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频道首页 网上服务 热点热议 问计于民 新闻发布 民生恳谈 记者出击 政策库 我们圆桌会 使用帮助 频道简介
  所在位置: 杭网议事厅>我们圆桌会
 
2月14日:如何理性看待艺考热?
hwyst.hangzhou.com.cn  2012年02月15日 15:00:04 星期三

214日:如何理性看待艺考热? 

主持人张平:好,这里是《我们圆桌会》,各位好,我是张平。在我们昨天节目当中,我们就近期中国美院报名火爆这个现象进行了一个探讨,我们对火爆现象背后的原因进行了分析。这个节目昨天播出之后,在网络上也讨论得非常热烈,有很多网友也发表他们一些看法,那么我们现在有请网络观察员先给我们汇总一下他们的一些议论。

网络观察员:好的,主持人。对于中国美院报名井喷的现象,网友们到底持什么样的态度,一起来看看。网友“邦德”说:“中国现在应试教育已经走火入魔了,纯粹靠文化课分数上名校已经让很多孩子和家长成了心中的不能承受之重,只有另辟新径了”。“心急淡然”说:“一进入高中,老师一看这个学生的成绩不好就马上建议你参加艺术类考试。很多孩子不是因为热爱艺术而参加艺考,纯粹因为艺术类学校对文化课要求比较低,千军万马奔赴所谓的艺术类考场也就不足为怪了”。“快意人生”说:“考美院也不指望能够成名成家,多数人还是抱着投机的心理,想多一次选择的机会罢了”。“活不明白”认为这和近些年美院的不断扩招不无关系,如果能够挤进中国首屈一指的艺术类殿堂,这样也离成功可谓是跨进了一大步了。好,我这里情况就是这些。

张平:好,这些都是网友的看法。这个现象在我们这个现实的生活当中我们怎么来看待它,怎么来理性看待这个现象,这个现象存在它的利和弊到底是什么样一种情况现实呢,这是我们今天接着要讨论的内容。那么在我们这个话题开始之前,我们还是先来认识一下嘉宾。

嘉宾介绍:《我们圆桌会》今日讨论嘉宾:浙江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池长庆;中国美术学院公共艺术学院副院长于小平;资深媒体人王群力;中南集团董事长吴建荣;画室老师韩超;学生许世槛

张平:我们刚才说了艺考热,特别是中国美院这样一次考试同时就是艺考,它现在也叫艺考热。艺术类的院校考试也非常热,对于这样存在一个非常突出的这么一个现象,大家是怎么看的,你们觉得它的利是什么,它的弊又是什么,大家是怎么一个态度?

池长庆(浙江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其实每一件事情、它一个现象的产生利弊都会有,我觉得从大的方面来讲,热考对艺术确实会带来一些,至少在整个的气氛上会好起来。但是我想一个人生活,其实爱好跟职业还是不一样的,我们现在都把爱好和职业的两个说实在的等同起来。

张平:小徐我问你一下,你热爱这个专业吗?(热爱)美术专业吗?

许世槛(学生):不怎么热爱。

张平:你热爱什么?就你个人而言你最想干什么?

徐世槛:自己创业。

张平:自己创业?

徐世槛:对。

张平:创什么业?哪方面的?

徐世槛:哪方面的。

张平:做生意?

徐世槛:对。

张平:做贸易。

王群力(资深媒体人):李书福,他们台州是李书福造汽车。

张平:你看小徐是不是就是刚才你所说的。

池长庆:其实我觉得这个要很理性得去看待,否则大家都走向这条路的时候,最后就业的这种岗位还是有限的。

张平:我想问一下韩超,他在旁边一直在听,你也是美院专业的吧?

韩超:对。

张平:学这个专业的。

韩超:油画系。

张平:油画系的,那现在你的职业就是办培训班?

韩超(画室老师):主要是培训班上课。

王群力:这也是就业的一个途径。

张平:可能是自己生存的一个途径,同时也还在进行?

韩超:原先我也去上过班,后来觉得还是这样比较适合自己。

张平:就是自己一方面也做培训工作,同时也在做油画的创作。

韩超:总的来说,不要说以前,王老师他们在提的,就跟我们十几年前比的话,其实现在学生跟我们已经差很多。我们那时候虽然不能说从小这么学,但是我们基本上也是半天文化课半天画画,也是半天文化课半天画画。

张平:几年学下来的,是吧?

韩超:就是四五年学下来,最后最冲一个美院。现在像我们画室里面,其实我们大多数学生(考上)美院我倒是不奢望的,我们是让他对付浙江省统考的,在统考考好基础下他有这个信心了,那你去冲美院。如果是统考也考不好,美院其实我建议你也不要去,是这么一个情况。

张平:大家可能对这样的一种……学生越来越多都来走这条路应该都还是肯定的,因为我们对生活需要这样的人才,对美育培养来说也是一个好事,因为更普及了嘛。但是可能还有另外一种担心,比如是我们的企业咱们这个产业里面,当时吴总说,就它的人才需求当中,一方面是这么庞大的一个人群,越来越多了,但是它的需求还得不到满足,是吗?

吴建荣(中南集团董事长):我最缺的就是形象设计和衍生产品的,后期的二次创作时期。

王群力:就是二次开发。

张平:那也就是一个创意。

吴建荣:我们叫做是二次创作,二次创作如果说在这个方面投入下去以后,所有的效益基本上是要通过二次创作来产生你的效益。

王群力:他的表述人家不太听得懂,他实际上是什么呢,他说的是一个原创动画有一个形象,他需要在这个原创动画上他再做一个衍生的一个产品、造型,具体地说就是造型。实际上说得高一点,就是一个创意人才,而不是画动画的那些操作人才,实际说的是这个。

张平:那么目前吴董我先问一下,目前就咱们招工的情况来看的话,这两类人才在你的企业当中,大学生毕业普遍是一个什么情况呢?

吴建荣:普遍就是他都会懂一点,但是都不会很专,就是操作起来都没有问题。你说他不懂你跟他讲,他都能(操作),但是你要真正要让他做好,走专业这条路他就没有办法弄,特别是产品设计他根本没办法弄。

张平:那你现在对象一般都是什么地方的学生?中国美院的。

吴建荣:那当然都有,中国美院。

池长庆:我们浙大的有没有?

吴建荣:浙大的也有,浙工大的也有,商学院的也有,都有的。前几年包括我现在都还在请他们,比如美国以前迪斯尼的产品的设计师一直在帮我做设计,包括香港的以前是做一些玩具设计的设计师,我们很多玩具都请他们做设计的,很多商品都是请他们做设计,当然他们在带我们一帮人,带学生。

张平:你现在设计力量主要来自海外。

王群力:我又要说到困境,困境它的形成是路径形成的,为什么呢,就是他就讲到香港、日本、美国迪斯尼,他们现在教育——实用型教育是谁带头的,是谁在引领导向的?产业和资本。产业和资本它一定来导向需要什么人才,我要什么人才它自然就会来,要求这个人才我们在这个在教育产业跟现实产业当中是割裂的。甚至艺术家在西方他都是跟画廊这些……他完全是一条龙,所以它这里跟一个社会结构是有关系的,它是一个很深刻的问题。所以它这个困境……如果说这个路径不解决,这个困境永远存在。这个就是利和弊当中我讲弊的问题,刚才我说了(艺术人才)再多也不嫌多,为什么我们仍然碰到产业的饥渴呢?我们仍然感觉好像我们审美素质并没有提高呢?它这个原因就是……就是这种困境由于我们路径出现错误,教育它的路径不依存与一个市场和资本的导向在引导它。

吴建荣:对对对,你讲得非常的好。

王群力:是不是。

于小平:它这个东西我觉得还是产业引导,这个引导是很正常的,这是必然的。

王群力:它是一个什么问题呢。

于小平:但是它是一个过程,这个过程首先要有意识。这个意识在教育这个层面上面,高校里也要有意识,要有这个意识,培养他的创意性,学生的创意性、创意能力。现在他现在需要磨炼,你泛泛的一般性的教育就解决不了这个问题。一个是我们给他打的基本的一个基础一个素质,给他一个意识,他要进入到企业进入到市场继续磨炼,他必须要经过那样一个过程。

张平:一项调查显示艺术类专业毕业生实际就业率不到50%,其中专业对口的还不多20%。随着艺考类的不断升温,“一毕业就失业”也是他们不得不面对的现实,有这么一个调查。这个其实是解决就业问题,我们就是说大量的这样的学生走到这条路上,无论是对咱们国家也好,对整个个人也好,对我们现实生活也好,到底怎么才能够真正推动这个发展,这是不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

王群力:这是一个什么问题呢,由于我认为从教育来讲它还有两条东西:就是艺术理想和职业精神的培养。你要知道你今天出去,你不是大艺术家,你就是实实在在画东西的。因为在这个上面,你看在我们各个领域里我接触到的领域里人才的缺乏。据我所知现在有多少万套房子在卖,房地产这个行业那么发达,这个相关产业链里面需要美术人才是相当多的。且不说那些家具设计,就是那些家装设计,能画效果图的人都很少。在画效果图里面能画得好,需要给高端产品做设计的又更稀少。这里还出现一个矛盾,还找不到工作,对不对。我们今天的艺术教育不是多了还是少了,只是说我们怎么样找到更好的路径让这些艺术学院的学生他能够更多地为这个民族的强盛,为这个产业的发展能够作出贡献来,这个实际上是刚才吴董的困惑,很大的一个困惑。

张平:就是这些问题都摆到我们桌面上了,我想今天在座的有我们专业艺术教育领域的老师、专家,也有我们企业的,就是大家对此有些什么好的建议和看法呢?我们先进一段广告,广告之后我们再接着探讨这个话题。

张平:广告回来我们接着刚才那个话题,刚才大家就谈到了一方面是大量井喷式的学生选择这个职业、走这条路,另一方面是企业的那种饥渴或者我们社会对这类专业人士的一种饥渴,它依然满足不了现状。是因为人不够吗?还是因为我们需要的人才不够?我们在这次对我们这个话题进行调查当中,我们发现确实,中国美院这样的一种报考热或者艺考的这种报考热带动了很大的一批产业。特别是培训,培训产业目前是很火爆,就像韩超走在了这样的一种职业(道路上),这对他们来说是一条很好的生存之道。但是这个现象又说明了什么呢?说明这种急功近利、浮躁的现象特别特别得突出。由于我们录取的这批学生当中,这样的底子比较薄的现象越来越突出,我们来看一段VCR我们来看看这个培训班是怎么样进行培训的,这些学生情况是怎么样的。

VCR:

解说:近几年的艺考热不光带动了中国美院周边的生意,也促使大大小小的画室在美院附近不断地出现。记者日前走访了几家画室,许多学生在为下一期的专业考试而努力练习着,“孪生画室”的负责人告诉我们,画室实行的是封闭式教育,无论是本地还是外地学生吃住都在画室,每天这些学生最重要的任务就是画画。

小罗(孪生画室学生):从早上八点一直到晚上11点,有时候会加课什么之类的。

孪生画室学生:十几个小时,十五个小时。

解说:这些学生最长在画室学了八个月,而最短的只学了一两个月,有些学生在来画室学习之前并没有很好的绘画基础。

张森(孪生画室创始人之一):基本上到这里来算是一个基础比较弱的,从暑假到现在从基础弱的学生到会的学生,在我们专业排名能够在一百名以内的学生还是蛮多的。

解说:而平均每学习一个月,学生就要向画室缴纳两千到五千元学费不等。即使画室的价格收费并不低,还是有许多的学生选择了在画室学习,而不是在家里学习,据他们所说画室能教给他们更多的考试技巧。

张森:我们的特色以国美……以中国美院为一个最大的目标,主要是上色彩素描、速写这些课。

解说:为了保证学习内容能够更加贴近中国美院的考试要求,这些画室的老师基本上都是国美的毕业生。

张森:我们这边的特色以国美毕业的大学生为主,加上一些在校生。

解说:对于这些毕业生来说,在画室教学比较自由,还能有充足的条件来进行自己的创作。

张平:你看这个培训的情况,整个就是个应试教育,它绝对是奔着考试去的。像小徐可能就是才学了三个多月,小徐今天是把作品也带到我们现场了?给我们看一下。今天正好有专家在,我们的于院长来赶紧给你过过目,看一下他的考试怎么样。用了三个月的时间那么突击,到现在这样的一个水平。

于小平:如果完全没有基础的话,三个月画这样的话……

王群力:相当不错了。

于小平:他应该就是他们讲的相当不错。

张平:很牛了已经是。

于小平:但据我所知,真正认真真真一心要考美院的人不会像你这么匆忙。我接触过很多,通常他们早的在初三的时候就会有家长来找我们,晚的时候在高一的时候,高一的时候要分流的时候,他会说我的孩子选专业了,应该怎么发展或者咨询我们。那个时候他们先是跟着他们本身学校或当地学校的美术班、美术专业去跟着去学,一边学文化课一边学画画,但是到最后到临考前,通常会三个月到杭州来。为什么美院这里特别热呢,通常他们会最后三个月到这里来,来再学一下,学一下有几个原因:一个是熟悉一下环境,熟悉一下美院考试的一些要求和方法。但实际上我通常就会发现他们都来晚了,因为不要看这样一些美术班、这样一些老师,包括我们韩老师这样的(培训班),我们这个班的培训能力跟地方的跟内地的培训能力差别很大。差别很大,他要不来这一下还真是考不上。

张平:但是完全没有基础的人,你要说一下考上美院那是很难。我们就说他的水平来看的话,就是他能够进入美院吗?

王群力:他这里不能说。

于小平:但是他这里面……

张平:最基本的ABC嘛。

于小平:他还是会画的,也可以看得出来老师的教学的痕迹,你看他的五官——鼻子、嘴巴这个全部画得都还不错的,就是他讲的应试的。这个地方他画得蛮好的,但是内在的东西里面那个框架的东西不了解,但是老师很会看,一下看透了你里面的功力、内在功力。表面的几招看到了,还有几招花架子有的,但是内在的功力不足。

池长庆:应试其实不是在考学生其实在考老师。

张平:就像这种现象大家速成的,为了应试、为了能考进这个学校,我突击怎么进了学校了,你说这样的话对我们整个人才的培养?

于小平:问题很大。

张平:这就是我们现在目前教育当中我觉得也是一个面临的问题。

于小平:对,因为他这个教学方法他实际上是比较被动的、填鸭式的、学生不理解的、比较机械的这样来画,那么从面试上面好像一份卷子还基本上过得去。

许世槛:内部结构都不了解。

张平:你内部结构都不了解?

许世槛:根本不知道。

张平:你就这么蒙过去。

许世槛:老师之前没跟我们说过的。

张平:如果这些不知道以后,对他未来创造力方面有影响吗?

王群力:学校学过以后会好。

于小平:很机械这样培养出来的东西,他用模式化的教学、比较定型的这样的,他底气又很弱的这样的学生教起来,你等于要重头开始给他教。你要给他把里面的基础、里面的东西打好,要花很大的气力。

张平:当我们这么多人才进了这个学校以后,这么多学生进了这个学校以后,参加了这个教育,有创意的真正的艺术能力很强的人才,按照现在这样的一种这样的模式教育他能出来吗?他是不是还有些方面的问题?这个是不是值得我们要思考的一个问题。

于小平:这个一定要跟市场结合,跟社会需求结合。他知道他离立足点、着眼点应该在什么地方。

王群力:就是说路径。

于小平:这个从老师开始,从教学的负责的责任开始,到学生的(努力),我觉得这个是非常必要的。像吴总这样的去给他们讲讲课,调整一下他们的课程设置,我觉得是非常有意义的。通过这样的一种反复以后,通过一段时间,通过一段磨炼,逐渐地提升他们的教学能力,培养出一些学生出来。还有一些学生进入像吴总的公司以后,经过若干年的摔打,以后他会逐渐地成熟起来。

池长庆:他这种产业需要还有一个交叉的问题,他这个产品做好以后,后面怎么使它能够变成产品,甚至到达营销阶段他都能够进去。

吴建荣:要进入市场消费者认可,消费者认可你的东西,这个东西好就是好。

张平:我就在想我们对艺术人才培养,我们可能不是都想培养匠人的,我们还是希望能够培养那些有创意的人。

于小平:有头脑的人。

张平:有头脑的人、有思想、有艺术创造力的人,可能这是我们国家是需要一大批这样的人才。就目前按照现在这个局面,比如说像小徐他们这样一种选择,就这些人才的培养是不是还有一定的……我觉得还有一定的阻碍。

于小平:如果生源不好,对它整体的教学质量肯定会有影响。

张平:所以那天我留意到当时池院长说了一句话,他说浙大艺术学院招生的时候你们有一个创意,他的思考灵活度这方面有他的要求。

池长庆:我们有一门叫想象与表现,其实我们现在基本上是这样开的,70%是考你基础的塑造能力,还有30%基本上考你头脑,就是你画出来的东西,我们有一个想象与表现按照原来出过很多的,比如像就出一个题目与众不同,你要把它想象抓住要素,把它表现出很妙的东西来,所以它这个就有创意的一个概念在里面。现在我们很多就是……考试不太会采用你画四分三、侧面、中连头像,一般不会这样去(考)。因为很多人他就备几张,我不知道你现在画过什么,如果我估计应考的话,大部分就是头像画五到六张,备好,进去就画。我估计你是不是什么都画过,还是只画这些东西。

许世槛:就画这些。

张平:就画这些?

池长庆:其他就不画了。

于小平:这都是写生,现场写生。写生以后就是为了应付考试需要去画,就是依据的。

池长庆:因为写生就是作为纯艺术或者作为专业院校比较(青睐)的,他才去教学生。但是大部分的学校一旦他的考生到一定量的时候,他不具备写生(的能力)。

于小平:改成摹写了。

池长庆:他都是摹写的,省里联考他没办法。

于小平:以前遇到过这个情况,往年是摹写吧,今年我们突然改写生了,写生是一个女的模特坐那里,结果他在家备的时候是老头,他对着个女的画成老头。因为他不管是谁,老师说你反正就这样画,他很机械嘛,你加几根头发也可以嘛。

张平:他就把美女画成了老头。

于小平:机械都这样。

张平:韩超你们这边是这么教育、培训的学生。

韩超:这个也分学生来看,我们实在是时间太短了,你没办法只能采取这种(方法),只能速成。你说作为一个培训机构,他今年成绩如果出不来的话,他对生源也是有影响,所以势必要找到一些方式方法的,起码把他送进大学,起码要过线。

张平:所以说就这样的一种行为、这样一种生源,我想对我们这样一种竞争需求的人才来说,可能还是有点恶性的作用,并不是非常的好。

王群力:有很大的问题。

张平:另外今年是8.9万咱们投奔中国美院,除了中国美院,我们知道另外还有八所——八大美院,我估计也是很热闹。针对这个现象的话,是不是能够利用我们电视机这个平台,各位专家老师给我们一些电视机前的这些家长、学生给些忠告,让他们怎么理性来选择、理性来看待这些问题。

池长庆:爱好和职业是有区别的,艺术作为爱好每个人都应该有,但是作为职业要赚钱、养家糊口还是要慎重,不是所有人都能够得到后面的养家糊口这一个状态。

张平:但是它的前提如果说他不爱好,把他作为养家糊口的职业可能性可能更低。它的前提说他必须还是喜欢这个专业,有这方面的能力和潜力,我觉得这点是不是还是很重要的。

王群力:当然,实际上学艺术很大的程度上天赋是非常重要的,它跟一般的学习……当然任何一个能力它都是有天赋的问题,但是艺术学习它跟其他真的是不一样。但是艺术确实要把它区别开来,现在越来越把它区别开来,职业艺术跟艺术职业是两回事,做家长的一定要想清楚。实际上行行出状元,你不一定要学这个,如果你真的热爱艺术的,你不一定考美术学院,也可以的,终究他自己能够出来。

于小平:艺术成功主要是什么,其实主要是热爱。另外热爱里面热爱的人很多,热爱里面真正执着的人能成功,他是超出一般的热爱、执着,但是我们前面讲的更多的人实际上是为了职业、为了生存、为了学习。现在这样一个社会,这样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到了一定阶段以后,文化相对滞后的情况下面,这时候学艺术我觉得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但是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如果要想考美院,不能到临考前三个月才来。

韩超:我基本上跟于院长想的一样,做培训老师也是,如果你真的有兴趣想走美术这条路,还是要越早越好,把基础给打扎实。这样就不会像(小徐)到那边很害怕,他很自信的,如果自己有实力的话肯定是自信的。

吴建荣:我也认为是爱好一个专业是肯定的,第二个最重要还是坚持。你坚持不了的话你任何事情都有困难的,都有难度的,做任何事情。但是你坚持是非常重要的,坚持是一个人成功最重要的关键。

徐世槛:我认为池院长说得很好,就是兴趣是很重要的,但是不能等同于跟他以后的工作不能联系上的,兴趣只能成为你生活中的一部分。考美院这种只是你人生中的一个台阶,你可以上美院当什么艺术家,但是你也不能否认美院出来也没有工作,也去其他(地方)转行,所以要乐观地选择自己喜欢的就好了。

张平:你觉得你这个兴趣跟你职业的选择是什么关系?是不等同的?

徐世槛:不等同的。

张平:你可以不热爱美术,但是你可以考中国美院,是不是这个意思?

徐世槛:对。

张平:这好像是现在很多学生……你的那些同学们都是这么想的吗?很多人都这么想吗?

徐世槛:应该。

张平:这个话题真是,我们请教一下。

池长庆:成为产业了以后,还是可以不热爱。因为现在所有的产业你说每个人都那么热爱,那也不至于,你说是不是。

王群力:这个很难的。

池长庆:这个很难的。

王群力:有了这个职业再去热爱它,那是职业教育。

于小平:一旦进了美院,我们会让你热爱的,氛围是好的。

张平:但是于院长你说如果是搞艺术,他不热爱这个艺术,总还是让人听起来觉得哪里不太对劲。

于小平:这实际上是很遗憾的事情,一般来说有很多的家长让我看画,我首先问你的孩子喜不喜欢画画,他只要热爱,热爱就是天赋,热爱就是动力。只要热爱,他喜欢,我说行了没问题了。今天画得怎么样不要紧,他只要热爱,他只要有时间,一定的条件他会进步很快。

徐世槛:之前你不了解——对艺术有什么了解,但是自从你接触以后,了解了,并且真正地有点热爱它了,那也算不算一种热爱?

王群力:那当然是了,一个逐步的热爱过程。

张平:你现在是不是对它开始有兴趣了?

徐世槛:对。

张平:那就逐步地热爱了。

于小平:了解了以后就开始产生感情了。

张平:我们只不过是对这个目前火爆的现场进行一个讨论,这个火爆的现象到底能够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思考,特别是对我们目前整个艺术学校的教育带来什么样的思考,对我们学生的选择又带来什么思考,这个现象对我们整个国家这样一种艺术产业的发展又能够起到多大的作用。这些我也希望通过我们这样的讨论能够抛给大家,大家共同去思考这个问题。好,由于时间关系,我们今天话题讨论到这儿。谢谢各位嘉宾,也谢谢电视机前观众朋友们的收看。这个话题也扔给了你们,如果你们有些什么样好的思索的话,可以拨打我们的热线89912345,告诉我们。好,再见。

再说几句:

池长庆:自己有没有这个能力去应对这样一个专业,再由这个专业学到的(技能)去应对以后谋生,这个才是要考虑的。

王群力:艺考成了一个捷径,这个当然对这个产业也好教育也好领域也好实际上是有伤害的。

吴建荣:我认为还是实实在在,喜欢哪个专业在专业上面多下功夫,对学习期间也好、对学习毕业工作都是有帮助的。

来源:杭州网 作者: 编辑:沈达

 我也来说两句: 0条评论 查看评论
 会员登录名 密码 [注册]
杭州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包括杭州日报、都市快报、每日商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杭州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包括杭州日报、都市快报、每日商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杭州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杭州网联系。
 
杭网议事厅动态
·“杭网议事厅”被评为2011年度优秀窗口微博
·市领导慰问杭州网采编人员
·市民代表承诺要为杭州民主民生贡献力量
·杭网议事厅荣获杭报集团“最佳新媒”奖
·杭网议事厅被评为杭州市“名专栏”
·杭网议事厅试点“社区服务岗”进社区听民声
·杭网议事厅作为经典案例被引入浙大课堂
·中纪委副书记、监察部长马馼视察杭网议事厅
·“市民体验日”杭网议事厅网络互动受关注
·文明城市检查组检查杭网议事厅为民服务情况
联系 杭网议事厅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下城区体育场路218号杭州日报南大楼518杭网议事厅编辑部
邮编:310041
邮箱:hwyst@sina.com
热线:85052222
联系 我们圆桌会
地址:之江路888号杭州广电中心1610室
邮编:310008
热线:89912345
网站简介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建站服务  |  帮助信息  |  联系方式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060221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05
杭州网(杭州网络传媒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法律顾问:浙江智仁律师事务所律师 马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