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瑞明(杭州市固废中心环境监测评价研究室主任 高级工程师):(杭州是)就2000年,(垃圾分类)全国八个试点之一,后来就是(得到)一个经验教训就是,我们末端或者收运当中,就是前端分了,在那个运输过程,后面的末端处置就没有跟上,老百姓积极性就受到打击了,那么后来(垃圾分类)就是不了了之,我们2010年开始设计(垃圾分类)的时候,就是从这个分类收运,投放收运来要求。
曹宏(杭州市环境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我不否认可能会在个别点有(垃圾混装),但是我认为它又是一个系统工程,你一个点的垃圾的桶的配备,包括垃圾桶的种类的配备,我认为是十分重要的。
俞利娟(杭州市上城区劳动路社区主任):像我们柳浪东苑这么大一个小区,这个地方其他垃圾比较多,厨房垃圾是很少,但是往往是其他垃圾扔了,不够放的时候,把这个其他垃圾扔到厨房垃圾(桶里),然后(清运人员)来清运的时候,就把它清掉,这个也是存在的一个问题,但是居民应该这么说的,他的意识也都是有,我要垃圾分类这个解决这个问题,但是他其实有的设施还是没跟上。
吴伟强(浙江工业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我们那个小区里面,根本不分颜色,两个垃圾桶全是黄的。
曹宏(杭州市环境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对 这个问题就出来。
吴伟强(浙江工业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有的时候垃圾桶是只有一个,有的时候是两个,有的时候是两个不同颜色,有的时候两个颜色都是黄的,那么就对你们清运人员,提出要求了,我是怎么去区分,这个是厨房垃圾,这个是非厨房垃圾,因为两个颜色都是一样的,于是就出现了老百姓看到的,哎呀我分开了以后你是一样装的,所以这个情况肯定是存在的。
曹宏(杭州市环境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很多的点位我们也,进行不断的呼吁不断的沟通,就是希望能够按照一个点位,把每天小区产生的实际垃圾量,你认为这个厨房垃圾多的,你这个绿桶就会多配一点,举个例子像城西杭州的西部,都是白领人士居住得比较多,它产生的厨房垃圾很少为什么,他一天三餐两餐在外面解决,还有一餐叫外卖,他自己家里开伙食的,这个机会很少,那么就产生厨房垃圾很少,其他垃圾很多,他每天扔很多东西,那么像这种小区,你的黄桶要多一点绿桶少一点。
主持人张平:好 我想问一下,那么关于这个垃圾桶的配备,是哪里在管。
张瑞明(杭州市固废中心环境监测评价研究室主任 高级工程师):配备是我们城管,就是让那个社区就是提,以前你在没分类之前,你这个是放几个垃圾桶的,那么你保持原状,那么比如说是先放,(黄绿桶比例)2比1或者是1比1放,那如果不够,如果发现情况了,我这个可能,其他(垃圾)多厨房(垃圾)少,那么再或者1比2 2比1,就是及时调配。
主持人张平:就是说这个垃圾桶的投放,是属于我们城管办,咱们负责这块投放的,而至于怎么个投放法,其实也是很粗放的。
张瑞明(杭州市固废中心环境监测评价研究室主任 高级工程师):就开始我们设计的时候是30户,就是一组(黄绿桶)。
主持人张平:一个组就是一个黄的一个绿的。
张瑞明(杭州市固废中心环境监测评价研究室主任 高级工程师):对。
吴伟强(浙江工业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我们给管理部门,我给你们提供两个数据,就是我们调查的结果,是非常清楚的,有69.4%的居民认为,设施设备配置不合理,还有13%的小区没有分类垃圾桶,这是非常清楚的我们调查的。
张瑞明(杭州市固废中心环境监测评价研究室主任 高级工程师):是分类小区没有分类垃圾桶。
吴伟强(浙江工业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分类的小区还没有分类垃圾桶,就是垃圾桶不是完全分类的,我们是调查了8个城区,8个区域以后的几百个小区,几千份调查问卷拿出来的数据,是非常能说明问题的,这是基础性的工作,我们现在的问题,听下来包括我们观察到的情况,第一个就是重末端轻前端,当然前端是需要一个,很复杂的系统和,一个漫长的过程,还有一个就是,哪怕是在前端的话,也没有真正落地,特别是落地以后的,整个的运行过程,整个监管存在着很大的问题,所以关键要注意,前端注意以后你怎么去落地,这个落地的事情解决不好的话,那就是分类分不好,分类分不好就是产生,这个前端和你们运输过程中,相互的推诿,你说你反正前面分不好,那我运的时候可以混装一下,然后老百姓也有这种推诿的心理,反正你后面装的时候乱装,那我前面不来好好的分,所以这两个系统。
曹宏(杭州市环境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你讲的这个情况,其实就是目前一个核心问题,而且这个问题必须解决。
朱成方(媒体评论员):而且这个问题造成了,极大地浪费,多少塑料袋发下来,都在装其他的垃圾,这是一个,那么多少垃圾分好了以后,都倒在一起了,这个产生了一种,更加(严重)的一种,心理上的一种浪费,那么最后你要多少时间,才能挽回过来,那么这个我倒现在建议,(垃圾分类工作)不要全部推出,你把这些以前做好的先做好,否则的话浪费更大。
主持人张平:就是我们不要急于全覆盖,我们把一千多个小区的试点。
朱成方(媒体评论员):先做好了再说,这太要紧了。
主持人张平:资源浪费太厉害了。
吴伟强(浙江工业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本来垃圾就是资源浪费,应该减量更多的回收重复利用,现在这个工作没有,完全做到位的情况下,大量的投入。
朱成方(媒体评论员):我们不能满足就是,书面上 统计上的有多少铺开了,铺开了没做好,我觉得还不如不铺开,这是极大地浪费了。
主持人张平:三年来财政投入了两个多亿了。
朱成方(媒体评论员):两个多亿我觉得,一个多亿是扔掉了。
主持人张平:我们讨论到现在,有一点共识张科长,首先我们肯定三年来垃圾分类,咱们城管和咱们的,这个(环境)集团应该是,真的是卓有成效,能够三年的时间走到,今天这一步非常不容易,你们做了大量的工作,这一点我们绝对值得肯定的。
朱成方(媒体评论员):就是老百姓知道这回事情了。
主持人张平:对,但是今天我们圆桌讨论当中,大家有一个共识,就是说我们是不是急于,百分之百的覆盖全面推开,如果说我们就是在,一千多户的试点当中,还没有扎扎实实做好的话,我们急于铺开,是不是又是一种浪费,就是关于我们所提的那些问题,比如说中间直运的问题,后面填埋的问题,包括前面分类的问题,这几个环节怎么样,能够真正有机衔接,我觉得这个是,我们真的要实实在在的,要考虑要解决的问题。
分提要3
解说:杭州究竟该如何长效地推动垃圾分类工作?
朱成方(媒体评论员):有处罚的主体,有处罚的对象,但是就没有人来处罚。
吴伟强(浙江工业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最基本的准则,你不能违背的东西,我们事实上没有做到。
解说:《我们圆桌会》广告之后继续讨论。
主持人张平:好 广告回来接着我们刚才这个话题,我们前面所说了,后来我突然发现它是连带的,比如说我们所提到的,居民普遍反映说垃圾分好以后,在运的过程当中混在一起了,这个问题到底该怎么解决,我们的社区小圆桌,也来到了那个社区里头,想听听社区干部对这方面的一些反映,我们来听听他们是怎么说的。
社区小圆桌
主持人郑煜:观众朋友大家好,到今年的3月25号,杭州市的垃圾分类,就历时已经进行了三年了,在这个三年过程当中,垃圾分类这项工作到底做得怎么样,在做的过程当中,有没有遇到困难或困惑呢?今天《我们圆桌会》来到了魅力城社区,和这里的杭州市不同的,社区这些工作者,一起来讨论这个话题,垃圾分类这项工作,在执行过程当中,你们有没有遇到困难?
朱红梅:我个人觉得垃圾分类要不要做,是非常值得我们去做,而且应该是全民动员的一个,迫切需要做的工作,但是在这个过程当中,仅一个社区来做,或者来策动 或者来引导,我觉得是远远不够的,我觉得是从政府的主要领导方面,到每一个官员 每一个工作人员,全员都要来发动,而不仅仅是一个社区,这样一个小碗来端一个大缸。
黄祥:我这边来阐述一下,我觉得我们现在杭州市垃圾分类,步子迈得太大,他这个步子 考核的模式,它是以一步到位的(模式),他要求你的准确率和投放率,要求都非常高,现在报表上做的这么高的,准确率和分辨率,我都很怀疑。
主持人郑煜:你是打问号的。
黄祥:我个人是绝对打问号的,这个不可能做的这么好,我们能否把这些精力,不要集中在表格上面,我们能不能真正的做到宣传到居民,宣传到每一户,让我们的文明素质一步步地来(提高)。
傅义强:垃圾分类三年下来了,可以说是到了一个瓶颈的阶段,以前都是靠引导为主,包括现在的主要举措,也是引导居民去参与,引导了以后有一部分人,他积极地参与了,但是也有一部分人并不怎么配合,并不怎么支持,甚至有抵触的,对这一部分人怎么样采取措施,把他们也纳入到这个行动当中来,是眼前迫切需要做的一个事情,这个措施上面是不是可以,对拒不参与的,还是要采取一些制裁手段,是不是可以开展相应的处罚工作?
主持人郑煜:那我想问一下,其他的社区工作者,你们对这位社区工作者的观点认同吗?
社区工作者们:完全认同。
主持人郑煜:都认同。
吴家豪:现在为什么居民不参与,一个社区对他们约束力没有,他可以不听你的,社区一点办法也没有,必须要发动单位,机关单位做起,或者跟他的诚信,包括跟他的领导考核 升职,都要挂钩,他可能会重视这个问题。
黄祥:我们是个副省级城市,或者完全可以先行一步,在我们浙江省,首先以垃圾分类的模式去立法。
吴小燕:我觉得光靠处罚,远水也解不了近渴,关键还是要提高人的素质,要真正在思想深处,灵魂深处感觉到,我今天分一分,对子孙后代是有帮助的。
主持人郑煜:好的 主持人,社区小圆桌的信息就是这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