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断猜测不断核实,不断提问不断解答 而最适合的策略,是等着孩子自己去发现 看书,就关注故事情节,关心结局会怎么样;看一本书,翻过一遍就完工了,放在一边不会再拿起……孩子的这些阅读习惯,很多家长可能习以为常或认为无关紧要。其实不然!用这种方式去阅读,即使读再多的书,对孩子来说也只是阅读数量的增加,而不是阅读质量的提高,从而带来的阅读收获也是少得可怜。 提高阅读质量,需要阅读能力,需要阅读策略。上周五晚,由长江实验小学的市教坛新秀戴一苗带来的阅读课,就是通过对《手斧男孩》这本丛林探险小说进行导读,指导孩子各种阅读策略。在这堂课堂上,戴老师主要展现的是猜测推论和提问解答的阅读方法。当然,阅读方法何止这两个,阅读方法也因人而异。我们相信,通过这样的引导,每个孩子都能找到最有效最适合的阅读策略。 《手斧男孩》简介:这是一本丛林探险小说,主人公布莱恩13岁,想要去爸爸那里过暑假,爸爸在北方的原始森林里从事油田开采工作。一天,有一架飞机要飞回油田,布莱恩便成了这架小飞机上的唯一乘客。然而,巨大的不幸降临了,驾驶员心脏病突发猝死,飞机摔落在杳无人烟的森林深处。布莱恩幸免一死,但密林深处危机重重,生存陷入困境——绝望、恐惧、饥饿、大黑熊、狼、驼鹿……上飞机前,妈妈送了他一把手斧,手握斧头的布莱恩能够生存下来吗?狼来了,没有火,没有食物,他怎么办? 至今《手斧男孩》已畅销全球2000000册,被评为美国100年来最优秀的50部青少年图书之一。作者盖瑞·伯森。 阅读策略之猜测 看封面猜故事 看手斧猜用途 再打开小说一一去核实 一上课,戴老师就先带领大家玩起了游戏——猜猜“我”是谁:“我”就是书名,请孩子们根据提示猜是哪本书。 戴老师给出的提示种类有很多,一个情节、几张照片、一段视频、几个关键词……这些可难不倒听课的孩子,每次提示出现不到三四秒时间,就有很多小手举了起来“我来我来”,《亲爱的汉修先生》、《时代广场的蟋蟀》、《城南旧事》、《查理和巧克力工厂》、《夏洛的网》,一本本书名马上准确报了出来。 “虽然我们第一次见面,但我已经看出来了,你们都是一群爱读书的好孩子。”戴老师大声表扬:“今天我就要推荐给你们一本书,这本书我给很多学生都推荐过,他们都很喜欢。知道是什么书吗?”“《手斧男孩》!”孩子们异口同声,他们已从本报的预告消息中提前知道。 “对了。下面请大家先看看这本书的封面,猜猜这本书会讲个怎么样的故事?”戴老师打开视频。 生1:封面上很多大树,应该是发生在森林里的故事。 生2:有森林有猎狗,男孩可能是猎人的孩子。 生3:这个故事应该挺诡异的,因为画面的颜色是深色的。 孩子们很有想象力,各种猜测都有。“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这本书的简介,你们对照一下,自己猜得准不准?”戴老师把故事简介慢慢念了一遍,底下有不少孩子在小声嘀咕:“就是发生在森林”“他果然有把手斧”“这个我猜对了”“哦,是这样的啊”……“其实,这是一种读书的方法,读前先猜一猜内容,读后再核实下自己的猜测是否正确,当然要根据信息合理推测,而不是胡乱猜测哦。”戴老师的提示,孩子们边听边点头。 紧接着,戴老师就又布置了一个猜测任务:“看来手斧对主人公的帮助很大,下面请你们再来猜猜,它帮布莱恩渡过了哪些难关?” 生1:抵抗野兽。 生2:砍木材取火。 生3:砍树造一个房子,不至于没地方睡觉。 生4:猎食,填饱肚子。 到底猜得对不对?戴老师从讲台下捧出厚厚一叠书,都是一本本的《手斧男孩》,“哇!”小家伙们一下激动起来。“先阅读这本书的第9、10、11、12、15章节,看看手斧到底有什么用途,记得用笔写下来。”戴老师把书一一发给大家。 课堂一下变得静悄悄,只听见孩子们的翻书声。十多分钟后,孩子们的交流开始了,手斧的用途果然是多种多样:生火、做渔叉捕鱼、砍木头、在石头上画线记天数……不断有孩子补充自己的发现,戴老师禁不住称赞:“大家都看得很仔细,读完整本书,还会有手斧用途的新发现,大家可以不断去完善。” 阅读策略之提问 哪句话让你思考 哪个情节最喜欢 一边阅读一边不断提出问题 学了猜测这一招,戴老师还有新的阅读方法要教给大家。这么多爱看书的孩子,她先请大家来交流平时的一些阅读经验。 生1:读书时,有些我觉得特别精彩的地方,我会回过头读很多遍。 生2:我会先看一下简介,了解一下到底发生了什么故事。 生3:我是先看目录,想想如果自己是作者,会怎么写,然后开始读。 生4:如果一本书我读了很喜欢,会去找这一系列更多的书。 “你们真的都很会读书啊,称得上读书大王!”戴老师一脸佩服:“今天我推荐的一种阅读方法是带着问题读书。”说完,她就把问题先提了出来:重读第9、10、11、12、15章节的其中一章,找找看,哪句话会让你停下来思考? 孩子们立马行动起来,沉浸在《手斧男孩》的世界中,课堂再一次安静下来。几分钟过后,孩子们有发现了: 生1:做什么事都得有耐心,等待、思考、方法得当,才能成就大事。所有的生活全都需要耐心和思考。 师:能告诉大家为什么吗? 生1:因为我觉得这句话说得很有道理。 生2:怎么才能生火呢?他回想起学校,想起所上过的每一堂科学课。他曾经学到过如何生火吗?要是有个老师站在这,对他说:就这样取火…… 师:读了这句话,你在思考什么? 生2:我想到假如我是布莱恩,我能自己生火吗? 生3:也许一直都是这样的:所有的发明,都是因为人类的需要而产生的。 生4:不过,最重要的转变不是他的身体,而是思想,或者说他的蜕变过程。 看得出,带着问题去阅读,不仅让孩子们关注情节关注内容,更是在学会一种思考,体味文字后更深沉的文本思想。“带着不同的问题,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都可以读出不同的东西。”戴老师没有就此罢休,继续领着孩子走进阅读的世界:“刚才这个问题是老师提出来的,你们读到现在有没有什么问题,要问《手斧男孩》的呢?” 一下子,就有好几个孩子举手了,看来是早想提问: 生1:男孩最后能不能回到自己家? 生2:他还会遇到什么困难?又是怎么解决的? 生3:第一口鸟肉为什么比什么都好吃,是他吃过最美味的食物? 生4:为什么说水不只是水,而是生命的全部,他再也等不及了? 生5:十九章的题目为什么是“全世界的礼物”?指的是什么? 孩子们的问题,越提越深刻,戴老师频频点头。“都提得很好,你们现在都非常担忧布莱恩的命运,已经和他同呼吸共命运了。”戴老师也准备了一些问题,她打开视频和大家一起讨论:比如从主人公角度,布莱恩个性怎样?从书中哪些地方能看出来?从地点来提问,故事里出现了好几个惊险的场面,哪个场景最让你担心?从主旨上来问,为什么布莱恩会有这么大的勇气,在原始森林生存?作者通过这个故事想告诉我们什么? …… 是啊,有这么多问题,等待着我们去寻找答案!孩子们听得很认真,疑问就写在他们的脸上。“在阅读中,我们要学会提出问题,更要去寻找答案。我相信这个周末,你们中可能就会有人去书店找这本书。”课堂结束之前,戴老师特意给孩子们念了毕淑敏的一首小诗,说的是她每隔十年读《人鱼公主》的感受:8岁读伤心不平,18岁读同情敬佩,28岁读感动不已,38岁读思索纳闷,48岁读心平气和。“书要常读常新,每次都会有不一样的收获。” | 课后留言 | 不用预习的阅读课 很有意思 坐在第二排的小悦是六年级的学生,平时就很爱读书,课堂发言很活跃。“平时学校也会有读书课,但老师一般都要求我们先预习,然后一点点讲下去。”她说,而像今天这样拿到一本新书就上课,还是第一次碰到,特别新鲜。“跟着老师,先猜测再去核实,先提问再去找答案,我觉得很有意思,效率也很高。”她说回去之后,她要用这个办法去读《手斧男孩》,去读更多的书。” 坐在后排的家长 很有听课状态 坐在后排的家长,也完全进入了听课状态。“我在心里也跟着孩子在一起猜测一起提问。”一位姓沈的妈妈就笑着说。她说,儿子读五年级,平时看书就属于“快枪手”,看过么就丢在了一边。“今天我自己都学到了不少,以后儿子读书时,可以和他一起交流讨论。戴老师这样上课的方式,领着孩子阅读,小孩子既喜欢读书,而且收获也更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