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频道首页 网上服务 热点热议 问计于民 新闻发布 民生恳谈 记者出击 政策库 我们圆桌会 使用帮助 频道简介
  所在位置: 杭网议事厅>我们圆桌会
 
8月15日:停车楼第一期
hwyst.hangzhou.com.cn  2012年08月16日 14:36:56 星期四

8月15日:停车楼 会是缓解停车难的好办法吗?

总提要

解说:杭州首座停车楼就要开建,为何选址在和平广场?

程晓东(市住建局):按照规划,需要配置的停车位在930个左右,现有实际上在700个左右。

解说:停车楼与其它停车设施相比,有什么优势?

俞柏鸿(新闻评论员):13万一个停车位的造价,这是很值得欣喜的。

黄晓东(市建委):占地面积小,相对机械式来讲存取还是比较方便的。

解说:停车楼会是缓解停车难的好办法吗,《我们圆桌会》今晚关注。

嘉宾介绍:中国联合工程公司设计室主任万正宏;杭州市建委停车办行政负责人黄晓东;下城区住建局副局长程晓东;浙江工业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吴伟强;新闻评论员俞柏鸿;市民宋忠赤。

主持人薛冰:沟通改变生活,对话推动进步,这里是《我们圆桌会》,我是薛冰。停车泊位不足,是城市建设管理中一个大难题,能不能够用突破性的思维,来打破这个难题,能够挖掘城区的停车潜力呢,最近杭州市正式开始了一种新的尝试,这就是向空中去要空间,来建设停车楼,具体的情况我们来看一个短片。

VTR

解说:记者从下城区建设局了解到,杭州首个大型停车楼位于绍兴路与东新路交叉口,计划8月底开工建设,预计明年五一节前正式投入使用。从设计效果图可以看到,这座停车楼与呈三角形,外墙是镂空的,陶制混凝土结构,集遮挡和美观于一体,整个建筑立面保证自然通风和照明。根据设计,停车楼建筑面积2万多平方米,一共6层,包括屋顶停车场在内,整个停车楼可以提供450个泊位。除了楼顶能停车,整幢停车楼的最大特点就是楼内汽车坡道呈“剪刀式”,把行车道和停车区域完全分开,不用绕圈,车子可以很顺畅地从一层开到顶层。

蒋汉波(下城区建设局建设科科长):一层到一层只要通过一个直道就能到达了。

解说:据介绍,今后白天这里可供参加会展的人员和周边办公的白领人群用,晚上就供附近居民停车,可谓一举两得。目前,市区停车楼建设正在全面铺开。上城、下城、江干、西湖区四个区都已完成停车楼建设的选址工作。其中下城区还做好了未来几年的计划,他们准备在建设首座停车楼的基础上,在河东路和机床厂地块再兴建两座停车楼,以缓解停车难问题。

主持人薛冰:这个停车楼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在和平广场这样一个,有会展又有周边的居住功能的这样的一个区块,到底为什么要设计一座停车楼呢,程局长您给我介绍一下,你们的设想是怎么样。

程晓东(市住建局):在和平会展中心这里建停车楼这个项目,主要是基于两点考虑,第一个和平国际会展中心以及正在打造的杭锅杭氧,国际旅游综合体开发,这两个项目作为一个配套,以及缓解一个停车难。我们前期也测算了一下,这个地方按照规划,需要配置的停车位在930个左右,现有实际上在700个左右,这是第一点考虑。第二点考虑随着对面,现在商务大厦的建成,以及即将投入使用,以及已经投入使用的整个现代城,包括五里堂苑,以及地铁一号线开通以后,整个周边的居民对整个出行,包括停车需求日益(增大),我们也进行了一个测算,(停车位)缺口也是在300个左右。正是基于这样一点考虑,我们在这个位置选址兴建了一个停车楼,整个建设规模是在450个左右。

吴伟强(浙江工业大学):他讲的是有一定道理,但是我觉得这个缺口,远远不止这么几百个,不止200多个。这个地方是下城区要打造的CBD之一,以后又是一个艮山门地铁站,哪怕是不考虑后续的一些发展因素,就目前的现状来看,朝晖小区本身是一个,杭州最大的小区之一,在这个地方又有很多新造的一些小区,像野风现代城、现代家园等等,这些地方、这些小区里的停车,已经到了什么样的状况呢,所有的消防通道全部停上了,还不能解决问题。朝晖老的小区里面,几乎所有的通道旁边全部停着车子,如果把这样一些数字算上去的话,这个缺口要大得多得多,当然我们不是说这个缺口,都要通过停车楼来解决。

主持人薛冰:就看这个范围。

俞柏鸿(新闻评论员):我倒认为这是有前瞻性,这种前瞻性是很有意义的。首先这可能是杭州第一座停车楼,从杭州我们完善停车体系来说,停车楼是一个标志,也是一个起步。现在面临的状况是老百姓肯定认为,建停车楼肯定是在中心商圈,最好在武林门,但是武林门现在有没有这样的地,所以现在这种配套就是一种当务之急。也就说我已经规划,以后这里的一个趋势,非常明晰的状况下我们先入为主,先把这样的停车楼建起来。

主持人薛冰:也就说实际上并不是有很多的地方适合建停车楼,这种地方也是非常少。

吴伟强(浙江工业大学):本身作为下城区政府,这样一个地方政府,在杭州市政府的领导下,能够把这么贵的一块地拿出来,建一个停车楼已经很不容易了,如果算一个经济账的话,这个地方如果造成商品房的话,3万多一个平方,所以下城区政府在这个方面,下的决心是很大。

主持人薛冰:我们看到设计的一个效果图,看上去应该说还是挺有气魄的,我想设计师看一下您在设计这个,包括选址,包括设计层高这些的时候,到底是怎么样来考虑的?

万正宏(中国联合工程公司):首先我们现在是充分利用三角地块,因为它现状基本上是一个三角地块,利用原有的和平广场那一个出入口,和东兴路的一个出入口,设计停车库的一个进出问题,这个停车楼我们以最低的层高,满足一些国家规范的要求,最低2米的层高,考虑平时消防一些设备管线,做的是一个6层高的建筑。

主持人薛冰:为什么设计是6层,而不是更高或者是更矮一些。

万正宏(中国联合工程公司):因为我们做停车楼的设计的时候,要根据规划局的一个设计条件,他们有一个限高的要求,因为要考虑到城市景观,后面一个楼对城市的影响,做高了以后对城市的影响比较大。因为它处在一个绍兴路和东兴路的,交叉口的位置,不至于这个楼对城市产生大的压迫感。

程晓东(市住建局):这个停车楼如果说我纯粹不考虑周边的,只考虑它自身,这个楼里面我可以安排的停车位。上次我们也测算过在550个左右,比现在还可以再提高20%多,但是边上的交通它不能承载,我们在交通影响评估的时候提出来过,所以现在定的是450个规模。

主持人薛冰:我们有没有测算过,停车楼的造价大概是平均一个车位要多少钱?

程晓东(市住建局):我们现在这个地方,总共占地面积有几个参数,向大家也介绍一下。占地是12000平方米,其中用来建建筑的占地面积,我们讲起来建筑的目的面积3600(平方米),剩下8400(平方米)里面,其中的3600(平方米)是用来做绿化的,剩下的里面的配套的一个道路,这些配套全部算上去,实际上我们停车楼这里,总共的一个建筑3600(平方米)起来,总共的建筑面积是2.2万(平方米),测算下来我们的现在投资估算,是6200万左右,平摊下来一个车位大概在13万左右。

俞柏鸿(新闻评论员):13万一个停车位的造价,这是很值得欣喜的,因为我们现在知道,地下停车位我看到过一个数据,一个地下设的停车位的造价也在15万左右,15万到20万。

程晓东(市住建局):如果说做到两层的话就要20万到25万。

俞柏鸿(新闻评论员):应该说它的土建成本还是比较低的。

万正宏(中国联合工程公司):还有一个地上的运营成本低,通风、采光都可以用自然采光。

宋忠赤(市民):但是地下的停车场也不是说一无是处,因为你地下利用了,地上也是可以利用。

程晓东(下城区住建局):因地制宜。我们这个实际上是不适合建地下的,比如说12000个平方,当然这个有造价的因素,还有一个整个如果说造成地下的,对周边的一个影响,以及因为现在本身和平会展中心这里,大部分停车位已经是地下的,这样的话两个之间会产生冲突,而且在整个技术条件方面也不一定允许。所以我们讲集约使用土地建停车设施,要么往上去,要么往下去,这个要因地制宜的。

主持人薛冰:这个停车楼到底,相比较其他的停车的方式,来补充泊位的方式到底有什么好处?

黄晓东(市建委):第一个相对来说占地面积小,第二个它相对于来说,相对机械式来讲存取还是比较方便的,第三个它相当于是一个土地利用高效化,这是城市发展最基本的要求。

宋忠赤(市民):这个事情我听了半天,但是我的感觉是这样,这个我们并不是一个超前的什么东西,我们到现在为止所有的东西都是补欠账。我们当初做这个,比如说就是这一块的规划,我们当初做的规划说,有没有考虑今天的发展,有没有考虑现今的发展,没有。我们当时二三十年前的话,我们压根儿就没有这个概念,没有停车位的概念,现在社会发展太快了,经济发展太快了,城市发展太快了,现在就遇到这个突出的问题,突出的问题遇到过去多少现状,这个是一个比较难调和的矛盾说实在的。而且你现在建那么450个停车位,一个立体车库,说实在的你光是服务商务区,你都服务不过来。

主持人薛冰:这是一个挑战,现在450个车位,到底我们能够满足多少年的矛盾,到什么时候可能,到时候又不能满足需求了,有没有一个预测?

黄晓东(市建委):停车难的问题是一个系统的问题,因为任何一个城市病,都是多种因素集合产生的结果。因此今天我们假如说,单纯站在一个建设停车楼的角度,说要来缓解停车难那是不可能的,这个是市里面政策一直很明确的,作为要缓解停车难,也是一个系统性的措施。我首先要坚持公交优先,我在停车场我要建设,我们要多建,因为我有历史的欠帐,我要规划多中心要形成。还有管理,包括我们有可能管理上,通过管理来增效,还有老百姓一个用车的习惯的问题,这样子一揽子的方案我才能够谈。

主持人薛冰:我们很理解。

俞柏鸿(新闻评论员):我们现在建停车位,我们绝对不能站在一个满足的角度去思考,可能是一个缓解的角度。刚才两位嘉宾说得对,杭州已经不是一张白纸,我们现在所做的见缝插针,我在不影响城市运营功能的前提下,我可以去建这样的停车楼,地下停车库,但这一种见缝插针可能就是一种缓解。

主持人薛冰:停车泊位的建设的问题,确实是一个非常复杂而广泛的,值得深入去探讨,又要多方面去想办法的,解决的一个难题,广告之后我们再继续。

分提要

解说:提高停车楼利用率,哪些因素不能忽视?

俞柏鸿(新闻评论员):我办10分钟、20分钟事情短时停车,我绝对不可能进你那里面去。

宋忠赤(市民):我们小区(停车位)一个月交100块钱,有的人这100块钱他不乐意。

吴伟强 (浙工大授):消费者有一个定义,叫不可捉摸的猫。

解说:停车楼,会是缓解停车难的好办法吗,《我们圆桌会》继续讨论。

主持人薛冰:好,广告回来我们继续来谈一下停车楼的新的现象。很多人知道和平广场,这里要建一个停车楼,但是停车楼建了之后,到底是不是真的能够像政府,像我们的市民,像我们的规划部门,像我们停车办所期望的那样,真正能够发挥作用呢,我们来看一下,国内外的停车楼建设的一个不同的情况。

信息小灵通:你好主持人,发展立体停车,是全世界很多城市解决停车空间不足的一个基本思路。全球最知名的立体停车楼当属美国芝加哥的“老玉米”停车楼,共65层,里面有购物中心、电影院、溜冰场等公共设施。楼虽高但垂直交通方便,很受欢迎。此外日本东京和新加坡的停车楼也因为方便快捷、收费合理而大受欢迎。相比而言,国内一些大城市的停车楼利用率却没有那么高。比如北京的王府井停车楼,共有460个车位,身处市中心却倍受冷遇。很多司机觉得,到停车楼停车太麻烦,太考验车技,容易剐擦。取车时甚至要等上半个小时。另外,相比于地面停车场,停车楼普遍收费较高,对司机也缺乏吸引力。在天津市,和平区西安道停车楼也都碰到了这种情况,因各种原因,市民宁肯违停在路面也不愿开进停车楼。咱们杭州的停车楼能发挥多大作用?在建设之初,有没有考虑到这些可能出现的问题?请在场的嘉宾们好好议一议,主持人。

主持人薛冰:从小灵通介绍的情况来看,全国各地所建的停车楼的利用率,恐怕都是一个问题。这方面有引导的问题,有使用习惯的问题,也的确有驾驶上去的难度问题,这就拷问我们现在停车楼的设计,是不是人性化,设计师这方面有没有照顾到。

万正宏(中国联合工程公司):首先停车楼在我们设计的时候,采用了多方案比较,做了很多方案,很多轮。首先停车楼一般避免大型停车楼旋转车道上下的问题,因为旋转车道开车的人都知道,转转转时间长了,转个五六楼基本上把头给转晕了,我们停车楼采用了两条直行的坡道,上了一层楼再通过一个平段,再经过另外一个坡道,这样循环往上走,不需要连续转弯,还有一个这个停车楼,行车道和停车道是分开的,这样还有一个好处。

主持人薛冰:不会相互干扰。

万正宏(中国联合工程公司):干扰基本上减少到最低限度。

主持人薛冰:有没有估算过如果开进去到停好,再到出来大概平均一个人要多少时间。

万正宏(中国联合工程公司):这个你要看停几楼了。

俞柏鸿(新闻评论员):如果停在6楼。

主持人薛冰:如果停在6楼。

万正宏(中国联合工程公司):停到6楼这样估算一下,10分钟不到就应该能开上去。

主持人薛冰:10分钟还是考验耐心的一个数字。

吴伟强 (浙工大授):是考验耐心的,这个比北京有些停车楼已经好多了。

主持人薛冰:如果是1楼或者是2楼,从进去停车到出来大概要多少时间。

程晓东(下城区住建局):我们这个坡度上去,正常的按照我的理解,我的驾驶速度应该是柔和型的,经常被人家超车的,正常从起步,下面我们讲到停车场拿卡这个地方,经过一个七米的一条支路进去,这个地方大概是20秒,上一层大概在40秒钟左右,这个要根据驾驶能力,上的一层总共加在一起两三分钟。

吴伟强 (浙工大授):这个地方按照目前正常的估计来看,两三分钟是有可能的,但是以后使用过程中出现了这样的问题,出入口肯定要堵。

万正宏(中国联合工程公司):这个我说一下因为做了两个出入口,靠和平会展这个出入口,基本上是又进又出的,这是双车道,靠东兴路这个出入口,只让他出不让他进,这么一个管理系统。

吴伟强 (浙工大授):是这样的,不是到停车高峰的时候,应该问题不大,但是到停车高峰,比如人家都下班了,都要找这个地方来停车的时候,按照这个地方的区域特征,我估计它可能会堵。

程晓东(下城区住建局):吴老师你说得很对,我前面介绍的时候,按照我现在停车楼的规模,也不是做成机械的。现在这种平常停,我可以满足舒适的情况下,我可以给他车位数做到550个左右,如果再紧一点可以做到600个左右,但是整个和平会展中心。考虑到我这个地方的设计功能,以及需求,交通的承载能力,这个地方的停车位现在给它做到450个。

俞柏鸿(新闻评论员):我今天5月份刚刚到美国去自驾,专门看了他们的停车楼,原来我们理解的它是在中央商区,中央商区现在也拿不出地,他建在哪里,就是配套使用停车位,它在地铁站,我们到华盛顿的时候,在10站路的外面,它有一个非常大型的两个停车楼,还有两个地面停车场,一共可以停2000辆车。

主持人薛冰:在那停的话费用高不高?

俞柏鸿(新闻评论员):关键就是费用。因为我那一次去开,就是开到这个停车楼上面,我当时很惊讶5美金一天,对美国人来说是微不足道的一点收费,也就是说对这样配套的停车楼,它首先一点政府补助,体现它的社会属性和公益属性。刚才小灵通介绍的一个现状,也是存在着的,一方面我们认为现在停车难,一方面停车楼建起来以后使用率并不高,这个关键是我们消费习惯不同。我并不是技术原因,我不愿意停进去,而是因为时间原因,比如说像我们一般到这个地方,我办事情办10分钟、20分钟事情短时停车,我们旁边还是可以找得到的情况下,我绝对不可能进你那里面去。如果长时停车,我技术再差我也想方设法,6楼就6楼我要停在这里,第二个就是收费,因为这个收费也是一个衡量的标准,现在的状况是这样的停车楼建好以后,如果说我们地面的违章停车的问题不解决,照样很多人不愿意进去。因为我在路边临时停停可能也处罚不了,违法成本很低的状况下,所以他才会进去。

主持人薛冰:像俞柏鸿讲的这个问题。

宋忠赤(市民):我补充一下俞老师的观点,他讲的这两点观点正是我想讲的,但是我补充一下。第一点我们国内居民的用车习惯跟外国人是不一样的,比如说我们拿美国人做例子,美国是这样的,上班的地方和他住的地方很远,或者他购物的地方和他住的地方很远,他一天就开一次车,开出去到那儿之后,再回来就停在那儿,美国人要在市区移动的话他不会开车,他可能坐个地铁几站就过去了,他只有到远郊地方他才开车过去,他所要的停车服务是相对比较少的。但是我们国内的居民是这样的,他到任何一个地方都要开车去,这个消费需求、停车需求是很多的,频次是很高的,这个习惯就不一样。比如说他到和平广场那儿去,他就看一眼,他瞄一眼,他再转一圈花几分钟时间,转到那里去他是不高兴的。第二个因素就是费用的因素,以我的小区为例,我们小区一个月交100块钱,有的人这100块钱他不乐意交,他宁可把车违章的停到路面上,那么你这个停车场建成之后,我想这个费用,会比他们小区停车要高得多得多,他会花这个钱把车停到那里去吗?

主持人薛冰:刚才俞老师和宋先生所讲的,反映了他们内心的想法,和看到的一些现象,就怕花了很大的代价造了以后,利用率不足的问题,你们几个在设计的时候是怎么考虑的?

黄晓东(市建委):我个人是这么归纳的,这里有三点。第一点讲到选址的问题,你存不存在停车需求,作为目前杭州主城区来讲,这个问题可以不考虑,因为现在杭州的主城区,可以说哪里都是缺停车位,尤其是住宅小区周边,你晚上一定要回家,你车子一定要停好,这是一个刚性需求,就像我一样,我假如一公里以外有地方好停车,我就停好再回家,第一个需求也就是选址。第二个停车本身的人性化的问题,刚刚设计院的老师讲的一样,像有些停车楼像好莱坞大片一样,转得你头都晕掉,形成一个驾车的紧张感,包括到你那里取车、等车的时间过长。第三个就是跳出停车楼来说停车楼,刚刚俞老师讲的建设和管理要一体化,建设建好了以后,我们市里有很重要的一个观点,道路是用来开车的,不是用来停车的,这是我道路设计的初衷。这些公共停车场造好以后,一定程度上我们公安部也有规范,新建公共停车场周边200米范围之内的,道路上的停车泊位应该取消掉,把这些车子赶入停车场,这样子我就能够提高,公共停车场的充分利用,而且也能够还路于交通。

主持人薛冰:吴教授您觉得要改变这个。

吴伟强(浙工大授):我觉得选择这个大的区域肯定是没有错的,因为这个地方的需求量是非常非常大的。但是要提出一个问题,注意这样几个问题,不要以为区域选对了或者点选对了,肯定可以吸引大量的消费者来使用,因为消费者这个东西,从经济学上面讲消费者有一个定义,叫不可捉摸的猫。

主持人薛冰:不确定性。

吴伟强 (浙工大授):极大的不确定性,哪怕是稍微一点点让他不舒服,他马上会改变他的选择,所以作为杭州市的第一个停车楼,很多方面考虑得细化一点,可能会好一点。

主持人薛冰:老百姓肯定也很关心,停车楼造起来之后,收费跟现在的地面停车位相比,或者跟地下停车相比,可能是在怎么样的一个档次?

程晓东(下城区住建局):这个具体的刚才俞老师也提到,比如停的时间长的,我要给他吸引上来,毫无疑问这个价格会优惠一点,这是一个。第二个短时间停的可能是路面的这种,这个有一套体系。第三个刚才市民所提到的,这个要让利于民,晚上相对来说肯定是居民停的比较多的,这个地方今后肯定会有一些优惠措施。具体的整个停车楼的收费,分成几个档次,分成什么样子,这个现在管理部门已经在考虑之中了,大家都很关心停车楼建好,怎么发挥它最大的效益,我总结一个是硬件,一个是软件。硬件就是我们现在从设计之初,我们就考虑到了,实际上上这个停车楼,就跟你上一般的,一层楼的停车是一样的,你上了一层你看看,我们可能会有一些诱导系统,告诉你这里还有多少个,你可以通过停车场的平坡,二三十米的中转再上一层楼,我们通过一些硬件设置方面,已经考虑到这个,这是一方面。第二方面就是软件,包括刚才俞老师和市民都提到了,晚上大家愿不愿意停过来,这个就是我们讲到的管理,所以今后整个的收费管理,要把这些因素考虑进去。

主持人薛冰:几位嘉宾和专家学者,你们看不看好这个停车楼,对今后在杭州和平广场这个地方,停车楼的使用你们看不看好?

吴伟强 (浙工大授):干了一件好事非常不容易,管理方面的任务很重。

主持人薛冰: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在未来停车楼运营过程当中,可能我们会感觉到欣喜,也可能会发现新的问题,要不断的去解决它。未来的杭城要建多少停车楼,到底在哪里建,停车楼各种创新的解决停车泊位,和其他城市交通困难的办法,我们能够在多大程度上来缓解停车难,面对停车难城市应该如何应对,这些问题我们留到下一期来集体的讨论,也欢迎电视机前的你通过微博或者新闻热线,参与《我们圆桌会》的讨论。

 

 

再说几句:

宋忠赤(市民):我很高兴就是我们的政府部门能拿出这么一个黄金宝地来建停车楼,来改善杭州的停车设施。

程晓东(下城区住建局):我非常有信心,我刚才已经讲了,一个停车楼今后能够怎样发挥它的最大效应,有一个硬件和软件。现在在硬件这一块我们已经做得非常充分了,软件也是我们努力的方向。我们也非常希望我们的专家、学者,我们的老百姓,我们的居民给我们提出更好的意见,以便我们在今后的管理中进行逐步的完善。

来源:杭州网 作者: 编辑:沈霖

 我也来说两句: 0条评论 查看评论
 会员登录名 密码 [注册]
杭州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包括杭州日报、都市快报、每日商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杭州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包括杭州日报、都市快报、每日商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杭州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杭州网联系。
 
杭网议事厅动态
·热心市民称赞杭网议事厅进社区很贴心
·热心网友称赞杭网议事厅 建议采用回访制让平台更贴心
·“杭网议事厅”走进清波街道 与12345共同聆听市民需求
·议事厅入选全国“社会管理创新”优秀案例
·杭州网杭网议事厅登上市两会宣传屏
·“杭网议事厅”被评为2011年度优秀窗口微博
·市领导慰问杭州网采编人员
·市民代表承诺要为杭州民主民生贡献力量
·杭网议事厅荣获杭报集团“最佳新媒”奖
·杭网议事厅被评为杭州市“名专栏”
联系 杭网议事厅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下城区体育场路218号杭州日报南大楼518杭网议事厅编辑部
邮编:310041
邮箱:hwyst@sina.com
热线:85052222
联系 我们圆桌会
地址:之江路888号杭州广电中心1610室
邮编:310008
热线:89912345
网站简介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建站服务  |  帮助信息  |  联系方式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366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05
杭州网(杭州网络传媒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法律顾问:浙江智仁律师事务所律师 马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