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提要1
解说:杭州文创产业化如何更好发展?
李杰(浙江大学传播与国际文化学院副院长):把文化与科技的融合,产生文化产业的新业态。
王群力(特约评论员):所以版权的水平怎么提高,这个始终是一个(需要)攻破的难题。
解说:广告之后我们继续讨论。
主持人张平:确实是,我们不能说是爆发式新的增长,应该是这个数字非常的惊人,就在目前整个这样一个经济条件中,我们能够这样发展,是很了不起的事情,关键就在于我们下面,到底该怎么做?
王群力(特约评论员):氛围是一回事,产业意识是一回事,但是真正能够形成规模,我们现在实际上支撑杭州发展,现在大家都知道,它的经济数据,还是靠房地产、实体经济、电商等等,创意真正能够形成,杭州支柱产业经济的话,还需要有更大的力度。
陆政品(杭州市文创办常务副主任):我个人认为有一些数据,可能也要更多的去关注它,特别是内容原创这一块怎么办,内容原创这一块一定要做得上去,第二个你人才的集聚度怎么样,第三个比方说是特色行业,优势行业的形成怎么样等等,类似这样的数据,可能更加能够说明问题,一个总量的数据,这个还远远不够。
主持人张平:李教授,在国际上的话,比如说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得非常好的一个地方,通过它内容的一种创意,内容产出这些,在整个的发展当中,占了非常大的比重,做得非常好的,很棒的地方(创意产业所占经济比重是多少)?
李杰(浙江大学传播与国际文化学院副院长):稍微宽泛一点的内容,可以达到25%27%。刚才陆主任就说了,它是按照我们这个创意,我们自己比较宽的口径,如果在国外应该达到百分之二三十,因为我们还有一个小的,小的也不差,因为我们如果作为支柱产业,也就是达到我们的奋斗目标,全国定的一个奋斗目标,达到5%以上就算支柱产业了,杭州已经提前实现了。
主持人张平:6%。
陆政品(杭州市文创办常务副主任):我们6.2%,去年是3.48%,浙江是4.6%。
李杰(浙江大学传播与国际文化学院副院长):浙江最后会达到7%,这是浙江的指标,这是一个指标问题。怎么弄?在这个基础上,一个就是怎么把文化与科技的融合,产生文化产业的新业态,这个才是质的变化,而不是说难听点地摊化,那些作为支撑是可以的,我们要致力于你刚才说的,世界赫赫有名的中心,和世界文化产业强国来竞争的话,必须未来的争夺点在,文化科技融合产生的,这么一个新业态。比如说乔布斯,他把一个手机做成一个艺术品,把苹果这个品牌做成一个宗教,这样它就是文化跟科技,融合得很大、很实,这么一个做法。另外一个中央提出的,文化产业规模化、专业化、集聚化,政府光是加大力度,我认为是不够的,杭州扶持的力度是很大的,我觉得还要向高端倾斜,比如说要尽快避免那种按量去补充。杭州其实带了很好的头,动画我就给你按时间来补,里面有很多弊端,它是重量的一个导向,我们现在全国已经超过日本的动画产量,而且超过的蛮多,现在要向高端(发展)了,我是指这个,这个要研究,究竟怎么弄也是蛮难弄的,向高端倾斜,另外一个就是干预手段,除了政府拿钱,还要做那些企业做不了,而政府一定要做的事,有些事是企业最内行,比如说挣钱我认为企业最内行,企业搭平台是不行,但是如果我们要跟世界列强来竞争的话,那一定要打那种,国际化交流平台和增产学研的创新平台,就是文化创意产业的,协同创新平台的搭建,这是国家战略,跨行业、跨地区、跨高校,把它能够落地,实实在在带动地方经济文化发展的,水平上又能够跟国际对话的,这样的国家型的大型平台。第三个建议就是说,把我们已经有的资金要用到点子上,现在这个企业你做好了评优,我给你,你申报一个项目我给你,我觉得第一阶段是对的,下一个阶段能不能考虑,比如说我们缺的是什么,我们的东西卖不好是设计不好,设计不好是我们请不起高端的团队,我就把这个差价补给你,如果你一项设计,在请国内的高端团队是这么多钱,如果请欧美的高端团队是这么多钱,我就其他不给,我就给你实实在在,我还可以检查你的东西,另外一个补营销,你不是4A公司请不起,国际营销团队,品牌管理团队,我也补差价,我算过账的,这样反而更省,效率更高,我的钱用到支点上去撬动地球,而不是一块给你,他就在赚政府的钱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