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3日:让“菜篮子”直通车开进千家万户
总提要
解说:“菜篮子”直通车试点9月全面铺开,《我们圆桌会》一直关注。
主持人郑煜:为什么没有考虑过进社区?
何麟海(麟海农业合作社):进社区毕竟我们还没有这个渠道。
解说:往期嘉宾所提意见一一实现。
朱约瑟(百乡缘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进去难度很大,那我们心理压力肯定很大。
主持人郑煜:今天来谈就特别有底气了。
解说:市民对直通车仍有要求。
李鹊儿(市民):你不能今天凑凑弄两个咸鸭蛋,弄两个皮蛋。
解说:让“菜篮子”直通车开进千家万户,《我们圆桌会》今晚讨论。
嘉宾介绍:杭州市贸易局网点处处长孙继群;市物价局监测预警分局局长裴赟;省农业厅蔬菜首席专家推广研究员赵建阳;杭州百乡缘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朱约瑟;采荷街道商教苑社区副书记李鹤元;资深媒体人朱成方;市民李鹊儿。
主持人郑煜:沟通改变生活,对话推动进步,欢迎收看《我们圆桌会》。观众朋友,我现在手上拿到的这份文件,是有关于杭州市政府近期刚刚下发的有关于推进菜篮子直通车进社区试点工作方案的通知。这个通知里面看到内容,我们知道了从今年的9月份开始,杭州市将会在全市范围内,对菜篮子直通车进行一个试点工作。其实我们在去年的时候,像朱老师肯定很有印象,我们节目在持续关注这方面的信息,接下来我们先来看一看这方面的情况,我们先进VTR了解一下。
VTR
解说:菜篮子是每个马大嫂生活的一部分,不过对于杭城的部分市民来说,这菜篮子拎的并不容易,由于家离农贸市场有点远,很多人买菜常常要走老半天,那么如何让市民买菜更方便,在去年的10月19号和10月20号,《我们圆桌会》关于,蔬菜直销进社区节目的讨论中,就曾有蔬菜基地的负责人表示,想与社区进行对接,但实施起来难度较大。
主持人郑煜:为什么没有考虑过进社区?
何麟海(麟海农业合作社):进社区毕竟我们还没有这个渠道,不可能我们单个跑到社区去,社区也不会欢迎我们。
解说:对此现场的嘉宾提出,能否通过蔬菜基地和农贸市场在社区里设点,让市民在家门口就能买到新鲜的农副产品。
孙继群(市贸易局网点处):鼓励农贸市场的经营户,星期天或者是周末到社区去供应蔬菜。
朱成方(资深媒体人):小车进来配送到家家户户,我觉得这个相当好。
解说:节目过后这种蔬菜直销的新途径,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重视。从今年6月份开始,杭州的菜篮子直通车开始在一些社区进行试运行,《我们圆桌会》也在当月,针对如何完善菜篮子直通车网络进行了激烈的讨论。
朱约瑟(百乡缘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以后是每辆车当中都有一个快速检测仪,老百姓认为这个菜不放心,我们现场给你测。
孙继群(市贸易局网点处):场地和时间问题(确定)以后,正式运行以后,社区和运行企业签定协议,固定时间和地点运行。
朱成方(资深媒体人):我觉得市政府第一给政策,第二给监管,这两个到位了,第三个给场地,这三个都到位了我觉得没问题。
解说:除了要求菜篮子直通车能够做到定时定点,并通过加强监管,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之外,嘉宾们还建议通过多种途径进社区,丰富直通车的经营形式。
金少胜(浙江大学):是不是可以考虑像国外的有一种模式,其他企业可以公平的进来,农贸市场也可以进来?
朱成方(资深媒体人):直通车进社区不是你的专利,农贸市场也可以进的,农贸市场我是摊主,我觉得我可以跟你竞争,凭什么你能进我不能进,我觉得都能进。
孙继群(市贸易局网点处):这个意见我很赞成,他可以进社区,也可以进农贸市场,农贸市场也可以就近就便,进社区为老百姓服务,而且农贸市场进社区还用不到车辆,对不对?更便捷,更方便。
主持人郑煜:我们看到以前节目的回顾,我们看到片子当中我们这些老嘉宾的面孔,在今天我们这张圆桌上又再次出现了。其实关于菜篮子直通车进社区,这个事情都是大家一直持续关注的。其实我们知道最早的时候,像朱总这样的,你们公司想要进社区一开始没有渠道,到后来孙处这边提供了一个试点,到今天杭州市下文了,在各个区选择性的进行铺点工作。所以在这个过程当中,其实走了很长的一段路,在这里先问一下孙处,从刚才这个短片到今天文件的出台,我想了解一下贸易局在这一段过程当中,在这么长一年多的时间里面,从节目当中都收集了哪些好的建议?
孙继群(市贸易局网点处):参加圆桌会也不是一次两次了,关于菜篮子进社区也好,直供直销也好,参加过几次,每次参加圆桌会都有一些启发。比如上次圆桌会上提出的,以什么样的形式进社区,可以直通车,农贸市场也可以进,基地也可以进,也可以进单位,进企业。
主持人郑煜:这是当时你提出来的,现在文件里面这个。
孙继群(市贸易局网点处):文件当中也体现了这方面的要求。
主持人郑煜:朱总,您其实参加过圆桌会好几回了,我想问一下,与前两次的感受心情有什么不一样?
朱约瑟(百乡缘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原来虽然我们是在圆桌会上面说这个事情,到底成不成功,直通车能不能够进去,首先是要政府引导,政府能够发文我们进去,我们原来是有压力的,政府发文件当中还有很多的制约条件。还有什么东西,我们把车子、设备、预案全部都弄好了,进去难度很大,那我们心理压力肯定很大。
主持人郑煜:以前你参加圆桌会谈菜篮子进社区的时候,你心里还是有点忐忑的,不知道会怎么样,今天来谈就特别有底气了。朱老师看到短片的时候,其实您讲了很多好的建议,我不知道你现在还能不能记得,你以前在上《我们圆桌会》的时候,关于这方面的话题你都提了哪些建议?
朱成方(资深媒体人):现在我很高兴的就是,当然不是我一个人提的,好多人提的建议上面,在圆桌会提的建议,好多都成文实现了。我刚才瞄了下这个文件,我感觉到这是叫民声促民生,第一个声是声音的声,老百姓的声音,由我们在圆桌会上讲出来以后,促成了大民生的感觉。从最早提出来这个概念,到后来让老百姓了解菜篮子进社区,最后让老百姓接受了,这个形式在慢慢成长了,到现在逐步完善了,这个过程都离不开圆桌会。孙处来了好几次,每次他都觉得他听到了一些东西,回去再完善再实现,因为他很重视老百姓的东西。他是官方的,我们是老百姓,我们把一些老百姓的意见提出来以后,在这里得到大家认可了、认定了,然后完善了。
李鹤元(采荷街道商教苑社区):蔬菜什么时候进社区,在江干区是比较先列的,比较早搞的。当时我们感觉心里不是很踏实,它进来本身老百姓很欢迎这个事情。到现在为止目前老百姓讲怎么不来了,当时就是考虑到一个成本问题,数字城管经常来拍照,他认为是无证摊贩,我们就跟他们联系今天不能摆,有的时候放了一半就收掉了。居民们老是问我们,政府都认可了,数字城管怎么回事,我估计是一个协调问题。今天看到文件了,刚才我在门口也和孙处也在探讨这个问题,我说这个问题如果大家都协调好了,沟通好了,让老百姓真正得到实惠,放放心心的。
主持人郑煜:现在你心也踏实了,就跟朱总的心情差不多。我想问一下9月份要开始进行试点的,菜篮子直通车进社区的方案,我们是基于什么样的背景下面才出来的?
孙继群(市贸易局网点处):商务部有一个关于周末市场的相关通知,国务院领导同志也有相关的指示和要求,市政府邵市长也做出了相关的批示和要求。在这种背景之下,老百姓也有这方面的呼声,根据这些背景、这些要求,我们在今年年初开始调研。刚才朱老师也说了,《我们圆桌会》也给我们很大的帮助,在《我们圆桌会》上我们也得到了很多启发,在这种背景之下形成了这么一个方案。
李鹊儿(市民):我们这里原来大家很欢迎的,约定好一个星期来两次,朱总做得比较好的。后来品种单一了,东西质量不是很好了,慢慢慢慢你们也拿不出东西来。最后把我们这个点也暂时停掉了。我发觉这里面蔬菜跟市政府,孙处他们有一个政策指导,蔬菜基地搞基地培育要有一个调度,你在发送的时候,也要有一个完整的物流调度,根据市场的需要。你不能今天凑凑,弄两个咸鸭蛋,弄两个皮蛋,弄两个鸡蛋、鸭蛋,还有不会坏的大蒜头这种东西,臭豆腐,蔬菜真的没有了。
赵建阳(省农业厅):有菜篮子直通车这样一种新的蔬菜销售形式现在要出现了。尽管9月份才开始搞试点,我觉得这种形式的出现,肯定会对我们居民在蔬菜的日常供应当中,会带来非常多方便。但是这件工作做好问题也比较多,工作压力也比较大,我其中感觉一个最大的问题,直通车的供应首先蔬菜的菜源怎么保障。比如说朱总你这个企业开起来以后,你每天供应多少菜,你这个菜从哪些地方过来,可能一部分是来自于自己的蔬菜基地,其他的菜源怎么保障。因为蔬菜是有季节性的,一会儿多一会儿少,一会儿有一会儿没有,我们居民对品种的多样化,要求也是比较多的,作为我们一个基地要保证品种的多样化,这个难度非常大。
朱约瑟(百乡缘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产品的品种问题,我们公司自己基地面积不是很大,赵处在说的我们是用基地与基地衔接,直供直销的,像我们现在这个基地菜品不多。现在像高山蔬菜,850米以上的海拔,上次孙处也陪我们一起去看过,像这种基地有一个季节差运输过来。
孙继群(市贸易局网点处):菜的多样化既是老百姓的要求,也是企业生存之道,他不能达到这个要求,这家企业肯定要被市场所淘汰。
分提要
解说:“菜篮子”直通车形式能否更加多样?
孙继群(市贸易局网点处):物业签收以后,你回家到物业管理的地方去拿一下就可以了。
李鹤元(采荷街道商教苑社区):就直接用卡的形式,包月的 。
解说:让“菜篮子”直通车开进千家万户,《我们圆桌会》继续讨论。
主持人郑煜:我们在想菜源的多种,跟我们直通车的经营模式的多样化,其实是相等的。我们来看一个短片了解一下,菜篮子直通车进社区,它的经营形式到底有哪些。
VTR
解说:在试点的社区,我们看到了菜篮子直通车的模样。厢式货车,被巧妙地改装成了一个临时商铺。车厢侧门翻下,变成货架,摆放着番茄、青菜等新鲜蔬菜,车上还装有LED电子屏,滚动显示蔬菜的价格、检测结果、生产基地等信息,如同一个袖珍的农贸市场。据了解,一辆直通车进社区能提供200多个品种、3000多斤蔬菜,主要经营蔬菜、水果、蛋、粮油等为主的农副产品。因为蔬菜是从生产基地直接拉到社区的,省去了中间环节,同样的蔬菜品种,直通车上的价格基本上要比超市便宜40%,比一般农贸市场也要便宜15%左右。而直通车所供应的蔬菜,其中70%多来自蔬菜基地,30%左右来源于市场。从基地到配送中心,再到社区,每个环节都配备先进的保鲜设备,减少再度污染的可能性,以确保送往社区蔬菜的安全。
主持人郑煜:好的,我们看到这个短片,其实是根据这一次,市政府出台的文件里面规定的要求,形式是多样化,以前我们提到过。比如说有没有上门服务,还有蔬菜的门店,这样的形式我不知道贸易局,在下一步的工作当中有没有考虑到。
孙继群(市贸易局网点处):实际上这个方案当中就鼓励企业,我们鼓励企业不光是直通车,你可以采取直通车的形式,我们也很欢迎,老百姓也很欢迎。你说直通车你不做,你愿意开社区门店,这个政府也给予支持。
朱成方(资深媒体人):那更好,24小时的。
孙继群(市贸易局网点处):而且这个不占社区的场地,他没有车。配送了车运到以后马上走,我听百乡缘(朱约瑟)说他以后的目标,也是要过渡到社区门店的形式,我们已经在做了。另外一种配送形式,比如说你和物业联系,现在有很多快递企业,把快递送到物业,物业签收以后,你回家到物业管理的地方,去拿一下就可以了,以后直通车也可以这样,你就送到物业,物业签收以后,老百姓下班以后,到你这个地方领取就可以了。
主持人郑煜:是不是我们目前菜篮子直通车进社区,相互之间企业的竞争,是不是一种就像朱总这边,百乡缘这边的直接到社区,一种。还有一种是你们说的直接把菜送到家里,点对点服务?
孙继群(市贸易局网点处):(目前蔬菜企业)报名是在农办报的,农办告诉我有40多家,我们这两天要碰头讨论一下。比如说已经在开门店的,余杭村在开社区门店,上次另外有一家企业,和万寿亭农贸市场合作,也在开这个门店,门店的发展速度可能没有直通车快。
主持人郑煜:那个是需要一定时间的。
孙继群(市贸易局网点处):它有一定时间,还有一定的租金,租金如果高的话运行上面还是吃不消的。
主持人郑煜:我觉得作为主管部门,我们可以设想很多种模式,但是最重要的还是要听听老百姓,你们到底觉得哪些模式是最重要的?
李鹤元(采荷街道商教苑社区): 朱总也和我沟通过的,他们准备发卡的形式办卡。我们这里因为是服装市场,老板很多的,他们可能没时间,就直接用卡的形式,包月的,一个月比如说两千块钱或者是多少,品种基本上都定好送货上门,这个我们也沟通过,设想过。
赵建阳(省农业厅):实际上我也在考虑,现在蔬菜给老百姓日常蔬菜供应,我感觉有五种形式,一种是农贸市场,一种是超市,一种是我们的小蔬菜店,就是直销的,还有现在我们有直通车,还有你们在搞的电子商务、网上配送,我觉得这五种形式已经不少了。这五种形式是互补的。
主持人郑煜:互补。
赵建阳(省农业厅):互补的,不一定说每一种形式都要功能很齐全,品种很多样,我觉得不一定完全做得到。我们有了农贸市场,有了超市以后,包括有了小蔬菜店以后,我觉得直通车是一个互补,它可以再弥补一些。这几种形式还有一些不足的地方,这样直通车的作用就发挥出来了。但是你要直通车都达到像超市这种,农贸市场这种方式,我觉得也不现实也不可能,所以我觉得我们这种形式,最后说来说去就是八个字,第一是安全,第二菜是新鲜,第三是价格合理,第四是方便。只要把这八个字做好了,现在这四种形式也好五种形式也好,是基本上可以做到。
孙继群(市贸易局网点处):我也很同意赵研究员的观点。菜篮子直通车也好,网上配送也好,肯定是作为农贸市场的一种补充,它不会是主渠道,农贸市场对蔬菜的供应,就目前而言它还是主导地位,还是要占主导地位。
主持人郑煜:这个事情其实不是靠一个部门能做好的事情,是希望有多部门进行联动,哪怕是多部门一起做可能会比较麻烦或比较累。刚才朱老师也不断的去强调这个事情,但是我们很欣慰的是,这次这个文件出台里面,恰恰就对这个事情做了一个明文规定,现在要实行多部门联动。具体多部门如何进行联动,先进广告,广告之后继续来关注。
分提要
解说:直通车进社区多部门联动能够提供怎样支持?
裴赟(市物价局):):把市场上合理的平均价格比较权威的把它公布出来。
朱成方(资深媒体人):我觉得这个最好要长效机制化。
解说:让“菜篮子”直通车开进千家万户,《我们圆桌会》下节讨论。
主持人郑煜:感谢朋友们,广告之后继续关注《我们圆桌会》。刚刚在广告之前我们提到了,菜篮子进社区要实行多部门联动,这也是本次我们杭州市政府,出台的文件里面有所规定的。接下来我们先来看一个题板,我们看这个题板是有关于推进菜篮子直通车进社区,试点工作方案中第九条,写到一个工作职责,我们看到这里面有一系列的部门,贸易局、农办、工商局、城管委、交警局,还有财政局、交通运输局,还有物价局等等。我想问一下孙处在这个题板上面,还有没有没有提到的部门?
孙继群(市贸易局网点处):主要部门应该都提到了。
主持人郑煜:主要部门都提到了,都在这了。我们也请到了物价局的部门同志裴局,裴局我想了解一下,在这一次菜篮子进社区这项工作推进当中,物价局在这里面起到一个什么样的职能?
裴赟(市物价局):根据方案上规定初步一个设想,刚才赵研究员也提到了,就是八个字当中的一个价格,这个价格因为到最后,民生上面反应到最后,老百姓有没有得实惠。除了安全这些前置条件以外,实际上价格是一个很重要因素。那作为物价部门来说,怎么样把这个问题落到实处,是不是根据这个方案上写的,低于市场的售价。在发生异常波动的时候,能够像朱总一样承担起。进入这些企业因为享受了政府的一些政策,能够承担起这些责任,起到了平抑价格的社会责任。作为我们局来说方案上列到,价格监测的采集,这个方式跟原来有比较大的不同,这些点要能够反映出这些农贸市场。这些直通车进到的这些社区,周边的运行情况,就好像刚刚李大姐说的一样,你旁边有可能也有点。他这个信息如果按照市场,平均价来公布的时候,有可能是比较高的,企业进去比较有说服力的。但实际上对周边老百姓来说,他的感受并不是这样的。所以我们在布这些监测点的时候,有可能在这方面有比较大的改变。你社区到哪里,跟社区相关的农贸市场或者超市,或者其他的一些点,包括生活必需品的这些点,我们应该把它布到。作为物价局当中起的比较重要的另外一个作用,把这些信息怎么样公布出去,让老百姓知道,这个价格的确比市场价要低的,而不是说企业自己在网站上说一下,市场价是10块我卖5块。这个是没有公信力的,我们就是要解决信息发布的问题。
主持人郑煜:所以通过价格的调整,对企业无形当中也是一种监管,在这个过程当中我想问一下朱总,刚才我们提到有这么多的部门,开始介入到菜篮子进社区这么一件事情,您作为企业您是怎么看,您觉得有必要那么多的部门介入吗?
朱约瑟(百乡缘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是要这么多部门进去,我建议把物价局今日指导价提供给我们,如果提供给我们定价就很好定,有的时候我们定价也会有误导,市场上的行情我们也不是很清楚,我们只能在我们范围当中,比如说我们运输成本是多少,人工成本是多少,我们考虑到我们企业方向去定的。
朱成方(资深媒体人):我觉得这个太重要了。刚才朱总讲的我也很接受这个东西,因为物价局现在作为这么一个部门,刚才这位同志讲得很好,它有一定的权威性,老百姓信你,老百姓不信你肯定信物价局。物价局做的一个调查,比如说勾庄的价格,你的生产价格,你的运输价格多少调整,算出来一个核定价格是多少,大概是一个什么价格,而且这个价格必须告诉老百姓,他大概有多少利润空间,因为不可能让他亏。信息的对等,对老百姓、对他的行业、对菜篮子进社区,都有一个很好的正面促进作用。
赵建阳(省农业厅):我觉得菜价,物价局主要功能一个是监控,到底菜价现在情况怎么样,第二个价格高低,物价局现在也解决不了,实际上是市场调节的。
朱成方(资深媒体人):他没有权利,他可以告诉老百姓。
赵建阳(省农业厅):但是我觉得物价局有一个什么工作可以做,朱总蔬菜企业在运行当中,他们的成本你也可以去调查一下,他们的成本怎么运行,合理的我们要执行,不合理的要采取措施,这样子作为企业来说,他自己心中也有底了,我这些成本是合理了,我可以打入我的成本,保持多少的利润。
裴赟(市物价局):首先我想回应一下,物价部门在市场经济放开以后,有些价格并不是我们可以直接通过定价的方式,一般是管它的价格行为。我们今天在讲的,朱总这样的一种方式是新形势下出现的,我们原有的监测手段和办法,我刚刚没有讲完,不光是一个点的问题,还有它监测的频次和监测办法是不一样的。今天这个直通车在这个社区出现了几次,什么时候出现,它的价格要不要计算到,市场平均价里面去,我是不是要对它的价格要能够进行监测,这种监测的行为靠我自身部门这么几个人是不可能做到的,那我有可能要企业协助我们完成。他能不能达到这需要一系列的调研,我们把它做下来。作为公布成本这些东西牵涉到商业的法则,作为物价部门来说,我们能够做到的把市场上合理的平均价格,比较权威的把它公布出来,能够让老百姓知道,能够让企业在定价的时候有一个参考。
主持人郑煜:接着再回到原来的一个问题,关于多部门联动上面,我想问一下李书记和李大姐你们两个,看了一下我们题板以后,对多部门联动,有关于介入到菜篮子直通车进社区,这个事情你们怎么看?
李鹤元(采荷街道商教苑社区):我是这样认为的,蔬菜直通车进社区应该是老百姓非常欢迎非常欢迎的一个事情。就是我刚才提到的数字城管不知道怎么回事,一定要多部门联动、多部门协调。
主持人郑煜:好的,李大姐。
李鹊儿(市民):一个是老百姓有一个放心,市政府里面有一个文件,是市政府批准的,老百姓最相信就是市政府。
主持人郑煜:你们就觉得多部门也好,单部门也好,只要是政府主导的这个事情,你们就放心。
朱成方(资深媒体人):多部门管理我觉得最担心的,多部门到最后就不管了,这个是最最可怕的。因为多部门管理我知道就是联合执法,大家一起一炮打过,一阵风吹过,以后就不管了。所以要长效的管理,怎么达到长效机制,这是大家最关心的。我看看好多好多部门,当然有牵头协调的,但是牵头协调是不是都能管。我觉得这个最好要长效机制化,因为有的事情贸易局管不了,你说你去管,数字城管还是来拍照了,那怎么办。有的事情还是要长效机制,我担心的就是这个东西。
李鹤元(采荷街道商教苑社区): 我赞同朱老师的说法,上次城管拍了以后,我们说的我们都有文件的,邵市长都批示了,但是到最后落实到部门,每个部门都不知道这个事情,最后以收摊结束。
孙继群(市贸易局网点处):相关部门有相关部门的职责,一个部门去替代所有的部门,这是不可能的事情,这实现不了的。肯定要相关部门一块来把这个事情做好,既有联合执法,也有日常检查,最主要的还是建立长效机制。现在有没有这样的机制,对这方面的工作我们实际上也有考虑。最近我们已经起草了一个文件,现在领导已经签批掉了,聘请了120名社区的书记或者主任,为我们农贸市场和菜篮子直通车的监督员,他替代我们对直通车进行日常监督和管理,帮我们收集相关的信息。
主持人郑煜:整个过程当中我们看到,菜篮子直通车进社区,从去年到现在做了很多。在9月份以后我们会在全市进行推广试点,这方面的工作有没有可能完善的地方,我们下期圆桌会将继续关注,感谢收看本期圆桌会,再见。
再说几句
孙继群(市贸易局网点处):我们会像管农贸市场一样去管直通车,像牵头农贸市场工作一样去牵头直通车,像(管理)农贸市场一样多部门联动。
裴赟(市物价局):):作为部门联动来说,我们首先要解决部门之间的信息沟通达到信息的共享,这样才能做到业务的协同,通过这次试点能够把这些成功的经验把它固化下来,这样才能把好事办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