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创新力
10月29日至11月1日,各界人士可报名参加浙江科技成果竞价拍卖大会。23项来自大学、科研院所的科技成果标价拍卖,如此规模的拍卖在国内尚属首次。
昨天,省科技厅产学研合作与成果转化处负责人、部分科技成果转让人约见媒体,告诉大家看不见摸不着风险不小的科技成果拍卖究竟是个什么样子,浙江的科技闺房中藏着些什么宝贝?
浙江省技术交易中心定于“2012中国浙江网上技术市场活动周”期间举行科技成果竞价(拍卖)会,23项拟出让的科技成果简介、出让人的手机号码悉数公开,想买科技,可登录www.51jishu.com查阅,也可约成果拥有者面谈。报名参加科技竞拍大会的地点为杭州黄姑山路9号天科大厦511室,竞拍者要提供单位营业执照、法定代表人授权委托书、法定代表人身份证、代理人身份证,并交纳相应保证金。
拍卖组织方为第一次大规模科技拍卖祭出优惠政策:受让方除支付科技成果转让费外,拍卖所产生的其他费用均由拍卖组织单位负担。
科技官员:拍卖科技和其他任何拍卖都不同
省科技厅产学研合作与成果转化处副处长单鸿鸣在介绍这次科技界的创举时,声音洪亮,满是激情。他说,把实验室里的科技成果变成实实在在的社会财富,在全世界都不是件容易的事。浙江为让有技术需求的企业和科研者接上头,办了个网上技术市场,今年这个市场已运作十年。除了已成型的网络展示、线下接洽、一对一谈判买科技、卖科技还有其他法子吗?能让科技的转让更透明一些、卖价更可观一些、卖得更快一些吗?浙江的科技行政主管部门一直在琢磨。
像卖字画、卖地块一样的竞价拍卖方式能不能用呢?单鸿鸣遍搜相关报道,他发现,国内仅有北京和湖北拍卖过类似的无形资产。北京拍卖的是著作权,一本著作,大批量印刷能不能大卖,改编成电影、电视剧会不会火,判断这些比预判一项科技成果的市场前景显然更容易。湖北每次拍卖科技成果,不过零星推出一项两项。
拍卖陶瓷、字画只有一种方式,那就是所有权属的转移,而拍卖科技,既可以把科学技术的所有权一次性转让给竞买者,也可以仅转让使用权,因为,“一个苹果别人吃了自己就没了,一项科技你用我也可以用。”
拍卖其他东西,拍卖者收了钱就和竞买者无瓜葛,而卖科技没法当甩手掌柜,科技成果从研发者到企业老板手中,没有研发者后续手把手地辅导,企业拿在手里或许就是废纸。
竞买一块地盖房子,市场前景如何,研究国家政策、住房消费需求、城市规划总能得出个基本靠谱的预判来,而科技成果大不一样,既然是科技,那肯定是创新,是市面上没有的新产品,一项难以类比的新产品会不会受到市场欢迎,会碰到怎样意料之外的销售困境谁都难说。更何况,拿出来拍卖的科技成果,不过到了中试阶段,所谓中试,只是小规模地造出了产品,而小规模生产和推向市场的大规模生产是两个概念,比如有的产品,小规模生产,质量好把控,一到了大规模生产,残次品不断。
其实,别说是预判一项科技成果的市场前景,对于多数上拍的科技而言,老板们想看一场直观的产品演示都不容易,技术介绍中的文字专业且晦涩。
拍卖科技,组织方格外小心翼翼,单鸿鸣说,不少科技成果薄得就像一张纸,个中奥秘一捅就破,稍不注意,没等拍卖,核心科技机密就已泄露。有这么个故事,一家国企斥重金买来新技术,想提升产品性能,没料想新技术和老技术相比,就多了两个字“搅拌”,原来只要事先搅拌原料,一切问题迎刃而解。
23项待拍的科技成果经省科技厅多次遴选,选择的标准一是技术成熟,二是预估市场前景或许较好。上拍科技所有者既有省内的浙江大学、浙江工业大学等高校,也有省外中科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西安交通大学等科研大腕。科技成果拍卖底价最低的15万元,最高的500万元。给科技定价是件难事,科研者依照成果可能带来的财富粗略定价,若是多家企业都看好,价高者得,若是大家觉得不值这个价,则可能流拍。
大学教授:盼拍卖盼了好多年
科技成果要拍卖的消息一传出,部分技术所有人的手机成了热线,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新型电子器件与应用研究所所长、教授秦会斌说,来自大洋彼岸的意向电话也不少。
秦会斌和西安交大、浙江大学、浙江工业大学几位老师同倒苦水:辛苦搞出科技成果,想把它们推向市场变成钱真不容易。老师们常常要检索相关企业,自己找上门去,一家家地谈技术合作或技术转让。可是,象牙塔中的老师们乃一介书生,大多不是做生意的料,谈起转让价钱来,哪敌得过精明的商人。一项成果出价30万,不到两个回合,就被老板们压到十多万。
一对一谈判,老师们往往处在弱势,我们就盼着搞科技成果拍卖,一项项地往上拍,技术所有人是一方,竞价者却是一群,每举一次牌,价格就往上加一次。“以前是价格越谈越低,现在是越拍越高,科技成果不被市场低估大家才有干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