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网记者专访胡庆余堂国药号顾问、质量总监、总工程师韩桢中 胡庆余堂高悬的“戒欺”扁,为目前国内仅存的胡雪岩手迹 胡庆余堂古建筑——国内保存最完好的工商性建筑 免费为市民切西洋参 在杭州秀丽的吴山北麓,坐落着气宇轩宏、金碧辉煌的古建筑群,这就是闻名遐迩的“江南药王”——胡庆余堂国药号。在悠久的历史中,胡庆余堂沉淀了丰富独特的文化,也用其精神气质,影响着这座城市世世代代的百姓。 清同治十三年(1874年),晚清“红顶商人”胡雪岩为“济世于民”开始筹建胡雪岩庆余堂药号,并于光绪四年在大井巷店屋落成并正式营业的药堂。 “北有同仁堂,南有庆余堂”,这句口号传播着“江南药王”长盛不衰的故事。 137年光影变换,如今走进胡庆余堂,浓重的药草味夹杂着历史的气息扑面而来,青花瓷瓶作药罐,长衫圆帽的抓药先生,雕梁画栋飞檐翘角,让人不知今夕是何年。 胡庆余堂国药号有限公司办公室主任小张接待了我们,这个原本学计算机的小伙子,在胡庆余堂中药文化的滋养下,已经快成了“半个先生”。知道药材要“道地”,对于人参鹿茸的辨别也颇具功力,而说起自己所供职的这家百年老字号,小伙子满脸的自豪,“我们经营之道就是对得起老百姓,对得起我们的百年品牌。” 胡庆余堂与浙江省慈善总会共同筹建浙江省慈善总会门诊部腊八节,胡庆余堂就会精心准备道地药材熬出美味可口的腊八粥免费派发 发放慈善助医卡,为困难群众提供免费医疗就诊服务 “胡庆余堂老字号从诞生到经营,再到如今的发展,离不开两个字——‘戒欺’。”胡庆余堂国药号顾问、质量总监、总工程师韩桢中从这块悬挂在营业大厅后的牌匾开始,与我们谈起了胡庆余堂的风云变幻,谈起了它自诞生之日起,就与社会责任结下的不解之缘。 话说胡庆余堂药店建起后,官居二品的胡雪岩头戴花翎,胸挂朝珠,身穿官服,郑重其事地亲自接待顾客。营业头三天,所有药材,无论贵贱,一律免费。该堂以宋代皇家的药典为本,选用历朝历代的验方,用真材实料,精工良技,以研制成药。精心调制庆余丸、散、膏、丹、济世救人,因其疗效确切,价格公道,一直为中外人士所称道。 虽然之后胡庆余堂几易其主,但在长时间的制药卖药活动中,胡庆余堂沉淀的丰富而独特的药业文化,是胡庆余堂百年老店经久不衰的法宝之一。 韩桢中告诉我们,“戒欺”匾挂在营业厅的背后,是挂给内部员工看的。这些店训寄托了胡庆余堂的制药师的职业道德和对药品质量的执着追求。 2003年“非典”时期,中药价格暴涨,单是进价,部分预防非典的药物已经从几十块上升到几百块。 一边是持续看涨的药品价格,一边是老百姓旺盛的需求量,董事长冯根生当即决定店内药品一律维持原价。 “单是金银花一种药就亏了30多万,但我们的价格要在老百姓能够承受的范围内,这种钱我们不能赚。”韩桢中说。 再比如行情看好的燕窝。韩桢中告诉我们,有段时间,社会上一直在炒作一种血燕窝,因其产量稀少,被当作营养价值极高的名贵营养品。但据医学鉴定,商家口中的“正宗血燕”,有些完全是由染料所制,有可能会对人体有所伤害。 “为了市民百姓的身体考虑,我们在3年前就果断将血燕窝下架了。”韩桢中说,血燕窝占药店燕窝销售的三分之一,每年的利润有上千万,虽然每天承受很多不理解,但市民的身体健康,还是做医药的人最在意的。 除了抓药看病,如今的胡庆余堂更像是一个接纳市民游客的观光点,开放自由,谁都可以进来歇歇脚,乘个凉,再喝杯清香解暑的凉茶。 胡庆余堂香囊冬令进补时季,胡庆余堂便会开展各类养生保健咨询和义诊活动 小张告诉我,单就大厅那只巨大的木质水桶,每天免费供应的凉茶就要换几十桶,无论去哪家门店,都能喝到这种胡庆余堂配方的凉茶。 在胡庆余堂名医馆门前,现在又多了一块亮闪闪的牌匾——浙江省慈善总会门诊部,这也是目前杭州市唯一的一个慈善门诊。 百舸争流,大浪淘沙。翻开胡庆余堂自强不息的历史画卷,我们看到的,是从始而终的责任与诚信。 后记: 行走中国很多地方,能将国粹与商业结合地如此完美的,大抵只胡庆余堂一家。 抚摸它青砖白墙的建筑,穿梭在那些或木或石的高墙深院中,大口呼吸着它无处不在的药草气息,亦会惊异于它存世之活力,历久之弥新。 但当抬头望见悬挂在厅堂之上的“戒欺”牌匾,嵌刻在门楼上的“是乃仁术”开店宗旨,似乎一切皆豁然开朗。 无论主人如何变,胡庆余堂“采办务真,修制务精”的传统从未变。 当一颗对社会有责任感的种子,从经营那一刻起即被种下,那么,时间所能给予的,只能是让它成长为参天大树的肥料。 做商业如此,做人亦如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