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频道首页 网上服务 热点热议 问计于民 新闻发布 民生恳谈 记者出击 政策库 我们圆桌会 使用帮助 频道简介
  所在位置: 杭网议事厅>我们圆桌会
 
12月18日:如何保障残障人士就业
hwyst.hangzhou.com.cn  2012年12月18日 23:12:54 星期二
 

1218日:如何保障残障人士就业

前期回顾

解说:杭州市残疾人的生活情况如何?

杨广发(市残联):重度的残疾人保障水平比最低工资标准还要高。

钱志伟(市民):领的项目真的很多,七七八八的。

解说:对残疾人我们有哪些帮扶政策?

杨广发(市残联):大概大的政策有40多项

丛开宇(山东弄社区残联):他一住院就给他一千块,150块的慰问品。

解说:如何保障残障人士就业,《我们圆桌会》今晚讨论。

嘉宾介绍:杭州师范大学教授王涤;新闻评论员毛小榕;杭州市残联理事长杨广发;上城区梅花碑社区书记殷群;市民钱志伟;市民欧阳盛;东山弄社区残联干部丛开宇。

主持人张平:沟通改变生活,对话推动进步,这里是《我们圆桌会》。我们今天接着昨天的话题,我们继续进行探讨。在昨天节目当中,我们大概对目前杭州市,对残疾人群的扶持政策,和他们的生活保障,有个大致的了解。我们知道了重度残疾一二级,基本上每个月大概有1400多块钱,这样的一个收入,重度的有1400多,轻度二级可能也有1000多块钱,稍微少一点,但基本上能够维持他们的生活所需。但是在三四级这个人群当中,他们的情况到底怎么样,他们的就业情况怎么样,这就是我们今天要了解的话题。首先我想问一下理事长,就目前我知道,在杭州我们整个城市当中,可能除了一二级的重度残疾之外,三四级的残疾人群占了多少比例?应该是有31万人。

杨广发(市残联):对,31万人这是原来抽样的数字,真正是领残疾证的残疾人没这么多,但是我们以城区为例,残疾人就业率基本上达到了92%93%

主持人张平:整个二三级的残疾朋友当中,城区里头。

杨广发(市残联):就业率有这么高了,当然就业是动态的。今年就业了,明年说不定就下岗了,我们再想办法给他就业。真正在用残疾车搞营运当中,我们也是逐户地去了解,这里面有250个左右的人,有就业能力,有就业愿望的,这个都是我们要给他提供就业机会了,要给他提供就业岗位了。

主持人张平:在这次我们对四小车的非法营运(整治)当中,当时我们也讨论过这个话题,其中可能在路面上跑的残疾车的朋友大概有个600辆左右。其中你们经过调查,你刚才给我一个数据,有250名的残疾人朋友,他们需要解决就业,因为他们没有工作,他们做这个工作。

杨广发(市残联):这里面我们也详细调查,200多个人是拿着退休工资,拿着补贴去搞营运的,还有90多个是拿着低保,他的低保政策全享受了,也去搞营运了,拿着政府的补贴,什么补贴都有的还搞营运。但真正需要我们给他,提供劳动就业岗位的是250多个。

主持人张平:好的。刚才你说了92%这样的就业率,还有8%的人可能目前没有就业,还没有工作,它是个动态的。我想可能钱志伟先生,你是不是就属于这个范围之内的,你是什么时候开始腿脚不方便的?

钱志伟(市民):1999年。

主持人张平:1999年以后你有没有再工作过?

钱志伟(市民):没有。

主持人张平:就一直没有工作过?

钱志伟(市民):对,没有合适的。

主持人张平:什么叫合适呢?

钱志伟(市民):有些去应聘的机会是很多,有些单位路很远。

主持人张平:路远不方便。

钱志伟(市民):对,如果让我骑车,腿脚肯定是承受不起,比如说杨家排楼那边去过一家,做了没一个星期退回来受不了,类似这种,还有一些招聘单位嫌你年纪大,体力不够,又是残疾,他也不要我。

主持人张平:你现在的生活基本上靠什么?

钱志伟(市民):我还有老婆。

主持人张平:妻子还在正常工作,目前来说像我们这位社区干部,在你那个社区里面,像残疾朋友当中就业的、失业的情况,大致是什么情况?

丛开宇(山东弄社区残联):我们社区大概有两位,还有一位跟他姐姐两个人在搞,自己在创业了,其他没生活能力的这些人都给他保了,应保尽保了,都是属于这种。

主持人张平:一般有生活能力这批人,是不是都有工作的?

丛开宇(山东弄社区残联):基本上,我们社区还可以。

主持人张平:另外我想问一下欧阳,你的情况是怎么一个情况?

欧阳胜(市民):我十年前到杭州四处找工作,可能我跟他的情况有点区别,因为我是外地人到杭州压力会大一点,我会屈就一点,一般情况都是这样,能力是肯定过关的。下一步考虑到收入问题,为了在杭州呆下来,很低的收入我也不得不接受,这是一个方面。第二个难点,就在前面杨理事讲的外部环境,有些单位真的是很适合你,可能薪水也不错,但是没有无障碍设施什么,你进出很复杂,上不来下不去,每天上班下班这样,这也是一个很大的制约。

主持人张平:目前你是从事什么工作?

欧阳胜(市民):文字工作。

主持人张平:在搞文字工作,作家,是吧?像我们社区的话,咱们这个社区里头现在情况怎么样。

殷群(上城区梅花碑社区):我们是这样,今年我们社区正好被省社科院定下来,杭州市唯一的一个试点社区,我们做了一个残疾人网格化的服务,我们分了五方面,特别是对残疾人就业这方面,我们也做了探讨。我们社区每个季度开一次招聘会,因为我所处在小营街道梅花碑社区,省级单位、市级单位比较多,每年我们就想,有意向性地把残疾人推出去。

主持人张平:在你们社区里面,有就业能力的这些残疾人多不多,大概是什么样的情况?

殷群(上城区梅花碑社区):刚才社区干部也讲了应保尽保,应该来说这批残疾人,生活能力基本上能够保障了,都应该能够保障,要提高他们的生活品质。

主持人张平:这一部分。

殷群(上城区梅花碑社区):就是这一部分。

王涤(杭州师范大学):刚才我听了以后我感觉到应该说,在政府方面大家尽了很大的努力,基本上生活保障应该是有。刚才大家也讲到了一个,现在就业的通道,社会就业通道,社会就业通道这关系到,我们如何去建立一个全纳的社会。全纳也是一个新的理论,从全纳教育现在提倡到全纳社会,对残疾人说,我们应该是一种非常接纳的,而不应该把残疾人拒之于他们一个残疾社会,是这样的意思。因为我们从名词来看,我们以前最早叫残废人,然后到残疾,我们现在叫残障,残障的话因为残疾人不仅是分等级,而且他有不同的障碍,也就是我可能是在这方面存在障碍,在其他方面应该是不存在障碍。360行这个行业我可能不能做,但是其他的行业我还是能够做的,但是往往人们带着一种对残疾人的不认可,但实际上整个社会应该把残疾人,也容纳到社会主流里面来,他们也是我们社会主流的一个部分。如果我们用这样的心情去容纳他们的话,那么我们这个社会,我觉得他们找工作会好找得多。

主持人张平:按照道理的话,按照我们国家规定,关于残疾人就业的问题,是有硬性规定的是吧?

杨广发(市残联):对,这个教授讲得非常好,国家的法律规定,机关企事业单位,都要按1.5%比例去接受残疾人就业,而现在做得最不好的,应该是机关事业单位,在招聘当中就把歧视的那种条款,写进招聘条件当中。

主持人张平:欧阳特别有体会。

欧阳胜(市民):我看到一个数据,在香港的残疾人公务员是2%还是4%,在港台或者一些西方国家,经常可以看到很多残疾人公务员。

毛小榕(评论员):我在海牙市政府的服务大厅里,就看到靠着轮椅,坐在那里为市民办理登记,就像我们行政服务中心一样。我还问了我说他是义工还是什么,他说是我们政府的正式工作人员,我们荷兰有这样明确的规定,他是政府公务员,国家公务员,他坐在轮椅上给人家办理事情,因为这个事情不影响他什么,到点了以后,他也是灵活就业,可能八小时工作制,你工作六小时就可以了,但是你在工作中必须认真,像正常人一样。

主持人张平:就是说我们怎么来看待群体的问题,其实我们刚才一直说残疾人群体,我们也说错了,应该是残障人群。

毛小榕(评论员):残障人群这个名词已经是国际通用了。

主持人张平:我们可能还一下子改不过口来,其实正确的应该是残障人群。

毛小榕(评论员):但我觉得这是一个综合的问题。从整个社会的角度来讲的话,可能残疾朋友自己,因为我有一个同学跟我很要好的,他是小儿麻痹后遗症,他就非常不愿意别人可怜他,他很不愿意别人可怜他。

主持人张平:我相信欧阳也不愿意,钱先生也不愿意。

毛小榕(评论员):我们有些父母亲,从小对有残疾的子女在教育上,也存在问题。包括幼儿园,这个同学很可怜,你跟别人不一样,你需要别人照顾你。但是很多有些特别是像国外的一些家庭,家长教育孩子你跟别人没什么不一样,你跟他们是一样的,他们可以得到的东西你也一样拥有,只不过你在这方面有一定的困难,但是你是可以通过你自己来解决的。你要相信别人也会把你看成是一样的人,这个是很根本意识教育问题。但是机关单位、很多单位对残疾人,一个是他好可怜,帮帮他,我不需要你可怜我,你把我看得跟你们一样就行。

王涤(杭州师范大学):你只要给我一个同等的机会,给我一个竞争的同等的公平的机会,我觉得这更重要。

欧阳胜(市民):一开始是从同情开始,到最后像王老师说的一个全纳社会,我们也说残健融合或者叫做包容性社会。从这个角度来说,前面毛老师也说,她说来自国外的父母对残疾子女的态度,可能还有另外一种态度。他们从宗教的角度来说,如果是残疾的子女,是上帝送给他的一份特殊的礼物,他也会把他当成一个人,以人为本,从这个角度完全地去接纳他,我们现在社会可能慢慢慢慢在往这一步走。

毛小榕(评论员):你不能把给残疾人的这些政策,这些倾斜政策作为隔断残疾人的壁垒,我把你划到一个住宅小区里,这个残疾人小区里就是这些人,你把他放到隔离室里作为一种壁垒的话,就失去了政策倾斜原本的意义,本身的意义。

王涤(杭州师范大学):这就是全纳教育当中所走的这一步,这一步我们已经走过来了,最初的时候建立一个特殊学校,让残疾人到这些特殊学校去学习,再把轮椅推进主流学校,让他们到正常的学校里去学习。到了正常的学校以后,我们发现我们的教育要提供多样化的个性化的服务,我们的教育质量就上去了,我们社会也同样是这样的,当我们能够把残疾人,容纳到我们的社会里面来的时候,其实我们的社会更完美了。

 

分提要

解说:保障残障人士就业我们还可以做些什么?

王涤(杭州师范大学):如果他的收入能够超过他现在开四小车,那我觉得他肯定会去。

毛小榕(评论员):介绍自己的生活伴侣或者夫妻(就业),只要有一个人健康,他如果能工作的话,是不是可以解决一下问题?

解说:《我们圆桌会》下一节继续讨论。

 

主持人张平:好,我们现在要做的这一步就是容纳他们,其实目前来看确实还存在着不少的问题。比如说我们国家,《残疾人就业条例》就规定了,说用人单位安排残疾人就业的比例,不得低于本单位,在职职工总数的1.5%,是有具体的规定的,具体的比例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规定。目前浙江省这一个比例是0.73%,其实是不高的,没有到1.5%。目前来看的话咱们杭州市,刚才按照理事长说法,是92%这样一个就业率,还不错,城区里面还有92%,不错,但实际上可能还是不够,对吧。我们该怎么样更好的做到这一点,使他们基本上能够使自己的生活,一个是保障,另外就是提高,对吧,我觉得这个我们现在还有什么可做的?

毛小榕(评论员):这是双方努力的问题。

王涤(杭州师范大学):提高残疾人的能力,适应能力。我刚才讲到了残障,残障他是局部残障,我在这方面残障,但我其他方面都是健全的。在这样的情况下,实际上我们要帮助这一些人,让他们知道什么工作适合他,我们再去在这方面给他们开辟通道。

杨广发(市残联):我们每年都有办很多期,劳动技能的培训,像盲人他适应于搞推拿,现在盲人推拿,这个班一般三个月一期,学员一招进来,盲人推拿间就来挂钩了,就业率是百分之一百。

主持人张平:是很紧缺的人才需求。

王涤(杭州师范大学):针对性的培训。

杨广发(市残联):这是针对性的培训,坐轮椅的人现在基本上是网上就业,云客服,云客服也是阿里巴巴,也吸纳了我们不少的残疾人,坐轮椅的人群。

欧阳胜(市民):淘宝客服

主持人张平:这是企业可能是在这方面,作为社会责任的承担方面,他们做出了这一步。

杨广发(市残联):我们跟他一起开发的,就业现在是多样性的。

主持人张平:现在目前来看的话,在你们实际的生活当中,你们觉得最大的困境是什么,现在对你来说你迫切最需要的是什么?

钱志伟(市民):我想应该坐在那边的事情都可以做做,体力肯定是不行的,受力受不了,弯曲都限制。

主持人张平:他们确实身上,都有自身的各式各样的限制,怎么样根据他们的特点,我们要帮他们去安排一些工作,去找一些工作,这确实也是可能需要社会做的。

王涤(杭州师范大学):可能和我们现在的就业结构也是有问题。像我们现在目前的社会就业结构,我看很多要求全日制的,或者多少要全劳动力的。其实我在国外就看到,他们有各种各样的,就业结构是立体的,你可以是全日制的,也可以半日制的,我也可以钟点选多少时间的。我觉得这样的话,我们的就业结构,其实现在很多老板,还是要想把他的利益最大化,我们就业结构也有些问题。

主持人张平:所以既然国家有就业条例硬性规定,比如说你没有按照国家的规定,每个企业要承担社会的责任和义务,如果没有按照国家就业规定来的话,我们有没有什么办法,比如说处罚也好促进也好。

杨广发(市残联):处罚的办法没有,唯一的办法就是收保证金。实在我们也不愿意收保证金,保证金收不到了,说明企业全部安置了,残疾人就业了,收保证金也是为了促进残疾人就业。

主持人张平:残疾人就业不是中国的问题,也不是杭州的问题,是全世界的问题。据联合国相关机构一个调查,他们有这么一个数据,说在许多国家高达80%的残疾人,在达到就业年龄以后,是无法找到工作的,这一比例远远高于正常人,这是联合国机构的一个数据。其实在国外如何保障残障人士他们的生活,他们有非常多的各式各样的规定。我们有请信息小灵通,给我们汇总一下,国外是怎么通过法律,通过各种手段,来保障残疾人基本生活需求的,看一段小灵通。

信息小灵通:你好,主持人。关于如何保障残疾人就业,我们来看一下国外的情况。

早在1944年,英国就出台了《残疾人就业法案》,规定达到或超过20名雇员的雇主必须至少雇用3%的残疾人。美国则要求各企业必须按3%的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而在德国,这一比例更是高达6%,相较于国内的1.5%高出了三倍。

同时,为了防止企业随意解雇残疾员工,这些法律也制定了相应的条款进行规范和惩罚。比如在荷兰与德国,残疾人的就业合同受到法律的自动保护,除非国家机构同意,否则不允许解雇。而在土耳其,那些不履行雇用残疾人规定的雇主,将被处以5001000土耳其镑的罚款,如情节严重,罚款还会加倍。

除了在一般企业按比例安置残疾人,一些国家还设立庇护性工厂,集中安置残疾人就业。在日本,这样的工厂已经有400多个,安置重残人两万多人。而波兰、南斯拉夫等国家的法律甚至规定,手套、汽车灯泡、信号灯、劳保服装等38种日用品为残疾人庇护工厂的专门生产产品,其他企业不得随意参与竞争和生产。好的,主持人,我这里的情况就是这样。

主持人张平: 好,这是国外一些做法,他们有一些手段非常的强硬,强制进行,比如说有些垄断了,就是残障人士做了,别的企业不要来竞争。

杨广发(市残联):庇护产品,庇护行业。

主持人张平:这是一个,还有一个我的厂里,6%的(残疾人就业)比例。如果你不按照这个比例来我对你惩罚,这是国外的一些做法,其实在中国长春市也开始尝试,这么一条东西。在繁华的商业区里,他们有一条叫扶残助业一条街。从2003年开始的时候,他就和街道残联合作,将一百多名原本没有稳定生活来源的残疾人,在这里自主创业,找寻自信的天空,给他们搞了一条街,我估计这条街上,可能有各式各样就业的项目,手工各方面都在里面进行扶持他们,这是吉林长春市的做法。

杨广发(市残联):我们杭州也有,杭州下城区也有的,给他提供免费的房子,让他在那边搞创业园,杭州也有这样的。

主持人张平:效果怎么样?

杨广发(市残联):还可以,有些人搞玉雕的。

欧阳胜(市民):西湖区,很多区都还有。

主持人张平:如果说就业能够基本满足的话,我觉得用非常危险的行为,或者违法的行为,再去为自己谋生的话,这是不是就能够比较好的有效遏制。比如说像这次四小车整治当中,打着残疾人残疾车这样的名号,进行非法营运这些车当中,其实真正的残疾人也只有600辆。之前我们对这位师傅,具体的残疾人朋友,我们也进行了一个采访,我们想问问他为什么要开残疾车,要这样子去做,我们听听他是怎么说的,来进一段VCR 来看看他。

 

VCR

解说:非法运营四小车的驾驶员中确实存在着一小批真正的残疾人朋友,记者联系上了一位不愿露面的四小车驾驶员余先生。余先生原先有一份稳定的工作,但因为一次意外失去了一条腿,虽然算是工伤,但是微薄的补助还是很难支撑起这个家。

余先生:我现在2500块钱,我自己还要交三金到单位去,我大概只有18001900左右。我老婆没工作的,我小孩还在读大学,我没办法的。

解说:余先生向记者透露,最近他从街道领到了300元的生活补助,然而这笔补助是他身体致残七年来,第一次领到。

余先生:反正我残疾了这么些年,已经七年了从来没拿到过,今年是第一年。今年1月份我女儿鼻窦炎开刀,花了4000多块钱,反正没参加医保花了4000多块钱,我打了一个补助报告,单位里补贴了我200块钱,你说我还有脸吗?

解说:面对这样的现状余先生一肚子苦水。

余先生:我没办法的我只有(非法营运残疾车)的,我不营运你叫我靠什么吃?这么几块钱我过得了的,另外活也干不了,我们重残这批人是很苦的。

 

主持人张平:这是我们之前一个采访,开残疾车的这位司机师傅,他就觉得他生活实在是太困难了,只好去开残疾车了,其实开残疾车这个做法,本身是违法的,是吗?

杨广发(市残联):对。

主持人张平:像他这个情况,是不是在600多辆(残的)司机当中,是普遍的现象。

杨广发(市残联):600多辆中坚持搞营运的是200多辆,他自己承认我是专职搞营运的,业余搞的大概是有400辆,业余搞的就是想起来去一下。

主持人张平:顺带搞一下的,400辆。像刚才那个师傅的说法,因为他一个月的生活费,只有1800多块钱,老婆不上班,他就觉得他有理由去开残疾车了。

王涤(杭州师范大学):我刚刚听了以后我第一个感受,我觉得他很自强,这一点首先要肯定的。他不是讲我等待,我去呼救或者我哭穷,或者我自己怎么样妥协,他是自强,这一点从社会学角度来说,我们每个人都能够这样自强,社会是很好的。但是第二点并不因为他有理由,他就可以违反社会的法规,因为社会还是有一个法则的。因此我就觉得,这个事我们需要去跟他讲清楚,但是最主要的一条。第三社会要给他创造就业的环境,因为他有就业的愿望,他也有就业的能力,我们能够给他创造就业的环境,他会愿意接受的。我们给他的环境是不是他所需要的,他会感觉到不要被赶,如果他的收入能够超过他现在开四小车,他肯定会去。

毛小榕(评论员):开残疾车当然是因为他有利可图,他可以改善自己生活,而且比自己去就业,到一个什么地方,甚至是慈善型的就业,收入要高得多,有70%的风险就要赌一把,这是一个很正常的社会现象。问题就在于你一定要告诉他,你这样子的非法营运,不但危及自己,还危及他人,所以坚决不能开这个口子。坚决不能开这个口子的情况下,我刚刚注意到,以余先生的个案来讲,他说他老婆没有工作,他老婆是不是健康人,如果他老婆是健康人的话,我们可以通过介绍他老婆(就业),介绍自己的生活伴侣或者夫妻(就业)。只要有一个人健康,她如果能工作的话,是不是可以解决一下问题。像钱先生他爱人是有工作的,多多少少可以解决一点问题。不管工作收入是多少,我就觉得如果说残障人士这一块,坚决堵住残疾车这是毫无疑问的,堵住了以后你要给他一个通道。他爱人或者他的孩子呢,解决了问题以后,是不是就可以解决一部分问题。另外再安排他一些,不管你是以什么样的由头,哪怕是慈善型的就业机会,聊胜于无。

丛开宇(山东弄社区残联):我们社区也是这么干的。比如说我们社区有一个聋人,她自己就业有困难,他们是双下岗的,我们社区就给她老公,介绍保安什么的工作,给他先稳定下来,家里就好多了。

主持人张平:其实目前来看的话,通过我们这两期节目的了解,我们基本上对整个杭州市的,对残障人群的扶持各方面的情况,我们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可能我们了解得还不够深入。怎么样使我们这个社会,给他们提供更多的机会和渠道,听说最近要出台一个新的八项政策,其中针对这方面有没有新政策?

杨广发(市残联):有,公益性的岗位。

主持人张平:公益性的岗位。

杨广发(市残联):我们基本上能腾出四五百个能够满足那些残疾车搞营运那些人,有就业愿望的,有劳动能力的,这部分人基本能够满足了。

主持人张平:能满足了,先满足这些人,像钱先生这样的人群,可能我们还要再进一步地考虑,怎么解决他们的问题,普世的政策到底怎么样能够普惠到每一位残障人士身上,这是需要我们政府和我们这个社会,都要努力的一件事情。希望通过这两期节目,我们也能够把这些我们的愿望传输出去,让我们杭州这么一座美丽的城市,也能够在这方面走出更美丽的一步。由于时间关系,非常感谢各位的参与,也谢谢大家的收看。我相信每个人都应该有这方面的意识,我们行动起来,好不好,再见。

来源:杭州网 作者: 编辑:李龙胜

 我也来说两句: 0条评论 查看评论
 会员登录名 密码 [注册]
杭州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包括杭州日报、都市快报、每日商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杭州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包括杭州日报、都市快报、每日商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杭州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杭州网联系。
 
杭网议事厅动态
·杭网议事厅加入“四位一体”联动运行工作模式 随时为您服务
·“杭网议事厅”荣获人民建议集体奖
·杭州网荣获中国城市网站联盟三项大奖
· 杭网议事厅“社区服务岗”荣获杭州新闻奖
·“杭网议事厅”走进白杨街道 望公交更便捷
·热心市民称赞杭网议事厅进社区很贴心
·网友赞议事厅 建议采用回访制让平台更贴心
·“杭网议事厅”走进清波街道 聆听市民需求
·议事厅入选全国“社会管理创新”优秀案例
·杭州网杭网议事厅登上市两会宣传屏
联系 杭网议事厅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下城区体育场路218号杭州日报南大楼518杭网议事厅编辑部
邮编:310041
邮箱:hwyst@sina.com
热线:85052222
联系 我们圆桌会
地址:之江路888号杭州广电中心1610室
邮编:310008
热线:89912345
网站简介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建站服务  |  帮助信息  |  联系方式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366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05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浙网文[2012]0867-091号 |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11041366号-1
杭州网(杭州网络传媒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法律顾问:浙江智仁律师事务所律师 马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