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提要
解说:社工们的待遇如何?
唐爱军(社工):像我们刚进来的话净到手是2700元。
马丽华(上城区社区建设指导委员会):他的收入水平确实是不高的。
解说:对于社区工作,他们为何会觉得不堪重负?
陈文文(社工):肯定是超出八小时之外的
唐爱军(社工):十几个部门的职能在他一个人身上。
解说:是什么造成了这种局面,《我们圆桌会》继续讨论。
主持人张平:社会服务或者说社工的这样一个群体,等于说是社会各种关系的一种黏合剂,但是很多的社工给我们的反映,一个是上升的渠道、前途,第二个薪资待遇这方面比较低,是这样一个普遍的问题吗,陈文文?
陈文文(社工):我是2007年进社区的,当时我拿到手,我记得很清楚的只有700块钱,但是经过这几年政府对我们的关心,我觉得工资也已经加了很多了。
主持人张平:那我们来看一下,目前杭州我们的社工整个的薪酬待遇,是怎么一个情况,正职、副职、委员,正职是指什么?
马丽华(上城区社区建设指导委员会):社区书记,书记主任。
主持人张平:副职是副书记主任,委员呢?
马丽华(上城区社区建设指导委员会):委员就是一般社区工作者。
主持人张平:就是像陈文文你就是委员?
陈文文(社工):副职。
主持人张平:你已经是副书记了?
陈文文(社工):我是副主任。
主持人张平:这么年轻,唐书记你应该是正职。
唐爱军(社工):我正职。
主持人张平:你是正职,正职里面还分了六级以上,一二三四级也在分级。
马丽华(上城区社区建设指导委员会):按年来的,工作年限来算的,三年一个级别。
主持人张平:三年一个级别,正职的第一年。
唐爱军(社工):比如说我第一年当上社区书记,我就是三千块钱,再加上绩效考核奖金是一千,四千。
魏英杰(评论员):这是杭州的。
马丽华(上城区社区建设指导委员会):整个杭州的。
主持人张平:是全部到手的现金,对,可以拿到四千块是吗?
唐爱军(社工):四千多,还有补贴。是这样的,如果你考出中级职称,像我这样的我直接拿到手,现在是4400元。4400元因为有400块钱是职称,我考出了一个中级职称,社会工作师职称的补贴,还有400元是工龄的,我在满6年以上,我们现在有一个新的工资的标准,6年以上,6年到9年好像是一个标准,300、400、500,按照这个年龄的话我又有400元。所以我这个的话,400、400我就800元,所以我现在的个人收入就是4400元,应该说是在我们现在社工队伍里面,这个金字塔的塔尖了。
主持人张平:陈文文你现在是副职的第几年?
陈文文(社工):我是第四年,第五年应该,2007年进来,2007年现在是第五年了,2550块钱,拿到绩效工资一千块,我反正总共拿到手是3100多块钱。
主持人张平:3100多块钱,这是一个副职的收入。
唐爱军(社工):像我这样如果我不是书记的话,我是委员的话,我拿的是三级的2500元的底薪,再拿一千块钱绩效工资3500块钱,扣掉养老保险、扣掉公积金,像我们刚进来的话净到手是2700元,只拿了2700块钱。
魏英杰(评论员):杭州的最低基本工资是2000元吧现在。
众嘉宾:没有。1470元,又调过了,最低工资是1470元,这就是他们整个的收入。
马丽华(上城区社区建设指导委员会):我们区与区之间也不一样,像拱墅区跟上城区还高一点,像我们去年下半年开始增加社区工作者。每个社区工作者,我们不是要走访居民的吗,增加了一个网格化的绩效奖,给了200元一个月。还有正职、副职的津贴,正职给400元,副职给200作为津贴。还有年终奖,这样加上去我们整个收入,应该说正职已经达到一年年金,当然包括养老保险10万,有的超过10万了,这是金字塔上的塔尖。一个社区一个人,养老保险全部算进去达到了6万多。
主持人张平:在节目我们讨论当中,我们的微博也在外面,很热闹的进行讨论。一些微友们,有微友也参与到我们讨论里来了。一个叫“勤奋活力美美兔”的微友她说,社工的收入虽然在2011年调整了工资标准,但是目前就杭州的物价水平而言,还是处于中下水平。指望社工的工资来养家还是做不到的,这是一个,比较了解,是。目前来看可能就杭州市,整个目前的生活的水准而言的话,社工的收入可能还是属于,中下的这么一个水平吧?
马丽华(上城区社区建设指导委员会):但是应该这样说,属于副职、正职,是比考进事业单位还要高一点。但是属于一般委员,五年以下的一般社工,一般委员社区工作者,他的收入水平确实是不高的。因为我刚才说了六万多,六万多你除了公积金,养老保险全部除掉以后,他也只有拿到四五万一年,四五万一年,针对一个社工来说要养家糊口,确实还是有一点困难。
主持人张平:陈文文你对你的收入你满意吗,和你工作之间的这样一个付出?
陈文文(社工):那肯定希望再高一点,因为我是在西湖区翠苑一区的,我觉得我们那边的工作压力还是很大的。
主持人张平:那你能给我说一下吧,你现在要干什么事,你们有哪些活要干?
陈文文(社工):我现在是做文体这块,是做社区接待和后勤这一块,以前我是做帮扶这一块的。我以前碰到一个汪大伯,他就是我们那边的一个低保户,他80多岁了,独居孤寡、没有子女,在家里面腿摔断了,没有人给他送到医院,我们社工势必要承担起这个工作,把他送到医院,日常的一些护理,吃饭、一些日常的生活,就需要我们社工对他进行照顾。
主持人张平:除了干这些活之外,另外还干什么活?
陈文文(社工):很多创建工作,做台帐,还有些统计上面的需要跑楼道的。
主持人张平:你觉得你忙吗?
陈文文(社工):忙,每天都很忙,不知道在忙什么,居民一上来跟我一聊天,就是大半宿过去了。
主持人张平:你还跟他们聊天。
陈文文(社工):这也是工作,确实是工作。
主持人张平:那你一般上下班的时间能保证八小时吗?
陈文文(社工):肯定是超出八小时之外的。
唐爱军(社工):我觉得她刚刚说的社工压力,我深有感受,我12年的工作经历下来,我觉得社区工作者是不堪重负的感觉。我就举个例子,比如说我们城管,管城管卫生的这个社工,我列了一下,他身上要承担那么多的部门,保洁的、保绿的,保序的就是序化,数字城管的。我们准物业现在刚刚进场了,也是归他分管的。垃圾分类的,食品药品安全的,还有防伪控伪的,红十字会的,现在又搞了一个气象站说要进社区,这么多的部门,十几个部门的职能在他一个人身上,他每天不光是承担这个,他还有自己管的片区,我们采荷推出了一个叫责任社工,片区化管理,每个责任社工,他有自己的一个楼道要管。按照我们芙蓉(社区)现在的现状,他一个人管十几个楼道,350户人家。在他分管的这些楼道里面,出现了漏水问题了,吵架的问题了,老人有突发事件要处理,这些杂七杂八的他也是要去处理,还不包括一些什么,还不包括一些文字上的,什么月度小结、年度小结,年度总结汇报材料 调研文章,还不包括这些。
主持人张平:那我们来看看一个社工到底要,承担多少这样的职责。有一个图表,我们来了解下,是不是比较全,我不了解,不全,少了很多。我们来看一下,社工的工作,老年服务系列,残疾人服务系列,拥军优属服务系列,幼少儿服务系列。
众嘉宾:很少的一部分,这是民政的,光一条线,还有很多。
主持人张平:那你们有多少条线,你告诉我。
魏英杰(评论员):政府有多少个部门基本就有多少条线。
主持人张平:咱们掰指头算一下。
唐爱军(社工):我算一下,首先是党建。党建里面包含了很多,有纪委的、有老干部、离休老干部的管理、志愿者的远程教育,我们统战的,还有各类文明创建,还有团建的,光是党建就涵盖了这么多,这个里面还有很多,这是一条,民政福利刚刚基本上已经概括了,大致都在这里面。还有计划生育的,这是一条重线,还有劳动保障,现在叫人力资源,分两条。一个是企业的退休人员的管理,还有是失业人员的管理,还有一个是维稳,就是综合治理,包括机动车的停放、管理,平安建设、安全、消防,而且消防安全是属地管理。只要在我辖区里的,他的宾馆、厂家、店家、商铺,他的消防安全我都要签责任书的,还有一些司法调解、信访维稳,反邪教、还有一些规正、矫正人员的管理。
主持人张平:全是你们负责的。
唐爱军(社工):全是在社区,还有文教。她刚刚说的。
魏英杰(评论员):还没说完么?
唐爱军(社工):没说完,还有很多很多。
马丽华(上城区社区建设指导委员会):我们前段时间做过一个调研,社区工作有129项,社区要去做的有129项,牌子也多、组织也多、台帐也多、工作任务也多、考核也多,压力都在社区,压力都在社区。
主持人张平: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局面?
马丽华(上城区社区建设指导委员会):有三个方面的原因,第一行政化倾向严重,行政化倾向严重造成了,部门把自己的工作给社区了。现在给了社区以后,他不是把服务给社区,是把工作给社区,再弄一个考核的指挥大棒,来考核你的社区。
魏英杰(评论员):这个说得很对。
马丽华(上城区社区建设指导委员会):考核你社区,社区就没有办法,你是围绕它的东西去做,做台帐。他们也明明知道这种台帐没人看的,给谁看,不是给老百姓的,是给部门看的,而且是给部门某一个考核的人看的。第二社区居民委员会的职责不清,什么职责不清,居民委员会你按照文件来理解,按照居民委员会的组织法来理解。他是上连党和政府,下连居民群众的桥梁,主要的工作要去做居民工作,把党和政府的关怀传达给居民,把居民的需求反映给政府,是这样的一个角色。但是现在他就是围绕着部门在转,不是围绕着老百姓在转,老百姓的问题可以置之不理,但是部门的东西,因为有这个考核机制在内,第三个社会组织的培育不全。
主持人张平:刚才马主任已经是概括总结了三个原因,你们都同意吗,是不是你们觉得是主要的一些(原因)?比较全面,刚才说了因为他的身份不明确,确实造成现在尴尬的局面,我们在社区小圆桌当中,我们也询问一下我们的居民们,想问问看他们对社区工作者的认识,是一个什么样的角色,社工是什么样的角色,我们来听听他们是怎么说的。
社区小圆桌
郑煜:我们都知道社工的工资,是由当地的财政来支付的,但是他的身份又不是公职人员,对于这么一个尴尬的现象,社工和居民们是怎么看的。
马闯(婺江社区居民):社工这个特殊群体的确是特殊的,他特殊在哪里,他是我们的官,是你们的官,为什么会用这个官呢,父母官他要管这么一块土地管我们,但是他们又不是官,他们是我们的子女,他们又要服侍我们 照顾我们,总感到他相当特殊。
荀筱筱(婺江社区社工):在老百姓当中,他们对专职社区工作者,这个身份的认可度,知晓度还不是很高,他们也会认为好像我们是政府派下来的,不是公务员或者就是事业编制,但是专职社区工作者,现在在整个国家的知晓度方面不是很高,包括我们在填个人的职业方面,没有社工这一栏,比如说你是机关、企业,或者事业或者其他,很多时候我们就只能尴尬的选其他。
胡永兰(婺江社区社工):我是从事社区工作比较久的,一直以来就是这样,居民来骂的时候我们也只有忍耐,他们骂你们吃着公家饭的,拿着政府钱的,到这里来坐坐的就这样说的,我说你们不要急,说白了我说我们其实叫编外人员,现在社工单位又没有真正的落实。
朱勤(婺江社区社工):上面有任务让我做报表了,我们要报表马上交出来,我们常常困惑的是这里,这里要交报表了,这里像我管退休工人,我这里有病人住院了,有时候退休工人死亡了,我又要去送花圈了,花圈送晚了居民要来骂人了,说我们死了你们都不知道,花圈这么迟才到,我们也存在这个问题。
周良英(婺江社区居委会主任):我觉得社工角色,一方面他要充当秘书的作用,我们上面每一个部门,一会儿要你交一个调研报告,一会儿要你交一个你对工作的方案,这个应该说是我们每个月都要写的,当然我们拿着政府的工资确实应该做,但我觉得现在的量已经超过了,我们工作本来的角色(需要承担的量)。
郑煜:好的,主持人,我们社区小圆桌的信息就是这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