减免措施,按照房租费合同价50%比例,按以奖代拨形式补助开展残疾人创业园区建设的镇街。吴坚享受到了约18万元的补助。

吴坚:每个人平均工资最低的2500,最高的3500,然后在家里面办公的是1600-2500之间。

解说:而创办了金手指速记公司的俞丽娜也是一位身残志坚的创业典型,从小身患小儿麻痹症的前俞丽娜创业之前是做的财务工作的,然而从原单位离职后,求职屡屡受挫,她便开始自谋生路。

俞丽娜:政策方面也比较鼓励残疾人创业,开业的时候,有一些开业补贴,开业之后还有贴息贷款之类。

解说: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政策的扶持,俞丽娜的速记公司也慢慢发展壮大。

俞丽娜:有多少付出,有多少回报,经济收入也还可以。

解说:记者调查发现,像吴坚、俞丽娜这样自主创业的残疾人在杭州还有不少,在相关政策的扶持下,他们也正在通过自己的努力,带动了一批残疾人就业,为残疾人树立榜样。

 

主持人张平:好,这是我们对这一批残疾人朋友的,一些采访,随机采访当中发现的。

杨广发(市残联):这一次我们专门又出台一个政策,让每个社区要腾一个公益性岗位,安置这些没有就业的残疾人,有劳动能力有就业愿望这些残疾人,我们还是安排他去就业,我们还是安排他去就业。

主持人张平:在这个过程当中钱志伟先生,你现在是属于退休了呢,还是怎么样?

钱志伟(市民):我没有退,还没有到年龄。

主持人张平:你现在有没有工作?

钱志伟(市民):就在家里待着。

毛小榕(评论员):退养在家里是吧,是退养吗?

钱志伟(市民):没有退养,我原来就是下岗的,下岗了,原来下岗就自己在交养老保险。

主持人张平:如果他这个情况的话,按照我们这么多政策,他应该享受哪些政策?

杨广发(市残联):这些政策好像够不着,还是都够不着。

主持人张平:你自己本身也没有说还是很希望找个工作?

钱志伟(市民):是有过的,社区里面、街道里面、市里面、区里面招聘会的时候,我们都去过,但是很多机会就慢慢擦肩而过,嫌我年纪大了点,他一个借口就给你打发掉了。

杨广发(市残联):将来社区的公益性岗位可以去做一下。

王涤(杭州师范大学):这就是我讲到的,政策究竟有多少人能够受惠。我刚才听了大家说了以后,我的一个感受这确实体现了我们社会的优越性。第一残疾人的政策体系应该是健全的,但是问题我们这个力度,究竟有多少比例的人群能够得到,还有一个我们的对接,让应该得到的人都能够得到。

毛小榕(评论员):我现在感到忧虑的是31.7万人口,可以给自己找点工作,除了补贴以外,可以找工作来改善自己的生活,或者说养活自己的这些人,我们能不能为他们提供很多就业的机会,能不能有细化。你可以做些什么工作,对每一个招工单位应该有一些强制性的,除了1.5的工资补贴以外,应该还强制。你知道每年的人才交流大会,或者什么方面,我觉得应该要有一些强制性的措施。如果说你这个企业不能够做到这一点,以一种明摆的站不住脚的理由,来拒绝一个人的就业,我觉得他应该受到相应的处罚。

主持人张平:在刚才我们片子当中我突然发现,除了我们政府、社会给予残疾人这些关爱之外,残疾人这种自强不息的精神,他通过自己的劳动他能实现他的价值,这些其实也是很重要很重要的一个因素。由于时间关系,今天这个话题先聊到这儿。但是关于如何激发,他们自己劳动的能力和这样一种意识,同时我们这个社会到底给他们什么,能够帮助他们,提高他们的生活品质,我觉得这真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留在我们下期节目当中继续探讨。谢谢各位,也谢谢大家的收看,明天我们接着探讨,明天见。

 

再说几句

王涤(杭州师范大学):政策体系不单单是一个给钱的体系,它的政策体系应该包括优惠政策,包括一些鼓励政策,包括一些创业的奖励政策。

欧阳胜(市民):客观的说这两年的政策,真的是越来越好了,享受到的残疾人会越来越多。

来源:杭州网 作者: 编辑:沈达

 我也来说两句: 0条评论 查看评论
 会员登录名 密码 [注册]
杭州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包括杭州日报、都市快报、每日商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杭州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包括杭州日报、都市快报、每日商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杭州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杭州网联系。
 
杭网议事厅动态
·杭网议事厅加入“四位一体”联动运行工作模式 随时为您服务
·“杭网议事厅”荣获人民建议集体奖
·杭州网荣获中国城市网站联盟三项大奖
· 杭网议事厅“社区服务岗”荣获杭州新闻奖
·“杭网议事厅”走进白杨街道 望公交更便捷
·热心市民称赞杭网议事厅进社区很贴心
·网友赞议事厅 建议采用回访制让平台更贴心
·“杭网议事厅”走进清波街道 聆听市民需求
·议事厅入选全国“社会管理创新”优秀案例
·杭州网杭网议事厅登上市两会宣传屏
联系 杭网议事厅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下城区体育场路218号杭州日报南大楼518杭网议事厅编辑部
邮编:310041
邮箱:hwyst@sina.com
热线:85052222
联系 我们圆桌会
地址:之江路888号杭州广电中心1610室
邮编:310008
热线:89912345
网站简介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建站服务  |  帮助信息  |  联系方式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366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05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浙网文[2012]0867-091号 |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11041366号-1
杭州网(杭州网络传媒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法律顾问:浙江智仁律师事务所律师 马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