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们立马行动起来,沉浸在《手斧男孩》的世界中,课堂再一次安静下来。几分钟过后,孩子们有发现了: 生1:做什么事都得有耐心,等待、思考、方法得当,才能成就大事。所有的生活全都需要耐心和思考。 师:能告诉大家为什么吗? 生1:因为我觉得这句话说得很有道理。 生2:怎么才能生火呢?他回想起学校,想起所上过的每一堂科学课。他曾经学到过如何生火吗?要是有个老师站在这,对他说:就这样取火…… 师:读了这句话,你在思考什么? 生2:我想到假如我是布莱恩,我能自己生火吗? 生3:也许一直都是这样的:所有的发明,都是因为人类的需要而产生的。 生4:不过,最重要的转变不是他的身体,而是思想,或者说他的蜕变过程。 看得出,带着问题去阅读,不仅让孩子们关注情节关注内容,更是在学会一种思考,体味文字后更深沉的文本思想。“带着不同的问题,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都可以读出不同的东西。”戴老师没有就此罢休,继续领着孩子走进阅读的世界:“刚才这个问题是老师提出来的,你们读到现在有没有什么问题,要问《手斧男孩》的呢?” 一下子,就有好几个孩子举手了,看来是早想提问: 生1:男孩最后能不能回到自己家? 生2:他还会遇到什么困难?又是怎么解决的? 生3:第一口鸟肉为什么比什么都好吃,是他吃过最美味的食物? 生4:为什么说水不只是水,而是生命的全部,他再也等不及了? 生5:十九章的题目为什么是“全世界的礼物”?指的是什么? 孩子们的问题,越提越深刻,戴老师频频点头。“都提得很好,你们现在都非常担忧布莱恩的命运,已经和他同呼吸共命运了。”戴老师也准备了一些问题,她打开视频和大家一起讨论:比如从主人公角度,布莱恩个性怎样?从书中哪些地方能看出来?从地点来提问,故事里出现了好几个惊险的场面,哪个场景最让你担心?从主旨上来问,为什么布莱恩会有这么大的勇气,在原始森林生存?作者通过这个故事想告诉我们什么? …… 是啊,有这么多问题,等待着我们去寻找答案!孩子们听得很认真,疑问就写在他们的脸上。“在阅读中,我们要学会提出问题,更要去寻找答案。我相信这个周末,你们中可能就会有人去书店找这本书。”课堂结束之前,戴老师特意给孩子们念了毕淑敏的一首小诗,说的是她每隔十年读《人鱼公主》的感受:8岁读伤心不平,18岁读同情敬佩,28岁读感动不已,38岁读思索纳闷,48岁读心平气和。“书要常读常新,每次都会有不一样的收获。” | 课后留言 | 不用预习的阅读课 很有意思 坐在第二排的小悦是六年级的学生,平时就很爱读书,课堂发言很活跃。“平时学校也会有读书课,但老师一般都要求我们先预习,然后一点点讲下去。”她说,而像今天这样拿到一本新书就上课,还是第一次碰到,特别新鲜。“跟着老师,先猜测再去核实,先提问再去找答案,我觉得很有意思,效率也很高。”她说回去之后,她要用这个办法去读《手斧男孩》,去读更多的书。” 坐在后排的家长 很有听课状态 坐在后排的家长,也完全进入了听课状态。“我在心里也跟着孩子在一起猜测一起提问。”一位姓沈的妈妈就笑着说。她说,儿子读五年级,平时看书就属于“快枪手”,看过么就丢在了一边。“今天我自己都学到了不少,以后儿子读书时,可以和他一起交流讨论。戴老师这样上课的方式,领着孩子阅读,小孩子既喜欢读书,而且收获也更大。 |