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频道首页 网上服务 热点热议 问计于民 新闻发布 民生恳谈 记者出击 政策库 我们圆桌会 使用帮助 频道简介
  所在位置: 杭网议事厅>我们圆桌会
 
8月10日:外来务工人员 怎样融入城市?
hwyst.hangzhou.com.cn  2012年08月13日 10:08:30 星期一

810日:外来务工人员怎样融入城市?

主持人郑煜:沟通改变生活,对话推动进步。观众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收看《我们圆桌会》。在上一期的圆桌会当中,我们和大家谈了谈有关于在夏天的时候,外来务工朋友在杭州游泳溺水事件的一些情况。其中游泳方面有游泳馆缺少的原因,还有一个就是外来务工者自身的一个安全意识的缺少的一个问题。有关这方面的问题,到底是怎么一个情况呢?我们先进个片子来了解一下。

VTR

解说:每年进入夏天,杭州就开始发出不要进入自然水域游泳的提醒。南星街道的沈师傅和其他11名志愿者已经义务喊潮10年。每年农历789三个月的潮汛期,义务喊潮队就会赶在潮水前,在飞云江路到钱江四桥之间的江堤上巡逻。按照他们的经验,江堤上发生意外几率最高的就是外来务工者,特别是会游泳的年轻人,在不了解水域状况和水温的情况下盲目下水游泳,反而更容易发生意外。

沈师傅(喊潮志愿者):他们体格上说应该说蛮可以,不相信会被卷走,上个月一只五百多吨的黄沙船都被冲翻掉,潮水来的威力很难预测。

解说:记者在对外来务工者的采访中也发现,不少人在安全问题上的确存在一定的侥幸心理。

外来务工人员1会游就去深一点的地方,不会游就浅一点地方。

外来务工人员2深度不要太深就可以了。

记者:水深不深就行是吗?

外来务工人员2是啊。

外来务工人员3像钱塘江那些地方,最起码水性要懂。

外来务工人员4反正人多嘛,去的时候,一个就不要去嘛。

外来务工人员5像我们会游泳的人就不在乎什么东西,不怕什么东西。

解说:除此之外,很多外来务工者还缺乏必要的预防溺水事故的安全知识。而且,也很少有人向他们宣传这些。

外来务工人员6好像没有,也没有看到什么宣传之类的,好像没有。

外来务工人员7没有人提醒过。

记者:有没有看到过宣传方面的标语?

外来务工人员7在钱塘江边有,写着禁止游泳。

记者:社区范围内呢?

外来务工人员7没有人提醒过。

外来务工人员8反正在我的记忆当中,到这里都没有。

记者:没有什么?

外来务工人员8没有宣传资料啊。

主持人郑煜:我们看到片子里面,这些朋友提到了去钱塘江这些游泳的地方,大家觉得只要水性好,只要不去太深的地方就可以了,我想问一下潘书记和少锋,你们周围的这些人,像他们的这种概念多不多?

潘珍芬(格畈社区):应该说大部分人觉得好像我会游泳,哪里都可以去游的,反正我不去游泳就不去碰水,基本上就是这种概念。刚才我在片子上面我看到了,我们社区好像没有给他们提醒这个事情。说真的我们社区旁边,已经是没有可以游泳的自然池塘了,我们社区觉得没这个必要向他们提醒。我们周边最近的就是钱塘江,钱塘江边上应该说是,防范措施也做得比较好的,像扶栏也做起来了,潮水来的时候也都有喊潮的人,相对来说还是做得比较好的,你觉得他们其实已经做得很好了

主持人郑煜:少锋?

宣少锋(新杭州人志愿者服务站):刚看了片子,他们还抱着侥幸的心理去游泳,因为自己可能在家里的时候,游泳去的是小河,没有这么大的河,他又不知道潮水是什么样子的,肯定没有经历过那么大的潮水,没有看到过。在杭州钱塘江这么大一个江当中游泳,你根本就是太高估自己了。

主持人郑煜:大家对钱塘江,或者是其他的一些自然水域的情况,不是很了解。其实片子里面大家也有提到,这方面宣传的工作比较少。刚才潘书记提到了一句话,您觉得你们周边已经没有自然水域了,所以你们也就没有,跟他们去宣传这方面的内容。在这种情况下我就想问一下王老师,我们杭州这座城市的一些,比如我们原住民也好,比如像潘书记这样基层的领导干部,应不应该跟这些外来务工朋友,再加大力度去宣传和告知这方面的信息?

王群力(资深媒体人):完全应该。现在是一个什么情况,很大一个程度上我觉得就他们而言,对这个城市的信息是不对称的,不了解这座城市。他一看这个水,这么好玩,这么有意思的地方,又没有人管,他怎么会不去游。要是我,我也会去游。所以我们这里就带来一个什么问题呢,对外来务工人员他进来以后,我们怎么来认识他们,或者说怎么让他们来融入这座城市,第一个问题首先让他们了解这座城市,这座城市虽然很温柔但是也很凶险,有些安全隐患。

主持人郑煜:弄不好就温柔一刀了。

王群力(资深媒体人):对,现在就没有人提示。

潘珍芬(格畈社区):这个事情我倒是这样认为的,这个问题我觉得是双方面的事情,作为我们社区来说,可能今后也要加强这方面的宣传。因为我们宣传的安全是另外一块的,好像觉得这个是跟我们,不在身边的,一个是要加强宣传是对的。还有一个我觉得,他们自身也要有一种保护意识,我觉得如果一个人来到一个城市,应该了解一下基本的情况,这样的话一个是减少了,政府对他们的宣传力度,还有一个他自己也有一种保护意识。

主持人郑煜:少锋,刚才潘书记就说了,来到杭州这座城市外来的人,应该对杭州包括各个方面,除了游泳方面,其他都应该要进行了解,我不知道你有没有,到杭州以后是不是先做这个工作呢?

宣少锋(新杭州人志愿者服务站):首先来到杭州以后,肯定住在杭州,住在某一个小区,自己有时候在工作当中,在同事那里听到,或者在电视上会看到,应该自己也会从这方面了解一些信息。

主持人郑煜:也就是被动的吸收一些,但是主动去了解可能会比较少。

王群力(资深媒体人):没有这个习惯。

宣少锋(新杭州人志愿者服务站):没有这个意识的。

主持人郑煜:我想问一下赵总,你下面的员工来自于外地的务工者多不多?

赵凡平(中天建设):在工地上,这些务工的人员,绝大部分都是来自于外省市的,劳务输出大省的(地区)。

主持人郑煜:尤其你们是建筑公司,用工人数特别的多。

赵凡平(中天建设):甚至会占到,整个工地人数的百分之八九十。

主持人郑煜:刚才提到这些问题,在你们工地有没有发生?

赵凡平(中天建设):实际上除了在游泳方面,外来务工人员他的安全意识淡薄以外,务工人员实际上还在其他方面,也存在着安全意识淡薄方面的问题,比如说以交通习惯为例,因为我们现在的,生活区和施工区是分开的,有一段距离,往往就在生活区和施工区之间,每年都会发生交通事故。

潘珍芬(格畈社区):这位老总说到的问题,我是很有感触的,像现在外地的到我们这边来,比方说开个小作坊的,他们就是三合一,工厂也在这里,吃也在这里,住也在这里,其实这个是很不安全的,一旦出了事情,真的是一发不可收拾的。

主持人郑煜:在这里我们看到很多,比如说一个是交通的问题,一个是防盗的问题,一个是消防的问题,还有安全意识的缺少等等一系列。在这个过程当中,似乎这些外来的务工朋友,跟我们这个城市里面,这个生活好像有点格格不入。毛老师你是怎么看的,这个到底是什么样的原因,他们是不是没有适应,我们城市里的某些规则,或者是没法适应城市里的生活?

毛小榕(资深媒体人):我觉得现在人口的流动量这么大,城市的扩张这么急剧,带来了两方面的问题,一个就是进入这些城市的外来人口,他缺少一个预警系统。然后我们的城市,本身的接纳度也是非常差的,曾经有人形容城市是一个薄情郎,因为城市并不负有向每一个进入的人提出警告(的责任)。比方说我们经常有旅游攻略,有没有进入城市的攻略,没有,要你自己去了解。迅速的了解这个城市,并且融入这个城市的人,他一定能够成功的活下来。如果不了解这个城市,只是打算当一个匆匆过客,在这里混的话,事情往往出现在他们身上。因为他们不打算融入这个城市,他就会带来他自己所,原来生活那个地方一些生活习惯。带到这个城市以后,跟这个城市本身固有的规则,发生冲突的时候,他不能够很好地修正自己。不管他原来这个城市,固有规则是多么的不合理,因为这个城市规则有很多是不合理的,但是它存在的,首先你要认同它,再慢慢的融入它,融入它以后慢慢再跟城市的原住民,一起来纠正它,这是一个过程。很多人对这个过程是完全盲目的,这从某种意义上来讲的话,我们应该像那些喊潮人一样,不停地告诉他,这个城市可能存在某些缺陷,你必须要了解它。

主持人郑煜:我想问一下少锋你来杭州多久了?

宣少锋(新杭州人志愿者服务站):我来杭州有七年时间。

主持人郑煜:七年时间。

宣少锋(新杭州人志愿者服务站):对。

主持人郑煜:我想问一下当时你来杭州的时候,你觉得杭州的生活,跟你在原先老家的生活有什么不一样?

宣少锋(新杭州人志愿者服务站):完全是两样的,那时候因为前面的工作就是在印刷厂,要上12个小时的班,白天上班了晚上睡觉,如果上了夜班白天睡觉,偶尔休息了一下,你也不知道去哪里玩,路都不熟悉,都不知道去哪里,没地方去,我感觉就像一个被囚禁的鸟,随即我就离开了那个公司,自己找了一份别的工作。

王群力(资深媒体人):前阵子杭州市经信委,专门做过一个调查研究,这些外来务工人员,他们在杭州的生存状态,融入状态大概是一个什么情况。刚才他说了被囚禁的鸟,他用了一个很文学的语言,12个小时上班其余就睡觉。他们有一个调查,外来务工人员,工作之余主要的闲暇方式,睡觉占了50.1%,一半以上的人睡觉。第二个他们平时的精神状态,很压抑的有百分之十五点几,这些可能是职业的压抑,收益的压抑,生存的压抑。大部分人66.6%的是无聊,无聊会产生很多问题,包括游泳去玩也是无聊的一种,累得顾不上精神生活是很少,很丰富的只有百分之十三点几,非常非常少,很少一部分,基本的一个生存状态,基本呈现出这么一种状态。然而他们对这座城市的了解,然而他们对这座城市的了解,他们是什么情况呢,他们一来以后最关心的是什么。

主持人郑煜:我觉得应该是薪金可能是比较关心的,就是报酬,我到这个厂子里工作,钱的问题。

王群力(资深媒体人):第一个是劳动合同法,这个里面应该比较有意思,怎么自我保护这个占到59.3%,就是最了解,了解《杭州市农民工基本养老保险低标准享受试行办法》的,有将近一半百分之四十六点几。

主持人郑煜:主要这些都跟自己密切相关。

王群力(资深媒体人):切身利益相关的,其他法规20%以下。

主持人郑煜:都很少了。

王群力(资深媒体人):跟他没什么关系,包括可能交通法规也是这样的,连上面连这些都没有了解过的,有百分之二十二点几。

主持人郑煜:其实占的比数还是蛮重的。

王群力(资深媒体人):也重的。

毛小榕(资深媒体人):五分之一。

王群力(资深媒体人):所以这些人连基本的保护意识也没有,这是一个基本调查数据。从这个数据上来看,农民工也好,外来务工人员也好,他对这座城市是丝毫没有精神准备的。

主持人郑煜:不光是他没准备好,我就觉得要带领他,进入这个城市的城市主人,也没有做到,都没有准备好。

王群力(资深媒体人):城市对外来务工人员的态度、接纳程度,在某种程度上已经考验这座城市,本身的这座城市的素质。

主持人郑煜:刚才王老师已经说了,这种引导其实是很必要的,我们知道外来务工的朋友,来到一座城市以后,他其实最早先接触到的是,这座城市里边的企业,在这儿我想问一下赵总,像这些刚来杭州的,到你们公司就业的这些外来朋友,你们公司会对他们做,哪些方面的意识上的传输?

赵凡平(中天建设):作为我们施工企业来说,它是一个高危行业,我们考虑的最多的,怎么样让他们在工作的过程中,怎么来保证我的施工生产的安全,这是我们第一节课的主要的内容,主要就是在跟他们宣传和灌输和他们工作相关的各个环节方面的安全(意识)。这个安全实际上是几个方面,一个是自我防护的意识,第二个方面作为我企业或者工地,对他们提供的安全设施和安全防护,第三个他自己在施工的过程中,怎么样不伤害自己,不伤害别人,也不被别人所伤害。

主持人郑煜:企业更多得还是从工作层面告诉大家,外来务工朋友你应该怎么干活,如何干得好一点,是这样的,在生活方面,我不知道在社区方面,潘书记你们那边,对新进的外来务工朋友,你们是如何去帮他们 引导,让他们融入到我们这个城市里来。

潘珍芬(格畈社区):我们现在是这样的,应该说有好几个渠道,一个我们社区,室外有一个大的电子屏幕,如果你有什么东西要宣传,政策上面的或者生活上面的,从大的电子屏幕上宣传,再一个我们每年有十多次大型的活动,活动上面我们会把一些政策,比方说劳动保障 ,劳动合同这方面,还有计划生育这方面的政策,通过有奖竞猜的活动,我们出一个题目叫他们猜,猜对了就给他们一些小的奖品,这是一方面,还有一个我们服务站,格畈社区有一个,新杭州志愿者服务站的,我们每个礼拜就会有一堂大讲堂。

主持人郑煜:讲什么内容。

潘珍芬(格畈社区):内容很丰富的,一个是关于他们安全,刚才赵总说的安全这方面的,还有是创业这方面的,再有一个是技能培训这方面的,有时候是通过老师来讲,有时候是大家坐在一起讨论这个话题,我想讨论话题,比听讲来得容易接受一点。

主持人郑煜:大家可以互动。

潘珍芬(格畈社区):还有就是发发宣传单。

主持人郑煜:包括消防 防盗 安全意识,通过宣传单来做。

潘珍芬(格畈社区):还有是短信,因为社区都有短信平台的,说真的如果要宣传的话,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容易的事情。

主持人郑煜:毛老师您听完赵总和潘书记说的,您觉得这样的形式是否就可以带领这些外来务工朋友,能融入到一座城市,这里面有没有还可以提升的空间。

毛小榕(资深媒体人):我觉得总工会要负责任。

主持人郑煜:总工会,为什么?

毛小榕(资深媒体人):工会存在是为了什么存在是不是要维护劳工的利益,引导劳工,使他们成为一个有组织的劳工。总工会对于每一个到杭州来求生的人、谋求发展的人,他们就应该印一本很简单的杭州生活手册,寻找劳动保护的话,能够保护你的人是什么机构,你要找工作的话,你什么样的经历适合找什么样的工作,如果要找工作要到什么地方去找,在这个地方的人,本地人的生活习惯是什么样一个生活习惯。你看了以后你就可以开始对比,这些东西如果有一个,很简单的提示的话,用一种图文并茂的(方式),只要几张纸,我觉得作为像企业像社区,你来了以后我发一本给你,你爱看不看那是你的事情,如果你真的像他这样的,想进入这个城市,想融入这个城市,想在这个城市成为永久居住的一个人,他一定会去翻一翻。

主持人郑煜:其实毛老师有一个插曲,得跟你说一下。其实在做这期节目的时候,我们也是邀请了总工会的,但是总工会给我们编导的答复是,他说这方面是不属于他们的职能范围之内的,所以他就没来参加这期节目。

毛小榕(资深媒体人):怎么会不属于呢,总工会存在是干什么的,是作为一个国家公务员,在那个地方办公的,还是作为国家的社团,我觉得工青团妇,都是属于社会组织吧。所以尽管说你是公务员待遇那是另外一个体制的问题,你就是要把所有在杭州劳动的人,包括像我们这些人,作为一个组织,作为娘家,作为靠山,作为一个协调系统,在那边积极的运转,积极地活泼地,介入到每一个劳工的生活当中去,工会才是功德无量,否则我要你这个工会干什么,我觉得工会应该在这方面站在最前头。

主持人郑煜:在这个事情上外来务工人员,如何融入到我们城市当中来,刚才毛老师也点到了一点,某些部门可能在这个方面的意识上 ,或者行为上可能滞后了,但是有一点我今天想说一下,特别庆幸的是,我们今天邀请到了建委的同志,建委做了一个叫民工学校,民工学校是让这些外来务工的朋友,在这个地方能够学到更多的,有关这个城市的东西,到底这个民工学校是怎么样的呢,先进广告,广告之后继续来关注。

分提要

解说:杭州建民工学校助外来务工人员适应城市生活。

李绍昇(建委宣传处副处长):要教他怎么做好人,怎么干好活。

赵凡平(中天建设):通过这么一个载体学到了技能,掌握了各方面的知识。

解说:民工学校的办学模式如何在其他行业中推广?

毛小榕(资深媒体人):不在于如何复制,而在于谁来统筹这个复制。

王群力(资深媒体人):大企业可以大企业牵头做,中小企业由工会地区来牵头做。

解说:外来务工人员怎样融入城市,《我们圆桌会》正在关注。

主持人郑煜:好,感谢朋友们广告之后,继续关注《我们圆桌会》。在广告之前我们提到了,现在我们在建委下面,有一所学校叫民工学校,是帮助外来务工朋友,能够更好地融入到我们的城市,接下来我们来看一张图片,这个图片是2000年以前的,一些企业当中,我们在做试点的时候,有一个民工学校的一张截图,这里面我们看到很多民工朋友们都在一个很大的房间里进行学习,从图片来看这个房间是非常的简单,李处,现在这个民工学校,跟我们刚刚看到的民工学校,有什么样的不同?

李绍昇(建委宣传处副处长):现在的民工学校比这个远远好多了,这是2000年以前的,个别企业开始走在前面搞试点。现在民工学校在全市有很多,有1800多所,1800多所,民工学校主要是放在建设工地里,对参加工程建设的外来务工人员,进行非学历的教育培训,组织管理和公共服务。

主持人郑煜:这里所涉及到的内容有哪些?

李绍昇(建委宣传处副处长):每个学校的教学情况,长长短短的情况也都不一样,前后是不一样的,我们就给他规定了一个,基本要求达到的,必须教育的一些课程内容要求。

主持人郑煜:有哪些?

李绍昇(建委宣传处副处长):比如说文明礼仪、道德法制、权益保障、健康卫生,这个基本是属于融入城市的一些(内容)。原来在他们那边比较少的,到工地里更重要的就是工程质量、安全生产、操作技能以及文明施工,另外的企业根据他自己工程建设需要,根据他自己形势任务的需要方方面面,还可以安排一些自修课程。

主持人郑煜:一般开课的课时是多少,一个月是多少课时。

赵凡平(中天建设):一般作为要求的话,是每个礼拜不少于两个课时,一个月不少于8个课时,关于民工学校建设这块工作,实际上目前杭州市,采取的是政府主导 社会参与 ,企业主办 工地见效,这么一种办学的机制。

主持人郑煜:这个机制非常的清晰,也很合理,我想问一下赵总,你这个工地里面,什么时候开始办民工学校的,从2002年开始。

赵凡平(中天建设):2002年开始。

主持人郑煜:2002年开始,我想问一下从2002年开始到现在2012年,是有10年时间了。你的工地有10年时间的民工学校开办,我想问一下2002年以前,到你们工地来工作的,这些外来务工朋友,和到2002年以后进入了民工学校,他们有这个学习以后,在你们工地里就业的,这两者之间的状态有什么不一样?

赵凡平(中天建设):比如说,我们有一百多名学员,通过培训通过了中级技能的考试,另外有一些人,他通过技能培训考试以后,他的级别提高了,他可以赚更多的钱。

主持人郑煜:是不是级别提高了以后,他的收入就更多了?

赵凡平(中天建设):对。

主持人郑煜:现在是不是已经从专业技能方面,已经转到了其他更多的东西。

赵凡平(中天建设):对,包括文明礼仪我刚才说到的安全知识、文化,以及维权各个方面,法律法规知识的培训都有。

李绍昇(建委宣传处副处长):民工学校简单说,外来务工人员这么多,整个建设行业将近有50多万人,那么多人,关键合起来就是两件事。民工进来融入杭州,这是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另外一个要教他,怎么做好人,怎么干好活,就是两个事情。

毛小榕(资深媒体人):我觉得这个话最关键,做好人,干好活。

李绍昇(建委宣传处副处长):做好人,我们自己都有子女,小孩幼儿园也是从行为习惯说起,打工的干活怎么干好活不出事。

赵凡平(中天建设):实际上刚刚讲到的,民工学校的建设,对企业来说,对务工人员来说,实际上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是达到了一种双赢的效果。企业通过民工学校这么一个载体,或者这么一个平台,加强了自己的队伍建设;民工、外来务工人员,通过这么一个载体,学到了技能,掌握了各方面的知识。

主持人郑煜:这是非常好的,除了培训专业技能以外,工作方面以外,还培训各个方面的内容。但是我们从工会上了解到一些信息,掌握到目前其他领域当中,更多对外来务工的朋友,他培训的是专业技能和工作方面的信息内容,而没有像建委这边所办的,民工学校一样,这么丰富的一些东西包括消防安全。

毛小榕(资深媒体人):他们连风土人情都讲的。

主持人郑煜:所以在这里想问一下毛老师和王老师,他们这种形式,杭州能不能把它复制到其他领域去?

毛小榕(资深媒体人):最大的困难不在于如何复制,而在于谁来统筹这个复制,工会是责无旁贷。

王群力(资深媒体人):其实方法并不困难,工地不就管得很好吗,50万人不就管起来了吗,建设领域里既然能够行得通,在其他领域也行得通,大企业可以大企业牵头做,中小企业由工会地区来牵头做,说不定他们有的,已经在做这方面也有可能。

潘珍芬(格畈社区):我们社区下面就有五六十家企业,他要覆盖到每家企业是不可能的,那你有规模的(企业),一个是法制送社区,他会派人或者有资料送上门,让他们职工学习,还有一个是维权方面的,维权方面是每个乡镇,都有一个劳动监察大队,这个就是为职工谋福利的,职工碰到什么问题,工资收不到了由他们出面。

王群力(资深媒体人):现在新课题不断涌现,不断地适应新情况,适应新的形势,既然已经走到前面了,可以做得更好。所以我觉得以后职能部门要分清,条理要梳理清楚,说简单的就是两句话,怎么做好人,怎么干好活,就是这两句话。这两句话他们如果以后离开了杭州,对他们一生都会产生影响,所以这个一定要从人性,从城市对一个人的宽容度,对人提升的方面来看,最终得益的肯定是杭州自己。

主持人郑煜:其实在我们日常生活当中,外来务工朋友对我们生活一直起到非常功不可没的一种作用和帮助。其实杭州这座城市,当它有一个足够的包容度去接纳所有外来务工者的时候,外来务工者对它的回馈,也是很难去预计的,所以最后的得益者还是杭州。好的,感谢收看本期圆桌会,再见,

再说几句

赵凡平(中天建设):今后民工学校这项工作,主要是怎么样来使它规范化、常态化,确实能够起到对务工人员,有一个培训、提高,城市必须要有,很好的很高的接纳度。

毛小榕(资深媒体人):如果我们没有很高的接纳度的话,那么这个城市在让他们伤心的同时,带来的只是对这个城市最大的损失,我觉得这正是一个城市需要的胸襟。

来源:杭州网 作者: 编辑:沈达

 我也来说两句: 0条评论 查看评论
 会员登录名 密码 [注册]
杭州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包括杭州日报、都市快报、每日商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杭州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包括杭州日报、都市快报、每日商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杭州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杭州网联系。
 
杭网议事厅动态
·热心市民称赞杭网议事厅进社区很贴心
·热心网友称赞杭网议事厅 建议采用回访制让平台更贴心
·“杭网议事厅”走进清波街道 与12345共同聆听市民需求
·议事厅入选全国“社会管理创新”优秀案例
·杭州网杭网议事厅登上市两会宣传屏
·“杭网议事厅”被评为2011年度优秀窗口微博
·市领导慰问杭州网采编人员
·市民代表承诺要为杭州民主民生贡献力量
·杭网议事厅荣获杭报集团“最佳新媒”奖
·杭网议事厅被评为杭州市“名专栏”
联系 杭网议事厅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下城区体育场路218号杭州日报南大楼518杭网议事厅编辑部
邮编:310041
邮箱:hwyst@sina.com
热线:85052222
联系 我们圆桌会
地址:之江路888号杭州广电中心1610室
邮编:310008
热线:89912345
网站简介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建站服务  |  帮助信息  |  联系方式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366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05
杭州网(杭州网络传媒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法律顾问:浙江智仁律师事务所律师 马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