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
长辈的参与,令问题复杂化
“现代社会,是一个平等的社会。二胎,分别跟父母姓,这是可以理解的。”浙江省社科院调研中心主任杨建华认为。
其实,杨建华经常遇见这样的外公外婆。他们怀抱着孙辈,逢人便高兴地介绍,“这是我孙子孙女”。
在传统观念里,“代代相传、香火相续”是一种生命延续。而跟谁姓,则意味着延续了谁。女方的长辈,同样如此希望。因此,在二胎有选择的情况下,有一胎跟女方姓,“也同样可以理解。”
但如果因跟谁姓无法达成一致而离婚,“这就太可惜了。”对于这个问题,双方都该通达,毕竟,“家庭的幸福美满,才是根本。”婚前协商并达成一致,是一种较好的方法,避免婚后再产生矛盾。
其实说到底,“取决于你如何看待这个问题。”在香港、在西方,冠夫姓已是传统。“这并不一定就是封建,它更是一种文化,达成默认的一种仪式。”杨建华说。
对此,杭州社科院社会研究所傅立群也表示赞同,“姓氏本身就是一种符号,跟谁姓,都可以。”生于50年代的她,就跟妈妈姓。“我爸爸,也并未觉得有何不妥。”傅立群笑着说,在她身边,不乏这样的朋友。
其实,跟谁姓的问题,已不再只是夫妻间的事,而是“两个家庭的问题”。很多时候,长辈的参与,复杂了问题本身。
傅立群希望,老人能更理性地看待。“从基因学上来说,三代以后,只有10%—20%的基因还在。你管得了这一代,再下一代,还能管得了吗?”她问道。而且,“遗产的继承,与跟谁姓,一点关系都没有。相关的法律知识,老人需多了解点。”
[记者手记]
让小夫妻自己决定,长辈少些干涉
在老底子,生四五个娃那会儿,跟谁姓似乎不存在什么争议。跟爸爸姓,是默认的自然。
走过独生子女时代的现在,又可生二胎。忽然间,“跟谁姓”成了不少人婚前协商的重点议题。
这,又是为什么?
80一代,是独生子女的一代。他们相继成家立业。二胎,摆在面前。
80一代,又是平等观念、自我存在意识随现代社会成长的一代。
当这两条线相交,“孩子跟谁”,变成一个问题,提了出来。
不过,问题本身的解决,并不复杂。“男女平等,法律又没规定孩子跟谁姓。”女方不再墨守传统。她们,更强调自我。而男方的大男子主义,也在多元化的现代社会里渐渐消减。“一胎跟我姓,一胎跟她姓,也挺公平。”他们认为。
可让问题焦着的是,五十年代的家长参与其中。“万一跟女方姓的是男孩,怎么办?”他们,也有潜在的顾虑。
“我们都是自由恋爱,这事只要两人说好就好。其实,最终还不是为了我们的幸福。”有的80一代,这样解决问题。
在他们看来,孩子跟谁姓的最终决定者,是孩子的父母,而不是孩子的祖辈。这又是80后一代成长的“自我意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