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服务最早起源于19世纪初西方国家宗教性的慈善服务,1979年第一批联合国志愿者来到中国偏远地区,从事环境、卫生、计算机和语言等领域的服务。此后,中国的志愿活动才逐渐发展壮大。虽然志愿活动是伴随着改革开放引进的舶来品,却与欧美等国家存在显著地不同,它并不是建立在公民社会已经成熟的基础之上,而是始于政府推动,在开展方式上体现出自上而下的特征,也就是说,志愿活动缺乏一个自我发育的过程。尽管目前中国的志愿活动已经出现了如火如荼的良好局面,但仍存在公民参与性不高、志愿活动项目覆盖面狭隘、法律体系不完善等一系列问题亟待解决。
为此,建议:
1、建立完善志愿服务网络体系目前,上到国家,下到社区,很多地方都建立了志愿服务的网络平台。它是志愿者互动交流的平台,也是志愿者活动的支持平台,还是全面的志愿服务记录平台。通过这个平台,能够将公益组织、志愿者和社会各界联系起来,切实提高志愿服务的效率和质量。然而,目前的平台还有一定的局限,例如有些无法进行志愿者的网络注册管理,无法进行大量资料的记录整理等等,因此,为了志愿活动的长远发展,应该尽快建立并完善网络服务平台。
2、建立完善志愿者培训体系培训不仅是志愿者权利的组成部分,也是志愿者提供高质量的志愿服务的重要保障。曾有调查显示,在2063名被调查的志愿者中,有45%表示从未接受过组织方的任何培训。有不少志愿者曾经服务过多个组织,所以这一问题就显得更为严重。因此需要进一步加强培训力度,建立培训制度,制定志愿者培训计划,商定培训课程,设计合理的培训流程,安排相关的人员或聘请高校教师对志愿者分步骤进行系列培训。总之,整合一切可整合的,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建构和完善志愿培训体系。
3、建立完善志愿活动宣传体系要建立完善志愿活动的宣传体系,成立宣传小组,针对志愿活动的相关问题制定相应的宣传方案,因人制动,因事制动,对志愿服务的理念、活动等进行宣传。通过宣传,让更多的人知道志愿活动,了解志愿活动,最后愿意参与志愿活动。
4、建立完善志愿者人员构成和管理体系要尽快完善志愿者构成体系,加大对中青年人的招募力度,同时完善志愿活动的培训、宣传等相关体系,让更多的人愿意参与志愿活动,并且一直愿意参与志愿活动。要实现让志愿者管理志愿者,在志愿者中选出骨干成立领导小组,负责人员安排、活动组织、资源调配等系列工作,只有这样才能保障志愿活动持续健康的开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