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频道首页 网上服务 热点热议 问计于民 新闻发布 民生恳谈 记者出击 政策库 我们圆桌会 使用帮助 频道简介
  所在位置: 杭网议事厅>我们圆桌会>
 
台风“菲特”拷问城市应急
hwyst.hangzhou.com.cn  2013年10月14日 17:45:12 星期一


总提要

解说:台风“菲特”让杭城一片汪洋,职能部门应急响应,效果如何?

孔万锋(市公安局交通警察局秩序处处长):每天是2800个警力,男女老少我们六号全部停休。

梁旭(市城管委市政设施监管中心党委书记 主任 博士):小的汽油泵大概是2800个。

朱成方(特约评论员):作为一个市民老百姓,我看重的是结果,结果什么呢?没用。

解说:面对积水,城市的应急能力还能如何加强?

吴伟强(浙江工业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首先就是应急反应,必须要标准化和自动化。

孔万锋(市公安局交通警察局秩序处处长):第一信息怎么采集,第二措施是什么,第三人从哪里来。

解说:今晚各方嘉宾齐聚圆桌会,深入讨论台风“菲特”下的城市应急。

主持人张平:沟通改变生活,对话推动进步,这里是我们圆桌会,各位好,我是张平。这一周我想大家最集中的话题,就是台风和积水了,虽然台风已经过去了,但是对于它的思考还在继续,就是台风当中,我们城市的应急体系到底怎么样,怎么来改变目前,咱们这个城市逢雨就涝,似乎是一个城市的难题的问题,在这样的一个紧急情况当中,我们市民到底该如何自救互救,这都是这一周来,我们大家共同热议的一个话题内容,今天我们圆桌会就此也进行讨论,那么在这个讨论开始之前,我们还是再来回顾一下,这次台风它所有的进程和过程,是怎么样的,我们看段VCR。

VTR1

解说:当杭城还沉浸在国庆假期的热闹中时,第23号强台风菲特,以每小时15公里左右的速度,向浙南闽北袭来,中央气象台发布台风红色预警,省气象局也启动了二级应急响应,杭州市气象台发布暴雨黄色预警,随后杭城各职能部门顺势而动,第一时间向全社会,刊登和滚动播发台风消息,市城区防办启动三级应急响应,市城管委对25处市政重要设施,进行了检查和维护,对广告牌等进行除险加固工作,市防汛办密切关注城区水雨情信息,统一调度闸站设施,提前开始河道水位预排预泄,杭州市供电公司,抢修物资和备品备件落实到位,49支抢修抢险队伍严阵以待,市交通运输局启动,三防二级应急响应,铁路、航空、公路,临时调整了线路设置,或暂停发售浙闽方向的车票,市教育局要求停止一切师生活动,凌晨一时十五分,第23号强台风菲特,在福建省福鼎市沙埕镇沿海登陆,菲特强度迅速减弱为热带风暴,杭州市气象台11点10分,发布解除台风警报,但菲特强台风带来的大量积水,成为台风过后,困扰杭城的主要问题,给城市交通、市民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影响,杭州市教育局再次要求,六城区中小学 幼儿园8日停课,但是直到10月12日,部分路段的积水仍然在排除中。

主持人张平:这就是这次台风,所给我们的城市带来的影响,应该说风倒是没给我们带来什么,关键是这个水,应该那几天是严重困扰着,咱们这个城市的交通,和我们的市民生活。

吴伟强(浙江工业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这次统计58个点,58个积水点,58个点,31个小区进水。

主持人张平:台风来的时候,我不知道各位你们在干什么,吴老师在杭州吗?

吴伟强(浙江工业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我在杭州,我在家里呆着,我不想出去添乱,因为一出去就要开车。

主持人张平:孔万锋在干什么?

孔万锋(市公安局交通警察局秩序处处长):我守候在指挥中心,从6号下午开始,我们就全面进入战斗,7号的下午是进入最紧张的时候,当时的积水点道路中断是29处,是最高峰的时候,最后是到8号就剩下来三处了。

主持人张平:当时的时候有多少民警在第一线,在指挥交通?

孔万锋(市公安局交通警察局秩序处处长):我们每天是2800个警力,男女老少我们六号全部停休,全部都上路。

主持人张平:两千多名交警都在第一线在指挥交通,在5号或者是6号的时候,你们知不知道这次台风,会如此造成这样的一个后果,有没有预料到当时?

盛忠华(市林水局防汛防旱处处长):我们当时的判断是风的影响会不大,我说我估计的话,这次雨的影响会比较大,但是下多少呢,可能我也没预测到这么大。

主持人张平:当时的时候一旦这个雨,下的这么大的时候,出现了涝情应该是从,7日的中午开始了,一点钟开始了,当时的时候我们采取了哪些办法,来应对这样的一种局面?

盛忠华(市林水局防汛防旱处处长):做一些准备工作,准备工作一个是把河网水位,尽可能降低一点,这次的话我们上塘河这一边,其实河道开始都是底朝天的,(水)都放到底的,原来由人工控制的这些,可以预排预泄的,都把它放下去,包括我们里面的一些水库,都把它尽可能的放掉一点,还有一些排水点,什么东西隐患点排查一下,包括地下空间这些东西,都去排查的,还有就是认为,可能是在比较危险区域的,这次我们也做了转移,我们有个数据,大概我们转移了32000多人,还有在湖面上的,包括江面上的一些船只回港避风,我们这里有两千多条船只。

主持人张平:这是几号?

盛忠华(市林水局防汛防旱处处长):这应该是在6号晚上之前就做好了。

主持人张平:到了7号的中午一点钟,一下子杭州这么大的,涝情(出现)的时候,我们又怎么办呢?

盛忠华(市林水局防汛防旱处处长):这个时候我们要进行一些,最大能力的进行排水,你说像钱塘江两岸能够抢排的,低潮位的时候能抢排的,尽量多抢排一点,所有的泵站都开起来,我们从上游角度来说,水库能够拦蓄的,尽可能拦一下。

主持人张平:那我想问一下针对涝的应急的机构,应该是在哪里?

盛忠华(市林水局防汛防旱处处长):应急机构是这样的,我们林水局是作为,市政府防汛防旱指挥部的一个,办公室是设在我们林水局的。

主持人张平:因为办公室在你们林水局,你们能够调动,或者是在这个时候,你们应该调动和能够调动的,整个全市的各个这样的一种职能部门,大概有多少个?

盛忠华(市林水局防汛防旱处处长):职能部门我们成员单位是36家,包括交警 城管。

孔万锋(市公安局交通警察局秩序处处长):他是总指挥,代表市政府总指挥,我们是下面的一个分支机构。

主持人张平:当这个汛情出现这么一个情况的时候,你们当时确实是调动了,30多家的职能部门在进行抗涝。

盛忠华(市林水局防汛防旱处处长):每个单位都有它的职责,都是明确的。

吴伟强(浙江工业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有没有全部都调动起来36家?

盛忠华(市林水局防汛防旱处处长):应该都调动起来了,包括通信的这些公司,地铁集团,我想都调动起来了。

梁旭(市城管委市政设施监管中心党委书记 主任 博士):台风来的时候,应该来说我们也是突出了重点,因为这次的台风加降雨,其实整个面上一个量是非常大的,我们只能也是保证重点,第一个是做好重点部位的抢险,比如说我们小天竺,包括我们留下的安乐新村、曲河巷,以及天目山路紫金港路口。

主持人张平:这些都是你们当时重点要守护的地方。

梁旭(市城管委市政设施监管中心党委书记 主任 博士):但是这次应该来说,实在是超出我们的预料,实在是超出我们的预料,第二个我们也是尽力了,清除居民家中的积水,我们的工作已经做了很多努力,但是还是可能有些方方面面,还有些对我们工作上,还要提出更高的要求,第三个是保障,像东站枢纽、天子岭垃圾填埋场,这些重点的,尤其是涉及到,城市基础设施的安全,我们有专门的设备,我们专门的排水泵、人员,都是在待命的,怕万一出现(险情)立刻就上了。

主持人张平:我们现在整个这次在杭州水涝当中,我们用的这些水泵,或者说你们前期准备的水泵,大概有多少?

梁旭(市城管委市政设施监管中心党委书记 主任 博士):前期这样的,我们全市是有那种,小的汽油泵大概是2800个。

主持人张平:小的汽油泵,它的排量有多大?

梁旭(市城管委市政设施监管中心党委书记 主任 博士):这个主要是为了给居民们,另外我们城市的这种,一般都用的是,这种相对来说功率比较大一点的,每小时大概几百立方在抽的。

主持人张平:这样规模城市用的水泵大概有多少?

梁旭(市城管委市政设施监管中心党委书记 主任 博士):大概我们全市30多台,30多台这么一个情况。

吴伟强(浙江工业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我想问一下哪个部门负责配备物资,特别是负责船的,比如说冲锋舟、皮划艇这种。

梁旭(市城管委市政设施监管中心党委书记 主任 博士):冲锋舟、皮划艇这块的话,相对来说我们这里有储备,大概有两条,有两条,这次我们也请了武警和消防。

吴伟强(浙江工业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我就发现这个船是明显不够的,眼睁睁看着,比如说西溪印象城,下午两点钟的时候,几百个民众在这里,就是运不出来,到晚上九点钟的时候,才决定说实在运不出来了,运一天也运不出来。

孔万锋(市公安局交通警察局秩序处处长):留下有,西溪天目有一条。

吴伟强(浙江工业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有一条是吧,西溪印象城还算不错的,给他们晚上放电影,肯德基也不关门,眼睁睁看着就没办法。

主持人张平:我们特别想了解一下,我们在应急的储备当中,我们物资大概有多少,比如比较关键大型的抽水泵、冲锋舟,这些东西我们到底有多少的,准备量在之前。

盛忠华(市林水局防汛防旱处处长):主要的一些排涝设施,一般来说它是固定的,房子造好在那儿,但是你说流动的、应急的,说实在话是不多的。

吴伟强(浙江工业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所以我觉得还是没有,从历史的教训里面清醒过来,罗莎台风的时候,把杭州淹成这个样子,以后杭州几乎每年都淹一次,2013年已经淹了三次了,5月份一次,9月份一次,10月7日淹一次,每年都这么来一次。主持人张平:申屠书记是咱们九莲社区的书记,九莲社区这次应该说是个重灾区,我们看一下这个图片,九莲社区淹到什么样的程度。看到没有,冲锋舟在我们社区里头逶迤前行,在运送什么物资,把老人通过三轮车,把他运送出去,这是当时我们九莲社区的一些情况,面对这样的一个事件,咱们应对得如何?

申屠新江(九莲社区书记):6号我们接到汛情之后,我们社区发了通知,每个单元贴了贴告示。

主持人张平:通知大家什么?内容是?

申屠新江(九莲社区书记):内容就是台风要来,注意安全,花盆什么(收进),老年人什么这方面尽量不要外出,安全这方面,这是一个;第二个我们6号晚上,用电喇叭每个小区再喊一遍,这是第二个;第三个我们就是沙包,沙包前面应该就有了,我们再去查了一遍沙包。

主持人张平:咱们社区组织了多少沙包?

申屠新江(九莲社区书记):我们准备了200袋沙包。

主持人张平:200袋沙包。

申屠新江(九莲社区书记):电泵我们备了三台,我们再通知社工,我们社区工作者,我都短信发出去,24小时随时待命,另外一个我们准备了应急点,万一那个(被淹)的话,我们就准备,九莲小学我们和校长进行沟通,万一不行的话,我们人员疏散出来,接到你这里来,另外一个我们在九莲新村,还有一个水泵房,(雨)一下我们不管它有没有(积)水,有没有满起来我们就开始抽了。

主持人张平:我们九莲社区,原来在我们每次涝情当中,我们是不是都有过被淹的经历?

申屠新江(九莲社区书记):我们原来以前的话,就是我们九莲新村15幢,是每次都要被淹的,所以说我们这里是特别的注意。某种角度说,应急预案也基本上是在,常可能要淹的15幢这里,沙包给他备备,其他可以说,实事求是说以前像小区里面没有水淹过,像我们这次的九莲社区,可以说几乎所有的小区全部都进水,那可以说是,某种角度从九莲新区(居民),建这个社区,建这个村,都没有(发生过)的。

主持人张平:作为应急当中的一部分,应急方案一部分,社区这个单位,也是我们应急预案当中一个组成部分。

盛忠华(市林水局防汛防旱处处长):基层防汛体系。

主持人张平:基层防汛体系。通过各个方面的防护来看,似乎已经都做了打算。

吴伟强(浙江工业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看起来天衣无缝。

主持人张平:都做了防护,而且想的是很周到。我想问一下朱老师,你对这次整个城市应急的,这样的一种做法、手段,你感觉怎么样?

朱成方(特约评论员):应该从两(方面)说,对交警,对有关部门,我觉得他们都做到极致了,但是作为市民老百姓,我看重的是结果,结果什么呢?没用。我们老是在说一点一方案,似乎每个点都有方案,都有守在那儿的,但是有用吗?小天竺还是淹,所以你们所有的点上,所有的一点一方案,等于说是一点用都没有,小泵我看都在抽,刚才吴老师说有58个点,我听说你们大的泵子有三十多台,这个已经不够了,还有更多更多的点,根本没有方案的,好多好多老百姓家里都淹的,我们收到电话不知道多少,还有我们的排水不够系统,我们做了那么多事情,都变成无用功的话,我觉得我们要反思了,反思一个什么呢?我们本身的硬件设施是完全不够的,包括我们的排水设施、排水系统,都是不够的,都是欠缺的,那么多欠缺的话,交警做得再好,你们马路上都是死车都在推,你们做得再好,路还是不通的,老百姓家里都淹掉了,所以我觉得到了必须反思的时候。

孔万锋(市公安局交通警察局秩序处处长):我非常赞同朱老师跟吴老师在讲的,实际上这里面就体现了,其实是一个城市应急灾害能力、应对的问题,一个就是说城市发生了什么,这个很重要,因为预案再怎么做,你都不知道,就像余姚城市到底发生什么,就像我们汶川地震等所有的地震,为什么要航空拍,首先要了解城市发生了什么,它影响了什么,这个是我们(首先要做)的,所以我们跟城管委一起密切合作,我们民警和我们的视频,不断的去掌握整个城市哪些水积点。

梁旭(市城管委市政设施监管中心党委书记 主任 博士):1800个视频探头的共享。

孔万锋(市公安局交通警察局秩序处处长):这个事情做了以后的最大的好处,让我们知道城市发生了什么,这个是快速反应当中,很重要的一点。

来源:杭州网 作者: 编辑:陈浩鼎
10月12日:如何守护我们的精神健康?有机生活离我们有多远?
『相关阅读』
杭州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包括杭州日报、都市快报、每日商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杭州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包括杭州日报、都市快报、每日商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杭州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杭州网联系。
 
杭网议事厅动态
·杭州“民意好声音”奖 杭州网获5项殊荣
·杭网议事厅入选中央网信办“网上群众路线典型案例”
·杭网议事厅获市民之家“红旗窗口”
·杭网议事厅荣获人民建议集体奖
·杭州网荣获中国城市网站联盟三项大奖
·热心市民称赞杭网议事厅进社区很贴心
·杭网议事厅获社情民意直报点先进单位
·热心网友称赞杭网议事厅
·“杭网议事厅”被评为杭州“市民之家”2016年度“红旗窗口”
·“杭网议事厅”荣获“人民建议先进集体”称号
联系 杭网议事厅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下城区体育场路218号杭州日报南大楼518杭网议事厅编辑部
邮编:310041
热线:85052222
联系 我们圆桌会
地址:之江路888号杭州广电中心1610室
邮编:310008
热线:89912345
网站简介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建站服务  |  帮助信息  |  联系方式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366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05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3120170003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浙网文[2021]1187-055号 |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11041366号-1 |  浙公网安备:33010002000058号
杭州网(杭州网络传媒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Copyright © 2001 - 2019 Hangzhou.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10月13日:台风“菲特”拷问城市应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