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程标准修订组组长称一二年级可以不教数学
小学奥数会影响孩子的精力 做数学题不要讲究速度
昨天,西博会项目,杭州名师名校长论坛的第一个研讨会——中国小学数学教育峰会在上城区崇文实验学校举行。数学课程标准修订组组长史宁中向几百位小学数学老师表明了自己的态度,他认为小学一二年级可以不教数学。作为过去全国高中数学教学大纲的编制人,他说现在的考试题,考技巧的太多,但考思想的非常少,随着大纲的取消,取而代之新课改工作的深入,这几年高考可能会有重大的改变。
不提倡一看就会
一做就对的数学解题能力
史宁中说,有些数学老师会和他讲“我的学生数学解题能力很强,我要让他们做到‘一看就会’的本领”,这些数学老师往往得不到史教授的肯定,因为他认为这种教学思想是错的,甚至是害了学生,因为数学是需要思考过程的,而且对于小学生来说,数学题只要做对就可以了,不用一味地赶时间。
反对小学奥数和课前预习
史宁中在修订全国高中数学课标时,就想两个问题:“高中数学教点什么”、“教到什么程度”。小学数学的教学也是如此,在课堂里应该教会学生愿意上数学课、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能不能集中精力并对数学知识产生好奇心。
“我个人反对小学生上奥数,也不太赞成小学低段就开始课前预习。奥数让孩子读不进脑子,这样就容易分散他的精力,而课前预习等于把该在课堂讲的提前讲完了,孩子的好奇心就没有了。”史宁中劝数学老师在孩子听不明白的时候,多举例说明,多编一些故事来引导,这是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不教就会的知识就不要教。
一二年级可以不学数学
史宁中是原东北师范大学校长,对东北师大附小有直接的教学管理职责。他说,附小一二年级不教数学,四年级前孩子不写作文,省下来的时间教孩子外语,学校聘请了40个外教,学校要求学生在六年级毕业时,口语能力达到一定的标准。“学习语言的最佳时间是小学,我们做下来,觉得效果很不错”,史宁中说,在全国课改过程中,许多教育者讲到了小学时段合理划分的问题,也就是什么年龄该教什么,大家认为一二年级应该成为一个学习时段。现在普遍认为的一二三年级为一个时段的做法是错的。
数学课堂不要过分延伸
许多数学老师可能还没有领悟,让孩子学数学,最重要的不是教他们得出一个数学结论,而是培养他们的数学素养,换句话说,过程教育比结果教育更重要。这就需要老师充分利用课堂,不要过分延伸课堂,因为延伸是造成课业负担的根本原因之一。
而且,教孩子学数学,不要强调规定,而是要多给他们讲讲数学道理。“从前人大附小有一位老师问我一个题:为什么先乘除后加减。这个问题现在拿来考验一下杭州的数学老师,如果孩子来问,你们又如何解答。如果你说,这就是规定的,那是非常低级的回答。”史宁中认为,举例子就行了,或许编一些故事,把数学的定律自然地融入进去,说给孩子听是非常好的。
抽象、推理、模型
是学生最应该学会的数学素养
在小学时,你有没有碰到过这样的问题,‘三’和‘四’分不清楚。分不清楚时,很多老师是这么教的:用‘三’个‘苹果’,‘四’个‘李子’来区分。这么教是不对的,因为孩子搞不清三和苹果,四和李子的关系是什么,正确的教法是把感性的东西去掉,也就是把苹果和李子去掉,换成方块。三个方块就是三,三个方块再加一个方块就是四。说得科学点,这种数学思维就是抽象、推理。模型可能难一点,其实就是用数学方式刻画现实世界的方式。
史宁中承认,小学数学其实很难教的,这种难是因为所有的知识都是最原始的,老师要把原始的东西讲精彩了,需要功力,也需要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