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种交通现象叫“潮汐交通”,说的是特定时间交通流量有着特定流向,比如早晚高峰期的进出城车流。而在一些大学门口也常常有这种现象:由于教学区和生活区分隔,上学放学穿越马路的人流量特别大。 也许大家对教工路上浙江工商大学门前的天桥印象深刻,为了连接一路之隔的东西两个校区,2001年当时的杭州商学院(浙江工商大学前身)耗资200万元修建了天桥,这是为确保“校门潮汐”交通安全的一个典型范例。随着高校规模的迅速发展,具有浙江工商大学这种“校门潮汐”现象的高校逐渐多了起来,在滨江高教园区的多所高校中,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尤为突出。 滨文路是滨江区东西向主干道,车流量很大,浙江中医药大学、浙江警察学院、浙江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浙江艺术职业学院与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这6所高校也汇聚在这条滨文路上,共有师生6万多人。由于教学区与生活区分开,每天有大批学生穿梭往来于滨文路之间。 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有7000余名师生,是这6所高校中人数最多的,每天上学放学时间黑压压的“校门潮汐”,不仅让过往司机战战兢兢,也让学校师生提心吊胆。 学校保安说,上学期间稍好一些,学生陆陆续续,放学时间较为统一,7000多人同时涌出过马路,交通隐患极大。 2008年和2009年初,滨文路曾发生过2起重大事故,造成3人死亡。今年,随着彩虹大道的开工建设,滨文路还将进入施工建设的阶段,滨文路的交通压力会更大。 如何才能保障这条跟教工路具有相同“路情”的道路交通安全?一种新的社会化管理模式,在滨江高教园开始运作了。滨江交警采取“交通管理社会化”的新招,组建了交通协勤中队。按照高教园区、住宅小区、沿街单位、专职协管、村(社区)等,浦沿中队将协勤中队划分为5个分队,每个分队由一名交警负责指导,并选出协勤分队负责人,每个单位确定2-5人成立交通协勤组,由本单位保卫部门负责人管理,对本单位附近路口进行“认领”,来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确保园区道路畅通和师生的出行。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每天4次派出校卫队员,把守在交叉路口的人行横道线边,维护校门潮汐秩序。 滨江交警大队浦沿中队中队长许建明说,以前学校保安只能管理校内交通,校门外交通监管力度薄弱,作为“局外人”的保安人员“师出无名”,没有正规的交通管辖权,有时管一管也纯属自己“小搞搞”,实行“校警合作”后,由保安与交警一起在各自单位附近路口进行交通管理,共同守护斑马线的安全,效果很好,直至目前还未出现涉及学生的重大交通事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