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这不仅仅是跟谁姓的问题了。小黄觉得,这样的观念有些极端,他无法接受。无奈之下,小黄提出了离婚。
“结婚之前,这个问题一定要谈清楚,最好能订个婚前协议。别像我这样……”小黄声音渐低,他不愿以这种方式体悟这条经验。
故事
婚前协议里
加了一条“跟谁姓”
小黄的“经验”,小赵与老公小谢早已明白。
结婚前,小赵便抛出二胎跟谁姓的问题。“解决后顾之忧吧,就怕结婚之后意见不合。”她笑着说。
为二胎争姓,“也是想了父母一个心愿。”小赵说。她知道,在父母心里,一直有个遗憾,“我是女儿,没法传宗接代。所以,他们就特别想我生两个,一个跟我姓,无论男女。”更何况,“本来男女就平等,法律也没规定孩子非得跟爸爸姓呀?”小赵理直气壮地说。
这些,让她下定决心,跟小谢“摊牌”。答案,令她稍感意外,“婆婆也挺开通的,他们说,女孩子也挺好的。”他们还认为,“只要我们俩商量好就好,毕竟之后是我们自己过日子。只要没有矛盾,幸福就好。”
就这样,婚前协议算是定下来了。“头一胎跟他姓谢,第二胎跟我姓赵。”
现在,可谓皆大欢喜,小赵两胎都生了儿子。大儿子已念大班,小儿子刚满4岁。更令她高兴的是,“婆婆和妈妈,并没有更偏爱跟自己家姓的孩子。”
谢姓的大儿子,由外婆一手带大。那时,“婆婆有事,没法照顾。”赵姓的二儿子,“由婆婆一手带大。”因为,“我妈妈当时身体不太好。”
[小调查]
生二胎的家庭里
20%“二宝”跟妈妈姓
“学校生二胎的家庭,多吗?”连问5所学校(3所幼儿园和2所小学),得到的答案,惊人相似。“多啊!总能听到说,谁家有两个孩子。”老师们回答。
那么,“其中一胎跟妈妈姓的,有吗?”继续问。得到的答案,仍颇一致,“还是有一部分的。”
杭州滨江区的一所民办幼儿园,其中一班共34名孩子,7户家庭有两胎。在这7户里,又有2户的其中一胎跟妈妈姓。
杭州城西的一所公办幼儿园,园长说,“很多两胎的,跟妈妈姓的也不少。但具体的数,我没统计过。”在她所知的家庭中,“一般出于公平,两边都会姓。”不过,“长辈更在乎跟谁姓。”
一所位于杭州蒋村街道内的幼儿园,园长说,“有70%的家庭有两胎。”这么高的比例,源于当时的“农转非”政策。“即便双方不是双独,即便头一胎是儿子,都可以生两胎。”园长解释。在这70%里,“约有20%的二胎跟妈妈姓。”她说。
杭州拱墅区的一所公办小学,一个34名孩子的班里,2户家庭有两胎。其中一户家庭,有一胎跟妈妈姓。
杭州城西的一所民办小学,“约有50%的学生家长生二胎。”一位老师说。其中,“有百分之二三十,跟妈妈姓。”她表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