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频道首页 网上服务 热点热议 问计于民 新闻发布 民生恳谈 记者出击 政策库 我们圆桌会 使用帮助 频道简介
  所在位置: 杭网议事厅>新闻发布>媒体聚焦
 
这次冷空气影响最冷是在今明两天早晨
hwyst.hangzhou.com.cn  2012年10月23日 09:36:38 星期二

  昨天,杭州算是下了一场标准的“秋雨”,市区最高气温只有21.1℃,相比前天的30.6℃,跌掉了近10℃。

  秋雨和降温,都是因为冷空气。对杭州来说,这次的冷空气不算很强,但肯定也不弱。不过,昨天下午2点多,广东省气象科技服务中心官方微博“@广东天气”发布消息说,从昨夜开始,一股“弱冷空气”要入粤。

  紧跟着,新浪天气“@天气预报”跳出来替冷空气“鸣不平”了:我是中等偏强的冷空气!我让北京一雨成冬,我造成了大范围降雪!我到江南制造雨水,让他们也冻得不行!可是我没劲了,到华南就变成了人家口中的小股弱冷空气,我不服。谁也不要用强弩之末来形容我,我有辉煌的战绩。

  看看,秋冬季节的冷空气就是这样。它们大多在极地和西伯利亚大陆形成。趁着秋冬季节太阳直射点南移,一次次南下。从北往南,它们可以纵横千里,所到之处,虽然不能说都是“千里冰封,万里雪飘”,但多多少少都会把当地的气温往下拉一点。但至于下拉的幅度,主要还是看各地所处的纬度。因为从北到南,冷空气一路行走,实力会不断损耗,越往南,势头就会越弱。

  但对杭州来说,这次冷空气影响还没过去,它的低点并不在昨天,而是今明两天早晨,市区最低气温12℃。早上出门,带件厚点的外套,应该能派上用场。

  如果冷空气X日到

  最低气温往往出现在

  X+2或X+3的早晨

  分享一个关于冷空气的小规律。

  一般,冷空气如果在X日开始影响某地,那么这个地方受这次冷空气影响的最低气温,往往会出现在X+2或X+3的早晨。

  就拿这次影响杭州的冷空气来说。它从10月21日夜里开始影响我们,而这次影响过程中的最低气温,也刚好出现在23日和24日的早晨。

  这个规律虽然不一定每次都应验,但大部分时候还是准的。气象专家说,冷空气刚开始影响时,往往会和当地还残存着的暖湿气流“打架”,所以冷空气的开头,总和雨水紧密相关。等到第二、三天,冷空气大部队赶到,一举赶跑暖空气后,它们就会占据主导地位,所以,早晨很容易出现最低气温。

  再之后,冷空气会逐渐离开或者消亡,整个影响过程结束了,气温又会开始回升。这次冷空气明天就会逐渐离开杭州,所以明天白天开始,气温又会逐渐上升,明天白天最高气温在24℃左右。

  今天霜降

  秋天的最后一个节气

  杭州初霜要11月中旬

  今天是九九重阳节,也是二十四节气中的“霜降”。按照节气上的划分,这是秋天的最后一个节气,再之后就该“立冬”了。

  二十四节气里,我总觉得“寒露”和“霜降”这两个节气的名字最好听,最有韵味。因为这两个节气,仅仅用露水,就显出了秋色的深浅。

  “寒露”时,天气刚转凉,清晨的草地上开始结起了露珠;到了“霜降”,露水变成了白霜。“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蒹葭苍苍,白露为霜”这些美丽的诗句描绘出的都是这个时节的意境。

  就实际天气来说,霜降节气时,黄河流域最低气温会降到0℃以下,出现白霜。但我们所处的江南地区,却还没有到寒露凝结成霜的时期,反而还经常会出现“小阳春”,天高云淡,秋风送爽。接下来几天,杭州的天气就有点这样的意味,而一般杭州的初霜,总要等到11月中旬前后才会出现。

  霜降节气,民间习俗要吃柿子。因为霜打过的柿子很甜,而且民间说法,吃柿子可以御寒。有些地方的老人还认为霜降吃柿子,冬天不会流鼻涕。

  民间还有句老话叫做“冬补不如霜降补”,意思是说深秋的补养,比冬天进补更重要。因为秋补是打基础,只有基础牢固了,到了冬季人体才能够抵御风雪严寒的侵袭。

  秋天的进补,最重要的是防秋燥,进补要以“润燥、固表、益气”为主,多吃些梨、苹果、白果、洋葱、鸡肉、牛肉等;少吃冷硬食物,忌强刺激、暴饮暴食,还要注意胃的保暖。

  俗话说,“春天吃花,秋天吃果”,白薯、山芋、山药、藕、荸荠,都是这个时节适宜吃的食物。此外还可以多吃些百合、蜂蜜、大枣、芝麻、核桃等,也有保健效果。

  《乐活国民历》上讲到霜降养生时还说,秋天是个“收”的节气,凡事不要太计较,欲望太强大,期望也会跟着强大,因而容易产生不必要的烦扰。寡欲则清心,为霜降节气养生之道。

  我觉得,这样“收”的心态,不仅是秋天,任何时候都适用。这也应该是养生法则中重要的一条吧。

来源:都市快报 作者:记者 顾怡 编辑:沈霖

 我也来说两句: 0条评论 查看评论
 会员登录名 密码 [注册]
杭州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包括杭州日报、都市快报、每日商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杭州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包括杭州日报、都市快报、每日商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杭州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杭州网联系。
 
杭网议事厅动态
·“杭网议事厅”走进白杨街道 望公交更便捷
·热心市民称赞杭网议事厅进社区很贴心
·网友赞议事厅 建议采用回访制让平台更贴心
·“杭网议事厅”走进清波街道 聆听市民需求
·议事厅入选全国“社会管理创新”优秀案例
·杭州网杭网议事厅登上市两会宣传屏
·“杭网议事厅”被评为2011年度优秀窗口微博
·市领导慰问杭州网采编人员
·市民代表承诺要为杭州民主民生贡献力量
·杭网议事厅荣获杭报集团“最佳新媒”奖
联系我们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下城区体育场路218号杭州日报南大楼518杭网议事厅编辑部
邮编:310041
邮箱:hwyst@sina.com
热线:85052222
网站简介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建站服务  |  帮助信息  |  联系方式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366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05
杭州网(杭州网络传媒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法律顾问:浙江智仁律师事务所律师 马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