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交司机:只能劝导,不能强制
16路是最早倡导“无饮食车厢”的公交线路之一,也是目前做得最好的线路之一。而在提出此倡导前,16路公交车上,每个早高峰几乎有一半人都在吃早餐。在司机殷霞红看来,“无饮食车厢”最重要的还是形成氛围。
“我会提醒上车时手里拿着早饭的乘客,同时注意谈话技巧,要友善,不伤乘客的面子。”殷霞红说,刚开始,有些乘客并不买账,每次车辆到终点站都能扫出一大堆垃圾。但久而久之,常坐16路的乘客就会形成车厢里不能饮食的观念。看到其他乘客吃东西,他们也会帮忙劝阻。
如今,殷霞红几乎是各条线路中最早打扫完车厢卫生的。“车厢内不吃东西的氛围形成后,大家都会约束自己,车厢内几乎扫不出垃圾。”
当然,殷霞红最希望的还是能有一定的制度约束,“虽然随着市民文明程度进一步提高,在公交车厢吃早餐的现象会逐步得到改善,但如果能有制度约束,则会更有效地改变这一现象。”
实行“无饮食车厢”,关键是氛围
其实,杭城不少公交车前挡风玻璃上都贴有无饮食车厢的牌子,但那只是倡议,并不是强制性规定。
从2010年3月1日开始,杭州就在部分公交线路上推行无饮食车厢。杭州公交公司相关负责人说,目前,杭城共有100条线路的1000辆公交车实行了“无饮食车厢”的倡导。“但除了将车厢内的垃圾桶撤掉外,并没有其他约束乘客的规定。要真正做到无饮食车厢,还需靠乘客自律。”
27路公交车目前还未实行“无饮食车厢”倡导。“看到有乘客吃着东西上车时,我会劝说他收起来,下车了再吃。”司机杨师傅说,但不少乘客表面上会应允,但走进车厢后,又会继续吃。“我除了摁报站器,继续语音提醒外,也没有其他的办法可以不让乘客在车厢内进食。”
杨师傅有点无奈,“早高峰的时候,无论是去上班的还是上学的,不少人都在吃早饭。而且马上要到冬天了,在车厢内吃早饭的现象会更严重,味道也会更重。”
■新闻链接
济南拟规定不得在车厢饮食
国内将车厢内禁止饮食列入公交乘车规则的已有先例。近日,济南市交通运输局就拟修改公交乘车规则。其中,BRT候车站台内禁止吸烟、不得在车内饮食等规定,首次出现在乘车规则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