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提要
解说:杭城市民捐赠的上万件爱心衣物,目前仍囤积于仓库。
高红霞(杭州市帮扶救助服务中心主任):目前我们运作的已经有一万件左右了,还有两万件目前还放着。
大北(滴水公益组织创始人):我们还需要大量的旧衣服,我们现在杭州每年送出去的衣服,大概超过10万件。
解说:部门苦于出处,公益组织缺少来源,矛盾现状如何打破?
主持人张平:政府应该发挥什么作用。
麻侃(特约评论员):它应该以一个主导的角色,慢慢的变成一个宏观协调的角色。
王小章(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社会建设研究所所长):政府起到的作用是雪中送碳,必须要兜底。
解说:爱心衣物捐赠,如何让温暖继续?《我们圆桌会》今晚讨论。
主持人张平:沟通改变生活,对话推动进步,这里是《我们圆桌会》,各位好,我是张平。今年4月1日开始,民政局出面组织了一个全市的爱心衣物的捐赠活动,应该说我们市民响应非常的热烈,一下子就有三万多件这样的衣物捐赠出来到现在为止,但是事到如今,捐赠的衣物也出现了一个新的情况,我们来通过一段VCR,我们去了解一下。
VTR1
解说:在东新街道东新园社区服务中心的一角,三四百件居民捐赠的衣物堆成了小山。
戴青(东新街道东新园社区居委会主任):这些衣服我们还有些居民专门快递过来的,就是嵊州,就是浙江省内的,还有那边的一箱,有三百件是全新的衣服,是我们开网店的居民,那么他也说把这个衣服拿来捐了。
解说:从今年4月1日起,杭州将每个月第一个工作日设立成捐衣日,全杭州有50个捐赠点,东新园社区就是其中之一。活动刚一开始,这里就接收到了很多居民捐赠的爱心衣物,一时之间社区人手不够,还要请外援。
戴青(东新街道东新园社区居委会主任):我们是请了四个志愿者,大学生志愿者和我们两名工作人员,从一楼先搬到三楼,然后再进行整理堆叠。
解说:社区的工作人员说,把捐赠衣物搬到三楼后,要进行衣物分类,大人的,小孩的要分开,贴身衣物不能要,符合要求的外套要登记,之后还要筛选,真是忙得够呛。
戴青(东新街道东新园社区居委会主任):应该说工作量还是比较大的,我们前两个月的话,我们工作人员都要一星期的工作量,就要忙一星期。
记者:辛不辛苦呢觉得?
社工:(主要是衣服)脏啊。
解说:但是这样的热度却没有持续多久,记者了解到,以东新街道为例,四月份到六月份,他们接收的符合条件的旧衣服,分别是598件、904件和850件,而到了七、八月份下降为105件、108件,到了九月份之后,每月符合捐赠条件的衣物都只有两位数,目前杭州爱心衣物的捐赠流程是市民捐出衣物之后,一些全新的衣服首先被挑拣出来,在小区内直接流转给一些困难家庭使用,大部分的旧衣服在简单打包之后,由洗衣公司收走,集中进行清洗消毒,最后存放于一间仓库。据了解,从4月开始,杭州市民政局今年接收的旧衣物堆放在仓库中,仍在寻找去处。
主持人张平:我特别想问一下,咱们民政局的高主任,咱们是杭州市帮扶中心的,目前这些衣服怎么样情况,还有多少件在我们的仓库里?
高红霞(杭州市帮扶救助服务中心主任):这些衣服其实怎么处理,我们也是有一个思路的。首先我们第一步清洗消毒以后,我们主要是反馈给主城区的慈善超市发给本地的困难群众,以及来杭的务工人员,如果需要都可以去免费领取的;第二我们杭州地区的,萧山、余杭五县市的困难群众如果有需要,我们也是可以送过去的;第三方面送给我们杭州支援的西部欠发达地区的困难群众;第四还有一些其他的困难群众,比如说流浪乞讨人员等之类的有需要的。
主持人张平:目前我看了一个数字是三万多件,现在还在我们的仓库里堆积的还有多少件?
高红霞(杭州市帮扶救助服务中心主任):这样的,我们清洗好以后,可以再使用的是三万多件,因为跟收起来的数量可能还会更大一点,目前我们运作的已经有一万件左右了,还有两万件目前还放着。
主持人张平:现在这两万件衣服有没有具体的出路?
高红霞(杭州市帮扶救助服务中心主任):我们也跟贵州,因为是跟我们黔东南州,是跟我们对口支援的一些民政部门,我们也已经取得了联系,他们说他们也会在县里调查,有多少需要的量再跟我们对接,这个工作是在进行中,正常的捐赠我们也有,比如说滨江区的一个民工子弟学校,我们也已经送给他们一千多件,前一段时间也通过《今日早报》,给丽水的一个贫困地区送去了500多件,工作是在运转。
主持人张平:我们都知道一般来说这种爱心活动,都是慈善机构在进行,当时为什么杭州市民政局帮扶救助中心,我们突然想到我们来组织搞这么一场爱心捐献呢?
高红霞(杭州市帮扶救助服务中心主任):这个初衷其实也有好几个方面,首先第一点就是广大市民爱心捐赠的要求非常强烈,我们在平时工作中不断接到这样的电话,甚至人家邮包寄过来,直接就按照我们的地址,让我们到邮局去拿这样的现象;第二呢每一年两会期间,人大的建议、政协提案,都有要求我们职能部门开展捐赠衣服这个工作,当然我们杭州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也非常的关心,我们民政局觉得,经过调查研究,决定今年4月1日开始(开展)集中捐赠日的经常性的一个活动。
主持人张平:我想问一下我们王曼莉王主任,我们社区是不是也参与了这样一个爱心捐赠?
王曼莉(近江东园社区居委会主任):对,我们社区是杭州市的收旧衣服的一个点,我们是一个街道有一个点,我们作为望江街道的唯一的一个点。
主持人张平:你们也收集了不少这样的爱心衣物吗?
王曼莉(近江东园社区居委会主任):对,我们在第一次收衣服的时候,就收了将近两千件吧,整个我们大概有30个平方的房子,基本上快堆满了。
主持人张平:现在它们还在你们的房子里堆着吗?
王曼莉(近江东园社区居委会主任):已经基本上拿走了。
主持人张平:拿走了,拿到哪里去了?
王曼莉(近江东园社区居委会主任):杭州市民政局这边统一派车子来拉走了。
高红霞(杭州市帮扶救助服务中心主任):我们招标的一家洗衣公司负责上门来收集,运到他们公司清洗、消毒、打包整理这样的。
主持人张平:到现在还有人捐赠吗?
王曼莉(近江东园社区居委会主任):不是很多了。
主持人张平:现在不是很多了。
王曼莉(近江东园社区居委会主任):对。
主持人张平:之前我们的记者也到社区,对我们的居民做了一些随访,想看看他们对爱心衣物的捐赠是一个什么样的态度,我们来先听听我们市民是怎么说的。
VTR2
解说:尽管社区捐赠点接收到的旧衣服数量在递减,但是在记者的采访中,几乎所有的市民都表示,自己有捐赠旧衣服的意愿和需求。
杭州市民:那肯定要捐的,家里都是(衣服)堆着。
杭州市民:本身衣服,小孩子大了穿不到了,这个衣服蛮好的,扔掉也可惜,卖卖也没有几毛钱好卖,那么捐(掉)就刚好。
杭州市民:我多余就捐捐(掉),人家也好穿,我反正没有用,对不对?
杭州市民:我不穿的(旧)衣服,我就是洗干净,放在柜子里面的。
记者:那如果说让你来捐献八成新的旧衣服的话,你愿不不愿?
杭州市民:我愿意,如果说我不穿放在那里也是没用的,是不是?那捐献出来,那是更好。
解说:记者了解到,不少市民会自己找渠道把旧衣服捐赠出去,比如送给小区里的清洁工等等,而没捐出去的市民提出,自己想捐,可是目前通过社区捐赠爱心衣物的过程有点繁琐,要求也太过严苛,尤其是衣物要求八成新这一条件。
杭州市民:有点麻烦,大包小包的拿过去。
杭州市民:如果我有时间的话,我觉得不麻烦。
记者:就是说你现在主要是没时间。
杭州市民:是的。
杭州市民:八成新我们也觉得很难确定,有时拿过去他(社区)觉得不行,我弄好以后不行,还是得扔掉。
杭州市民:干嘛一定要八成新的,我觉得不合理,不到八成新的这是嫌弃还是什么,我觉得八成新我还穿在身上呢。
主持人张平:通过我们的随机采访来看的话,市民目前对捐献衣物的热情还是蛮高的。我想问一下大北,你们这个爱心组织也是在做这方面的活动是吧?
大北(滴水公益组织创始人):对,是的。
主持人张平:一直在做是吗?是不是捐献渠道来看的话,老百姓的热情都还是蛮高涨的?
大北(滴水公益组织创始人):对,是的。
主持人张平:现在关键问题在于老百姓有这个热情,咱们民政局也组织这么一个活动,现在这个情况就在于爱心通道不是很通畅,这可能是目前我们遇到的一个问题。
麻侃(特约评论员):其实在我们这样一个国家里面,还是有很多地方是非常贫穷的。为什么我们的爱心物资,到不了这样的一些真正有需求的地方,而只能是堵在我们这样相对发达的地区,在寻求一个捐赠的点?我们也看到我们这样的一个爱心活动,刚才我们听高主任讲,它的动机某种意义上,是为了满足我们本地的市民的要表示爱心的这么一个强烈的愿望,而不是说真正有哪些地方,有被捐助的需求,然后启动了这么一个爱心项目,所以我觉得这个可能很有意思。
王小章(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社会建设研究所所长):有一点我们还是首先应该肯定的,至少我们杭州,甚至我们中国爱心不缺,但是由此也就带来了几个问题吧,第一个是我们既然那么有爱心,但是平时我们生活当中很难感受到这种洋溢的爱心,这是不是意味着我们平时在某些方面,我们民间的,我们老百姓的,或者我们普通公民的这种爱心,是不是被某种方式,被某种东西给压抑住了;第二个就是我们有了像杭州这一方面,这是具体的问题了,有了捐赠的献爱心的这么一种希望,但是这个爱心献到哪里去呢?这就需要一个渠道,畅通的渠道,不然的话就会泛滥,爱心泛滥也很可怕。
麻侃(特约评论员):王老师,其实这里面问题是什么呢?供方有物资,需方有没有呢?需方实际上大量存在,问题就是供需关系为什么打不通。
王小章(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社会建设研究所所长):所以我接下去要说,在这里面实际上就是,我们需要一个刚才所说的供和需之间的一个对接,渠道要畅通,我们要找到需求这一方要对接起来,需求肯定是有的,这里面我觉得很重要的一点,我们这个事情现在是政府在做,政府当然做这些事情方面,肯定是有它的一些优势的,比如说政府拿了这些衣服以后,我可以鉴定,我马上委托有一个什么专门的洗衣公司,给我来洗,给我来处理,这些能力,我想一般就目前我们的一些草根和一些民间的组织,可能还不具备这个能力,但是在了解民间的真正的需求这一方面,对民间真正的需求的敏感性这一方面,肯定是不如民间组织的,所以在这一方面我们政府,不是说政府不可以做,但是政府在做这个事的时候,我觉得可以大量的来发挥我们民间组织的,更多的主动的这些作用,因为他们对需求的反应敏感,他们的行动也更加方便,更加灵活。
主持人张平:我问一下大北,大北他就是一直在从事这方面的一个民间组织,大北你们这个活动,你们在开展吗?
大北(滴水公益组织创始人):对,我们常年开展,今年已经第七年了。我们现在所有的旧衣服,首先我们有不同的地方,一个没有八成新这个要求,因为西部有的地方很偏,物流都到不了,要用马或者驴驮进去那些地方,其实他对新旧的要求并不是很高,我们在西部的云贵川、陕甘宁这些,青海、西藏那些地方的信息掌握得比较多,因为那些地方的西部、中西部地区,特别需求的一些地方,它都有一些民间公益人士在活动,包括志愿者和志愿群体,他们经常向东部这些地方寻找需求,它通过的渠道是通过网络这一块,网络这一块主要还是跟民间在交流,所以目前来讲,我们的旧衣服是供不应求,我们还需要大量的旧衣服,我们现在杭州每年大概,送出去的衣服大概超过10万件衣服。
主持人张平:超过10万件,每年超过10万件,但是你们不知道高主任这边的衣服,还有两万件衣服,而且是这么好的衣服一直送不出去,这个信息咱们互相都不了解。
大北(滴水公益组织创始人):对,可能没有沟通,没有畅通地对接。
高红霞(杭州市帮扶救助服务中心主任):所以圆桌会的意义体现出来了。
主持人张平:如果像你说高主任这边的两万件衣服你需要吗?
大北(滴水公益组织创始人):需要,非常需要。
主持人张平:非常需要。
大北(滴水公益组织创始人):再加个零也需要。
主持人张平:是吧,好。其实关于这个需求的问题,我们之前也连线了一个目前可能还是在援藏基金会的一个志愿者,可能还在那边一个叫小妖的这么一个志愿者,她可以向我们讲述一下,她在阿坝地区那边的情况怎么样,我们高主任也了解一下那边的情况。你好,是小妖是吗?
公益小妖(援藏基金会志愿者):是的。
主持人张平:你好,你好,辛苦了,我想问一下,你是不是长期在这些地方,在做一些志愿者的工作是吗?
公益小妖(援藏基金会志愿者):对,我2011年就在做藏区的项目了。
主持人张平:是这么一个情况,我们在杭州搞了一个爱心的募捐活动,捐助了非常多的衣物,我想问你一下在你当志愿者的期间,在那个地区工作,它的需求大不大?
公益小妖(援藏基金会志愿者):需求是很大的,最好是新的,或者九成新的那种。
主持人张平:需要棉的还是怎么样?
公益小妖(援藏基金会志愿者):棉的,因为藏区几乎就没有夏天的。
主持人张平:需求量大到什么程度你能告诉我吗?
公益小妖(援藏基金会志愿者):因为我现在在一个发起的地方是石渠,有218个孩子,但是他们都是需要新的,因为当地的信息不全,他们有时候需求是没有人知道的,所以说一般是有志愿者能发出需求,我在那边有一个团队,所以说如果你的那个可以的话,我就直接联系他们,让他们把需求发给你们。
主持人张平:我想问一下,这些衣物如果是从我们南方,从杭州出去的话,整个的运输过程是怎么样的?
公益小妖(援藏基金会志愿者):到县城邮局,然后到那个点上,由学校的老师开车去邮局取,再发给孩子或者老人。
主持人张平:好,我们就想了解一下这方面的情况。谢谢你,你辛苦了,谢谢,再见。
公益小妖(援藏基金会志愿者):再见。
主持人张平:现在目前来看的话,整个局面就是有需求有资源,现在关键是怎么对接,所以说我们可能目前就是信息不畅通,我想问一下,大北你们的衣服收来之后,你们是怎么处理的?
大北(滴水公益组织创始人):我们现在也有一些问题困惑,但是一般我们的流程是,主要是进一些单位或者到社区、大学里面去捐,去之前我们会提前沟通,我们要做这件事情,跟具体负责人协调,叫他们要发通知,发通知我们有点要求,因为我们达不到消毒(要求),因为消毒这个成本太高,实在太高,我们说一定要阳光晒过,但很多市民的话,其实他很多衣服,放在家里都晒过,清洗过的,还有贴身衣服不要。
主持人张平:运送呢?
大北(滴水公益组织创始人):运输这个是我们一个很困惑的问题,我们现在其实有两个比较大的困惑,第一个是仓储,我们要自己租仓库,现在每年我们的仓库搬东搬西,这里仓库不行又到那里,有的时候爱心人士免费提供给我们,但是过段时间他要了,我们又得换地方;第二个问题是运费,因为每年的运费太高了,我们都自己贴,自己贴你说一年几万块,一年几万块,实在是吃不消贴,到后来我们采取了一个方法,我们打了一句口号叫,你捐一件衣服,还要捐一块钱,开始的时候很多人不理解,他说我衣服都捐给你,还要给你钱,但是我们要解释,到后来大家都能接受,其实这一块钱是运费,像衣服捐进来以后,我们基本上周末会安排几十个义工,每个周末都会来打包、清理,我们会买好那个包,衣服要挑拣出来,全部打包好,我们还要找邮局和物流公司跟他们谈价格,希望能够打个折,优惠点。
王小章(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社会建设研究所所长):所以这里面实际上就提供了一个机会,政府和民间组织怎么样(合作)。这里有一个我个人认为,始终我们一个观念上要转过来,我们一直来总是觉得,我们这个民间组织,我们这个社会,应该协助政府,像我恰恰反过头来,在刚才这个事情上,就这个慈善活动、公益活动,在这个问题上,我恰恰认为是政府应该帮助、协助、辅助我们的慈善组织,来更好的展开他们的公益慈善活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