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乡缘蔬菜基地的老总朱约瑟,一个胖乎乎的中年男子。这次“蔬菜直通车”送到东平巷社区,朱总特地赶来“督卖”。
他告诉我,“直通车”上的蔬菜,是基地里自产自销,省去了中间流通环节,价格一般至少要比菜场上优惠15%。
东平巷的社区居民孔大姐,是社区里的低保户之一。她挑了一把毛毛菜,和一些南瓜、土豆等各色蔬菜,两手各拎上一大袋,笑呵呵地赶到一旁称菜的地方,排起了队伍。
“到这里买菜,帮我们省钱,蔬菜直通车长期供应下去的话,像我一个月的菜钱算算至少能省一百多元。”排队的孔阿姨,笑嘻嘻地告诉我。
只能卖贱不能卖贵的“特殊秤”
秤台边,排起了几米长的队伍。居民们都拎着大包小包的新鲜蔬菜等着过秤。
“菜篮子直通车的蔬菜,不仅价格实惠,而且又新鲜又好吃,要多买一些。”居民梁阿姨告诉我,原本不喜欢吃菜的小孙子,现在都变得爱吃蔬菜了。
“蔬菜好吃,随便烧烧吃起来都可口。”居民王大姐说,自己一家人现在吃蔬菜的量,也要比以前多。“儿子说,这个菜好吃,菜汤都鲜得很,菜汤淘淘饭,就能吃下一大碗。”
称菜工人小顾手脚快得出奇——菜放在电子秤台面上,对应按秤上贴出来的毛毛菜、鸡蛋、南瓜、番茄等各色标签,一分钟左右就能结完一个账。
我问一旁的朱总:“这么快,会不会按错秤,比如把价格卖贵了?”
朱总笑着回答:“我这个秤可是有名堂的,只能卖贱,不能卖贵。”
原来,这电子秤,经过电脑设置后,只规定最高限价。“如果高于最高限价,工人们是按不出来的。”朱总说。
我试着把1元一斤的毛毛菜放在秤上,然后在键盘上按了一个10元,秤台上跳出来的单斤价格却是1元。朱总笑了解释:“我们规定毛毛菜最贵只能卖1元一斤。”
“我们这样设计,卖菜师傅只能把菜便宜地卖给老百姓,不能卖贵。”朱总说。
其实,早在今年5月底前,百乡缘负责的“菜篮子直通车”20个居民区网点的秤,还只是普通秤。有一次,朱总接到一位居民的电话说:“你们卖的菜,昨天卖4.2元一斤,今天怎么卖4.5元一斤?”挂完电话后,满腹狐疑的朱总,开始追查此事。一查,原来有一位卖菜工人,私自贵卖。
有了这次教训,朱总专门请人设计了只能卖贱不能卖贵的“特殊秤”。这样一来,杭城居民买到的蔬菜,确保价格实惠落到实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