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2日:“三斤半书包” 带来的思考
总提要:
解说:大关小学推出三斤半书包引起关注。
金英(大关小学):各种媒体打电话进来要求采访这个事,于是我心里就很紧张。
解说:三斤半书包的推行能带来什么?
金新(学军中学):体现了大关人的一种教育良知,但是它毕竟是一种形式。
俞柏鸿(新闻评论员):你如何来保证学校同步的教学质量
解说:作为发起者,金校长现场又为何现场落泪?“三斤半书包”带来的思考,《我们圆桌会》今晚讨论。
嘉宾介绍:杭州市教育局初教处处长蒋锋;杭州市大关小学教育集团总校长金英;新闻评论员俞柏鸿;国家二级作家,《语文周报》浙江地区专版执行总编辑涂国文;杭州市学军中学高级教师金新;市民曹骏。
主持人张平:沟通改变生活,对话推动进步,这里是《我们圆桌会》,各位好,我是张平。现在新的学年又开始了,这段时间我们一直在谈教育的话题。开学了可能有番景象大家都看到了,很多的小学生都是拖着拉杆箱在上学。小学生的书包重,一直是大家公认的一个问题。但是最近在杭州有那么一所小学,它推出了一个新的做法叫“三斤半书包”,说这些孩子们上学的时候,他们书包的重量不能超过三斤半来减轻孩子的负担。这个事物一推出之后,大家对它还是非常关注的,这就是我们今天圆桌会要关注的话题。我们来认识一下三斤半这个书包。
VCR
解说:新学期开始,杭州大关小学900多名学生收到了学校统一配发的新书包,学生们形象地叫它叫“3斤半书包”,也有学生称它为“减肥小书包”。
记者:你们喜不喜欢这个书包?
小学生:喜欢。
解说:“3斤半书包”分为男女两款,单肩斜跨,材质为棉质帆布,自重约0.8斤,男款为藏青色,女款为深红色,书包设计成里外两层,外层用魔术扣,里层是纽扣。同时为了方便学生放置不同的书本以及水杯,人性化地设置了夹层。“3斤半书包”顾名思义就是学生放学回家,一二年级同学的书包总重量控制在两斤半以下,三到六年级同学的书包重量,要在三斤半以下。这是学校为了推行“轻负高质”的教学理念而特别定制的。
记者:以前是不是会重很多?
大关小学学生:嗯,重3倍以上,3倍不止的。
记者:那现在是不是很轻很轻了。
大关小学学生:嗯。
大关小学学生:现在不重了。
记者:以前很重,以前有多重?
大关小学学生 :很重反正,能有多重有多重。
记者:你以前背什么书包?
大关小学学生:拉杆的。
大关小学老师阮亚孜:主要也是考虑到学生这方面的压力,我们想减轻他们在学校方面的学业压力。
解说:学校老师告诉记者,为了更好地达到减负的效果,班主任将严格控制孩子们的家庭作业总量。每天放学的时候,还有两位老师在校门口会随机抽检学生的书包,称一称是否超过3斤半。
大关小学老师:你这个轻,1点7斤,OK。
解说:为了更进一步了解杭城小学生们的书包情况,记者又随机调查了几所小学,调查中发现,多数孩子们都背着沉甸甸的书包,还有不少学生甚至用上了拉杆箱的书包。
小学生:很重。
记者:你可以拿下来给我看一下吗?
小学生:这些不算,里面都是书。
记者:这么多书,都是双休日要做的吗?
小学生:对,双休日要做的,还有今天上的课老师发的一些试卷。
记者:你们都是这样子的吗?
小学生: 我的比她更重,有10斤,有10斤。
主持人张平:好,这就是这么一个情况,三斤半,一斤半都是市斤,金老师,曹骏在旁边乐呵呵的笑,我问一下曹骏你的孩子多大了?
曹骏(家长):我的孩子11岁,10足岁,就是上小学的五年级,9月1号上五年级。
主持人张平:她的书包重吗?
曹骏(家长):她的书包我估计大概有五六斤,远远超过三斤半了。
俞柏鸿(新闻评论员):英国专家有一个数据研究,他说如果说孩子的书包,重于他体重的10%以上,会导致腰背的损伤,还有脊柱的侧弯,风险很大,而且骨骼会加速老化。所以对孩子的身体健康也有好处。
主持人张平:好,我们今天就着重来,认识一下这个三斤半。刚才我们在片子中看到了,三斤半这个书包是一个特殊的构造,是当时这个学校为了推出这样一个举措,特制的书包是吗?
金英(大关小学):我简单介绍一下,这个书包有两点原因我们要推出。第一个是因为杭州市教育局,我们是拱墅区唯一的,轻负高质联系学校的小学当中的唯一一所,市教育局一两年里面给我们的任务就是,要在某一点上或者两点上,要扎扎实实的做到底,要拿出一个措施来。为什么选了书包呢,这个跟我个人也有一定关系。我其实是去年才来大关小学的,之前在一所叫做和睦的普通公办小学里当校长,当了六年了。在那所学校里我们当时觉得,要改变学生的学风学貌,想做一些小事情,做了和睦的十个好习惯,做得非常非常的扎实,做了六年。结果那所学校的行为习惯,变成全省很知名的,经常会有业界的人来参观。其中有一条是一个减肥小书包,我们已经做得很成熟,知道怎么样让书包轻下来。来了大关以后看到大关孩子的书包更重,而且大关的孩子,我们是全市招生的,他的路途很远,书包背在肩膀上更痛,我们想市教育局又有这样的任务,我们自己又有这样的经验,所以我们打算从小书包入手,来完成这个任务。其实上个学期学校里面的五年级、四年级,有两个年级已经用旧的书包,在做试点做了一个学期了,做下来发现也是行的。在上个学期我们德育处的老师和我,和制作校服的企业,大家一起来根据孩子实际的需要,专门来设计这个书包,选择中式是为了配合大关人的气质,因为我们是一所民乐特色的学校,非常讲究传统的,所以做的是中式的。又为了让男孩女孩喜欢,所以分成两个颜色,男孩是藏青色的女孩是红色的。我们就开了一个非常简单朴实的开学典礼,就把书包发下去了,小朋友也很高兴就开始背了。结果十点开始就发现不对了,各种媒体打电话进来要求采访这个事。于是我心里就很紧张,特别特别紧张,我很担心,因为不想特别扩大影响,所以会担心很多人给我们很大的压力,所以我们又马上班子开会,做了一个预案。
主持人张平:我刚才也听到金校长提到了一句话,说教育局你们是有一个举措的,叫轻负高质,轻负担高质量,这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提出来的?
金英(大关小学):很多年了。
蒋锋(市教育局):提这个口号应该已经有四五年了。
主持人张平:四五年了,有一些试点学校。
蒋锋(市教育局):我们去年开始确定了30所试点学校。因为我们也感觉到轻负高质这个事情,确实也很难,大家的思想也不统一,到底怎么做,大家也觉得没有办法。但是我们想通过一些试点学校,请他们在具体的举措上做一些探索,我们逐步的来推广,通过这样一种方式来营造这样一个氛围。
主持人张平:所谓的三斤半,就是你一定要控制在三斤半以内这个分量,你们赶紧给我们介绍一下,怎么控制三斤半的分量,怎么控制这个分量?
金英(大关小学):我想跟大家说的是,第一个我们给孩子在开学典礼上,提出的口号是,有能力的小朋友书包最轻。为什么有能力的小朋友书包最轻,第一个能力就是他自己,会管理好自己的空间。对他来说进到学校里面,这个小小的抽屉,他小小的储物柜,还有他小小的书包,是他个人最大的一个个人空间,他能管好这些东西,把要带的带回家,把不必要带的都有序的放好,能最快时间找出来,这是一种能力。第二种能力他统筹时间的能力。小朋友我们最担心他就是磨叽,我们很希望小朋友利用一切空余的时间,把能做的作业抓紧时间做完,尽量不带或少带作业回家。我们认为这样是有能力的小朋友,所以大关十几年来都是这样要求小朋友,我们的传统就是要统筹时间,这样一来小朋友这方面能保证书包比较轻下来。作为任课老师这一边其实也是有要求的。我们现在要求任课老师,把大部分课都要用的东西,提前开清单一起做好以后,统一的放在学校里不要拿回家,比如说水彩颜料、尺子、女孩子的舞蹈鞋这些东西就不带回家了。还有一些随机的要求他开好清单,大约在什么日期里面需要带来,这方面我们也协调起来了。
俞柏鸿(新闻评论员):这里我想插一句。如果是仅仅为了他原来要带回家的东西,不搬运了而减轻书包,这个跟减负可能搭不上关系。还有一点我们确定三斤半的依据,也就是说它的科学性在哪里,为什么不是三斤,为什么不是三斤六两、三斤八两,为什么是三斤半?还有一个问题,到现在为止媒体没看到过,大关小学做男女的三斤半书包,收不收费,收怎么收?
金英(大关小学):你问了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不收费,这是非常明确的,我们是送给大家的,可能跟我们学校的体制,是民办学校也有关系,经费比较活一点。
俞柏鸿(新闻评论员):否则也媒体就会质疑你,你们学校就是为了卖书包,为了推广这一款书包的市场。
主持人张平:好,说清楚了。
金英(大关小学):第二个问题你也问得非常好。为什么是三斤半,我们考虑是这样子的。这个是我们的一个专业,中高段我们一本语文书,一本数学书,一本英语书,加在一起,加上练习本,加上作业纸,我们都称过的。如果在三斤左右,基本上已经能把作业都做完了,半是因为杭州话里面的三斤半,叫起来上口一点,我们也给自己留一点余地,万一超出来了也不至于太那个。而且我们让孩子铅笔盒不带了,铅笔盒完全可以在家里备一套,现在家庭经济状况也还可以,字典这些也在家里再备一套。第二个低年级的小朋友是两斤半,要求更加高。低年级的孩子因为没有很多的书面作业,这都是在试验的时候,都已经称过了,不会超过的,所以是制订三斤半,但是你说一定要说几两,我们没有这么科学。
主持人张平:可能目前三斤半书包,给我们第一个直观印象就是,它的分量先轻下来了,首先这个分量轻了,我们平时孩子们的上学,比如说十斤重的书包里面,那些内容他同样都是小学,我现在一直很困惑。
金英(大关小学):这个问题一定要我来讲的。我当了九年班主任,担任校长除了今年没有教语文课,我一直是带主课的,也亲自带着小朋友理书包。书包里面他们重重在哪儿呢,第一个现在双肩包自重很厉害,里面还装了什么,比如说我们有很多课程,有乡土课程,有校本课程,还有劳技课,还有信息技术课都有书的。可是那些书不是每天都要上课用到的,可是那些书不是每天都要上课用到的,我们的家长没有细心到这种程度,每天看着课表要求孩子,对着它理一遍不要的,家长没有办法做到这个,因为也忙。学校里面把书包这种事情,都认为是教学以外的小事情,很小的一件事情,大家也都不屑于去管这么小的一件事情,结果大家都在忙大事情,书包这件小事情就被忽略了。所以孩子们都往里面塞进,生怕老师要什么的时候都拿不出来,书包东西就越来越多,是这样子的。还有一些学校他们要自己带饭盒的,还有一个饭盒,还有一些学校不提供水的,他还要带一瓶纯净水,碰到下雨天还有一把伞,还有水彩颜料。我开玩笑说是左手一只鸡,右手一只鸭,背上还要背一个很重很重的(书包),特别是个子小的小朋友,我看着很可怜。
主持人张平:好,曹骏。
曹骏(家长):下雨下雪天甚至还要带换的鞋和袜。
金英(大关小学): 是的。
俞柏鸿(新闻评论员):这不是减负这是减轻。
金新(学军中学):这个不是减负,我的意思是什么呢,轻负担和高质量这个口号很好,但是轻负担和高质量之间,在逻辑上是必然联系还是偶然联系,我认为不是必然联系,是偶然联系。要把偶然变成必然,这个教育工作者有没有良知,这是我想说的一点。第二点我认为三斤半书包的推出,是体现大关人的教育良知,但是它毕竟是一种形式,关键还看它的内容。古人提倡的是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你书当然读得越多越好。关键你这个书包里面是什么东西,三斤半如果是素质教育的,我觉得十斤也无妨,如果是应试的我认为一斤就够了。
金英(大关小学):我非常反对你的意见,金老师。说十斤无妨的家长都是属于那种,我们这次三斤半书包推出来,甚至有家长他电瓶车停下来看见我,特意停下来说一声谢谢你,真的有。我觉得谁最喜欢,那些爷爷奶奶来送孩子的,最喜欢这个书包,为什么。我特别激动。别激动,那些开车来送的年轻的爸爸妈妈,书包往里面一丢没感觉的,但是那些爷爷奶奶走个半公里,自己又舍不得给小孩子背,如果下雨天他又要撑个雨伞,又背一个书包,很重很重,肩膀都很痛的。我的想法是如果,我先撇开大关减负的措施不说,哪怕是肩膀的负担先减下来,我认为也是很犯得着的。
俞柏鸿(新闻评论员):这一点我们没有否认。但是你如何保证学校同步的教学质量,还有等到中考也好,高考也好,我的孩子到了同一个平台的时候,由于不是同一个重量级我吃亏了,你们如何同步去保障你的教学质量,我认为这一块也是关键。
主持人张平:俞柏鸿提出的这个问题,是所有人得知三斤半书包以后,共同盘旋在心中的一个疑虑。
涂国文(《语文周报》):我认为今天这个话题,其实是一个很沉重的话题。94年前鲁迅先生讲的救救孩子,现在我们减负减负叫了这么多年,负一直没有减下来。为什么没有减下来,就是缺乏一点一滴的行动。我记得胡适先生说过,社会改革应该是得寸进寸,得尺进尺。现在书包它固然是一个形式的问题,我跟金老师的看法有点不大一样,但是形式和实质是不能隔离开来的。如果所有的改革小举措,都质疑它是一个形式的问题,认为它跟实质没有关联的话,所有的改革都不可能成功。
俞柏鸿(新闻评论员):涂老师,其实我们质疑,也是想这项工作能做得更好。另外通过质疑,通过圆桌会,金校长来解疑答惑,来理清一些我们的误区,甚至家长的一些担忧。金校长还是要给我们解释一下,你如何同步的配套的,保障学习的教学质量。
金英(大关小学):我先说一点感悟。作为一个校长,我已经做了七年正校长,两年副校长,九年了,我觉得很有意思的一个事情。轻负高质这个事情就是这样,我们不做也有人骂,骂的是整个圈里面一起的人,骂的不是具体的单位,所以我们可以装作听不见。你要是跳出来也要被骂,骂的是某一个跳出来的家伙,骂他各种各样的声音都会有。有的人就会骂你是不是出来作秀,第二个有的人会骂你怎么减得这么轻,你能不能再减到位一点,你怎么只减表象,肯定都要骂。我觉得大概三四年前,我在都市快报上有发表过一篇评论文章,我的格言是责任止于此,我觉得大家都说这个跟我没关系,反正骂的是大家,大家都不行动起来怎么行,总要有一个人开始的。说实话我觉得书包把肩膀解放出来了,我作为校长来说已经很开心很开心了。我要讲书包背后的事,三斤半书包背后的事,来讲讲大关,讲讲我们这么多年来,前任校长、老师做的一些事情,还有我来了以后做的一些事情。第一个我们为了这个书包,我们在黑板上做了一个作业记载栏,作业记载栏里面,要求每一个老师下课的时候,他的课上完就要把自己的作业记在上面,括号里要写他的预设,这个作业今天完成的书面的时间,大概是多长时间,全部都写完以后离开,有一个小的作用是什么,便于低年级的老师,他在放学的时候能看着这个作业来整理,哪些东西要带的,哪些东西不要带,这样低年级的孩子完全没有问题,就能够整理得非常好。明天早上来的时候,交作业的时候,又能够对着那个作业一个一个交掉,东西又理得很好。还有一个更大的作用是什么,我们大关小学赋予了班主任老师一个权利,一个统筹的权利,假如这一二三四五六几个作业,假如说有五个加在一起,班主任以自己的经验来看太重了,他有权利用横线给他划掉,这个划掉可能是永远不做了,可能是可以延期到明天再做的,延期到明天做和今天做,其实对孩子来说影响不大的。同时我们也让任课老师承诺,要听从班主任的安排就不起内讧。
主持人张平:金老师,从我们节目开始到现在,其实发言最多是金老师,因为大家有很多的疑问需要你来解答,倒不是你抢着说的问题,可能说明大家还是对三斤半,我们认识得可能还不是够全面,或者是够透彻,也是希望你来解答。首先一点我特别想强调的是,其实金老师一进入《我们圆桌会》,我发现她的状态一直是处在一种高度的压抑之中的,有点战战兢兢的,而且不断地掉眼泪,说明什么问题呢,说明其实她的内心,对她这样的一种举措,她的这种心态我觉得是很值得我们,我觉得是要我们每个人,应该要关注的一种心态。她的心态其实在反映一个很大的问题,她做这么一件事,她为什么做得这么谨慎,做得压力这么大,进了我们的节目现场,一直是这样一种状态,我觉得这种反而是更能说明。一些什么样的问题,我觉得这一点,大家要充分地理解,好不好?我们先进段广告,广告之后我们再接着进行探讨。
分提要
解说:节目现场作为三斤半书包的发起者,金校长为何几度落泪?
金英(大关小学):我总是觉得媒体经常会批评我们教育怎么做,左做也是错,右做也是错。
俞柏鸿(新闻评论员):我作为媒体人,我确实也有一点遗憾。
解说:《我们圆桌会》继续讨论。
主持人张平:广告回来接着我们刚才这个话题。我刚才说了,从我们这个节目开始,从金校长一走进我们演播室的时候,她的状态其实一直是非常有压力的状态,不断地流眼泪,其实我觉得从这点上来看可以折射出,在我们整个教育的领域里头,如果想做一个改革,做一个尝试的话,压力是我们一般的人,没法理解的那种压力,是吗,蒋处长?
蒋锋(市教育局):是的。现在我觉得教育面临着很多问题,这个确实是,特别是学生的负担过重,这个事情确实是讲了很多年了。也不光我们现在在讲,原来毛主席的时候就在讲。但是这个事情大家都在说,大家都在议论到底怎么办,但是这个事情,大家好像都没有一些具体的行动,大家可以讲出很多道理来,也可以讲很多的教育理念,但是大家都没有做。所以我们今年提出来,我们联系学校我们也是想着,我们在一些具体的工作上面,能不能做点事情,比如说书包能不能减下来,比如说上课的时间能不能推迟一点,比如说每天锻炼一个小时,你怎么做的,怎么样来保证,我们的孩子每天真正能够锻炼一个小时。从这些小事情上来,我们能够来做一些突破,我们想的就是两个方面的作用,一个在减负的一些工作上面,我们能够取得一些经验。第二个我的想法也是,能够通过我们这些联系学校的这些努力,能够给我们的家长,给我们的其他的校长,能够给他们一个信息,减负这个事情是可以做的。
主持人张平:蒋处长说了这么多,我其中注意到他说了一个词,关于这个减负,减轻负担,理念很多,思路很多,说法也很多,但是人们都不做。
蒋锋(市教育局):我觉得不是不做。
主持人张平:是不敢做对吧?
蒋锋(市教育局):我觉得不敢这两个字,可能这是一个非常大的意味深长的话,一个用词,我从今天金校长这种状态,就可以体现出不敢做的这种心情是吧。
主持人张平:我就特别想问一下金校长,你觉得你到现在为止,做了这件事之后,对你压力最大的是什么,让你一直是这么战战兢兢的一种状态?
金英(大关小学):我觉得家长都是百分之一百支持的。我最怕的是那些以为自己懂,但其实是不懂的那一些社会人。他觉得你小学教学根本没有什么专业性,都可以随便来指责的。其实不是这个样子的。他们的指责听上去好像有点道理,听上去大家都觉得是这个样子的,实际上是没有道理的,你反驳也不是,不反驳也不是,我觉得压力最大的是来自这些人。反而是这段时间,省教育厅也好,教育局也好,拱墅区教育局也好,对我们都非常非常支持,家长又切身感受到肩膀轻下来了,他很开心。我接下去特别想回答大家的就是,你们刚才一直在问,那你怎么担保你的教学质量不会掉下去呢?首先一个我想跟大家说,大关的教师的团队很棒,已经10年是在拱墅区里面,在教学测量当中都是冠军。能够得到这个冠军,说明我们的老师他在提高课堂效率上,他在专业水平上已经比较稳定。现在只不过是把书包的负担减下来,不会影响到这些老师教学水平的发挥,这是非常非常关键的一点。
俞柏鸿(新闻评论员):社会其实在质疑,可怜天下父母心。我们刚才再三讲,另外刚才张老师说金校长的这种压力,我们也都解读到了。你看你这个小小的三斤半的举动,引起了全国的关注,就说明这个事情是非常关键的问题,哪怕是马蜂窝你捅了,哪怕说血溅疆场,最后能够对以后的学校有一些经验,你也值了。
金英(大关小学):这个我没打算牺牲的。
蒋锋(市教育局):我刚才同意我们金老师讲的,减负跟高质是没有必然关系的,是。不是说负担减下来了,质量一定高上去,也不是说我负担高的质量也高的。反过来也是这么一句话,你负担减下来了,我质量也会减下来,不是这么回事,不是这么回事。
涂国文(《语文周报》):可能有一个是对质量这个定义,怎么来定义的,这个问题问得特别好,如果分数就是质量的话,可能又要回到以前的老路上去。如果是人的这种生命的发展,这样的作为指标的话,可能又是另外一个评价的体系。
金新(学军中学):分数它当然是质量的体现,关键你考试的是什么内容,得出的分数,我们当前是一个应试链,就像食物链,官员要应试的成效,校长要应试的实绩,教师要应试的饭碗,孩子要通过应试的成绩去读大学,家长希望孩子的应试成绩能够光宗耀祖,我们现在教育就像一列失去控制的列车,正在奔向死亡的边缘。
涂国文(《语文周报》):去年12月份,新加坡国立大学的终身教授,美国斯坦福大学的哲学博士,访问学者石毓智先生,在武汉大学做一个为什么中国出不了大师的(演讲),他对我们中国的当代教育,就用八个字来概括,死要面子,死不要脸。死要面子就是说为什么我们现在的教育,中国的教育陷入了一种功利教育和那种丛林法则的那么一种怪圈呢,就是死要面子。
金新(学军中学):关键我们的教育理念和世界上一些发达国家不同。我们的教育是衣钵式教育,什么叫衣钵式教育,你从小学不要输在起跑线上的最终目的,是考一个名牌大学,得一个好工作。美国就不这样,美国它是表演式教育,它认为教育就是一个平台,所有学生在这个平台上尽情地表演自己,表演自己的才能。没有教育理念的转变,每天拿着衣钵式的教育方法,所以所有在这个利益链当中截断的人,都有可能会成为牺牲品。
俞柏鸿(新闻评论员):对,但是我们现在想到的是,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但疏忽了另外一个问题,我们还要不让孩子晕在起跑线上。背了10斤的书包你万一晕在路上,现在孩子身体都很差怎么办?
主持人张平:首先刚才蒋处说了,关于我们中国这个教育的话题,其实说起来非常的多,谈不完的。我们通过金老师这个改革,我们又谈了这么多中国教育的根本的问题。不管怎么说我还是想问一个问题,金校长刚才她谈了那么多的理念,包括她整个一个配套,在教育质量上这样一些配套,你们作为高级中学的老师,对她这样的一种做法你是怎么看的?
金新(学军中学):我的意思什么呢,这种我们现在先不谈,就这件事情的意义,因为这件事情的意义一下子显示不出来,最关键就是想出这种方法的,这种做法的本身的意义就是,教育工作者的一种良知。
主持人张平:我想问一下,按照刚才金校长的阐释,应该说你对于整个学校的教学质量,包括你们整个配合三斤半书包的,一系列这样的一种举措,其实你应该是很有信心的,应该还是非常自信的。为什么你会有这样的状态,一直压力这么大,这么胆战心惊的一种状态?
金英(大关小学):我觉得可能还是对媒体不信任。
主持人张平:怕什么?
金英(大关小学):我总是觉得媒体经常会批评,当然不一定是批评我们大关,经常会批评我们教育怎么做,左做也是错,右做也是错。今天能够像给我们这样一个机会来解释和说明的媒体,已经属于非常有良知的媒体了,有的问都不问清楚就来批评。
主持人张平:我刚才心里还七上八下的,你这么一说我稍微坦然一点。
俞柏鸿(新闻评论员):有一点我作为媒体人,我确实也有一点遗憾。因为这件事情出来以后,特别是很多媒体的时评,他是立马先入为主,认为你做的就是减负,其实现在我们听明白了,它只不过是一个小小的举动,没有说我是太空登月,我做了第一个,不是这样的概念。金老师说得对,这是一种善良的愿望,这是一种探索,并不是说他自己认为,我这里已经做得很好,做得很对,我今天要来做。
曹骏(家长):作为家长在对金校长,对于大关小学,他们这样一个探索的举措,这样一个勇气表示赞赏的同时,我们其实也有自己的担心,在减负的这一些,减轻书包的这么一个前提下,我们又如何来保障我们的孩子他的学习的能力或者解题能力,或者他的一些基础的能力不下降,这个我觉得是我担心的问题。
主持人张平:好,最后曹家长提出了一个很根本性的问题,这也是三斤半书包出现以来,一直困扰在人们心头,特别是家长心中的一个大问题。但由于时间关系,咱们今天这个话题先聊到这儿。但是这个问题我们在明天节目当中,我们还希望金校长再给我们详尽地解答,也希望各位嘉宾来热烈参与。不管怎么说,金校长他们走出这一步,这一步我觉得绝对是值得我们应该鼓掌,向他们表示致敬和感谢的。好,我们现在鼓掌,因为我们刚才说过了,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是非常难的,在这样一个前提下,她迈出这一步,他们就是英雄,这一点我觉得是我们绝对是要给他们进行肯定的。我觉得应该谢谢金校长,你的这样一种探索。好,谢谢各位嘉宾,在明天节目当中,我们就这个话题继续进行探讨,明天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