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频道首页 网上服务 热点热议 问计于民 新闻发布 民生恳谈 记者出击 政策库 我们圆桌会 使用帮助 频道简介
  所在位置: 杭网议事厅>我们圆桌会
 
10月17日:接驳地铁 公交能否做到细节完善
hwyst.hangzhou.com.cn  2012年10月18日 12:03:49 星期四

10月17日:接驳地铁 公交能否做到细节完善?

前期回顾

解说:地铁1号线即将开通,主城区公交地铁如何接驳?

陈施承(公交集团):我们也规划了相应的新的接驳线

解说:公交与地铁良好的接驳有怎样的必要性?

吴伟强(浙江工业大学):没有良好的接驳措施,放弃乘地铁的大概在7%到10%之间。

解说:地铁和公交如何更合理地接驳?

吴伟强(浙江工业大学):不应该超过三个地铁站。

解说:公交换乘枢纽站究竟该如何设置?

王峰(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综合体的方式。

朱成方(评论员):很多人(地铁)下来以后这段路是很需要的。

解说:《我们圆桌会》继续关注。

主持人郑煜:沟通改变生活,对话推动进步,欢迎收看《我们圆桌会》。在上期圆桌会当中,我们和观众朋友们一起了解了一下,有关于主城区一号线的地铁开通以后的,公交配套的接驳方案。今天我们将继续关注接驳方案,它是如何进行完善,和细节更加科学合理地进行对接的,在今天的节目当中我们将详细关注。昨天我们的节目播出以后,就有收到很多市民的一些来电,包括网友们的一些建议。接下来在节目开始之前,我们先来进一段网络观察员看看,网友们对这个事情都有各自的哪些看法。

网络观察员:你好,主持人。地铁1号线即将开通,越来越多的人把目光聚焦在了沿线的公交配套上。重合线路要不要取消,网友们谈了谈自己的看法。网友“跳跳”认为,取消是迟早的事,一旦地铁开通之后,大家都会为了一个“快”字而去选择乘地铁,到时公交车也就自然而然地没了“市场”。网友“石头”表示,即便不全部取消,也要大幅度减少。杭州交通拥挤是大家有目共睹的,这样能还能帮助缓解道路堵塞的问题。网友“清云碧月”也很赞同这个说法,他说,线路重合意味着浪费交通资源,现在很多区块的公交配套还不完善,不如让重合的线路在那里发挥作用。好的,主持人,我这边的情况就是这些。

主持人郑煜:在这儿我想问一下陈主任,地铁一号线假如正式开通,包括我们的接驳线的方案出台,这样的几条线路方案对接以后,有没有重合的线路多不多?

陈施承(市公交集团):就整个杭州市和地铁一号线来说,其实完全大幅度重合的线路,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少的。从表面上来看它可能是重合的,在某段上可能会重合,但是你如果累积地审视这两条线路,可能就会有不同功能的区别。

吴伟强(浙江工业大学):这个问题理论的研究是很充分的,而且有很多的学者,也是国际公认的,通过数学模型可以算出来的,现在一般的国际准则,公交线和轨道交通的线的重叠的站,不应该超过3个地铁站。

主持人郑煜:3个站点,这个有没有。

吴伟强(浙江工业大学):从路段来看的话,从长度来看的话,像伦敦平均每个站之间的距离是1.4英里,我们经过计算以后大概是4到6公里,最多不应该超过6公里。

主持人郑煜:就6公里之内是不应该重合,不应该有重叠的线,陈主任,有没有?

陈施承(市公交集团):主城区来说应该是没有的,我只能说主城区是没有。

主持人郑煜:主城区现在避免这一块。

陈施承(市公交集团):对,没有。

主持人郑煜:你的意思我听了非主城线还是有。

陈施承(市公交集团):非主城区可能有这样的情况,但它也有它的特殊情况。比如像临平那一块,我们现有的309路和地铁有一段是重合的,这个特殊情况就在于,地铁它这里的只在余杭段,其实只设了乔司南、乔司,后面是翁梅、南苑、余杭高铁、临平五个站,对于309路来说在这段上站点,其实是相当密的,不能说达到市区500米的站距吧,600到700米的站距,将近有七八个或者有甚至十个。

吴伟强(浙江工业大学):大概间距是多少?

陈施承(市公交集团):这里是郊区,不会有500米的间距,可能一般间距是在700米到800米左右,那也是很密的,也很密。

陈施承(市公交集团):按照刚才的说法,是不是跟吴教授您刚才说的,已经是重合了?

吴伟强(浙江工业大学):的确是重合的,因为一般来讲地铁开通以后,对周边的公交车的运量,肯定是有一个削减的作用的。我们不讲国外的情况,像深圳的话下降了10%到20%,所以仅仅用了三年的时间,来调整这种重合的线。他做两个事情,第一个就是增加接驳,另外一个减少竞争线,重叠以后两个公司之间,两种交通工具之间会有一个竞争,像深圳接驳线由35条增加到108条,竞争线路由48条缩减到17条,这是一个最基本的方向,这是不容否定的,它肯定会缩减。

主持人郑煜:陈主任,你会不会担心这种情况出现?

陈施承(市公交集团):应该我觉得地铁,其实上期节目我也说了,一号线开通之后,我们首先不会贸然去停掉一条线,也不会贸然去调整一条线路,也会根据它开通以后,整个客流结构发生变化,比如这片像刚才我说临平这一段,势必的肯定有一部分乘客会转到地铁上去。对于我公交来说能做的,一个可能对它的班次进行调整,如果说是班次调整,还是可能会造成一定的资源浪费。这么一个情况之下,我们也有可能会来优化调整,所以说这个调整也并不是绝对的。

主持人郑煜:也不绝对。我想听一听两位市民,你们对于这条临平段和一号线的重合,你们会怎么想?

王轶伦(市民):我就觉得它的调整,其实根本就没有什么必要。因为你想想309路的站的密度,是比地铁大很多,其实也可以把309路看作地铁一号线的一条接驳线,因为毕竟地铁在那边的话,将近站距有2公里多,这个地方让你早上走走的话,人家肯定是不愿意走的。

宋忠赤(市民):我觉得这要观察一段吧。我觉得现在这条线路还有存在的必要,如果将来实在你觉得存在下去没有必要了,给它调整或者是取消好了,我觉得这是自然选择的过程,这是市场行为。

朱成方(评论员):这里有三个利益在冲突,一个是乘客的个人利益,我觉得我怎么方便,我希望怎么样的,这是一个。第二个是单位的利益,地铁公司和公交公司两个竞争单位,他们的利益也会有冲突,我认为我的行,我凭什么要让出来,我还要争夺客源,我甚至要故意做成,让更多人来乘我的公交车,不坐你的地铁了。还有一个就是全民利益,我们全体的利益,这个路不是谁的,路权是属于全民的,地铁也是属于全民的,因为那么大投资,把它的作用放到最大,这是我们大家要关注的。

王峰(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近段年期间大家对竞争这个词比较敏感,刚才我也感觉到了,好像我们在心里在想象的,地铁会和公交产生一种竞争的,我觉得这种竞争有,但不是在竞争的客流量上的竞争,而是应该是一种服务上的竞争。通过这种竞争提供高品质的服务,来为杭州市提供一个优质的公共服务系统,地铁的一个最大的长处是什么,它有竞争力,它的竞争力除了大容量,这是每个人都知道的。其实它有对我们杭州市民更期待的,一个就是它的速度,它稳定在35公里的速度,在我们早晚高峰期间,杭州市车速可能也接近,应该在20公里上下在浮动吧。

朱成方(评论员):哪里20公里。

王峰(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我可能比较乐观了,这是我说的小车车速,公交车车速可能更低一些。所以这个是我们公交集团的弱势,但公交转换另一个角度,公交有我的优势。我的网络化,还有我的站距短,老百姓使用起来方便。怎么把这两者组合在一起,我觉得是可能今后包括不一定是开通了,开通之后发展阶段当中共同来考虑。最后一个就是我们这个事,目前还要针对一个开通线路,有一个非常特殊性的,跟其他城市不太一样,因为我们只有一根线,而且是根C型线,怎么围绕它的形状,来共同解决杭州的公共客运问题。

吴伟强(浙江工业大学):线路没有大调整的话,站与站之间的对接公交公司我看做得不少,我想知道一下这种调整的方法,遵循的是什么最基本的原则。

王峰(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我们首先优先考虑的,结合我们杭州特色就是步行跟自行车,还有公共自行车跟公交,再次是在考虑一些私家车,或者是出租车接驳方式。整个一个因为我们城区一号线的话,在外围的接驳条件是设施条件比较好,我们是尽可能多预留这些场外设施的用地,在城区段这块的话我们也是根据,因为城区段的话这个线路非常奇特,还是再次提到就是C型线,它不停地也是在商务中心区的,有在居住区的,每个站点特色都不一样。我们就根据客流预测,高峰小时的客流预测,对接驳方式进行一些分析,最后确定它总体的接驳的结构。这里面根据结构的话,再提出一些用地设施规模,我们公交集团的话就根据这个,我们是尽可能一起来协作,多预留公交场站的这些用地,多为未来的这些公交线路的开设,为接驳提供一些良好的条件。

主持人郑煜:所以公交公司其实根据规划局,规划方面来提供的数据来进行设置,所以我们在看到这次的接驳方案当中,除了我们在上一期节目谈到的,有新增的线路,包括有七条调整的线路,还中还有一个非常重要,就是公交枢纽站的建设。对于这个公交枢纽站的建设,它到底意味着什么,对我们市民的出行,它又会带来什么样的便利呢,我们先进短片了解一下。

 

VTR

解说:根据《杭州市地铁1号线交通配套衔接规划》,将在近江站、婺江路站、彭埠站、九堡站设置新的换乘枢纽站,目前杭州已有城站火车站枢纽站、焦家村公交中心站、杭州汽车客运中心首末站三个枢纽站。地铁开通后,这些枢纽站将在换乘中发挥怎样的作用?记者以城站火车站枢纽站为例,实地进行了调查。在城站站,记者发现乘客走出地铁站口,步行几分钟的距离就能在枢纽站里换乘到公交。

乘客1肯定是有个枢纽站好点的嘛。

乘客2这样蛮好的嘛,因为坐地铁也方便了。

解说:这个枢纽站聚集了近20条公交线路,分别通往杭州西湖景区、下沙、半山等各个方向,乘客可以很方便地换乘。另外,这里还专门设立了咨询岗亭,为乘客换乘提供服务。

赵爱芳(公交集团三分公司车队队长):我们这边集团公司也有相关的一些信息,所有的这些站员、服务员都能够掌握。比如说坐几路在哪边,坐几路在哪边,我们都知道。

乘客在问起来的时候就特别的方便

解说:公交枢纽站很重要的一个功能就是疏散地铁带来的巨大客流。由于过去预留了充足的空间,城站站在接驳客流方面还有一定的潜力。

赵爱芳(公交集团三分公司车队队长):像我是3路和88路两条线路,3路是大概每天有15000个人次,88路大概有8千到1万个人次,目前有这么多。

解说:据介绍,地铁开通后,城站火车站枢纽站每天可完成驳客达十多万人次。然而,对于近江站等四个新增的换乘枢纽站来说,能不能在短时间内疏散大量的乘客,是地铁开通后面临的一个巨大挑战。而更为迫切问题是,枢纽站从建设到投入使用还需一段时间,在地铁开通后,如何接驳骤增的客流,这也是许多市民所关心的话题。

 

主持人郑煜:其实我们这个短片它已经提出了相关的问题,这个枢纽站大概什么时候能够建成?

王峰(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基本上都在同步推进,可能近江站会稍微晚一点,当然也是年底。

吴伟强(浙江工业大学):大型枢纽站,特别是新建的三个,是采取一种什么样的模式来建的,是立体式的还是平铺式的?

王峰(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焦家村这里的话目前场地是平面的,但未来这里面可能就谈到,轨道或者说大型枢纽站的,未来的建设模式,整体上来说对杭州这么紧张的情况下,应该是往综合体的方式来进行建设。

吴伟强(浙江工业大学):我有点担心这个地方,大量地接纳城北来的这样一些乘客的话,这个地方的区域特征,现在就已经是非常拥堵了,是一个交通要道,这个地方的交通并不是很方便。

宋忠赤(市民):这个实际上刚才介绍的时候,我觉得还漏了一个重要的,东站那个枢纽站,我觉得应该建起来是立体枢纽站,它应该是功能最大的,都是立体的,你规划刚才说几个平面的,那个我觉得将来火车东站的枢纽站,可能要承担着更多的疏散功能。

吴伟强(浙江工业大学):香港的地铁为什么很方便,其中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基本上都是上盖物业,地铁出口出来以后,上面直接就是shopping mall,或者其他一些停车站,它就不需要再穿过马路,或者疏散到别的地方,再去上公交车。

朱成方(评论员):但是婺江路这个,要穿马路我觉得就很麻烦,还有我们现在要多考虑一点,比如说在五号线没有建成之前,从城西城北的这两个方向,一下子有好多人在这个地方要享受地铁了,那么怎么办,所以我强烈建议这方面要多考虑,要接驳和增加直达线路的问题。

王峰(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其实在我们规划上,从交通这个角度来说,08年、09年我们就编制了杭州市的换乘枢纽规划,对这些有可能成为未来的,换乘的这种点的话,有门户型、有集散型,还有换乘型,都做了这些布局。有专业规划之后,我们在各个控规编制的过程中,都已经开始来进行这些考虑,部分用地我们都是兼顾公交,兼顾商业或者是居住这些开发,香港这个模式,因为土地非常节约的情况下面,怎么来创造最大的一些城市功能。

吴伟强(浙江工业大学):实际上接驳的方式,全球目前概括起来无非三个方式。第一个就是综合枢纽站,第二个就是大型的接驳站,第三个就是一般的换乘站,而综合枢纽站的话,一般是采用一体化的这样一种方式来对接的。大型接驳站的话,它的建设范围应该是在,地铁沿线两百米左右的范围之内,它可以平铺。但是也可以考虑立体式的,一般的换乘站,它的原则就是尽量的能够靠近地铁出口。国际上的研究包括经验的话,有人提出来50米到80米,这么近的一个距离,当时我觉得就杭州,整个一个交通状况来看的话,靠得太近未必是好事,因为我们杭州的公交车站,本身它的平均距离只有500米,我觉得更多的应该。

主持人郑煜:你觉得合适的是多少?

吴伟强(浙江工业大学):我觉得更多的应该把地铁的出口站,也看成是整个公交线路上的公交站之一,公交车站如果平均间距是500米的话,我觉得500米也未尝不可。但是考虑市民的很多方便要求的话,200米到250米之间,或者以250米做一个区分来建的话,可能会比较合理,否则靠得太近的话,跟朱老师讲的一样绝对会造成拥堵。

朱成方(评论员):因为它要有一个疏散的空间,假设很多的人下来以后,我走得快你走得慢,它就要疏散,这条路是很需要的,假设是150米之内的话。

吴伟强(浙江工业大学):这也要做一个区别,市中心和周边地区和外围不一样,外围空间很大的话靠得近一点那是好事,但是市中心的话本身整个一个区域格局,已经非常拥堵的情况下,如果还要靠得太近,那反而是坏事情。

王轶伦(市民):大家坐地铁进市中心,我觉得公交枢纽站市中心还少,不是周边为主。这个当中最好不要,像龙翔桥这种站,我就觉得根本没有必要去开,像龙翔桥那些线路出去全都到别的站,像现在萧山线路完全可以到近江,他们坐地铁进来了。

 

分提要

解说:杭州公交接驳地如何完善细节?

吴伟强(浙江工业大学):力求简约,不要恶搞。

王轶伦(市民):明天地铁开通,今天公交要全部调整到位。我觉得这件事对大家来说都是很不方便的事情。

解说:《我们圆桌会》下节讨论。

 

主持人郑煜:你们提了这么多建议,我不知道两位你们怎么看,觉得这些建议可不可采纳?

王峰(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可能几位老师多虑了,目前毕竟至少在初期这个阶段之内的话,我们一号线出来这些客流,步行空间这块应该问题不是特别大,因为客流也是逐步在培育的。我们地铁集团为头,做过一个开通初期到明年年底,大概有多少客流的(调查),可能也就在20多万,但客流摊到几个站点的话,就个别几个站点,武林广场包括凤起路,还有打铁关站这几个站,还有一个闸弄口,这几个西湖文化广场,我们传统中心区的。这几个传统的这几个站,但这几个地,我们图纸上看看这个图非常小,但是从实际上来看的话,这里都是几万平方米在这里,它这个人行空间的话,我们一条过道的话只要留足,比方说留到5到10米的步行空间,还是可以消耗的。毕竟我们这里站口多,我们这里有四五六个站接,各个方面一分,唯独要担心的是过了五到十年之后,我们地铁成网了,大家出门第一选择就考虑地铁的情况下,那时候这个量是数量级在递增,比方说我们轨道客流,我们可能预测是20多万,但轨道成网之后,我们的预测的话能达到八九十万。

宋忠赤(市民):说到枢纽站我想提一个建议,因为这几个枢纽站,只有彭埠那里是最不成熟的,完全是在新地方开发的,如果要想充分发挥,彭埠站的疏散客流的作用,还是要像昨天那个节目说的似的,对那个公交线路进行调整。有些线路可以适当的再延伸两站,延伸到那边去,尽量开通到周边地区,特别是成熟小区的直通车,这样的话周边居民更方便一点。

陈施承(市公交集团):这以后我们已经有考虑了,不是说我们没有考虑,为什么近期只放这两条线路,其实这是一个很大的现实问题,没有道路可走。

主持人郑煜:当然我们知道现在公交集团向全市,推公共接驳的方案,其实是要征询市民的建议和意见的,我们两期节目下来,在今天这期节目当中,我们也想听听在场的,我们的嘉宾,我们的市民,对公交集团公布的这份方案,你们有什么好的建议和意见没有,来可以给他们的。

王轶伦(市民):我作为乘客的感受,首先第一我觉得,公交集团票价问题应该考虑一下。首先公交换地铁,地铁换公交,甚至是接驳线的票价,票价多少合适,对因为现在很短的一条线路,最好一块钱左右差不多。还有现在我就觉得,首先地铁马上开通以后,很多路面都已经恢复了,把已经改掉了线路改回去,因为这个东西,大家毕竟都是习惯的东西,有些要改回去。线路的调整随着地铁的开通,根据客流的不断变化,该增加班次的增加班次,客流什么的该调整的都调整,而不要说明天地铁开通,今天公交全部要调整到位,我觉得这个对大家来说,都是很不方便的事情。

朱成方(评论员):我们要让这样的人,放弃小车来做地铁和公交,这是我们的初衷,而且要让更多的人去做地铁,因为地铁坐的人开车的人就越少,公共资源肯定是最大化。当然我们也希望更多的人坐公交车,怎么吸引呢,怎么把车扔掉呢,要少换乘,多长线,而这种长线在我们这里是欠缺的,特别是城西走廊,少换乘。

宋忠赤(市民):我说票价我想说两句,我想尽量还是像我们刚才说的那样,尽量少用短途接驳车,尽量能把公交优化,如果是有必要设短途接驳车的话,我倒提一个建议。因为票价的问题是这样的,它不有一个延续性的吗,你坐了头班,其他公交车过来,你马上上接驳车的话,这段我觉得应该是免费的,如果是你单独乘接驳车的话,你可以是付费的。如果是说我乘了一段接驳车,我马上要乘下一段公交车,乘下一段公交车这个也应该是免费的。

吴伟强(浙江工业大学):首先王所长他们在,对规划部门也有两点希望,第一个不仅仅把票价做一个调整,还有一个公交和地铁,能不能够像香港这样一卡通,这是第一点。第二点我们还是很关心大专院校的学生,特别是高校园区,居民的集中的居住区,在这次我们考虑调整,协调和对接的时候,考虑一下最后一公里的这个问题。我们有了地铁以后,公交对接的过程中力求简约,不要恶搞,首末班车和地铁的首末班车的协调,这是第一点。第二点发车频率肯定是要做改变的,肯定是要加大这个频率。第三点因为这个,哪怕是你首末班子的调整,发车的频率做了改变以后,有些特殊的时段会有突然的事情出来。整个监控和协调体系,反映速度能不能够加快,否则就可能导致大量的人流,无法及时疏散。

朱成方(评论员):对就是地铁出故障的时候,公交怎么去替补,我对公交公司提点建议。当地铁没有班次的时候,希望有公交出来填这个空白,这个是很多媒介。

主持人郑煜:王所还有陈主任,听了我们专家,我们的评论员,市民提供这么多的一些信息和建议,我不知道你们有什么感想,有什么收获没有?

王峰(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在公交这一块可做的,也是一个记忆,其实是任重道远。我们这里面是一种多层次的多方式的,包括各种各样的子系统,里面可以有一些短途接驳巴士,长途专线巴士,包括高峰期间的专线巴士,各种各样的内容,方式是非常多的。希望在今后的工作中,大家共同把杭州市公交系统,不单单谈地铁,就是一个大系统,我们把这个东西给一起来做好。

陈施承(市公交集团):这个收获比较大,应该说各位专家和嘉宾的一些发言,也给我们开拓了一些视野。首先我们想不管是主城区也好,滨江区也好,不光是推出几条线路,整个我们也是想通过,圆桌会征集一下广大市民,对公交怎么样更好的对接地铁,听一下大家的意见,今天节目中的意见,包括平时市民征集的意见,我们肯定会认真的梳理。如果能够在公交层面上能够解决的,肯定会尽力予以解决。

主持人郑煜:今天我们好像是在说公交接驳的事情,到底是怎么样,是如何去完善,如何去征求意见,其实更多的想通过我们这次机会告诉大家,我们的出行更应该的是考虑到公共交通,让我们的出行变得更加绿色,更加的低碳。好的,感谢你收看本期的圆桌会,再见。

 

再说几句

王轶伦(市民):地铁不是解决交通堵塞的万能药,像北京、上海地铁也很密,但是他们的交通还是照堵,所以说我觉得地铁是给大家更多的选择,而不是说解决方案的一剂良药。

朱成方(评论员):公交的线路延长的问题,延长到小区去,延长到学区去,让更多的人把小车放弃,坐公交坐地铁,这才是我们的根本。

来源:杭州网 作者: 编辑:沈达

 我也来说两句: 0条评论 查看评论
 会员登录名 密码 [注册]
杭州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包括杭州日报、都市快报、每日商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杭州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包括杭州日报、都市快报、每日商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杭州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杭州网联系。
 
杭网议事厅动态
·“杭网议事厅”走进白杨街道 望公交更便捷
·热心市民称赞杭网议事厅进社区很贴心
·网友赞议事厅 建议采用回访制让平台更贴心
·“杭网议事厅”走进清波街道 聆听市民需求
·议事厅入选全国“社会管理创新”优秀案例
·杭州网杭网议事厅登上市两会宣传屏
·“杭网议事厅”被评为2011年度优秀窗口微博
·市领导慰问杭州网采编人员
·市民代表承诺要为杭州民主民生贡献力量
·杭网议事厅荣获杭报集团“最佳新媒”奖
联系 杭网议事厅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下城区体育场路218号杭州日报南大楼518杭网议事厅编辑部
邮编:310041
邮箱:hwyst@sina.com
热线:85052222
联系 我们圆桌会
地址:之江路888号杭州广电中心1610室
邮编:310008
热线:89912345
网站简介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建站服务  |  帮助信息  |  联系方式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366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05
杭州网(杭州网络传媒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法律顾问:浙江智仁律师事务所律师 马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