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频道首页 网上服务 热点热议 问计于民 新闻发布 民生恳谈 记者出击 政策库 我们圆桌会 使用帮助 频道简介
  所在位置: 杭网议事厅>我们圆桌会>
 
台风“菲特”拷问城市应急
hwyst.hangzhou.com.cn  2013年10月14日 17:45:12 星期一


分提要2

解说:这次积水暴露出我们的应急机制,存在哪些问题?

吴伟强(浙江工业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你这里信息过量爆炸,我们这里没有,信息不对称。

孔万锋(市公安局交通警察局秩序处处长):我们有60多个预案,现在我们并了两个预案。

解说:怎样让应急机制更完善,灾难面前居民如何自救互救?广告过后,我们圆桌会继续深入讨论。

主持人张平:如果是这样的一个情况下,我们到底该怎么办,如果说按照你们刚才所说的那些办法,目前来看的话我估计……

吴伟强(浙江工业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无解。

主持人张平:彻底解决这个问题比较难,现在到底有没有思路说,我们要采取一些什么样的办法,能够比较好的解决这个问题。

吴伟强(浙江工业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每年都是这样讲,青岛的排水系统,是德国人一百多年以前设计的,青岛从来不会淹的,还是好好的向发达国家学习,遵循基本原理比较好,不要老是去搞创造,违背最基本的原理,是要付出惨重代价的,这个代价我们每年都在付,而且以后我敢断定,如果按照目前的思路搞下去的话,以后付出的代价还要大,因为城镇化人口在不断的集中,以后受害的人口还会越来越多,这种基本原理比如讲,我就举个简单的例子,正儿八经这种应急系统、赈灾系统、救急系统,人家都是由一把手,下面设立一个统一的部门,凌驾于任何其他部门之上,来统一负责的,我们有没有,我们的部门是不是统一的。

朱成方(特约评论员):林水部门在统一。

吴伟强(浙江工业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我们是不是一个统一的部门在管的,这是第一个问题,第二个问题,正儿八经的灾难性天气发生的时候,比如刚才盛处讲的,下面应急机制有36家单位,36家单位是不是全部动员起来了,如果说动员起来的话,是不是步调一致的,是不是资源配置是足够的,人员是不是到位的,行动是不是协调的,我就发现这次执行的时候,很多部门在末端执行的时候,参差不齐的,而且比如讲交警自身很努力,交警现在有个什么资源,包括城管,你们有无缝对接的,这样的监控系统对吧,你可以全方位的动态的接受这个信息,但你这个信息接受过来以后,你传输到每个老百姓,你这里信息过量爆炸,我们这里没有,信息不对称,我再举个例子,关于协调性的问题,公交公司七号上午,就把一些公交线路停掉了,因为车子开不过去,比如说西站到留下停掉了,那很多人是从外面回来,要回到留下去的 怎么办,七点多钟就积累了五六百个人,没有人去管他们,后面的部门就没有跟上来,设备也没有,人员也没有,也没有人去下命令,到晚上12点钟,下午两点钟开始到晚上12点钟,才把六七百个人全部接送回去,协调性在哪里,一致性在哪里,我再举个简单的例子,你这个应急管理机制,有没有专门的队伍,我们现在都是交警本身,他不是专业救险的,消防说老实话,也主要不是应对水灾的,城管也是,有没有专业的队伍,美国人每年要花30多亿美元,每年要去培训专门的应急队伍,我们现在反应最快的,说老实话还是志愿者,还是邻里之间的相互救助,政府很多的执行其实是不到位的,所以就出现一个什么情况,出现的情况就是,2007年的时候我们说要建立长效机制,而2008年出事情,2008年又说长效机制,每年都讲长效机制,往前推长效机制讲了二三十年,到现在为止还在讲,我们要建立长效机制,没有遵循基本原理,以后付出的代价还要大。

主持人张平:刚才我在听当中我觉得交警,刚才孔处介绍他们的一些方案,我觉得他那个方案,真的是事无巨细。

孔万锋(市公安局交通警察局秩序处处长):所以我们支队这几年,在这方面一次又一次,我们已经怕了,所以我们9•13以后,我们现在是一打雷就紧张,我们支队现在,我是处室的第一责任人,什么时候启动什么样的警务去对应他,我们一下雨,一下什么事情,一有什么事件,广播里一有什么事情,不管在24小时的每一分钟,马上要启动研究,然后要发布命令。

主持人张平:我想问一下孔处,你能算一下目前你们大大小小,应对的警务方案到底有多少。

孔万锋(市公安局交通警察局秩序处处长):我们现在最早的时候就跟预案,我们有60多个预案,现在我们并了两个预案,很简单,就是突发事件启动预案,而且这个预案也不复杂的,主要是解决人 机构问题,第一信息怎么采集,第二措施是什么,第三人从哪里来,就把这三个事情搞清楚,启动了以后再去做相应的措施,包括清障车辆、设施,各种各样的配套全部跟上来,先要把它启动起来。

主持人张平:目前来看的话我们的应急机制,目前针对这一次的考验,我们的应急机制,从哪些方面要完善 要改善,甚至要重新设立。

吴伟强(浙江工业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我先给大家介绍一下国外的吧,他们做的比较完善的,比如说日本,第一个就是法制建设,40多部法律,来应对灾害性的气候,第二就是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搞信息管理,建立完整的信息平台,一旦有事情发生,能够迅速把信息传导到每个人的手里,甚至28个灾害机关,可以通过卫星来进行,传输和互动这个信息,第三个我们现在很缺的一部分,就是危机教育,培养民众的这种危机意识,树立政府的公信力,这个经费,每年这种演练,日本这方面是做的很厉害的,花的日元是三兆到四兆日元,有了这样一个背景以后,那就是组织架构,组织架构从国家层面到地方层面,都是最高领导直接负责,凌驾于所有部门之上,它可以调动所有的资源,直接向最高领导来汇报工作,不存在这种部门协调性差,等等这些问题,还有一个日本做的非常好的,整合与协调,政府 非政府组织,民间组织和公民,是全方位的 全社会的一个应对,而且像日本这种国家的话,有个什么特点,这个机制建立好以后,一旦出现什么情况自动启动,因此概括起来,从国外的角度来看的话几个特点,首先就是应急反应,必须要标准化和自动化,第二就是应急预案,精细化,第三个联动机制要讲效率,特别要讲协调性和一致性,第四个就是参与必须要大众化,还有一个应急处理宣传要透明化,信息要共享,这个是基本的原则性的问题,作为我们杭州的话,希望杭州市政府,能够正儿八经投资一定的钱,去建立一支专门的救险的队伍,而不要把特殊灾害天气下的,这种救灾的工作,仅仅是作为其他部门的一种,附属性的工作,而且要常规化,常年的进行培训和训练。

朱成方(特约评论员):我想提个建议,我们有很多涵洞,很多点,主要是很多点,交警可能知道的,这条路都是好的,就是这个点凹进,这个水比方说30米 40米,甚至50米车通不了,我想我们能不能搞一些,像泊车一样的 像车子一样的,临时浮桥一样的,开过来以后车就停在这里了,变成桥一样的通过去了。

孔万锋(市公安局交通警察局秩序处处长):我们是这样想的,但是它(汽车)后来碰到了,空间不够了,净高。

朱成方(特约评论员):不是涵洞,就是有的地方净高要算一下,小车能通过,那么大车不能通过,那就解决好多问题。

吴伟强(浙江工业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针对水的这个问题,我建议我们杭州明显缺少,船只的配备,应该配备到比如说社区,橡皮艇 冲锋舟,现在部队和警察这方面的配备,船只的配备都是明显不够的,今年反映出来是太明显的不够了,我们求助到有关部门他也没办法,他很想帮我们,他也没办法,说老实话花不了多少钱,马上可以做的,甚至可以配备到单位去。

主持人张平:刚才吴老师从总体来说,对整个城市的应对,这种突发灾难的机制的设立,我觉得这一点,真的是值得我们这个城市来反省。

吴伟强(浙江工业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你讲应急机制,其实很简单很简单,所谓机制机制,组织加制度加运行方法,同时辅助以资源的物资配备保障,就这四个方面,四个方面做事情,但是这仅仅是静态的,关键就是静态的这种架构有了以后,一旦出什么事情,你能不能够自动的启动,启动完了以后,在事中如果跟你的预案,出现的有出入的话,你能不能够去适应、去调整,罗莎台风的时候,我们杭州来了两次,第一次来了以后,第二次又拐过来了,这就是变化,这种变化发生的时候,你如果再等着领导来发个命令,开个会 动员一下,那还来得及。

主持人张平:我觉得可能现在,在现代的城市当中,光是靠政府一家显然是不够的,民众的这种能动性怎么调动起来,目前应该也是应急机制当中,一个重要的环节,重要的组成部分,而这一点在我们这次抗涝当中,显然它还是不够,很弱的这一次。

申屠新江(九莲社区书记):在这里我觉得我也代表,我自己本身是社区的,呼吁一下,其实是民众的参与好多问题,其实也是非常重要,好多问题就能解决,不然的话都是职能部门,你解决不了。

主持人张平:比如说我们民众怎么样能参与,大家觉得怎么参与能够帮助,大家同心合力,把这个事做的稍微好一些呢?

申屠新江(九莲社区书记):我们(针对)弱势群体,我们到8号的话,我们就启动我们社工,主要是社工,就是对这些残疾的 孤寡的,比较弱势的,我们就逐个的进行,打电话问问他情况怎么样,一个通知他跟他子女联系一下,我们这里是这么一个情况了,尽可能的把你的爸爸妈妈,接到你们那边去,这是一个,如果说有些人不愿意去的,我们给他买买菜,真的有问题的,有些像生病的,像我们这次有一个,15幢积水了,他残疾的,那怎么办?我们就把他送到酒店里去,只能做这些东西。

吴伟强(浙江工业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我可以概括一下民众自救,它的特点第一个就是快,可以立刻启动,第二个就是具有灵活性,第三个就是它的契合程度比较高,就是他知道你邻居,社区需要些什么东西,马上可以到位,但是他主要是补充性的,因为救援这个东西,主要是靠政府资源 公共资源,因为他毕竟力量有限,我觉得正儿八经要,形成一定规模的或者一定层次的,真正意义上的民众自救的话,要培育NGO非政府组织,一个比较可行的方法就是,尽量更好的更快的整合,高校、社区里面的一些,现有的志愿者的队伍,把它发展成为,能够参与到应急机制里面来的,参加救援的这些非政府组织。

主持人张平:好,这就是一场大水,带给我们这个城市的思考,和以及我们思考后的一些建议,我觉得这些,今天圆桌会讨论这些内容,我觉得真的是很好,提的建议也非常好,关键在于这些建议,是不是能够带回去,能够成为我们这个城市,强有力的一套,能够抵御各种紧急事件的,一种好的办法,在我们这个城市能出现,我们不希望在杭州再次发生,或者是我们圆桌会再次坐下来讨论,这样的一个事情,好不好?好,由于时间关系,咱们就讨论到这儿,非常感谢各位,谢谢大家收看,再见。


来源:杭州网 作者: 编辑:陈浩鼎
10月12日:如何守护我们的精神健康?有机生活离我们有多远?
『相关阅读』
杭州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包括杭州日报、都市快报、每日商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杭州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包括杭州日报、都市快报、每日商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杭州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杭州网联系。
 
杭网议事厅动态
·杭州“民意好声音”奖 杭州网获5项殊荣
·杭网议事厅入选中央网信办“网上群众路线典型案例”
·杭网议事厅获市民之家“红旗窗口”
·杭网议事厅荣获人民建议集体奖
·杭州网荣获中国城市网站联盟三项大奖
·热心市民称赞杭网议事厅进社区很贴心
·杭网议事厅获社情民意直报点先进单位
·热心网友称赞杭网议事厅
·“杭网议事厅”被评为杭州“市民之家”2016年度“红旗窗口”
·“杭网议事厅”荣获“人民建议先进集体”称号
联系 杭网议事厅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下城区体育场路218号杭州日报南大楼518杭网议事厅编辑部
邮编:310041
热线:85052222
联系 我们圆桌会
地址:之江路888号杭州广电中心1610室
邮编:310008
热线:89912345
网站简介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建站服务  |  帮助信息  |  联系方式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366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05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3120170003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浙网文[2021]1187-055号 |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11041366号-1 |  浙公网安备:33010002000058号
杭州网(杭州网络传媒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Copyright © 2001 - 2019 Hangzhou.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10月13日:台风“菲特”拷问城市应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