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3日:杭州如何让推进城乡统筹示范区建设
总提要
解说:十八大提出了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实现这个目标,缩小城乡差距,推进城乡一体化,是一块非常重要的内容。
周少雄(杭州师范大学):千镇一貌,万村一体,这个是绝对要避免的。
杨建华(省社科院):充分发挥农民的人主体创造性。
徐云峰(市农办):城市里面资源,农村里原来缺乏的,要往农村去。
解说:那么接下来杭州该如何做好这方面工作,《我们圆桌会》今晚关注,杭州如何让推进城乡统筹示范区建设。
嘉宾介绍:省社科院调研中心主任杨建华;杭州师范大学区域文化与经济研究院院长周少雄;杭州市农办统筹发展处处长徐云峰;《浙江日报》理论评论部评论员王玉宝;富阳市场口镇连群村村支书叶忠奇;富阳市东洲街道富春江村村民朱维华。
主持人张平:沟通改变生活 对话推动进步,这里是《我们圆桌会》,各位好,我是张平。刚刚召开的十八大,为我们五年来发展的目标定下了非常明晰的一个方向,那就是在五年之内,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个目标应该是非常鼓舞我们。但是在建成小康社会当中,十八大的报告中不断提出,要城乡一体化的建设,要加快这个建设,要加快城乡统筹建设。我们知道杭州近年来,也是重点在抓杭州的城乡统筹,把杭州打造成城乡统筹的示范区。在接下来的五年当中,杭州还有什么可以更有作为的地方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关注的内容。我们知道在这次十八大的报告当中,是这样来描述的,他说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它是重中之重。
杨建华(省社科院):应该说得挺好。我们说小康不小康,关键看农村,我们讲现代化也好,全面小康也好,它的短腿、短板是在农村。如果农村实现了全面小康,农村实现了现代化,我们整个中国也实现了小康,也实现了现代化。如何来推进农村的发展,一个重要的抓手那就是城乡一体化,那就是城乡统筹。我们讲现在城乡统筹,统筹什么呢,主要是规划。城乡的规划要统筹提高,城乡的基础设施要统筹起来,城乡的公共服务一体化要统筹起来,这样子才能让我们的乡村尽快地发展,让农民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
主持人张平:杭州好像这几年,一直着力在抓城乡统筹的工作,我知道你不断在忙这方面的事情。
周少雄(杭州师范大学):统筹我们是目标,三城三区其中有一个就是城乡统筹,我们要做示范区。要当示范区的话,杭州显然在很多个方面要先行,而且是要做得更加的好,更加的有创新。杭州这几年,我觉得在城乡统筹方面的话,现在所做的很多事情。今年和十八大的报告对照起来,我觉得都是体现了这样的精神,而且实际上是在这种精神下面,还会做一个更好的发展。比如现在城乡统筹,按照十八大这个讲法,我们现在要解决什么问题。我们要加强一些政策,这个政策里面讲到要,第一个是要惠农,第二个是要强农,第三个是要富农。像这样子一个政策在做的话,其实它都要落到实处。杭州比如说我们现在要做惠农,杭州城乡统筹目前来讲的话,有几个很好的抓手,这个抓手其中比如说,中心镇、中心村这样的建设,这些在我们这么几年,进行到现在为止,处长知道是两年了。
徐云峰(市农办):我们城乡统筹是2010年8月份,市委召开了一个工作会议,专门来研究城乡区域统筹发展的问题,重点是推进七大工作,区县协作,产业中心镇建设,中心村建设,土地综合整治,三江两岸生态景观保护与建设,农村文化。
主持人张平:你是场口镇连群村的支书,你这个村的变化是不是也是很大的。
叶忠奇(村民):你原来城乡差别是很大的,场口原来是很穷的,通过城乡统筹,市委市政府这么重视的前提下,现在跟原来天上地下了,天上地下。原来的房子窗门也很小的,现在我都把那些拆掉了,现在一块来,我今年推翻,明年准备这个东西。真的很小的,沙土推起来,现在都是根据规则,按照城市建设来建的,小别墅,小别墅。
主持人张平:建成小别墅了是吧?
叶忠奇(村民):什么时候你去看看。
主持人张平:现在村里面我想了解一下,村里面多少村民的房子都得到改善了,比如说四分之三 二分之一,还是怎么样?
叶忠奇(村民):60%左右吧。
主持人张平:60%左右都住上新的房子,新房子,小别墅吗,连体小别墅,刚才说的是吗,还有这位,这位我看他是来自富阳市东洲街道富春江村的村民。
朱维华(村民):对,我们那个地方也就是,黄公望富春山居图的操作地,黄公望老先生的隐居地,就在我们那里。那个地方是最漂亮的,现在是富阳做得最好的一块,我主要是搞农业的,我现在是搞农民?合作社,我们那边的农民的主要经济收入,就是芦笋,从去年开始通过城乡统筹以后,2010年我们做得不多,2012年我们大概做了一百多吨出口,今年做得还要多一点,大概200吨不到一点。
主持人张平:现在整个的经济情况比以前好多了,现在你们村里面的一些村民的收入,是不是都增加了,大概增加了多少?
朱维华(村民):原来我们是一亩田的产值,能够达到8000到1万块,现在是1.5万到2万块一亩地。
主持人张平:增加了也是翻番了。
朱维华(村民):农副产品的附加值增加了以后,增加农民的收入。
主持人张平:我发现一说起这两年的变化,你看两位来自乡村的,他们是最实际的。
徐云峰(市农办):他们两位说的都有联系的。一个是大环境的改造以后,整出来一部分地,整体原来房子都是没规划的,现在规划造了以后,他整出来一部分地。他整出来一部分地,他这个地方马上结算了,他马上结算了,设施农业也好,规模化经营也好,它是一些组织,连起来了,连起来了。这一块整出来它连起来了以后,这块也创造了一些,把农村的环境面貌改善了以后,吸引城市的居民去,我们都到你们那儿去观光、休闲,增加农民收入,这个都是连起来的。
周少雄(杭州师范大学):我刚才讲到了,它是富阳城乡统筹一体化,比较典型的一个区块,因为它就是在城区的边上。
朱维华(村民):说到底我们说是农村,其实我们是城郊结合部。
徐云华:它现在已经是城乡一体化了。
朱维华(村民):我自己的房子也是别墅,也是别墅 住在别墅里。
叶忠奇(村民):我也是别墅。
主持人张平:他们生活条件都比我们好。
叶忠奇(村民):生活质量可能比城市好。
主持人张平:好的。其实这两年一说城乡统筹,一说是农村的变化,我们真是每次都时间不够,说不完。最近我们的记者也大概地去调查了一下,做了大致的一个片子,我们来看看,另外一些村民他们的一些体会,他们一些感受。我们来看段VCR。
VTR
解说:家住余杭区径山镇径山村的,林大伯最近搬进了自己的新家,房子虽小但五脏俱全。林大伯造这间房子花了2万多块钱,这其中超过一半的钱是政府提供的,因为林大伯的老房子是危旧房不能住人了。
林大伯:风吹吹,墙倒掉了,泥墙倒掉了,倒了不能住了,我撑起来的,用木头撑起来,台风来了要撑起来,政府给我一万四千六,补助我的。
解说:在径山村共有30多户危旧房,在政府的帮助下进行了改建,但这只是住房改造的一部分。径山村委还花大力气将20多户,散居在山中的村民搬迁到集中的农居点。因为村民们住得集中,农居点开通了两路公交车,交通更便利了,生活环境也更好了。
村民:这里是客厅。
记者:客厅这么大。
村民:现在我们这个地方环境很好的。
村民:以前房子(用)山水,山上接下来的水,现在很方便,都是自来水,现在我们家车子开到我们门口。
解说:搬了新房子,收入也能增加。淳安县王家源村原本散住在深山里的46户村民已经全部搬进了山下的新房。村民下了山,但山里留下的大片田地和村民们的老房子怎么办?王家源村又出了个点子——利用高山特有的生态优势,让产业上山。如今山顶上这50多亩田地就是王家源村从村民手中流转来的,成了村专业合作社的蔬菜基地,种满了各种高山有机蔬菜。
村民:这里是青菜,青菜的品种都有五六个,销往上海,通过电子商务,一亩地种蔬菜的话,(收入)一万多块钱一年。
解说:和王家源村类似,为了吸引游人,下姜村不仅积极打造“美丽乡村”精品村,还专门规划了枫树岭镇历史文化展示馆,和下姜村新农村建设展示馆。在农业发展上,下姜村共安排了八大区块用于设施农业发展,目前已完成了142户土地流转的合同签订,同时完成了100亩钢架大棚搭建和50亩的葡萄苗种植。与此同时,淳安县专门成立交通、农业、旅游、来料加工、水利、风电等6个专项工作组驻镇蹲村,承担项目组织实施工作。在城乡统筹发展中,下姜村正在发生前所未有的变化。
主持人张平:这就是我们选择了几个点,有代表性的。其实通过这几个展示的画面,我们做节目是心生羡慕,觉得我们现在农村的生活是越来越好。建成小康社会,我们国家原来是农业国家,建成小康社会的话,有多大的部分现在还是乡村,如果这块不带动起来的话,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杨建华(省社科院):应该是80%是乡村,70%以上,人口是40%不到,80%的面积。
徐云峰(市农办):刚才杨老师讲到短板的问题,杭州短板它是这样的。80%的面积跟20%的城区,20%的面积,整个GDP也好,整个财政收入也好,很小一部分 20%的样子。所以我们杭州的城与乡的差距,区域的差距是很大的,所以为什么城乡要统筹,也是这个原因。
主持人张平:作为我们杭州来说,也是体现出这么一个特色,80%也是属于农村,80%是农村的面积 空间上,另外40%左右不到的人口,也还是乡村。
杨建华(省社科院):应该说杭州70%是住在城市,30%是住在农村,但是农民和城镇居民的收入差距,还相差一倍左右。一个是3万多,一个是1万多,收入差距还有相当的距离。尤其是主要是公共服务这一块,一定要推下去,教育、医疗、文化,这些东西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这块,如何统筹起来,让农民也能够享受到现代的文明成果。
主持人张平:咱们浙江省。
王玉宝(评论员):浙江是这样的,浙江有个数据城市化率,城市化率杨主任应该知道62.3%,比全国好像要高出十几个百分点,全国是50%,刚刚是超过了,超过了全国的水平。而且我感觉,城乡统筹我们会觉得,好像是城市对农村的一种道义,觉得农村发展得很薄弱,我们要加大对它们的投入,这我觉得确实是,在很大程度上确实是这样的,也应该是这样的。但是我觉得在浙江,特别是在杭州这样的地方,我们感觉城乡统筹,还有另外一层意义。我最近是看到一个数据,有一组数据是说我国的自然村,十年前是360万个,现在只剩下270万个。这样折算下来的话,等于是每天要有80到100个村庄消失。有的人可能会觉得农村的人口消失了,村庄消失就消失了,他们到城市里生活不是更好吗?但实际上未必,还真的是这样,村庄消失之后,城市的人口又是急剧膨胀,在这样的一个情况下,我们农村没有了,城市生活也并不幸福。
杨建华(省社科院):要保护好现在农村的生态文化空间,不能以城乡统筹这样一种名义,或者城乡一体化的名义,把农村也像搞得城市一样,说农村城市化,这是一个对城乡一体化的误解。
主持人张平:我刚才就思考到一个问题。
杨建华(省社科院):如何保护好农村的文化、生态、伦理空间。
周少雄(杭州师范大学):杭州在这方面我觉得还是,比较清醒的一个头脑,我们现在就讲,包括是城市化的发展 城镇化的发展,包括新农村的建设,都要防止什么,比如千村一面,千村一面,千村一面,应该讲百城一面,千镇一貌,应该讲百城一面,千镇一貌,可能是万村是一体,这个是绝对要避免的。
杨建华(省社科院):城乡统筹最关键的最根本的核心是什么,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创造性,这是最关键的,让他们参与到全面小康和现代化的整个的建设过程。他们是主体力量,而不单单像玉宝说的城市给农村,最主要是他们农民自己主体意识发掘出来了,自己去进行创业了。比如你搞的风情小镇,或者你搞的专业合作社,自己致富了,这个是推进城乡统筹的很重要一点,这个是关键的。
徐云峰(市农办):现在城乡统筹政府也好,市场也好,核心的一点整个资源要素的,新的一种配置流动。现在城市里面资源,智力资源,本身具有的一些要素,农村里原来缺乏的,要往农村里去。
主持人张平:所以我在想杭州,这是很重要的,今年我们的党代会上提出三城三区建设,杭州是叫统筹城乡示范区。
徐云峰(市农办):这个一提出来以后,我们五县市马上就跟上去了,标准提高上去了。像桐庐提出了全县景区化的建设,景区化,景区化的建设。我们淳安提出了以湖兴县,我们淳安提出了以湖兴县。还有我们临安也是的,富丽山村什么的,都是档次把它提高,按照景区化的建设。
主持人张平:每个地方按照资源特色来进行建,标准建设过程中。
周少雄(杭州师范大学):其实很明白一个道理,从杭州的城市到乡村,都是环境是重要的因素,也是我们重要的要点、优势。所以我们光做环境的保护,环境的建设,其实跟发展生产是同样来看待的。比如淳安千岛湖,现在提出来要做的规划,就要全县景区化规划,因为旅游对千岛湖是很重要,而且环境是千岛湖的优势,把环境和产业建设和新农村建设,它融为一体。所以这样子发展的话,我觉得对很多地方都是有示范意义的,它就使我们的资源,使我们的环境变成了第一的要素。其实环境资源的要素,还包括了文化的,包括了农村的各种生活风俗民情的,它逐渐逐渐都成为了一个很好的资源。
主持人张平:农民确实这几年的变化很大,生活好了很多,我们的基础很好。关键在五年之后,在今后五年这样的一个发展的话,未来我们将会出现一个什么样的现象,我们还有可以大有作为的地方,咱们来自农村的这些农民们,有些什么样的诉求,哪些方面是我们着重要抓的一些工作。我们先进段广告,广告之后我们再深度地,再探讨一下这个问题,我们听听两位来自乡村的嘉宾,他们的一些想法,我们进段广告。
分提要
解说:杭州该如何围绕促进城乡共同繁荣,扎实推进城乡统筹示范区?
叶忠奇(村民):环境污染、特别是推进三江两岸(建设)。
朱维华(村民):是不是把我们设施农业纳入保险。
解说:《我们圆桌会》下节继续讨论。
主持人张平:好,广告回来我们接着刚才这个话题。咱们杭州市的要打造城乡统筹示范区,说明我们的基础很好了,既然要做成示范区,我们要领先一步,在未来的五年当中,我们哪些方面,哪些是特别重要的,在城乡统筹建设当中我们着力的工作,这个咱们可以听听来自农村的这几位代表的诉求。我想你们是最搞得清楚,目前在整个城乡统筹当中,哪些方面你们是很需要、很紧迫的。
叶忠奇(村民):基于五年来的现象,希望政府领导再重视。特别是刚才说的千岛湖水保护起来了,我们富春江水的保护是很重要的,为什么要保护起来,因为整个杭州地区都是喝这个水,环境污染,特别是要加强三江两岸,整治加大力度。现在已经开始了,加大力度给它搞起来,现在我们几个村,实际上以点带面了,因为大片的村,没像我们这个村那么好的要求,要跟上去,必须要再加大力度。
主持人张平:你们那个村算是里面比较不错的一个村,另外像你们条件这么好的村的话,在你们那儿可能还不太多是吧。另外有些村一些什么截污纳管,有一些公共设施都没有跟上,都没有搞是吧。
徐云峰(市农办):小环境搞了,大环境没街接上,现在大环境还要配套。
朱维华(村民):农村的生活污水这一块东西,靠一家一户是搞不好的,必须要通过截污治污的方法来搞。
主持人张平:成片地来搞。
周少雄(杭州师范大学):他讲的其实我觉得,十八大我觉得在这几个方面都强调了,我觉得也是我们今后的方向。第一个实际上规划的问题,城乡规划,像他现在在讲的这个问题,其实是要有个整体的规划。第二个就是什么,其实就是公建,公共建筑和基础设施的问题,首先第一个是道路,道路我要进去,再把水、电,把公共的建筑基础设施跟进去,但紧跟着地上,就是公共服务的问题。这两天我们老是在讨论,我已经参加好几次讨论,三城三区的指标体系的问题,指标体系其实也就是一个引导,也是推进的一个手段。
主持人张平:城乡统筹示范区的打造当中,我们具体已经开始量化了。
周少雄(杭州师范大学):我们其实也要量化,而且是要有指标,能够指导、能够考核、能够引导。
主持人张平:比如说像我们的交通,比如说截污纳管、排污。
杨建华(省社科院):都在里面。
主持人张平:都有,安全用水有具体的指标吗?
杨建华(省社科院):都有,包括厕所都有,应该说是我们一直在注重,这块的量的占据的评估,通过量的评估来促进城乡统筹建设。
主持人张平:现在我们的评估,基本上是在提以量为主呢,还是以它的质为主。
杨建华(省社科院):量和质的结合,量和质的结合。
周少雄(杭州师范大学):在这里面有一个指标就讲了讲,城乡统筹的满意度,关注不仅仅是量化的问题,还有居民的主观感受。
主持人张平:2010年1月杭州市已经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中心镇,培育小城市的若干意见,每年拿出3亿支持中心镇的建设。
徐云峰(市农办):从2011开始每年是10个亿的,统筹发展专项资金,其中中心镇是3个亿,中心村是4个亿,中心村是4个亿,还有个美丽乡村、精品村是3个亿,这样就10个亿,三江两岸有专项资金的支持进行(建设)。
周少雄(杭州师范大学):其实政府的资金,我觉得它是一个导向性的,是推进的一个手段。它通过导向推进这个手段,让农村发展起来,这是最关键的。所以现在我们讲的从规划也好,基础设施也好,公共服务也好,其实这都是在我们政府和工业的层面上,如何去推进它,我觉得更重要的。随着现在这样子做的话,我觉得产业,比如杭州叫做西进,我觉得产业西进,还有农村建设的这些,新的体系的形成,我觉得这是非常重要的。
主持人张平:两位来自乡村,他们有些什么最大的诉求。
朱维华(村民):是不是把我们设施农业纳入保险,纳入保险。
主持人张平:这也是城乡统筹的一个很重要的内容。
杨建华(省社科院):他们这些农产品很多没有纳入保险,保险率很低嘛,这个可以保的,有的没纳入。
主持人张平:现在你们有没有保险。
杨建华(省社科院):没有,保险公司这一块利润少嘛,利润少不愿意,它有风险,他说他有风险。
主持人张平:我们的设施农业,农村的一些产业,怎么纳入到保险体系里去,对 公共财政如何支持。
周少雄(杭州师范大学):体制机制都需要进行进一步的创新。
杨建华(省社科院):比如金融、保险,这些都应该给农民。
周少雄(杭州师范大学):现在实际上已经涉及到产业的问题,不仅仅是我们传统看到的产业,刚才讲到比如说信息产业,现在乡村的现代服务业,也是非常重要的。
主持人张平:我们听到了来自我们乡村的两个嘉宾,他们的一个很强烈的诉求,一个是公共设施怎么样更快地推进。
叶忠奇(村民):生态很重要,特别是关键现在。
主持人张平:我觉得通过今天,我们书记不断地在强调生态的问题,就可以折射出我们农民的变化,你说过去农村的农民,怎么会想到生态的保护呢,他不断地强调生态。
杨建华(省社科院):环境意识特别强烈。
周少雄(杭州师范大学):发现生态其实就是你们生存,最主要的一个条件,跟上去,生态环境它其实已经变成了置身点,变成了一种经济,变成了一种效益,所以农民就主动地投入。
主持人张平:另外还有什么,你们觉得非常要紧的工作,你们很希望?
杨建华(省社科院):还有公共服务。
朱维华(村民):我们的芦笋,芦笋它上面有个母经,每一年它要倒两次,搞掉了这个母经,以前它有一些空余的空地,放在那边用火烧的,现在我们想把它搞成。
主持人张平:有污染是吧。
朱维华(村民):它有环境污染的,它对土地有污染对吧,它烂在那里的。因为我们跟杭州市农科院也联系过了,他们也到我们那里去搞了小的试验,我跟富阳的有机绿场,跟养羊的养殖大户都搞过,好的那一部分新的,今年他们已经给喂羊,做羊的饲料。也有一部分是差的,差的这部分我们考虑是做有机肥,再回到田里去。
主持人张平:你看他们的要求越来高了,是吧,王玉宝,你最能感觉他们的变化吧?
王玉宝(评论员):确实是这样。
叶忠奇(村民):三江两岸的水是重中之重,水源的保护,就生态范围之内,要更投入是不是。
王玉宝(评论员):农民对环境的意识特别强,非常珍贵的。而且现在你可以看成一个趋势,反而生在城里的人,很多时候他是向往农村的这种环境的。你看今年伦敦的奥运会它的开幕式,很大的一部分它把它的背景设置为,而且它自己引以为傲的,英国的田园风光。这个我觉得对城乡统筹的发展过程中,这可能也是非常需要去注重的一条。
主持人张平:对,由于时间关系,咱们今天的讨论只能到这儿。但是我想最后大家共同的心愿,通过这样一种发展以后,城市是美丽的、更城市,乡村更乡村,美丽乡村 美丽城市,最后就是美丽中国。谢谢各位,也谢谢观众朋友们的收看,再见。
再说几句
周少雄(杭州师范大学):更重要的是,最后产业的一个在乡村的延伸发展壮大的问题,比如要发展我们的生态经济,发展我们的现代农业,包括养老经济、民宿经济,这些东西都是很具有价值的,还有包括这种基地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