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张平:好 这就是这个老伯的情况,我们看看确实是蛮悲凉的,他真的是非常的艰难。他基本上一分钟离不开他的老伴儿,晚上睡不好,早晨又很早要起来又下不去,基本上就困在这个家里面了。其实刚才老伯的反映情况也是的,目前通过我们一个调查,老年人的需求,基本上是在这几个方面比较集中,一个就是提供送餐上门的老年食堂,第二点就老年人看病的专门医生,第三个社区的定期探访。希望社区领导经常去看一下他们,社区工作人员,第四个就是方便的求助呼叫器,有个呼叫器沟通,第五个是建立老年人日托中心,这是他们最普遍的呼吁。所以说我们现在就非常想了解,目前针对这些需求,咱们杭州的现状,到底是怎么一个情况,我们请一下我们民政局的。
余岱(杭州市民政局副局长):目前老年食堂整个杭州已经建了913家,913家当中有505家是在农村,其余是在我们的城市社区。
主持人张平:杭州的整个主城区的社区有多少。
余岱(杭州市民政局副局长):主城社区是将近460个,我们现在建了将近400个,还有50来个没建。
朱成方(评论员):我也了解了一些情况,走访了一些社区,听起来都有。有的就是一家小店,原来本身就开的,老人可以在这里吃,这个也算老年食堂是这样的,很多老人一个不知道,第二个不习惯,第三个被人家挤了。因为老人食堂是比较优惠的价格,他要求你10点以前去吃的,10点以后要接待一般人,我必须在10点以前吃中饭不大可能,不能光看有多少老人都解决了,远远没解决。
张鑫泽(市民):我插一句 他还有一个年龄段。您刚才讲的年纪大他根本没办法去挤,而且他找不到,像我们街道送饭,就是在80岁以上 ,他是走不动路才能送上门的。
主持人张平:像刚才那个老伯,他说他(小区)没有老年食堂,他年龄身体还可以。他老伴儿不行了,估计他不符合那个标准,所以他吃饭没法解决,所以这些情况都很复杂,如果刚才朱老师说那个现象,我倒觉得真的引起我们民政局要重视了。比如说我们仅仅是为了说,要配一个老年食堂在,我搞了一个小吃店,就算挂一个老年食堂的名称,实际上里面的内容,根本就不符合老年食堂的要求,这种现象还真是要重视。
余岱(杭州市民政局副局长):主持人 我要这么说,像刚才这位朱老师说的这个情况,的确是存在的。10点钟以前我要把中饭吃掉,我是经营店的,我会为我的经济利益去考虑。所以像这种小店,我们讲今后就是我刚才说的,我们可能会通过归并,会扩大一些比较规范的食堂,来替代它的功能,确实有一个逐步完善和提升的过程。
主持人张平:张老先生我想问一下,你所住那个区域的老年食堂,你怎么评价。
张鑫泽(市民):我们这个食堂。
主持人张平:你觉得怎么样。
张鑫泽(市民):我认为是好的。
主持人张平:还好的是吗。
张鑫泽(市民):应该是很好的。
主持人张平:另外就是社区,给老年人上门看病的,医疗这方面的问题,我们现在的情况,主要是靠社区医院来解决是吧。
余岱(杭州市民政局副局长):我们准备做数字养老当中,我们想呼叫器也好,关爱手机也好,里面应该有一项功能就是直通。能不能直通社区医生,优先挂号或者留出一部分号,和我们来合作 留给老年人。第二个就是说到在家躺在床上的人,我们另外有一个办法,西湖区就是搞了这个试点,叫喘息服务,对于那些长期需要照顾服务的,失能老人家庭提供替代性的服务,我们或者上门替代他照顾,或者是让他进机构来喘息。
主持人张平:刚才我们是说了,那些很困难的老人,他住不进这个机构里进行养老。只好在家里养老 非常困难。刚才那个方大伯那样,第二个还有一个上门医疗,社区医院到底该怎么配合。
朱成方(评论员):我刚才听这位先生说了,他说他们乡下骑摩托车都上门,都能叫得应。
郭雪斌(杭州市规划局编制中心法定规划部部长):我介绍一下我们老家,我们老家是农村的,我们村里面有两个医生,就相当于是卫校毕业的,他们都是骑摩托车上门服务的。打个电话就上门过来了,给你吊水 给你吞药吃。今天我们卫生部门没有来,但是咱们民政部门来了,看人大代表怎么来呼吁,跟卫生部门再呼吁一下,这个事情到底怎么样能够更进一步,更好的把这个工作做上去。
分提要
解说:如何缓解目前养老机构紧缺的现状。
朱成方(评论员):都有 我们讲什么他们有的,讲什么都有。
余岱(杭州市民政局副局长):调整公办养老机构的收费。
解说:《我们圆桌会》下节继续讨论。
主持人张平:好 到底咱们杭州市的养老这方面的服务,整个这样的一个水平,老年人到底是怎么看的,他们是什么样一个评判呢,我们的这个圆桌会也开到了社区,我们现在有一个社区小圆桌,我们来听听老年人他们的一些看法。
社区小圆桌
主持人郑煜:观众朋友大家好,我现在是在北山街道的沿山河社区,今天《我们圆桌会》带着有关于,社区居家养老的问题来到这里,和这里的大伯大妈一起来探讨一下。首先我想问一下在座的大伯大妈,你们觉得你们现在这个社区的,居家养老的服务,你们觉得好不好满不满意。
裴美影(沿山河社区居民):我接受过社区的帮助,也深有体会,我在2010年的时候骨折,家庭搞卫生摔下来骨折了,卧床三个月,助老员就来了。
肖晓雪(沿山河社区助老员):像我们社区的话,80岁以上老人都有300多个,总共我们社区的居民才3000多户,那我们社区的话,目前就我一个人做了研究,也没有这个条件,能够把每一位大伯大妈,爷爷奶奶能照顾得很周全。
姜云香(沿山河社区居民):我觉得社区养老,作为社区来讲关心老年人的,但是社区有的时候是无能为力。比方说办个老年食堂,孤寡老人好吃吃饭,我们办过的这个食堂,办了以后贵嘛,老是亏本,亏本社区贴不出钱,把这个食堂关掉了。
沿山河社区居民:我认为现在我们的医疗服务还不够,像很小一个社区医院,你是看点普通的病,我偶然去配配药,很难都要排队的,我认为这里还需要扩大。
张鹏程(沿山河社区居民):比如我们对面一个离休干部,他的养老金大约是八九千块钱,他就有条件就在家里养老,但是他为什么不行,就是没有医生。
姜云香(沿山河社区居民):作为我来讲,最大希望从社区能够得到一点安慰,日常生活当中,处处事情上面都遇到很多麻烦,好像没地方去倾诉一样的,现在我们没地方说,到哪里去诉说去。
主持人郑煜:好 主持人,社区小圆桌的情况就是这样的。
主持人张平:你看 社区小圆桌七嘴八舌,老人们提了不少的意见和建议。那么局长我还想问一下,比如说你们今年要推行的,机构养老那几个新政策,就是要评估分,你才能进去养老,这个是什么时候开始实施,已经开始实施了吗。
余岱(杭州市民政局副局长):去年开始实施的,应该说有一部分的公办养老机构,已经在这里实施了,我们还想能不能够调整。公办养老机构的收费,现在收费一般是1500左右,如果是按照民办养老机构的收费办法,全成本核算,我们估计要到5000到6000。收费标准提高了之后,是不是会提高老百姓的负担呢,我们是这样想的。如果提高收费的部分,把它返回补助那些符合条件,进入国办养老机构的 我反补。
主持人张平:这个大家觉得怎么样这种做法。
王秀清(杭州市人大代表):我觉得可行的。但是我觉得还有一点,还有些公办的敬老院,因为以前办的,它的设施比较陈旧,一个房间里要住5个人 6个人。现在生活水平好了,这种房间其实是空在那边,也存在着这种小的公办的敬老院,是空在那里。
余岱(杭州市民政局副局长):你讲的这个情况是存在的。但是要区分两种情况,一种是自理老人,对他来说一个人一个房间,和两个人一个房间,是一种品质的提高。对于需要全护理的老人来说,4个人和6个人对他们是更好的。
路江通(杭州市人大常委会法制工委主任):我有一个看法,国家财政,对国有(养老机构)这个地方进行补贴投入。谁能进去享受的资源,占有的资源他就多,进不去那你就占有的少,这有个资源配置,公平不公平的问题。所以说这个问题怎么解决,这个地方还是要好好考虑考虑。
主持人张平:实际上对养老的这个建议,到底怎么能够满足大家的需求呢,我们社区小圆桌,很多我们老年人也提出他们一些建议,我们听听他们是怎么说的。
社区小圆桌
主持人郑煜:如何提升社区的养老服务,到底有什么样好的方法和建议呢,我们一起来听一听,我们的社区大伯大妈,他们有什么看法。首先我们在说这个话题之前,我们先来看一下这个题板,是有关于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我们罗列了大致有9条项目,对于以上的这些内容,我不知道大家怎么看的,有哪些建议。
姜云香(沿山河社区居民):生活服务方面,特别冬天洗澡问题,平价澡堂是不是能够解决一点这个问题。
沈菊华(沿山河社区居民):这里还有一个老年人日托中心,其实社区如果能够做到,这一点的话很好的。前面讲到的一个精神的慰藉,从这块上面可以解决一部分,我们社工也可以,从老年人的聊天当中,及时的发现他比方说家庭问题,老年人的思想问题,他心里面有什么疙瘩。
杨佩杭(沿山河社区居民):刚才9点列的是比较细了,但是我们的工作是为社区老年人服务,那到底做了哪些事情一年公示一下,让我们看到心服口服,比方说日托,日托到底有多少人来日托了,做好了没有。
沈菊华(沿山河社区居民):提个建议,能不能有一张健康卡,这张卡上面有家庭住址身体状况,包括你的血型,有什么家族史什么,都可以写清楚,万一发生特殊的一些情况,便于及时的急救。
杨晓玲(沿山河社区居民):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主体,不能够全部是社区,各类服务机构全部都要跟进,要有个宏观的配套。
主持人郑煜:好 主持人,社区小圆桌的情况就是这样的。
主持人张平:这就是我们社区老人们提的一些建议,是不是有很多建议我觉得提的很好。
余岱(杭州市民政局副局长):的确是非常好,我们说是家家都有老 人人都会老,我非常理解他们的诉求,现在可能我们各个地方水平,开展工作不平衡。
主持人张平:刚才有个老年人提出的日托中心,我觉得这也是个具体意见,日托中心有没有可能。
余岱(杭州市民政局副局长):我们是叫养老服务照料中心,我们全市现在是214家,但是大多数还是放在农村174家,其余的是在我们城区。
主持人张平:城区只有几十家。
余岱(杭州市民政局副局长):对 几十家。
朱成方(评论员):都有 我们讲什么他们有的,讲什么都有,但是不普及这是个问题,你说有是有的,报起来一套数字,讲得很好听。
余岱(杭州市民政局副局长):日托中心现在应该讲数量,那是远远比不上这个老年食堂。因为他对空间的要求会更大,我们前面说了,我们是每百户是30平方米,我们现在的20方还没有到位,就是到位了之后,每百户也只有50方。所以说养老问题设施是肯定要解决的,要解决一个有设施有场地,来提供服务。
朱成方(评论员):场地我觉得其实不是没有,我们到处看到麻将室,到处看到洗头房,但是为什么属于老人的就那么少呢,我觉得这还是个观念问题。
主持人张平:重视不重视的问题。
朱成方(评论员):重视不重视,这些麻将室,假如全部都变成老年活动中心的话,那很好了,麻将室到处都有,老年活动中心很少,这什么问题,也很说明问题。
王秀清(杭州市人大代表):要像重视幼儿园一样。
主持人张平:环境规划处的同志在,目前就是对于老年的规划,硬件规划设施,现在有没有一些新的东西。
郭雪斌(杭州市规划局编制中心法定规划部部长):我们主要应该是两个依托。一个依托就是我们,2011年当时市政府批复的,杭州市养老设施的一个布点规划。另外一个依托,目前100户的50方的一个配套,比如说我配了这么多空间下去了,至于你下面这个蛋糕你怎么切,那我们就管不了了。
主持人张平:这么一个现状,第三个需要社区的关怀,定期探访和这样一种服务,现在我们社区的这个工作,整个情况是怎么样的呢。
张鑫泽(市民):我们社区是这样的,他另外委托我,这两个人年纪大了,到时候跟他聊聊天,年纪大的人需要有人去理他,你不去理他很难过的。我如果说一天不理他,他眼睛就朝你瞪瞪 是这样的,他感觉到好像你不关心我,他就牵涉到社区不关心他。
余岱(杭州市民政局副局长):的确我们现在社区,相比较前面的老年食堂,或者其他硬件的设施来说,这块又更薄弱一些。所以往往会出现,我们上门提供家政服务的人员一去之后,老人就拽着他,你这个活先不要干,你先陪我聊,要解决这个问题。一个要培育更多的,专业提供居家养老服务的组织,第二个想办法提高护理人员待遇,能够吸引更多的人,特别是年轻的人,能够加入到这个队伍当中,第三在国外很多这项职能,是通过志愿者的自愿服务来实现的。我们也注意到国外,甚至会有一种做法,提倡年轻人能够,陪老年人住那么一段时间住几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