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频道首页 网上服务 热点热议 问计于民 新闻发布 民生恳谈 记者出击 政策库 我们圆桌会 使用帮助 频道简介
  所在位置: 杭网议事厅>我们圆桌会
 
2月13日:美院招生报名,为何如此火爆?
hwyst.hangzhou.com.cn  2012年02月14日 10:33:07 星期二

213日:美院招生报名,为何如此火爆? 

主持人张平:好,这里是《我们圆桌会》,各位好,我是张平。在我们节目开始之前我们还是先来看一张照片,这是2月4号中国美院招生的一个情况。我想对于这一个现象我们杭州人大概大家都听到了一些什么,年的招生的火爆程度令人是瞠目结舌,据说有8.9万人,将近9万名学生来报考中国美院,为了满足考生的需求,美院不得不又加了900名的模特。所以说这样一个火爆的现象,它的背后到底说明了什么,是什么原因造成这样一个火爆的现象,这个现象又说明什么,这就是我们今天这个话题要讨论的重点。那么在节目开始之前,我们还是先来认识一下嘉宾。

    嘉宾介绍:《我们圆桌会》今日讨论嘉宾:浙江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池长庆;中国美术学院公共艺术学院副院长于小平;资深媒体人王群力;中南集团董事长吴建荣;画室老师韩超;学生许世槛。

张平:可能刚才我们大家看到这张图片,我们于院长是不是很有记忆,这么一个火爆。可能这张图片还不是特别能说明的一张图片,那个火爆程度可能更加的剧烈在现场。

于小平(中国美术学院公共艺术学院副院长):对,当时我就在现场,那天老师去的都非常早,学院动员了所有的空间、几乎所有的老师来参加这个招生、参加监考。壮观的场面当然是从入场和退场的时候那几个入口——浩浩荡荡密集的入口,可以看得出来那一种情景,甚至有点悲壮的情景。

张平:悲壮的情景。

于小平:因为正好下着雨,淅淅沥沥的雨,天气也很不好。

张平:这是这么多年来,美院可能今年是盛况空前的一次。

于小平:像去年大概是6万左右,今年是猛增到9万,这个幅度也是我们原先我们没有想到的,对这样一个场面学院里面也是开了紧急会议。

王群力(资深媒体人):始料未及。

张平:好,那我们先来看段片子,看看当时这个情况。

VCR:

解说:中国美术学院2012年招生的专业考试已经进行完毕,虽然今年美院计划招生1665人,与去年的1670人持平,但是竞争可比去年激烈了很多。据了解今年的报名人数创了历史新高,全国所有考点的总报名人数是89567人,比去年增加了50%,超过以往任何一年的报名数。在这样的情况下,像艺术设计类专业100名考生只能角逐一个名额,景观设计类专业则是90人争抢一个名额。中国美院的报考火爆也从美院象山校区周边的画室人数中可以看出来,据了解今年来各画室学习的学生比往年要多了不少,几乎都把美院放入了自己的目标当中。

王老师(老鹰画室老师):画室里面人都能看得出来,比去年得多一倍差不多。

解说:除了画室,美院的考试还带动了周边相关店铺的生意。考试当天在美院附近的美院北路,整条路放眼望去几乎全是报考美院的学生,路边的十多家画材店生意都相当的红火,考生们忙着补充应考需要的颜料和画笔。而在一些书店,应考最新图集、美院高考笔记等书很受考生的欢迎。当然这些学生的目标也不仅仅单是美院,在美院的考试结束之后他们有些人还要赶赴下一个考点,参加其他学校的考试。

孪生画室学生:广州师范大学,最后面报了一个清华。

小罗(孪生画室学生):就考一个华东师范。

小陈(孪生画室学生):报了一两所左右。

孪生画室学生:像张江在上海,华东在杭州考,清华好像在无锡考。

张平:好,就是一个简要的片子,就是那个火爆的程度。我想问一下许世槛,小徐你是不是今年也参加了这次考试。

徐世槛(学生):是的。

张平:那天你是多造到了那个考点?

徐世槛:7点半就到。

张平:早晨七点半就去了。那个场面你当时什么感受?

徐世槛:人很多,刚去排队就很长了,感觉有点慌了。

张平:慌了,慌什么?

徐世槛:就是竞争的人太多了,名额又那么少。

张平:没想到有这么多人吗?

徐世槛:对。

张平:那个场面把你吓住了。这个火爆的这样一种现象,画室的韩超可能也很有体会。

韩超(画室老师):因为我连续地几名学生过去考试,从报名到后来排队考试都是很紧张,学生他平时在画室里面,一见到这个场面肯定很紧张,像他说的都感觉这么多人。

张平:吓坏了,大家都始料未及,没有想到会这样。你们画室的学生最远的从哪里来?

韩超:最远有江西,浙江周边的学生。

张平:也是突击要参加这个美院的考试?

韩超:对,他们来这边主要是为了美院。

张平:他们说大连一个中学包下了杭州20多层酒店,会出现这么一个情况。

于小平:都是浩浩荡荡的有组织的,很多是开着大巴车的。

王群力:大连15中。

张平:大连15中也是一个比较有名的学院。

韩超:把我们学生的颜料都买光,跑到这儿来买国美灰,他们那边没有,到这边一下子全部买走,学生说我颜料都没有。

张平:它叫国美灰。

于小平:它是一种应考的一种颜料,这种颜料盒它的颜色分布,他们在研究了美院考试的色彩的基础上做出来的,专门针对那些考生。

王群力:这个产业链很有意思。

于小平:美院色,它叫国美灰。

张平:连那个也卖光了。

许世槛:对,卖光了。

张平:现在小徐怎么样?考完之后什么感觉?

徐世槛:感觉应该不怎么好吧。

张平:感觉不怎么好。

徐世槛:没把握。

张平:是怎么不怎么好?

徐世槛:也许就是那些报考的人太多,那些水平也很好,有往年的复读生。

张平:好,那可能看到这么一个火爆的现象,我想王老师肯定心里也在打问号,这次怎么会这么多人都来考中国美院?

王群力:1977年的时候我参加过美术学院的考试,当年它是一个什么情况,就是文革十年积压了很多的艺术人才。当年是什么盛况呢,也是盛况空前,两万多好像我记得。

张平:1977年的时候两万多。

王群力:1977年的时候两万多。

张平:当时来看的话也算是比较多。

王群力:相当多。美院到了什么程度呢后来,最后它就把一张画挂在门外,你不到这个水准你就不要来报名了。什么都来了,画老虎的也来了,画一朵梅花的也都来了,你不知道美院是什么情况,跟现在当然水平是不一样。

于小平:那些人当中也有我 。

王群力:也有你。

张平:于院长你当时也是77年那一次?

于小平:我是78年,78年时候学这个,也是那个阶段。

王群力:我们当年就是张远帆他们这些。

张平:那个时候是因为常年积压的原因,我们今年为什么会出现这么一个情况,8.9万人。

于小平:从全国来看倒没出现井喷,我从侧面了解了一下,我也给几个美院打了一下电话,总的了解一下。他们也有增长,大概在20%30%的样子,这个增长已经是很明显了。但是中国美院增长得更多,所以我们称之为井喷。

张平:今年我们增长大概有50%吗?

于小平:不到一点。

张平:50%不到一点,差不多。

于小平:我想一下其实大概有四个方面:一个是本身中国美院这些年它的学科建设、专业建设、它的学院的地位在提高;第二个在重点美术院校当中,中国美院的招生人数相对偏多一点,也就是机会多一点。

张平:今年我们招多少?

于小平:今年大概是在1600左右,招生的数字规模没有太大变化,这几年都是比较稳定的,有些专业还有一些减少,因为它也在整合。第三个原因跟中央这个政策(相关),十七届六中全会国家文化强国……

王群力:文化产业。

于小平:文化大繁荣大发展,中国文化产业的蓬勃兴起,这个很多的家长、老师也看到了艺术的前景。还有一个原因,现在的学生比以前要自信。以前学生考美院他都要掂量一下,觉得这个算了我水平不够。现在孩子不一定,现在孩子自信多了,你敢考我也敢考,你是速成的我也是速成的,大家都差不多,你能试我也能试,所以这样考美院的人就多起来。

张平:韩超在旁边一个劲笑,因为他的画室培养学生的,他肯定很有体会,是这样吗?

韩超:现在学生像于院长讲的,基本上都是(觉得)反正我学了几年我就去考一下嘛,有些人抱着这种心态。像我们以前学画,除了附中,要么就专门像杭七中这种尖子生才会去报一下,有些人都不报的,因为他没这个自信。

张平:小徐,我想问你是杭州人吗?

徐世槛:不是。

张平:你是哪里人?

徐世槛:台州的。

张平:台州的,专门在杭州学画画,在杭州画室里头学了多长时间了?

徐世槛:差不多两三个月。

张平:两三个月,此前有学过画画吗?

徐世槛:没有,只是接触过一点点。

张平:也算是速成的这种学生。

徐世槛:对。

张平:你也很自信说我要参加中国美院的考试,觉得自己也能行。

徐世槛:是。

张平:是,结果去了以后?去了感到慌了,到现在为止感觉没把握。

徐世槛:没把握。

张平:像你这样的学生情况多不多?

徐世槛:挺多的吧。

张平:在你那个画室里头大概有多少像你这样的情况?

徐世槛:差不多都是这样的。

张平:你那个画室有多少学生?

徐世槛:六七十个吧。

张平:六七十个,来自全国各地吗?

徐世槛:不是,差不多都是我们那边台州的。

张平:那边过来的。

徐世槛:还有嘉兴的那边。

张平:这个可能在以往我们的考试当中没有出现过这种现象吧?在我们比较前面的时候。

于小平:现在更严重了,说实话这个也正常。怎么说呢,因为优秀的学生在往年的考试中,比如去年他录取了,今年就不在画室了。画室里面还有一种专业厉害的,他因为上一年文化课不好就落选了,但是他专业又经过一年学习以后他就更好了。像复读生这个专业会比较好,因为他记忆需要时间积累,你要多画他就能画好。

张平:像美院出现这个情况,在我们这个学校是不是也同样在发生着呢?

池长庆(浙江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原来前几年考的时候一下子人很多,也是感觉好像报名的场面很火爆,但是后来经过几年考下来,大家就清楚浙大考试的时候他可能对文化课的要求略会比较高一点,因为他招生少。

张平:像去年你们是录取多少名学生?

池长庆:我们录取艺术设计大概在50到60名左右。

张平:来报考的人数呢?

池长庆:美术学这块在15到20左右,每年都是这样的。

张平:80名左右。

池长庆:对,80名左右。

张平:那这样来报考的孩子。

池长庆:报考最高的时候有3000多人。

张平:那他这个比例也很高。

池长庆:最少的时候基本上都1000多人,维持在1000多人比较多。

张平:小徐没有选择报考浙江大学艺术学院?

许世槛:没有报考。

张平:想都没想?

许世槛:不是没想考虑过。

张平:考虑什么?自己觉得自己文化课?

许世槛:不行。

张平:我想问一下小徐,什么时候选择说我要学美术的?

徐世槛:就是听他们(说),然后我了解了一下,说什么能有机会更好地上大学,就报考了。

张平:能有更好的机会上大学,走美院这条路是一条更好的一条路。

徐世槛:对。

张平:就更好的大学的一条路,是吗?

徐世槛:对。

张平:听你们同学都是这么在传,都是这么在说吗?

徐世槛:对。

   张平:其实小徐是很有代表性的,我们记者也调查了一下孩子为什么都要考中国美院,我们来听一下他们是怎么说的,我们看一段VCR。

VCR:

解说:虽然中国美院的专业考试结束了,但是在美院周围的画室里仍然有不少学生还在努力磨炼自己的画技。记者随机询问了几位学生,发现在画室学习的并不仅仅是本地人,也有因为喜欢美术所以从外地专程来杭州学习的,想要考进中国美院的学生。

小林(老鹰画室学生):我是广东的,在这里生活一年了。

小方(老鹰画室学生):我是香港的,我当时只报国美。

解说:但是并不是所有学生都是因为这样的理由而来画室学习的,在画室学了半年的小王告诉我们,去年他高考一结束,连成绩都没出来就到这个画室学习了,准备下一年的艺考,但是之前他所学的课程却和艺术无关。

小王(老鹰画室学生):以前学的是理科专业。

解说:而他之所以那么迅速地就转变了目标,现实因素占了主导地位。

小王:学哥学姐考得比较好,他们联考的成绩加上文化课的成绩可能有更好的学校这样子的。

解说:虽然决定了要参加艺考,但是小王似乎对美术并不是特别有兴趣,他甚至并不想上专门的美术院校。

小王:我比较偏向于综合类大学,因为我根本上来说是不喜欢美术大学。

解说:在采访中我们发现,真正因为自身喜欢才参加艺术类考试的学生所占的比例并不是很高。

小陈(老鹰画室学生):因为周边的同学都有这种倾向,可见他们都纷纷由文化开始转向一些学艺术专业,慢慢就接触了美术这个东西。

小宁(老鹰画室学生):我们是美术学校,其实是初中考试没考好,考了那个学校。

张森(学生画室创始人之一):20%的学生是热爱艺术走这一块路的,30%的学生是因为被动才热爱的,还有50%是因为学校老师和家长或者朋友或者是他的文化课引起的。

张平:可能大家都看到几个数字,其实我看了一下,大概将近70%80%的孩子他未必是特别对美术感兴趣,是吗?韩超。

王群力:比较盲目。

韩超:我们也遇到这种情况,很多家长跟我们沟通,他来画之前就问我们这个情况那个情况,最终他选的我是如何利用美术考上一个更好的大学。因为相对普通高中生的话文化课相对要求低一点,所以他只是选择了这么一个方式进一个大学,可能他儿子或者女儿之前根本就没接触到美术这回事情,所以他也不管。纯粹是借一个平台,跟其他学音乐、体育、田径都是一样。

池长庆:我觉得现在这个现象可能也跟考试制度有一定关系,美院考试原来最早的时候是真正爱好的人我是来考,现在因为教育制度它已经按照分数来,完全以考试的分数作为杠杆。你如果考到650,那我就填哪一些学校,考到600分哪一些学校,考到550多少学校。你如果是低于像二本线的这批人,那基本上好大学——我们概念中的好大学就没有了,所以这样的话其实最终情况,最后不是说谁爱好,其实家长(选择孩子)考艺术好多人是被迫无奈。

张平:像刚才里面有个学生他的理科特别好,他读书的都是理科重点,他说他第一次高考的时候他根本成绩都不看了,他觉得可能几所重点是进不去了,他就投中国美院了。

池长庆:所以像他这样的,就是刚刚那个考生非常适合我们学校。

王群力:工业设计。

池长庆:我们学校里的文化课本身很好,对艺术能力上有一定欠缺的,所以他想想他考应用性的艺术这块。所以我们这一块,像艺术设计有很多的考生是怀着这样一种状态来的。

王群力:有那么多的井喷,实际上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大家以前曾经非常热烈的讨论过:我们教育体制改革以后,其中有一个所谓的“教育产业化”的理念以及把学生的扩招、大规模的扩招,大规模的扩招以后,当时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理念就是让更多的人能上大学,读大学难,那么要扩招。你想我们现在广播电视系统,就是想我们这个行业里的人,播音主持专业你看有多少学校在办。现在我就在想,且不说这些学生有这样的天赋和理想,我们电视台需不需要那么多人,就是那么多师资他都应付不过来。实际从我看来,我还是比较悲观的或者有点忧虑,我的忧虑是什么呢,我们艺术教育的教育结构或者教育方法和教育目标要亟待改革,譬如说要分流,什么样的学校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什么样的学校是培养精英式人才。今天我认为精英式教育,尤其是艺术专业一定是精英式教育。

池长庆:其实我觉得跟现在中国所有的大学都开设艺术专业也是有一定关系,这个底盘很大。如果就光光一个中国美院、中央美院或者清华大学几所学校里招,我估计不会那么多人来过这个独木桥的,我想想它自己底气总是有一点……

王群力:扩招的风潮。

池长庆:但是现在他因为说实在的,所有的每一个省里你只要是一个大学我保证它是有艺术专业,哪怕就连航空航天大学,哪怕就是非常跟艺术毫无关系的它全是有艺术专业。

于小平:农业大学。

池长庆:对,都有艺术专业。这样它底盘大了以后,它就等于说来美院的其实是这个大群当中大家很多人是来想想给一个机会,反正这个考试只收200块钱,试一下行不行,我先去试一下,万一考上了呢,是不是,其实很多人心里是没底气的。

张平:小徐是这样吗?

徐世槛:其他报了一个南京航空航天。

张平:航空航天里面的什么?就是艺术学校吗?

徐世槛:艺术设计。

张平:艺术设计学院。那你到中国美院去考也去试试看自己有没有这个运气,碰一下运气是吗?

徐世槛:对。

张平:你对你整个艺术专业类考试有底气吗?

徐世槛:刚开始进入是有一点,但是看到他们的那些作品以后就感觉自己没底气了。

张平:好的,其实造成这次井喷现象的这个原因我们刚才分析了一下。另外我觉得可能是不是跟各个大学这种扩招,刚才我们池院讲了跟大学的扩招,跟整个艺术学院满地开花,另外还跟我们现在一些政策有非常多的关系。

王群力:产业有关系。

张平:我们先进段广告,广告之后我们来就这方面我们再探讨一下。

张平:好,广告回来我们接着刚才这个话题。可能井喷的现象一个方面,确实大家都很现实,折射出我们这个现实社会的一些烙印。

王群力:在这样的井喷现象当中,也是完全体现出来了人都是从众的,趋众心态这是肯定的。所以现在我们在想,像这种学校里面这么多考生里面肯定盲从的人是很多的,我楼下就有一个油画系研究生,我就在想他以后就业怎么办,他就是有很多非常非常现实的问题——他真的靠以后卖画(生存)?当然就有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什么呢,现在艺术市场的繁荣也是有关系的,就是文化创意产业的繁荣绝对是有关系的。这个肯定是产业带动,总之他有地方去了,如果说美院招生招了十年来他全都是饿死的学生,他怎么可能还有那么多人要报呢,它一定还有它学校的品牌等等综合因素。刚才于院长他一开始讲了,没展开说是什么呢,造成这种原因的很重要的一个——学科建设、品牌建设包括产业氛围,整个的一个国家产业导向这个都造成了艺术热的是一个综合性的原因。

池长庆:但是任何一个现象的产生,其实它肯定是由最前面的教学制度这样的一种分数,按照分数这样的,大学里面的专业的设置艺术专业多,学科建设也逐步提高,就是中间这端的,尾端呢就是出去的,文化产业这一块迅速涨起来。它只有这三个头全是……就是已经形成这样的一个局面,它这个链才会一下子动起来,所以我觉得整个的热点可能这个有一定关系。我想中央现在又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所以我估计可能在每一个政策的下去,它不可能在当年就起作用了,它有可能就在两三年或在三四年以后起作用。这个时候来考的人他可能有一些人有这样的一种意向,想想现在我如果毕业以后,可能那个时候岗位就会特别多,那么这样的话他来考这块我想想可能也有一定关系的。

张平:那我问一下我们吴总,就是咱们这个中南公司应该说一直也是作为艺术市场——就是文化市场中的一个产业当中一个很重要的部门、一个企业,这几年来我们这个企业来说,招收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吴建荣(中南集团董事长):我们应该来说从产业的角度上来讲,当然招的学生、用的人的数量是越来越多。包括整个产业,我们现在的话出来的学生多数比如说动画专业的,比如说通过美院或者其他学校比如说到我们这边来应聘很多。都是什么呢,学校里面出来他都会会一点,但是不专业。

王群力:不精。

吴建荣:都是从画画开始到动画制作到美术到整个一条流水线,这样子一个过程中,前期、中期到后期他全部都懂一点,但是你说他到底懂得前期还是懂中期还是懂后期,他什么都不够专,这种人就比较多。

王群力:一般性的人多,精专的人少。

吴建荣:特别是在我们的用人当中,特别缺的就是……我们最多的是中间的人、中期的人比较多,就是说跟造房子一样,造房子说钢筋工、泥瓦工特别多。

王群力:操作工多。

吴建荣:但是搞设计的人(少),搞销售、搞售后服务、搞景观设计这种人比较少,就是这个比较缺。

张平:那你这个企业招聘的人才当中基本上都来自美院的,就是美术专业这批学生,都是大学生吗?

吴建荣:那都是大学生。大学生也有,研究生也有,有些国外学的专业回来的也很多。

张平:就是即使这样你觉得还是真正需要那种很专的、精的那种人才还是不够。

吴建荣:还是相当的缺,特别是在剧本创作。

王群力:吴总说的什么意思呢,实际创意人才少,有原创性能力的人,原创的人少。画画的人是多的,操作工多了,他设计的人少,电脑制作的人也多的。

吴建荣:关键是什么呢,制作完了以后后期结束以后,比如说我要二次创作,动画片它主要这个产业它主要是靠二次创作赚钱的。比如说我要根据这个卡通形象设计到产品上面去,设计得怎么位置比较好,几岁年龄段的他的卡通形象放上去要怎么样。衍生产品上面。

张平:说到底还是比较专的精的这种好的设计人才。

吴建荣:对。

张平:创意(人才不够)。

王群力:衍生产品开发。

张平:这一方面还是不够,面对如此大的一个基数、如此大的人群,作为一个企业你觉得这批人才还是不够。

于小平:他讲的有一个特点,跟学校教学的课程设置有关系。因为本科教学它实际上是要普通教学,都要学一遍,学完以后将来你去工作的时候,你适应工作的时候可能还要进行专业培训。如果某一方面工作有这样的岗位,你这方面再突出地再进行培训,他这样适应面会比较宽。如果在学校里面学窄了,那将来就业面就窄了,它毕竟是一个本科教学。

吴建荣:我们一般来讲基本上学生进来以后,基本上六个月,六个月(之后)你问他你哪方面比较爱好,还有一个哪方面比较强项,这方面让你再做。有师傅去带,带你六个月,然后看看你怎么样,是这样子的。

张平:一方面是咱们这样大量的人才培养,大量的这种学生的培养,应该说你们也没有做过统计。目前在全国这种高等院校当中,像我们这个美术专业类的这样的一种学校或者分院大概有多少?你们有没有这样一个大概的(统计)。

于小平:他们有统计,说在校生百万。

张平:百万?

于小平:说在校生百万,那么我想学校肯定是几千所有这个专业。

张平:而过去在多少年之前咱们美术专业的学校有多少。

于小平:数得出来的,分四种类型:一种就是八大美院,美术学院;第二类就是艺术院校,没有艺术学院的学校,一般省份都有一个美术专业,这个专业是在当地的师范大学;另外像你前面讲到的工学院里面,和其他专业有一点点很个别的,大概数得出来几十个学校。专业画画的八大,然后有一些是兼带的师范类美术学院,师范学院里面有美术专业,再一类就非常稀少了,无锡轻工学院。有一些丝绸工学院,有一点点丝绸设计。当时是很清楚很干净的,大概就是几十所专业的学校,现在就是几千所这样的学校或者是专业或者是分院,非常多。

张平:就是在这么大的情况下,我们企业说是他真正需要的人才还是不能满足他的需求,我觉得这种现象其实都挺有意思,由于时间关系我们现在聊到这儿。我们意思就是说,一方面是这样的一种井喷现象,一方面企业的这种需求又是这么个情况。同时这个现象的背后它到底是利多还是弊多,有哪些利有哪些弊,我们是不是能从中探讨些什么,这些我们留到明天节目当中我们继续讨论。好,因为时间关系咱们今天先到这儿,谢谢各位,也谢谢电视机前观众朋友们收看我们这期节目。如果大家对这个现象有什么话要说的话,也可以拨打我们的热线89912345,我们等着你。好,明天见。

再说几句:

许世槛:本来之前没想过要考什么艺术学院,但是后来听他们说,反正感觉就是挺好的,自己就报了。

王群力:根据我得到的信息,肯定有50%以上的人因为文化课过不了关,家长又希望他能够考一个大学,甚至还能考一个名牌大学,所以艺考成为一条捷径。

于小平:他如果是天才的话,也许三个月就可以进来,但是这样的天才的话肯定是麟毛凤角。如果真要考美院的话,我希望他们早做准备。

来源:杭州网 作者: 编辑:沈达

 我也来说两句: 0条评论 查看评论
 会员登录名 密码 [注册]
杭州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包括杭州日报、都市快报、每日商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杭州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包括杭州日报、都市快报、每日商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杭州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杭州网联系。
 
杭网议事厅动态
·“杭网议事厅”被评为2011年度优秀窗口微博
·市领导慰问杭州网采编人员
·市民代表承诺要为杭州民主民生贡献力量
·杭网议事厅荣获杭报集团“最佳新媒”奖
·杭网议事厅被评为杭州市“名专栏”
·杭网议事厅试点“社区服务岗”进社区听民声
·杭网议事厅作为经典案例被引入浙大课堂
·中纪委副书记、监察部长马馼视察杭网议事厅
·“市民体验日”杭网议事厅网络互动受关注
·文明城市检查组检查杭网议事厅为民服务情况
联系 杭网议事厅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下城区体育场路218号杭州日报南大楼518杭网议事厅编辑部
邮编:310041
邮箱:hwyst@sina.com
热线:85052222
联系 我们圆桌会
地址:之江路888号杭州广电中心1610室
邮编:310008
热线:89912345
网站简介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建站服务  |  帮助信息  |  联系方式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060221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05
杭州网(杭州网络传媒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法律顾问:浙江智仁律师事务所律师 马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