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0日:如何让垃圾分类工作更好地“落地”?
总提要
解说:杭州开展三年的垃圾分类工作,成效到底如何?
张瑞明(杭州市固废中心环境监测评价研究室主任 高级工程师):准备今年全面铺开。
吴伟强(浙江工业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我所看到的状况不是太理想。
解说:分类垃圾收运,是否存在混装的现象?
顾雅娟(热心市民):都在一起压进(直运车)里面去。
曹宏(杭州市环境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查到)第二次(员工)就除名。
解说:杭州又该如何长效地推动垃圾分类工作?
朱成方(媒体评论员):现在建议不要全部推出。
解说:《我们圆桌会》本期关注,如何让垃圾分类工作更好地“落地”?
主持人张平:沟通改变生活 对话推动进步,这里是《我们圆桌会》,各位好 我是张平,从2013年1月份开始,我们杭州市的垃圾分类,将全市范围内全部推开,就是百分之百的这样一种覆盖率,而杭州市关于这个,《杭州市城市生活垃圾管理办法》,一个新的办法也开始进行实施,我们都知道垃圾分类到现在为止,杭州市已经推开三年了,那么到今天,我们整个垃圾分类的情况到底怎么样,百分之百的全覆盖,它有一个什么样的条件和基础,我们能不能够鼓励大家,都能够积极地做好这个垃圾分类,这就是我们今天,要探讨话题的主要内容,我们特别想问一下,就是 咱们城管的张科长 ,关于这次垃圾分类的全覆盖,现在是怎么样一个情况。
张瑞明(杭州市固废中心环境监测评价研究室主任 高级工程师):全覆盖也是我们在,前三年垃圾分类工作的基础上面,根据我们看到,我们(垃圾)分类取得的成果,和百姓的愿望,因为老百姓对垃圾分类这个热情不减,那么我们就是准备今年全面铺开。
主持人张平:全面铺开 那么百分之百是个什么概念。
张瑞明(杭州市固废中心环境监测评价研究室主任 高级工程师):百分之百就等于说是,每个社区都不落下,每个社区都开展垃圾分类这项工作,主持人张平:现在有多少个小区参加,如果是百分之百全覆盖的话,原来我们是1047个小区。
吴伟强(浙江工业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原来是86% 现在再增加20个百分点。
主持人张平:大概是多少 有没有这个数字。
张瑞明(杭州市固废中心环境监测评价研究室主任 高级工程师):现在就是在统计,将近有一千三四(个小区)左右。
主持人张平:一千三四百个小区,好 那张科长我想问一个数字,就是三年来关于垃圾分类的这方面的,我们财政的投入大概有多少知道吗。
张瑞明(杭州市固废中心环境监测评价研究室主任 高级工程师):应该说每年就有六千万到七千万左右。
主持人张平:每年六千万到七千万,那么三年下来也两个多亿了,也确实挺不容易的。
曹宏(杭州市环境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就我个人认为,杭州从三年当中起步分类垃圾,是一个非常大的飞跃和一个进步,尽管垃圾量每年是,按照 8%到10%(的增长),跟GDP同步的 在增加,去年是(垃圾量增加了)10.2%。
吴伟强(浙江工业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但是(垃圾)增长率在下降,2011年的增长率比,2010年要下降1.46%,所以(垃圾)增量在下降,但总量还在增长。
曹宏(杭州市环境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我个人认为为什么会有增有减,从总体城市化的进程不断推进,造成主城区生活的垃圾量,在一定程度上有所增加,第二个(增长量)减为什么会减,正因为是垃圾分类推行以后,很多的垃圾 从前端也就是源头,老百姓有这种意识了,他有意识地在进行分类,把一些可回收的资源剥离出去了,所以说它这个(数据的)一增一减,就可以明显地看到,杭州市目前实行垃圾分类以后,所带来的一种成效。
吴伟强(浙江工业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而且从满意程度来讲的话,现在表示不满意或非常不满意的人群,只有10%左右,有41.9%的人是满意的,还有40%多的人是(表示)还可以,市民的认同度还是蛮高的。
朱成方(媒体评论员):什么时候都到我们小区去看一下,我们前面有好几排垃圾箱,每一个垃圾箱里就是说,厨房垃圾(箱)里肯定是绿色的袋子,那边是杂乱的其他垃圾就其他垃圾,比如像我们家吃东西了,任何地方吃水果,肯定水果皮扔到(相应袋子)里去。
主持人张平:如果说都是像朱老师他们家这样分得话,这个工作就好办多了,我本来是想给你掌声的,我们要好好地表扬一下,我们朱老师这个家庭,是不是分得很好,我们说这么多,我们最后就问问我们,这个主要的职能部门了,你们主要的你觉得,你们重点的工作,是不是三年来效果,已经到了你们当时预计的效果,或者目的达到了。
张瑞明(杭州市固废中心环境监测评价研究室主任 高级工程师):基本就是达到我们,开始那个设计要求,因为这个垃圾分类,它肯定是有一个很漫长的过程,特别是要我们居民,就是每个人都要参与。
朱成方(媒体评论员):对不起我打断一下,基本没有达到,我是到天子岭去了好几趟,我看到他们厨房垃圾,倒在那个地方 五颜六色。
曹宏(杭州市环境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尽管可能(部门)做了很多工作,但从我们末端整个处置的情况来看,可能跟我们当初的预期,还是有一点距离的。
主持人张平:什么距离。
曹宏(杭州市环境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垃圾分类的种类,可能没有完全到位。
主持人张平:就是分得还不是非常的到位。
曹宏(杭州市环境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分地不是)很仔细。
主持人张平:那么不久前,我们也到我们这个,整个垃圾分类的终点,就是这个终端去看了一下,看看到底分得怎么样,那边最容易显现(情况)是不是,情况怎么样,我们来看一段VCR,看看我们在记者的调查。
VTR1
解说:在天子岭,杭州环境集团的张海华经理告诉我们,2012年每天运到天子岭垃圾填埋场的,垃圾有3296吨,其中生活垃圾当中的,厨余类有机物占了55% 约195吨,与实行垃圾分类之前相比,量的提升非常明显,但是垃圾分类的质量,却没有明显的改善,这是一辆刚刚从市区回来的,厨房垃圾直运车,在现场我们明显能够,从车上倒出来的垃圾里,看到各种塑料瓶 包装纸,甚至还有废旧衣物,厨余垃圾夹杂其中,看起来跟没有分类的,混合垃圾差不多。
张海华:能看到更多面上的是一些,其他类杂质的垃圾,比如像玻璃瓶 塑料袋 包装物,这些占了很大部分。
解说:工作人员介绍,在分类垃圾中,厨房垃圾要求日产日清,再通过清洁直运 运到天子岭,用于沼气发电,但正因为分类质量不高,这样的厨房垃圾,还不能直接用来发电,张海华:我们工艺上增加了一段,通过人工和机械的结合的分选,把这些杂质去除了,才能进行后面厌氧产沼工艺。
解说:二次分拣不仅多了一道工序,而且对发电的效率也有影响,今年环境集团厨余垃圾分选减量,暨生化利用工程已经正式开工,这个项目建成之后,杭州每天产生的200吨的厨房垃圾,可以通过处理线转化为能量,这个项目无疑对杭州市民,垃圾分类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主持人张平:好 这是我们记者到填埋场,看到的这么一个景象。
吴伟强(浙江工业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很客观的。
主持人张平:还比较客观。
吴伟强(浙江工业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至少在我看来,不管怎么样成就怎么样,投石问路嘛,搅动了一泓清水,大家就知道垃圾以后要分类了。
主持人张平:这个效果已经显现了。
吴伟强(浙江工业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这个效果是显现的,但是从实际分类的状况来看,至少我所看到的状况不是太理想,我经常经过垃圾桶的时候,因为我小区的垃圾桶是翻开来,盖子不盖的,过去看看。
主持人张平:还是混在一起。
吴伟强(浙江工业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基本没分。
主持人张平:没分是吧。
顾雅娟(热心市民):我们小区也是这样的,我很想说这个,源头还是没有真正做到。
主持人张平:这可能也是困惑着我们填埋场,现在很大的一个问题是吗。
曹宏(杭州市环境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从VCR片子来看,厨房垃圾里面,收运来的东西杂质有这么多,直接对末端的处置,产生了很大的一个干扰。
主持人张平:看了你们介绍说,环境集团上了一个新的流水线,这是关于发电的。
曹宏(杭州市环境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厨余减量的生化产沼。
主持人张平:现在整个垃圾分类的情况来看,能保证这样一个需求吗。
曹宏(杭州市环境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首先从物理条件上,物理条件上不具备,为什么这么说呢,杂质越多,分拣的成本越大,我通过很多人手,包括通过机械的,二次分拣,第二个如果分离不彻底,这套设备生物质分离器,如果有砖头木块进去,这个刀片很容易打烂,造成整个机器停止,这是从物理条件上讲,如果从化学条件上讲,如果前端分类没有彻底,夹杂着很多的木头 玻璃 布料,甚至布料 藤椅,生化产沼有一个温度要求,还有一个纯净度要求,就是不能完全分解成沼气,前端的分类作用对末端的处置,其实是十分十分重要的。
主持人张平:好的 那你这条线如果全部开通的话,需要多少吨垃圾,去年试运行是20吨厨余垃圾,如果你全线开动的话需要多少吨。
曹宏(杭州市环境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200吨。
主持人张平:200吨 10倍,200吨的话,需要我们分离好的厨余垃圾,质量要求非常高行吗,是不是我们分得比以前好多了。
曹宏(杭州市环境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也包括从我本人做起,前端的分类尽可能的能够分类到位,尽可能保证厨房垃圾纯净。
吴伟强(浙江工业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其实你们都是要进行二次分类,一次分类是不能够完成的。
曹宏(杭州市环境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绝对从目前来看,二次三次都有可能。
主持人张平:我当时看到这个数字我心里一阵欣喜,我觉得是不是因为咱们的,厨余垃圾的分类很好了,它能够满足这条线的需要了,所以他们今年大胆的就开始投入了,实际上情况并不是这样。
朱成方(媒体评论员):这不是他自己想走,是有人推着他在走,我是这样认为的。
张瑞明(杭州市固废中心环境监测评价研究室主任 高级工程师):我们有一个是硬指标一个是软指标,我们的理解就是这样,让小学生先来上课 先进学校,进来之后再抓教育质量。
曹宏(杭州市环境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我讲个背景,杭州市分类垃圾是清洁直运,引爆了垃圾分类,而垃圾末端的处置,又是垃圾分类,逼着垃圾的分类处置要尽快上。
主持人张平:那我理解就是说,其实我们后面的终端的生化处理,是我们提早了一步,其实我们前面垃圾的分类,还并没有到那样的水准,但是我们先那么做了,我现在等于说等着你们,这么多垃圾来给我,是不是这么一个局面。
曹宏(杭州市环境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第二个我们也是给杭州的,所有分类小区的市民一种信心,你分好,我肯定可以按照你分类的条件末端处理。
张瑞明(杭州市固废中心环境监测评价研究室主任 高级工程师):会尊重市民(劳动成果)。
分提要1
解说:分类垃圾收运存在混装现象。
俞利娟(杭州市上城区劳动路社区主任):居民反映的问题肯定是真实的。
吴伟强(浙江工业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末端处理把它混在一起,那我分它干什么呢?
张瑞明(杭州市固废中心环境监测评价研究室主任 高级工程师):不要使老百姓误解。
曹宏(杭州市环境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环境集团服务监督电话88123111。
解说:《我们圆桌会》广告之后继续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