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过去的“中秋”、“国庆”双节,因为连续放假8天,而成为“史上最长”的假期。又因为首次实行高速公路、桥梁、隧道免费通行,导致交通、旅游景点拥堵不堪,交通事故频发,食宿价格暴涨,引发人们对如何集中“放长假”的讨论,一些专家认为造成以上问题的根源是长假太少,因此建议恢复“五一黄金周”。《人民网》就此进行的调查,发现有61.3%的网友表示“支持,长假多了,会缓解假日拥堵”;5.4%的网友表示“反对,目前两个黄金周就可以够用”;31%的网友表示“建议恢复五一黄金周”。
中国于13年前推出“黄金周”,其目的就是为了推动旅游业的发展,进而拉动国内消费,让推动国民经济的“三驾马车”并驾齐驱。实践证明,这一政策对拉动内需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但即便如此,2008年国家还是取消了“五一黄金周”,但仍保留“国庆”和“春节”两个“黄金周”。而当初取消“五一黄金周”的原因,除了因为让清明、端午、中秋三个传统节日成为法定假日的同时,不过多增加全年法定假期外,也有分散居民出行密度,降低交通、安全、市场、环境、企业经营压力等方面的考虑。
从此次8天长假的市场表现看,以上问题已经变得异常突出,简单地说就是“免费通行”导致出行成本大大提高,社会运行极不经济。而在人均GDP已经突破5000美元,旅游消费成为考量国民生活质量重要指标的当今中国,当您看到收门票的长城和免费的西湖断桥上游人真正“如织”的画面时,你会发现这样的模式肯定不具有可持续性。因此,恢复“五一黄金周”肯定不能解决交通拥堵、景区爆棚、食宿价格暴涨的问题,而只能是再增加一个出行无序的“长假”。
笔者以为,以“放长假”来拉动旅游经济,实质上就是将本可以分批享受旅游乐趣的人,集中在那么几天时间内消费,归根结底还是“运动式”思维在左右决策。而要想改变这种尴尬状况,就必须反其道而行之,着力推行“分散休闲”模式。
而鉴于我国多年前即在公职人员中实行“公休假制度”,建议在这个基础上全面推行“年休制度”,一方面要求行政事业单位严格落实“公休假制度”,严禁给未享受公休假的公职人员发放经济补助,以确保公职人员都能按期享受公休假。另一方面要在企业推行年休制度,通过法律的形式逼迫企业鼓励员工年休。
很明显,只有将“黄金周”的游客分散到365天,才能让中国的旅游市场更加健康,国民才能享受到高质量的旅游休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