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张平:据我观察,我还专门去观察了一下,小区居民如果分好了,中转站(直运车)这边没有分,现在出现这个问题,我今天还专门去观察了,你的意思就是说小区居民分好了,但是直运车来还是全部放在一起了,通过我们这一次做节目之前,我们记者一个调查,听到了很多的这样的一个疑虑,我们来看看大家是怎么反映的。
VTR2
解说:采访中很多市民都提到了同一个问题,那就是尽管他们的垃圾做好了分类,也放入了相应的垃圾桶,但是垃圾车来收集的时候,却是把所有垃圾倒在一起运走,感觉自己的分类是多此一举。
市民1:每天早晨,垃圾车(不管)什么蓝的黄的,一起倒进去。
记者:您看到过吗?
市民1:看到,春节开座谈会的时候,我们又提出来了。
市民2:根据业主普遍反映,我们垃圾分类了以后,他把黄桶、绿桶,(垃圾)都倒在一起,影响业主的积极性了。
解说:在网络上,反映这一问题市民的也很多,网友“烂鱼007”说,其实我们这边分好也没用,天子岭一起处理的,也有人说,我们小区实行垃圾分类一年多了,可是让我失望的是,我发现垃圾车运垃圾的时候,居然把绿色垃圾桶和黄色垃圾桶里的,垃圾混在一起,倒扣在车里运走了,同样在社区小圆桌,社区的工作人员也谈到了这个问题。
黄祥:整个垃圾分类应该是一个系统工程,我们现在杭州市的垃圾分类,没有当垃圾系统工程去运作,比如说我们的直运公司,包括直运公司开车辆的这些人员,拉垃圾桶的人员,他们是否合理的真正的,把厨房垃圾当厨房垃圾在处理,而其他垃圾当其他垃圾在处理,这个本身在我们整个的大环境里面,就造成非常不好的一个舆论,认为我们自己分,你们没有真正的按照我们分的去处理,这个问题可能还不能在短时期内解决,可能还是一个非常尖锐的群众性的概念。
主持人张平:目前对这一部分大家反映都很强烈,我觉得如果这个方面做不好的话,对大家的积极性是很大的打击。
曹宏(杭州市环境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刚才看了VCR上说的,这里可能有两方面的问题,第一个现在整个直运公司收运垃圾的时候,他是根据垃圾桶的颜色的标注,按照这个车辆的功能定位,进行相应的收运,现在看到这个上去进去了,厨房垃圾就是两个绿桶,其他垃圾就是黄桶,第二个收运的车辆它的结构,我们有部分车辆它是两个厢体的,一台车两个厢体,可以同时收运不同的垃圾。
主持人张平:这样的车目前在直运车当中,占多少比重。
曹宏(杭州市环境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我们这个车目前300多台车当中,将近有8%到9%的比例。
主持人张平:那还比较少。
曹宏(杭州市环境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比较少 我们正在研发。
朱成方(媒体评论员):这个车有标识颜色吗。
曹宏(杭州市环境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有。
朱成方(媒体评论员):明显标识一半是绿的 一半是黄的。
曹宏(杭州市环境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对 车体两边,如果这个厢体是厨房垃圾,靠这个车体的就是绿颜色的一个标志,这个厢体装其他垃圾的,它就是一个黄颜色的标志。
主持人张平:我想问一下顾雅娟,你所观察的是这样吗。
顾雅娟(热心市民):我所观察的不是,曹总 不好意思,因为我观察了以后,他把所有的厨房垃圾跟木头,就刚才曹总说到的木头什么,都在一起压进(直运车)里面去,我还听见它嘎嘎嘎的声音。
俞利娟(杭州市上城区劳动路社区主任):我也听到过这些问题,因为我们上门去宣传垃圾分类的时候,他们就跟我们说,你知不知道我们分得辛辛苦苦,他们来运的时候都是一块过去的,我说不可能吧,他说真的我们都是亲眼看到的,所以我们没必要来分垃圾了 是不是,刚才听曹总也说了,(两个厢体)车辆只有8%,你说不可能每个小区都能够,轮到有这样的车,所以说车辆跟不上的话,那居民反映的这个问题肯定是真实的。
吴伟强(浙江工业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我从数据库里面调出来,我们去年下半年,年底刚刚完成了一个调查,为什么不愿意进行垃圾分类,多项选择,有一个选项就是不信任职能部门,认为将来还会将所有垃圾合在一起的,分了也白分的占24.3%。
主持人张平:这个数字24.3%。
吴伟强(浙江工业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他这个不愿意分,明显就指向职能部门的末端处理,把它混在一起,那我分它干什么呢。
主持人张平:这个不规范的行为,张科长你们听到过,大家有这样的反映吗。
张瑞明(杭州市固废中心环境监测评价研究室主任 高级工程师):也听到过,一个就是像刚才曹总说的,我们是有将近10%的,双厢车在外面收运的,我们现在也在沟通,我们是不是可以把这个标识,现在就是一个0.5平方米的一个标识,再给它扩大一点,整个车体再明显一点,不要使老百姓误解,因为有的时候一个标识是在左边的。
朱成方(媒体评论员):但是对不起 不是误解,现在很明确的 不是误解,就是乱倒,就是一起混着倒进去的,我是不是能这样理解,我们在曹总那看到的厨房垃圾倒进去,那么多零零总总,各种颜色的塑料袋,前面倒的时候就没有分了,这几车就算厨房垃圾了,那几车就变成那个垃圾了,这样的话我觉得太恐怖了,我们上次去采访,看到的根本不是现实,本身前面就没分好,假如(出现)这个现象的话,我觉得这个要追究一下。
张瑞明(杭州市固废中心环境监测评价研究室主任 高级工程师):这个情况像朱老师说的,随便划分的话,这个情况应该不会在处置场里面,这个是作为厨房垃圾。
主持人张平:你说应该不会。
张瑞明(杭州市固废中心环境监测评价研究室主任 高级工程师):肯定不会的。
朱成方(媒体评论员):人家看到你都倒在一起了,这个垃圾算哪一拨的呢,我都倒在一起的垃圾算厨房垃圾呢,还是算其他垃圾呢这就麻烦了。
曹宏(杭州市环境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这个我的理解 不能因噎废食,刚才讲的,你说可能会存在这种倒在一起运输的,作为我一个企业的运营管理的负责人,我可以很负责的跟我们的市民讲,环境集团一旦发现,我的员工在进行混装垃圾,第一次是教育处罚,第二次就除名,我今天除名,这个在我们公司内部的考核机制上都有。
主持人张平:我们特别想了解的是,对于垃圾直运或者是填埋,整个这一套的运作,就是我们环境公司独家在承担的,是吗曹总。
曹宏(杭州市环境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直运公司从垃圾桶收运开始,一直到末端处置,末端处置它是两块,一块就是焚烧,还有一块就是填埋,填埋一块都在我们环境集团。
朱成方(媒体评论员):直运公司跟你们公司有没有关系的。
曹宏(杭州市环境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直运公司是环境集团,下属的一个全资子公司。
朱成方(媒体评论员):我觉得你们公司应该有奖举报,哪个车在乱倒了,哪个市民拍下来,举报到你们这里,给他奖励处罚这辆车,处罚的结果要公诸于众。
曹宏(杭州市环境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所有的清洁直运车辆,每台车上全部公布,环境集团服务监督电话88123111,而且这部热线从清洁直运推行以来,已经对社会公布整整三年。
主持人张平:我们都不清楚,可能这个还需要宣传,号码是什么号码。
曹宏(杭州市环境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88123111。
主持人张平:88123111。
曹宏(杭州市环境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88123111,这个电话可能你主持人不关注垃圾,今天关注所以不知道这个电话,其实这个电话每台直运车上都有,可能是没有真正的关注过这个,垃圾桶上面也有。
主持人张平:比如说我们在垃圾的直运当中,哪些现象我们市民看,它是违背我们的要求的,我们可以打这个投诉电话,哪种行为你告诉我们。
曹宏(杭州市环境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首先一个如果说我们的直运工人,我个人认为,如果存在混装的,很明显的一个表征就是什么,如果说一个绿桶一个黄桶,并在一起倒在车上,这从我们专业的角度,是真正意义的混装。
主持人张平:如果说是两个桶,分别都倒在这个车厢里面呢。
曹宏(杭州市环境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如果说没有明显标识的,黄的跟绿的没有明显标识的(那就违规),有些地方可能你也不知道,垃圾桶不够,举个例子,红颜色垃圾桶他自己写几个字,厨房垃圾,有没有很多。
吴伟强(浙江工业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有。
曹宏(杭州市环境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有 对不对,你如果去处罚我的司机,处罚我的车主显然是不公平的。
主持人张平:你们都听明白了吗。
吴伟强(浙江工业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听明白了 很明白。
朱成方(媒体评论员):不同的颜色的桶,倒在一个车上我们就可以举报。
主持人张平:那我就觉得现在有一个办法了,能不能够把这个投诉的电话,一个是投诉到我们直接的环境集团,还有一个投诉到我们的城管。
张瑞明(杭州市固废中心环境监测评价研究室主任 高级工程师):城管也有一个投诉热线。
主持人张平:这方面的宣传显然是不够的。
张瑞明(杭州市固废中心环境监测评价研究室主任 高级工程师):我们就是要求他们,在垃圾分类那个点上面,小区里面他们有三公开,我们要求他们都是,包括打12345 12319,还有他们(环境集团)88123111电话,都是要求公布在那边,让居民来监督。
主持人张平:我们还是要着重一点,关于垃圾直运的过程当中,这种不规范的行为,我觉得需要全社会来监督,这个事情可能是城管办,张科长我觉得我们是重头要做的事情,重头工作。
分提要2
解说:为何会出现分类垃圾收运的混装现象?
曹宏(杭州市环境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垃圾桶的种类的配备,我认为是十分重要的。
张瑞明(杭州市固废中心环境监测评价研究室主任 高级工程师):三十户就是(分)一组(垃圾桶)。
吴伟强(浙江工业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重末端轻前端。
解说:《我们圆桌会》继续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