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外需好转 去库存化接近尾声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昨日发布的数据显示,9月份中国制造业PMI为49.8%,比上月回升0.6个百分点,自今年5月份以来首现回升。此前刚刚公布的9月汇丰中国制造业PMI数据显示为47.9%,同样较8月的47.6%略微回升。
尽管两项数据仍低于50%的枯荣线,但在9月双双出现回升,显示我国经济运行逐渐筑底趋稳已较为明显,为四季度经济稳定增长奠定了较好的基础。
经济筑底企稳迹象趋于明显
针对9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调查情况,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员张立群分析认为,经济筑底企稳迹象趋于明显。整体来看,经济增速下行态势开始改变,预计未来经济增长将稳中略升。
不过,在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看来,9月PMI出现反弹,可能更多是季节性因素使然。
历史数据显示,受新订单及生产量指数上行带动,9月PMI往往回升。2005年-2011年间无一年例外,平均升幅达2个百分点。但在2009年和2011年PMI的回升幅度较小,均为0.3个百分点;即使在金融危机爆发前的2008年9月,PMI亦大幅回升2.8个百分点至51.2%。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副会长蔡进表示,9月PMI回升的确有季节性因素,但经济企稳的迹象也比较明显。多个积极因素正在逐步形成,为四季度稳增长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汇丰中国首席经济学家屈宏斌认为,中国制造业的增长很可能正在筑底。
内外需好转将提升企业利润
从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公布的PMI11个分项指标来看,只有产成品库存指数、从业人员指数、供应商配送时间指数略有下降,其余指数均不同程度上升。
其中,新订单指数、新出口订单指数、原材料库存指数等主要先行指数回升明显,均超过1个百分点,显示出内外需情况均有明显好转。
尤其是出口企稳和去库存化接近尾声,进一步加强了经济的增长动力。“新出口订单指数大幅上涨2.2个百分点,预示着今后外需大幅下滑的低迷状态将扭转。”蔡进说。
瑞银财富管理研究部首席中国策略师高挺认为,欧洲情况不再继续恶化,将会对中国出口形成支撑,而美国QE3的出台进一步利好中国出口形势。“只要全球经济还是弱增长,而非继续恶化,我们就不用担心中国出口在现在的弱势基础上还会大幅下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